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互联网场域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互联网场域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互联网场域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大明著;李珮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4378170
  • 页数:1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对信息时代下语言安全与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互联网场域内的语言传播现状,就网络使用的规模与使用群体特征以及网络语言的传播形态、社会语境、传播特征进行了描述;第二章为互联网语言舆情的热点事件分析,对传播的现状与特征、传播趋势、传播效果等进行说明;第三章为网络语言舆情传播的风险分析,主要从网络语言的暴力事件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网络语言带给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安全的风险和挑战;第四章为互联网语言安全治理与中华文化传播,主要对互联网语言安全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
《互联网场域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语言张力与国家安全关系 1

二、语言与技术进步关系 3

三、虚拟网络空间的“语言暴动”文化 7

第一章 互联网场域内的语言传播现状 9

第一节 网络使用的规模与使用群体特征 10

一、网民的规模 10

二、群体结构偏年轻化 11

三、网络语言传播的狂欢与反抗 13

第二节 网络语言传播的创制形态 15

一、政策法规及领导人传播的流行词语 15

二、以吏治反腐话题的传播形态依然火爆 20

三、网民积极参与强势模因式流行语的传播 23

第三节 网络语言创制与热点新闻事件 29

一、关注社会腐败事件 30

二、对突发公共事件现象关注 32

三、对娱乐事件关注 33

第四节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境形态分析 35

一、旧瓶装新酒 36

二、性别来源 37

三、外语与汉语杂揉 38

四、方言引申 40

五、古为今用 41

六、市场经济形态 42

第五节 网络语言的社会传播特征 43

一、从虚拟社区的广场喇叭向大众传媒传播,呈现了媒介融合的语言特征 43

二、网络语言与社会现实呈现互动趋向 49

三、从虚拟的非正式交际走入部分正式的交际场域 50

第二章 互联网语言舆情的热点事件分析 52

第一节 网络语言舆情传播的现状与特征 53

一、网络语言舆情的自由性与匿名性 54

二、网络语言舆情的交互性与即时性 55

三、网络语言舆情的多元性与局限性 55

四、网络语言舆情的偏差性与可控性 55

五、网络语言舆情的突发性与蔓延性 56

第二节 网络语言舆情的传播趋势 56

一、网络舆情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 57

二、“意见领袖”式的裂变式传播 58

三、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 58

四、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强 59

第三节 网络语言舆情心理分析 61

一、普遍的社会焦虑和压力 61

二、群体表达主流思想的身份认同 63

三、尖叫效应式的围观心理 63

四、超然洒脱,与已无关的心理 64

五、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精神面貌 64

第四节 网络语言舆情效果分析 65

一、网络低俗语言呈现凝聚性的自我认同感 65

二、呈现出去中心化、权威解构现象 66

三、反映了民生社会诉求 67

四、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68

五、去政治化、偏娱乐化的特征 68

第三章 网络语言舆情传播的风险分析 69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暴力事件问题 70

第二节 网络低俗语言对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冲击 77

一、缺乏对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认同感 77

二、缺乏伦理道德自律意识 78

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0

四、对传统语言文字的冲击 83

第三节 网络语言冲击中华民族认同感问题 85

一、网络语言引发少数民族语言岐视问题 86

二、网络语言冲击方言保护问题 87

三、网络语言与媒体传播外来语问题 89

第四节 网络语言问题安全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90

一、危及我国国家安全的外部威胁 91

二、危及我国国家安全的内部威胁 95

第四章 互联网语言安全治理与中华文化传播 97

第一节 互联网语言安全政策制定与推行 98

一、制定网络语言安全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 99

二、推进网络语言的法律法规建设 101

三、推进具有中国特色新型语言文字智库建设 103

四、发展网络语言过虑的“把关人”技术 104

五、媒体推进语言纯洁与健康的宣传 105

六、设置国家级的禁用网络语言数据库 106

第二节 网络语言安全与加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认同感 107

一、制定避免网络语言冲击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政策 107

二、推进民族语言的信息化建设 108

三、建设文明的网络语言生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110

四、协调网络语言与民族语言安全关系 111

五、媒体做好网络语言的引导工作,重建母语价值观 112

六、个人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责任感 114

第三节 构建网络语言服务国家安全价值 114

第四节 网络语言与中华文化传播 121

一、从国家层面上,运用网络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121

二、树立互联网场域内的国家语言自信 122

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讲好中国故事 124

第五节 网络语言安全的时代价值 125

余论 132

参考文献 136

附录 142

附录1 《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142

附录2 《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 146

一、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 146

二、法律类的禁用词 147

三、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 148

四、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 149

五、国际关系类禁用词 150

附录3 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 151

附录4 《外来语滥用,不行!》 152

附录5 李昌禹:《对汉字多一份敬畏(新语)》 153

附录6 155

致谢 1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