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茶一本通  全彩图解典藏版
中国茶一本通  全彩图解典藏版

中国茶一本通 全彩图解典藏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馨雅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1369352
  • 页数:4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全面,是一本集识茶、鉴茶、泡茶、品茶、茶艺茶道为一体的精品茶书,详细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茶两百多年的历史,鉴别、冲泡和储存方法,并将百余幅清晰大图和精湛文字结合在一起。
《中国茶一本通 全彩图解典藏版》目录

第一篇 茶的源流及发展 22

茶的渊源与盛行 22

穿越千年墨香的茶历史 23

饮茶方式的演变 26

“茶”字的演变和形成 27

茶的主要分布区域 29

茶的海外流传路径 31

现代人与茶的不解之缘 32

茶马古道 33

茶的雅号别称 34

中国的茶文化研究 35

茶美学的发展历程 37

为什么说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38

中国茶树的栽培历史 39

魏晋时期的饮茶方式 39

唐代盛行蒸青茶饼 40

宋代的龙凤团茶 40

从团茶到散茶 41

从蒸青到炒青 41

清代制茶工艺的大发展 42

古代人最初的用茶方式 42

汉魏六朝时期的饮茶方式 43

唐代的煎茶法 43

宋代的点茶法 44

从煎茶、煮茶到泡茶 44

清代人怎样品茶? 45

茶文化萌芽时期的特点 45

唐代是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46

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时期 46

元明清时期是茶文化的持续发展时期 47

当代是茶文化的再现辉煌时期 47

贡茶制度 48

贡茶的起源 48

唐代的贡茶情况 49

宋代的贡茶情况 49

元代的贡茶情况 50

明代的贡茶情况 50

清代的贡茶情况 51

清代的名茶有哪些? 52

茶具的起源 53

唐代茶具的特点 53

宋代茶具的特点 54

元代茶具的特点 54

明代茶具的特点 55

清代茶具的特点 55

中国的茶区分布 56

茶区划分的意义 56

现代中国的茶区划分 57

古时茶业纵览 58

第二篇 茶的分类及区域分布 70

第一章 茶叶的分类 70

传统七大茶系分类法 70

按茶树品种分类 74

按产地取名分类 76

按采收季节分类 78

按茶叶的形态分类 80

按萎凋程度分 82

按发酵程度分类 83

按烘焙温度分类 84

按窨花种类分 85

按制造程序分 86

按制茶的原材料分 87

按茶的生长环境分类 88

茶叶的其他分类方法 90

第二章 代表性绿茶 92

西湖龙井 92

浙江碧螺春 94

鸠坑毛尖 95

雁荡毛峰 96

普陀佛茶 97

洞庭碧螺春 98

南京雨花茶 99

金坛雀舌 101

六安瓜片 102

黄山毛峰 103

黄山银毫 104

休宁松萝 105

婺源茗眉 106

双井绿 107

得雨活茶 108

第三章 代表性红茶 110

九曲红梅 110

越红工夫 112

宜兴红茶 113

苏红工夫 114

宁红工夫 115

祁门工夫 116

宜红工夫 118

湖红工夫 119

金骏眉 120

坦洋工夫 122

英德红茶 123

荔枝红茶 124

第四章 代表性黄茶 126

莫干黄芽 126

霍山黄芽 128

北港毛尖 129

沩山毛尖 130

君山银针 131

广东大叶青 132

第五章 代表性白茶 134

白毫银针 134

白牡丹 136

贡眉(寿眉) 138

福鼎白茶 139

月光白 140

第六章 代表性黑茶 142

花砖茶 142

黑毛茶 143

黑砖茶 144

黄金砖 145

青砖茶 146

六堡散茶 148

金尖茶 150

普洱茶砖 152

金瓜贡茶 154

第七章 代表性乌龙茶 156

安溪铁观音 156

武夷大红袍 158

铁罗汉 160

白鸡冠 162

第三篇 泡茶的学问和技巧 166

第一章 选茶贮茶 166

好茶的五要素 166

新茶和陈茶的甄别 168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甄别 170

绿茶的甄别 171

红茶的甄别 173

黄茶的甄别 174

黑茶的甄别 175

白茶的甄别 176

青茶的甄别 178

花茶的甄别 179

贮茶的注意事项 180

茶叶罐贮存法 182

冰箱贮存法 183

暖水瓶贮存法 184

干燥剂贮存法 185

食品袋贮存法 186

其他贮存茶叶的方法 187

不同类型茶叶的贮存方式 188

第二章 好器沏好茶 190

入门必备的茶具 190

如何选购茶具 192

茶具的分区使用 194

