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  疏离与回归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及调适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  疏离与回归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及调适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 疏离与回归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及调适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郝朝晖,董泽芳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2279518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郝朝晖,男,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书记,副教授。其在《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学习型社会构建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例如,《论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高等教育社会化下高校社会资本的功能与生成》等。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 疏离与回归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及调适》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1

一、研究背景 1

二、选题缘由 12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3

一、文献综述 13

二、问题提出 3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40

一、研究目的 40

二、研究意义 41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44

一、研究思路 44

二、研究方法 46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及调适研究的理论探讨 47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及调适研究的核心概念 47

一、社会转型 47

二、高校师生关系 50

三、高校师生冲突 55

四、高校师生冲突调适 75

第二节 社会转型对高校师生冲突的影响 83

一、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点 83

二、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加剧的必然性 92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及调适研究的理论基础 98

一、社会变迁理论 99

二、组织冲突理论 101

三、交往理论 104

第三章 高校师生冲突现状调查分析 109

第一节 调查目的 109

第二节 调查方法 109

一、调查方式与对象选择 109

二、调查对象分布及特征 111

三、调查统计与分析方法 114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4

一、高校师生冲突的总体状况 114

二、高校师生个体特征对师生冲突的影响分析 130

第四节 高校师生冲突调查的基本结论 142

一、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已广泛存在,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142

二、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有其自身特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142

三、高校师生冲突与师生个体特征紧密相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43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形成的原因 144

第一节 高校师生冲突的社会原因 144

一、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师生功利主义,引发高校师生冲突 145

二、政治民主化增强学生主体与权利意识,激发高校师生冲突 149

三、社会文化多元化加大师生文化异质性,诱发高校师生冲突 153

四、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消解教师教育权威,促发高校师生冲突 160

第二节 高校师生冲突的学校原因 167

一、高校组织社会角色偏差加剧师生冲突 168

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缺陷导致师生冲突 177

三、高校教育教学模式落后激化师生冲突 186

第三节 高校师生冲突的师生原因 194

一、师生角色认同分歧,角色行为期望错位 196

二、师生之间沟通不畅,相互信息交流不足 199

三、师生认知归因偏差,个性心理特征缺陷 204

四、师生情感关系淡漠,相互理解尊重缺乏 208

五、教师教学行为失范,学生学习行为越轨 213

第五章 高校师生冲突的功能分析 221

第一节 高校师生冲突功能的二重性 221

一、高校师生冲突的功能具有二重性 221

二、高校师生冲突功能二重性的影响因素 224

第二节 高校师生冲突的消极功能 229

一、影响师生事(学)业发展,损害师生身心健康 229

二、妨碍教学活动进行,阻碍教学目标实现 231

三、降低高校组织效能,干扰学校正常发展 232

第三节 高校师生冲突的积极功能 233

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233

二、改善师生交往状态,促使师生关系重构 235

三、催生新的规范制度,激发高校组织变革 237

四、释放不良情绪压力,保持师生心理平衡 240

第六章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的调适 242

第一节 高校师生冲突调适的目标 242

一、高校师生冲突调适目标的作用 243

二、高校师生冲突调适目标的内容 243

第二节 高校师生冲突调适的原则 247

一、适度冲突原则 247

二、公平合理原则 248

三、合作共赢原则 250

四、多元共识原则 251

五、刚柔相济原则 253

第三节 高校师生冲突调适的机制 256

一、价值引导机制 256

二、诉求表达机制 257

三、利益协调机制 259

四、冲突调控机制 261

五、激励约束机制 262

六、心理疏导机制 263

第四节 高校师生冲突调适的策略 265

一、社会调适 266

二、学校调适 273

三、师生自我调适 285

结论与展望 300

一、主要结论 300

二、创新之处 302

三、研究展望 303

参考文献 305

附录 32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