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天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4535216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本书突出临床药理学特色,在简要介绍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药物治疗,包括治疗机制、药物的选用、剂量及评价等。每章在正文前有学习要点,后有思考题,以便于读者掌握书中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1

第二节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2

一、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2

二、学科任务 3

第二章 临床药效学 7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与原理 7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7

二、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8

三、药物作用基本原理 12

第二节 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 13

一、量效关系 13

二、时效关系 16

第三节 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17

一、概述 17

二、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的学说 19

三、激动药与拮抗药 20

四、受体的调节 21

五、受体学说的临床意义 22

第三章 临床药动学 24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24

一、吸收 24

二、分布 25

三、代谢 26

四、排泄 28

第二节 药动学基本原理 28

一、房室模型 28

二、速率过程 29

三、药动学基本参数及其意义 31

第三节 临床给药方案的制订 37

一、给药间隔与维持剂量 37

二、负荷剂量 37

三、给药方案 38

第四章 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药品注册 40

第一节 药品的注册分类 40

第二节 新药临床试验 42

一、新药临床试验的基本条件 42

二、Ⅰ期临床试验 43

三、Ⅱ期临床试验 46

四、Ⅲ期临床试验 49

五、Ⅳ期临床试验 49

六、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要求 49

第三节 人体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试验 50

一、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在药品临床研究中的意义 50

二、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设计基本要求 51

三、试验结果的数据 52

四、统计分析及生物等效性评价 52

第五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 54

第一节 TDM的药理学基础 54

一、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 54

二、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55

第二节 TDM的临床应用 57

一、TDM的范围 58

二、分析监测结果 59

三、TDM的注意事项 59

四、TDM的前途与局限性 60

第三节 给药方案个体化 61

第四节 TDM的临床应用实例 63

一、苯妥英钠 63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64

三、地高辛 64

四、茶碱类药物 65

五、环孢素 66

第六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68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 68

一、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68

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68

三、药物不良反应危害 70

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71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 74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 74

二、重要脏器的药源性疾病 75

第七章 小儿临床用药 84

第一节 小儿的药动学特点 84

一、吸收特点 84

二、分布特点 85

三、代谢特点 86

四、排泄特点 86

第二节 小儿的药效学特点 87

一、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87

二、遗传性疾病多见 87

三、水盐、营养物质代谢紊乱 88

四、内分泌系统 88

五、其他方面 88

第三节 小儿合理用药 89

一、小儿给药剂量的计算 89

二、小儿用药原则 90

第八章 老年人临床用药 93

第一节 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特点 93

第二节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93

一、吸收 93

二、分布 94

三、代谢 95

四、排泄 95

第三节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 95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96

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96

三、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96

四、免疫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97

五、其他方面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97

第四节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97

一、老年人的用药特点 97

二、药物的选择 98

三、给药途径、剂型及时间的选择 98

四、给药方案应个体化 99

五、恰当联合用药 99

六、减少和控制应用补养药 99

第九章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 101

第一节 药动学特点 101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101

二、哺乳期药动学特点 103

第二节 药效学特点 104

一、妊娠期药效学特点 104

二、哺乳期药效学特点 105

第三节 妊娠期临床用药 106

一、妊娠期临床用药评价 106

二、妊娠期用药原则 107

三、妊娠期常用的药物 107

第四节 哺乳期临床用药 109

第十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用药 111

第一节 遗传药理学 111

一、遗传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111

二、遗传药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111

三、遗传药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112

四、遗传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113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114

一、遗传因素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114

二、遗传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14

第三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 118

一、药物受体 118

二、离子通道蛋白 119

三、酶 120

四、药物耐受性 120

五、其他影响 121

第十一章 时辰药理学与合理用药 123

第一节 时辰药理学对药动学的影响 123

一、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123

二、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123

三、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24

四、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124

第二节 时辰药理学对药效学的影响 124

第三节 时辰药理学的合理应用 125

一、心血管药物 125

二、平喘药物 125

三、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 126

四、精神、神经药物 126

五、抗肿瘤药物 127

第十二章 肝肾疾病与临床用药 128

第一节 肝脏疾病与临床用药 128

一、常见的肝脏疾病及药物治疗原则 128

二、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129

三、肝脏疾病的临床用药 133

第二节 肾脏疾病与临床用药 134

一、肾脏疾病时药动学变化 134

二、肾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 137

第十三章 药物相互作用 142

第一节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142

一、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相互作用 142

二、影响药物分布的相互作用 144

三、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145

四、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 147

第二节 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147

第三节 与中药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148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处理原则 148

