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中国兵学思想史
中国兵学思想史

中国兵学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朴民,魏鸿,熊剑平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5188251
  • 页数:5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把握古代军事史发展基本脉络的基础上,对先秦两汉军事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力争在军事学术层面上,对军事史研究的某些关节点予以突破或开拓。同时立足于现代人的立场、观点,按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话语系统,揭示军事嬗变的内在规律,着重借鉴和汲取其中具有超越时空性质的价值内涵。
上一篇:退役军人创业指南下一篇:锋芒初露
《中国兵学思想史》目录

绪论 1

一、兵学思想的地位与价值 1

二、兵学思想研究的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 5

三、突破兵学研究的“瓶颈”与本书的撰著宗旨 8

第一章 夏商军事与兵学思想的萌芽 14

第一节 从血亲复仇到部落争雄 14

第二节 原始兵器与原始防御体系的形成 15

第三节 原始社会后期的战争指导思想萌芽 18

第四节 甲骨卜辞所反映的兵学雏形 20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兵学思想与文化 23

第一节 车战的全面兴起 23

第二节 古司马兵法所体现的早期兵学成就 25

第三节 今本《司马法》所反映的西周兵学思想 29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军事嬗变与兵学思想 35

第一节 车战战术的演进 35

第二节 “兵以诈立”战争观念的形成 37

第三节 军阵的进步 40

第四节 《左传》兵学思想 44

一、《左传》兵学思想的特点 44

二、《左传》兵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地位 46

第五节 《老子》的兵学思想 49

一、《老子》对战争的立场和态度 49

二、《老子》的战争指导思想 52

三、《老子》兵学思想的特色与地位 54

第六节 范蠡的兵学观 55

一、备战为重的战略观念 56

二、“随时以行”的攻守原则 57

三、“变易主客”的实力运用方针 58

四、“因情用兵”的制胜之道 59

第四章 《孙子兵法》的兵学体系 61

第一节 《孙子》的成书年代和作者 61

第二节 《孙子》的著录、流传及版本 64

一、关于《孙子》的著录与流传 64

二、关于《孙子》的主要版本 66

第三节 《孙子兵法》的战争观 68

一、《孙子兵法》的哲学基础 68

二、慎战与备战并重的战争观念 71

第四节 《孙子兵法》的制胜之道 73

一、知彼知己 预见胜负 73

二、先发制人 进攻速胜 75

三、兵不厌诈 因敌制胜 78

四、致敌就范 把握主动 82

五、集中兵力 以镒称铢 85

六、巧用地形 攻守得宜 87

七、因粮于敌 事半功倍 90

第五节 孙子的治军思想 93

第六节 《孙子兵法》的地位和影响 102

第五章 战国时期的兵学繁荣 106

第一节 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 106

第二节 战国兵学的地域文化特征 108

一、齐鲁兵学文化 109

二、三晋兵学文化 113

三、楚、吴、越为主体的南方兵学文化 116

第三节 《吴子兵法》 117

一、《吴子》书的真伪与流传 117

二、《吴子》的兵学思想体系 121

第四节 《司马法》兵学思想研究 126

一、《司马法》的来龙去脉 126

二、《司马法》兵学思想要义 130

第五节 《孙膑兵法》与《尉缭子》 142

一、《孙膑兵法》的兵学思想 142

二、《尉缭子》的兵学思想 145

第六节 《六韬》的兵学思想及成就 152

一、战争观 152

二、战略指导思想 153

三、作战指挥思想 154

第六章 先秦诸子兵学思想述要 156

第一节 儒家兵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156

一、“义战”观念 156

二、民本精神与战争制胜之道 158

三、文武并举,以“礼,,治军 161

第二节 墨家兵学思想的特色与意义 162

一、墨家的战争观念 163

二、墨家的防御作战思想 168

第三节 战国黄老学派兵学理论撷要 171

第四节 《商君书》与《韩非子》的兵学思想 182

一、《商君书》的兵学思想 182

二、《韩非子》的兵学思想 187

第五节 《管子》的兵学思想 192

一、战争观 193

二、军队建设思想 195

三、作战指导思想 200

第七章 秦汉时期的兵学成就 203

第一节 钢铁兵器的广泛使用 203

第二节 骑兵时代的来临 204

第三节 秦汉兵学的建树 207

一、兵书的系统整理与分类 207

二、秦汉兵学的多样性与普及化 210

三、兵儒合流与兵学主题的转换 212

第四节 韩信《汉中对》的战略决策思想 214

第五节 邓禹“图天下策”的战略思维 218

第六节 《三略》的战争观念与战争指导 220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兵学 225

