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文圣举,文圣律著
  • 出 版 社: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处
  • 出版年份:1929
  • ISBN: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目录
标签:革命史 革命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什麽叫做革命 1

第二章 革命的种类 5

第三章 革命的阶段 7

第四章 革命的条件 8

第五章 革命的主义与国情 10

第六章 中国革命应奉何种主义 11

第七章 孙文主义与各国革命史实 15

第八章 本书编述的用意 16

第二篇 太平天国的革命 20

第一章 太平天国的原因 20

第一节 汉人轻外的惯性 20

第二节 种族思想的开展 20

第三节 基督渡华的感动 23

第四节 鸦片战争的激动 24

第五节 烽烟四起的骚乱 25

第六节 满清虐汉的反感 26

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的经过 27

第一节 洪秀全金田起义与进占南京 27

第二节 太平军的军制及营规 30

第三节 太平军的北伐 31

(一)第一军北伐的经过 31

(二)第二军北伐的经过 31

第四节 太平天国新政 32

(一)设馆与户口的厘定 32

(二)土地的分配 33

第五节 曾国藩首揭反革命的旗帜 34

第六节 曾国荃夺去安庆 35

第七节 反革命军日昌月盛 36

第八节 天京陷落 37

第三章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所在 38

第一节 封官定爵太早 38

第二节 忽略了外交上的重要 39

第三节 未能应付社会心理 41

第四节 天国诸王的内讧 42

第三篇 一九一一年革命(辛亥起义) 43

第一章 革命的原因 43

第一节 专制流毒的反感 43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影响 43

第三节 对外军事的失利 44

第四节 清室外交的失败 45

第五节 社会经济的变动 46

第六节 世界思潮的鼓动 47

第七节 清廷末叶的内讧 47

第八节 慈禧太后的专政 48

第九节 缓行宪法的反响 48

第二章 革命的近因 49

第一节 清廷财政的窘迫 49

第二节 滥杀党人的反抗 50

第三节 皇族内阁的失策 50

第四节 铁路国有的激变 51

第三章 革命的经过 52

第一节 中山先生与革命 52

(一)先生的小史 52

(二)先生的生活 54

(三)先生的主义 56

(四)先生的学问 56

第二节 革命的团体 57

(一)兴中会的设立 57

(二)同盟会的树立 58

第三节 革命的先驱 68

(一)广州之役 68

(二)惠州之役 69

(三)汉口之役 69

(四)长沙之役 70

(五)吴樾弹炸五大臣 70

(六)萍乡之役 71

(七)潮州黄岗之役 71

(八)二次惠州之役 71

(九)钦廉之役 72

(十)镇南关之役 72

(十一)二次钦廉之役 72

(十二)河口之役 73

(十三)安庆之役 73

(十四)二次安庆之役 74

(十五)二次广州之役 74

(十六)温生才枪毙孚琦 74

(十七)黄花岗之役 74

第四节 革命军武汉起义 76

(一)占领武昌 76

(二)占领汉口 77

(三)外人表示 78

第五节 各省反清复汉 78

第六节 汉阳的激战 81

第七节 南京的激战 82

第八节 临时政府的设立 82

(一)宣布组织大纲 82

(二)中山先生就总统职 83

(三)孙大总统的新令 84

第九节 清廷的屈伏 84

(一)清使赴沪请和 84

(二)清帝退位 85

第十节 临时政府的北迁 85

(一)孙大总统辞退 85

(二)袁世凯包藏祸心 86

第五章 命革的影响 86

第一节 政体的变更 87

第二节 种族的平等 87

第三节 人民的权利 87

第四节 思想的解放 88

第六章 革命失败的所在 88

第一节 革命党人的分化 89

第二节 腐化分子的侵入 90

第三节 革命的方略未行 90

第四节 国政失了重心 91

第五节 人民没有政治觉悟 92

第六节 迁都南京的挫折 92

第七节 缺少宣传的工作 93

第八节 没有严密的组织 94

第四篇 一九一二年革命(讨袁之役) 95