精致茶具添茶趣 197

不同产地的瓷质茶具 199

茶具的清洗 201

茶具的保养 202

历史上的制壶名人与名器 202

瓷质茶具的特点 205

青瓷茶具的特点 205

白瓷茶具的特点 206

黑瓷茶具的特点 206

青花瓷茶具的特点 206

玻璃茶具的特点 207

搪瓷茶具的特点 207

不锈钢茶具的特点 207

漆器茶具的特点 208

金银茶具的特点 208

锡茶具的特点 209

镶锡茶具的特点 209

铜茶具的特点 209

景泰蓝茶具的特点 209

玉石茶具的特点 210

石茶具的特点 210

果壳茶具的特点 210

塑料茶具的特点 210

根据饮茶风俗来选配茶具 211

根据饮茶场合来选配茶具 211

根据个人爱好来选配茶具 212

第三章 好水泡好茶 213

好水的标准 213

宜茶之水 214

名泉寻源 217

中国五大名泉 218

利用感官判断水质的方法 220

改善水质的方法 221

如何煮水 222

水温讲究 223

判断水温的方法 224

影响水温的因素 225

水含氧量与泡茶的关系 227

水温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228

第四章 茶的一般冲泡流程 230

初识最佳出茶点 230

投茶与洗茶 231

第一次冲泡 232

第二次冲泡 233

第三次冲泡 234

茶的冲泡次数 235

生活中的泡茶过程 236

待客中的泡茶过程 239

办公室中的泡茶过程 241

商家销售泡茶过程 242

旅行中的泡茶过程 244

第五章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247

绿茶的冲泡方法 247

红茶的冲泡方法 250

青茶的冲泡方法 253

黄茶的冲泡方法 254

白茶的冲泡方法 256

黑茶的冲泡方法 258

花茶的冲泡方法 259

第六章 不同茶具的冲泡方法 261

玻璃杯泡法 261

紫砂壶泡法 264

盖碗泡茶法 267

飘逸杯泡法 272

小壶茶泡法 274

玻璃壶泡法 278

瓷壶泡法 280

陶壶泡法 281

第四篇 中国茶道与茶艺 286

第一章 饮茶与人生 286

源远流长的历代茶馆 286

异彩纷呈的当代茶馆 288

温馨舒悦的家庭茶室 290

茶与修养 292

吃茶、喝茶、饮茶与品茶 293

品茶如品人 294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295

茶中的大雅——茶与《红楼梦》 296

茶中的大俗——茶与《金瓶梅》 299

品茶需要心放平 299

品茶需要清静 300

品茶需要禅定 301

品茶需要风度 302

品茶需要放松 303

品茶需要乐观的心态 304

第二章 修身养性论茶道 305

何谓茶道? 305

茶道的核心灵魂 306

茶道修习的法则 307

茶道中的身心享受 309

茶道的终极追求 310

中国的茶道流派 311

中国茶道的三种表现形式 313

茶道的自然美 315

茶道与茶艺的关系 315

茶道起源于中国 317

中国茶道起源于远古的茶图腾信仰 317

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 317

中国茶道的成熟时期 318

中国茶道发展的鼎盛时期 318

茶道与道教的关系 319

茶道与佛教的关系 320

茶道与儒家的关系 320

中国茶道的“四谛” 321

中国茶道的四字守则 321

茶人精神是什么? 322

茶道的分类 322

何为修行类茶道? 322

何为修身类茶道? 323

何为礼仪类茶道? 323

何为表演类茶道? 323

第三章 装点生活赏茶艺 324

什么是茶艺? 324

传统茶艺和家庭茶艺 325

工艺茶茶艺表演 327

乌龙茶茶艺表演 329

绿茶茶艺表演 336

花茶茶艺表演 339

祁门红茶茶艺表演 342

禅茶茶艺表演 345

盖碗茶茶艺表演 348

对茶艺师的基本要求 352

茶艺表演的形象要求 352

茶艺表演的环境要求 353

茶艺表演的气质要求 353

茶艺表演过程中怎样运用插花? 354

茶艺表演过程中的服饰要求 354

茶艺表演过程中的音乐选择 355

茶艺表演过程中怎样选择茶叶? 355

茶艺表演过程中怎样运用茶具搭配? 356

茶艺表演过程中的位置、顺序、动作要求 356

第四章 不可不知的茶礼仪 357

泡茶的礼仪 357

奉茶的礼仪 360

品茶中的礼仪 362

倒茶的礼仪 363

习茶的基本礼仪 364

提壶、握杯与翻杯手法 367

温具手法 371

常见的4种冲泡手法 373

喝茶做客的礼仪 378

第五章 饮茶的宜忌 381

饮茶须有度 381

不要饮隔夜茶 382

饮茶忌空腹 382

药茶要慎重选 383

喝茶要讲究中医五行 384

忌饮烫茶 385

忌饮冷茶 386

忌饭后立即饮茶 386

忌冲泡次数过多 387

第五篇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390

第一章 生活处处有茶迹 390