第十四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150

第一节 药物滥用 150

一、药物滥用的概念 150

二、药物滥用的危害 150

三、药物滥用的管制 151

第二节 药物依赖性 152

一、药物依赖性的概念 152

二、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 153

第三节 常见的致依赖性药物 154

第四节 戒毒治疗 157

一、脱毒期治疗药 157

二、防复发治疗药 158

第十五章 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160

第一节 抗精神失常药 160

一、抗精神病药 160

二、抗抑郁药 164

三、抗躁狂药 167

第二节 抗癫痫药 168

一、乙内酰脲类和巴比妥类 169

二、苯二氮?类 172

三、其他类抗癫痫药 173

第三节 抗帕金森病药 175

一、拟多巴胺类药 176

二、中枢抗胆碱药 179

第四节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 179

一、中枢胆碱能神经增强药物 180

二、脑细胞代谢和脑血液循环促进剂 182

三、钙通道阻滞剂 183

四、神经生长因子 184

五、非甾体抗炎药 184

六、抗氧化剂 185

七、激素替代疗法 185

第十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187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 187

一、利尿药 188

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89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91

四、钙通道阻滞药 194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 194

一、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 194

二、β受体阻断药 195

三、钙通道阻滞药 195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 196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196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99

三、Ⅲ类药——延长APD的药物 199

四、Ⅳ类药——钙通道阻滞药 200

第四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200

一、强心苷类 200

二、非强心苷类的正性肌力作用药 202

三、减负荷药 202

四、其他血管扩张药 203

第五节 调血脂药 204

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204

二、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205

三、降低Lp(a)的药物 206

四、多烯脂肪酸类 207

五、抗氧化剂 207

第六节 抗休克药 207

一、心血管活性药 207

二、休克时的抗炎治疗 208

三、其他抗休克药 209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210

第一节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 210

一、H2受体阻断药 210

二、质子泵抑制剂 211

三、胆碱受体阻断药 212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213

五、抗酸药 214

六、消化道黏膜保护药 215

第二节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药 217

一、胃肠解痉药 217

二、助消化药 218

三、胃肠动力药及止吐药 219

四、泻药 221

五、止泻药 222

第三节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223

一、乳果糖 223

二、门冬氨酸鸟氨酸 224

三、甘草酸二铵 225

四、促肝细胞生长素 226

五、熊去氧胆酸 226

第十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229

第一节 平喘药 229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29

二、茶碱类药 231

三、抗胆碱药 232

四、糖皮质激素类药 233

五、抗过敏类药 234

第二节 祛痰药 234

一、黏痰溶解药 235

二、黏痰调节药 235

三、恶心性祛痰药 235

四、刺激性祛痰药 236

第三节 镇咳药 236

一、中枢性镇咳药 236

二、外周性镇咳药 237

第四节 呼吸兴奋药 238

第十九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241

第一节 降糖药 241

一、胰岛素 241

二、磺酰脲类 244

三、双胍类 245

四、餐时血糖调节药 246

五、胰岛素增敏剂 246

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47

七、其他新型降血糖药 248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250

一、甲状腺激素 250

二、硫脲类 251

三、碘及碘化物 252

四、放射性碘 253

五、β受体阻断剂 254

第二十章 抗炎免疫药的临床用药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抗炎免疫药 257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257

二、甾体类抗炎药 264

三、疾病调节修饰药 270

第二十一章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274

第一节 抗菌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274

一、抗菌药的体内过程 274

二、抗菌药的PK/PD参数的临床应用 275

第二节 抗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 277

第三节 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 277

一、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77

二、细菌耐药临床治疗对策 279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280

一、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原则 280

二、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282

三、抗菌药在特殊患者中应用的原则 283

四、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285

第五节 常用的抗菌药 287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87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93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95

四、喹诺酮类抗菌药 297

五、磺胺类抗菌药 301

六、抗真菌药 303

第二十二章 抗病毒药的临床用药 308

第一节 抗肝炎病毒药 308

一、干扰素 308

二、拉米夫定 309

三、阿德福韦 310

第二节 抗艾滋病毒药 310

一、齐多夫定 310

二、奈韦拉平 311

三、恩曲他滨 312

第三节 抗疱疹病毒药 313

一、阿昔洛韦 313

二、伐昔洛韦 314

三、阿糖腺苷 315

第二十三章 抗肿瘤药的临床用药 317

第一节 抗肿瘤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317

一、抗肿瘤药的分类 317

二、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 317

第二节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318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318

二、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326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333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334

第三节 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336

一、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 336

二、分子靶向药 339

第四节 抗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346

一、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 346

二、抗肿瘤药的耐药性 346

三、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348

四、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 349

附表 常用抗菌药的药动学参数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