第一章 一九一二年革命的原因 95

第一节 政党的互许 95

第二节 唐阁的风潮 95

第三节 善后大借款问题 96

第四节 中俄蒙协约问题 97

第五节 宋案的发生 98

第二章 讨袁军的兴起与失败 98

第三章 袁氏称帝的暗示 99

第一节 解散国民党及停止两院职务 100

第二节 御用机关的设置 101

第三节 规定祭天祀孔的典礼 101

第四节 修改约法及变改官制 102

第四章 袁氏称帝的醖酿 102

第一节 筹安会的发起 102

第二节 请顾联合会的继起 103

第三节 召集国民大会 103

第五章 袁世凯称帝的实现与外人态度 104

第六章 袁皇帝的打倒 105

第一节 云南起义与各独立 105

第二节 袁世凯取销帝制 106

第三节 恢复临时约法 107

第五篇 一九一七年六月革命(反对复辟之役) 108

第一章 复辟的动机 108

第一节 参加欧战问题 108

第二节 督军团徐州会议 108

第三节 国会被黎解散 109

第二章 复辟实现与扑灭 109

第六篇 一九一七年八月革命(护法之役) 110

第一章 西南护法的原因 110

第一节 张勳复辟的促成 110

第二节 解散国会的缴变与西南恃险联络 111

第二章 护法政府的设立 111

第一节 大元帅时代 111

(一)孙大元帅就职 112

(二)军政府出师北向 112

(三)反对段祺瑞卖国 113

(四)国民外交运动 113

(五)孙大元帅辞职 113

第二节 总裁时代 114

(一)军政府改组 114

(二)南北媾和 115

(三)粤桂战事 116

第三节 非常总统时代 117

(一)非常总统就职 117

(二)收服广西 118

(三)孙大总统誓师北伐 118

(四)讨伐陈炯明 119

(五)孙大总统返粤 120

(六)国民党改组 121

(七)声讨曹吴 121

(八)废除清帝尊号 122

(九)总理北上 123

(十)反对善后会议 123

(十一)总理逝世 124

(十二)陈逆的失败 125

(十三)杨刘的失败 125

第七篇 一九二六年革命一(民国十五年北伐) 126

第一章 一九二六年革命的原因 126

第一节 遵奉 总理遗志 126

第二节 外侮频添的反感 129

第三节 军阀混战中的民生困苦 131

第四节 段政府下的三一八惨案 133

第二章 一九二六年革命前的淮备 134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设立 134

第二节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集 135

第三节 集中军力与军事编制 138

第四节 本校的加力整理 139

第三章 一九二六年的经过 140

第一节 蒋校长与革命 140

(一)蒋校长的小史 140

(二)蒋校长的治军 144

(三)蒋校长的生活 145

(四)蒋校长的志愿 145

第二节 蒋校长就北伐总司令职 147

第三节 连下湘鄂赣闽 156

第四节 冯玉祥参加革命 159

第五节 陈友仁收回租界的创举 160

第六节 迁都武汉与法制改革 162

第七节 底定浙皖沪甯 163

第八节 南京政府的反共运动 166

第九节 奉军入豫与溃退 168

第十节 阎锡山入党抗奉 170

第十一节 甯汉对峙中的北伐与孙军南犯 172

第十二节 第三国际的阴险手段 174

第十三节 武汉追纵反共与寗汉合作 181

第十四节 蒋校长暂息仔肩 188

第十五节 特别委员会的组织与讨伐唐生智 189

第十六节 张发奎施行「苦迭达」与共匪揭粤 192

第十七节 「一一二二」惨案的发生 194

第十八节 第四次中央全会的召集 196

第十九节 蒋校长再起与奠定幽燕 199

(一)蒋校长复职 199

(二)北伐军的实力与计划 200

(三)直捣幽燕的经过 207

(四)总理灵前的祭告典礼及东北问题 210

(五)北伐军事的余波 211

第二十节 五三惨杀的经过 212

(一)国军入济 213

(二)日兵启衅 213

(三)下停射令 214

(四)日兵横蛮 215

(五)威胁行为 216

(六)双方交涉 216

(七)电台被毁 218

(八)善后办法 218

第二十一节 五中全会的始末 219

第二十二节 训政开始时的新政府 227

第二十三节 国府发表宣言 228

第二十四节 编遣会议的召集 235

(一)编遣会议的意义 235

(二)编遣会议的经过 237

附录(一) 253

附录(二) 2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