茶与名人 390

茶诗 392

茶画 395

茶联 396

茶与歌舞 398

茶与婚礼 400

茶与祭祀 402

茶与谚语 403

茶与棋 406

茶和道家 407

茶和儒家 409

名人住宅的著名茶联 412

古代名人的著名茶联 412

第二章 茶人茶事茶典 413

诗僧与茶僧 413

唐伯虎与祝枝山猜茶谜 415

杨维桢与茶 416

什么是茶典? 417

《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417

《煎茶水记》:我国第一部鉴水专著 418

《十六汤品》:最早的宜茶汤品专著 418

蔡襄的茶书经典——《茶录》 419

《大观茶论》:宋代茶书的代表 419

《宣和北苑贡茶录》是一部什么样的论茶之作? 419

《茶具图赞》:我国第一部茶具专著 420

明代茶书《茶谱》 420

《煮泉小品》:品茶用水专著 420

品茶专著《茶寮记》 421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 421

《阳羡茗壶系》:关于宜兴紫砂壶的专著 421

《茶解》:论茶专著 422

《茶史》:清代茶学专著 422

何谓茶人? 422

为什么白居易自称为“别茶人”? 423

卢全与茶 423

欧阳修与茶有关的作品 424

蔡襄对茶业的贡献 424

东坡居士嗜茶 425

黄庭坚把茶比作故人 425

擅长茶艺的宋徽宗 426

嗜茶大诗人陆游 426

朱熹现存于世的茶诗 427

朱权的饮茶新主张 427

以茶代酒的起源 428

陆纳用茶果待客 428

郑可简献茶谋官 429

“吃茶去” 429

千里送惠泉 429

陆羽鉴水 430

“苦口师”的掌故 430

陆卢遗风 431

驿库茶神 431

“今日有水厄” 431

乞赠密云龙 432

李师中宽茶税 432

蔡襄辨茶 432

晋公立茶法 433

茶墨之辩 433

东坡梦泉 433

得茶三味 434

唐庚失具 434

李清照饮茶助学 434

桑苎遗风 435

“且吃茶” 435

从来佳茗似佳人 435

张岱品茶定交 436

仁宗赐茶 436

乾隆量水 437

重华宫茶宴 437

“才不如命”的掌故 438

板桥壶诗 438

良马换《茶经》 438

袁枚品茶的传说 439

雪芹辨泉的传说 439

第三章 茶与文学艺术 440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440

张萱《煎茶图》 441

《宫乐图》中的饮茶之风 441

周昉《调琴啜茗图》 442

赵佶《文会图》 442

阎立本《斗茶图卷》 443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443

刘松年《撵茶图》 444

刘松年《卢全烹茶图》 444

刘松年《博古图》 444

倪瓒《安处斋图卷》 445

赵原《陆羽烹茶图》 445

王绂《竹炉煮茶图》 446

姚绶《煮茶图咏》 446

唐寅《事茗图》 446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447

陈洪绶《停琴啜茗图》 448

华岩《闲说听旧图》 448

边寿民《紫砂壶》 448

王士慎《墨梅图》 449

金农《玉川先生煮茶图》 449

李方膺《梅兰图》 450

蒲作英《茶熟菊开图》 450

钱慧安《烹茶洗砚图》 450

吴昌硕《品茗图》 451

吴昌硕《煮茗图》 451

胡术《清茗红烛图》 451

丁云鹏《煮茶图》 451

齐白石《梅花茶具图》 452

丰子恺《人散后》 452

丁聪《茶馆画旧》 452

茶与书法的关系 453

史游《急就章》 453

怀素《苦笋帖》 454

蔡襄《茶录书卷》 454

苏轼《一夜帖》 454

黄庭坚《茶宴》 455

米芾《笤溪诗卷》 455

唐寅《夜坐》 455

徐渭《煎茶七类卷》 456

吴昌硕《角茶轩》 456

刘墉“赐衣传茶”印章 457

“一瓯香乳听调琴”印章 457

赵之谦“茶梦轩”印章 457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 458

白居易《琴茶》 458

柳宗元《夏昼偶作》 458

杜牧《题茶山》 459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459

欧阳修《双井茶》 460

欧阳修《三游洞》 460

范成大《夔州竹枝歌》 460

杨万里《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461

王世贞《试虎丘茶》 461

我国古代与茶有关的戏剧 462

我国茶歌的主要来源 462

我国的著名茶歌 462

附录 陆羽《茶经》精要解读 463

一之源 463

二之具 464

三之造 465

四之器 466

五之煮 469

六之饮 471

七之事 472

八之出 476

九之略 476

十之图 4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