第一节 战略作战轴线的转变 225

第二节 “八阵”为中心的阵法进步 229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兵学理论及其特色 231

第四节 有关南船北骑的作战理论 234

第五节 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决策思维 237

第六节 羊祜《平吴疏》的战略决策思维 240

第九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兵学理论 244

第一节 隋唐五代兵学概貌 244

第二节 隋、唐统一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 247

一、战争准备 247

二、作战指导 251

第三节 高颎《取陈策》的战略思想 254

第四节 贺若弼《御授平陈七策》的统一战争战略指导 256

第五节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兵学贡献 261

第六节 李泌《平叛策》的战略指导理论 271

第七节 王朴《平边策》的战略运筹理论 274

第十章 宋代的战争与战略思想 280

第一节 宋初的对辽战争与战略指导思想 280

一、宋太祖的统一与边防战略 280

二、两次对辽战争与宋太宗的战略转变 282

第二节 宋夏战争与宋对夏战略 285

一、宋太宗对西夏的经略与怀柔 285

二、灵州弃守与宋真宗的防御战略 286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各擅胜场的边防战略思想 289

一、宋仁宗时期范仲淹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289

二、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积极进取战略思想 292

三、北宋末期司马光等保守派的防御战略思想 296

第四节 宋金战争与南宋战略策论的成就 301

第十一章 两宋时期的兵学及其时代特色 305

第一节 武举武学与选将育将思想 305

一、“儒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05

二、“以兵书育将才”思想与武举武学的初创 307

三、兵学地位之争与武举武学的废立 311

第二节 兵学的官学化与兵书的繁盛 317

一、兵学官学地位的确立与官修兵书 317

二、文人论兵的勃兴与私人兵学著述的繁荣 321

三、兵家专门之学的赓续与发展 327

第三节 兵儒冲突融合的深化与兵学理论的发展 331

一、儒学对兵学的批判与肯定 331

二、战争观与战略思想的儒学化 337

三、儒学之变与治军思想的发展 342

四、兵学概念、范畴和作战原则的阐发 348

第十二章 兵学的多民族交流与融合 357

第一节 辽兵学思想 359

一、战略思想 359

二、战术特点 360

三、与中原兵学的交流与融合 361

第二节 西夏兵学思想 362

一、战略思想 362

二、战术特点 364

三、西夏兵学著作及中原兵学在西夏的传播 366

第三节 金兵学思想 368

一、战略思想 368

二、战术特点 369

三、兵学发展及与中原兵学的深入融合 371

第四节 元代兵学思想 374

一、战略思想 375

二、战术特点 375

三、中原传统兵学的低迷与蒙元兵学的辉煌 378

第十三章 盛极而衰的明朝兵学 380

第一节 末日辉煌:重要兵学著作及思想 380

一、《阵纪》 380

二、《投笔肤谈》 382

三、《草庐经略》 383

四、《运筹纲目》 385

五、《兵经》 386

六、《乾坤大略》 387

第二节 文人论兵:以四大儒为代表 388

一、王守仁 388

二、黄宗羲 390

三、顾炎武 392

四、王夫之 394

第三节 《武备志》和古典兵学的总结 396

一、古典兵学在明代迎来转型的拐点 396

二、古典兵学的总结:《武备志》 397

三、从振兴到抑制:经学模式对兵学的影响 402

第十四章 海防战略与戚继光的兵学贡献 407

第一节 海防新局面及其对兵学的刺激 407

一、明代的倭患 407

二、海防建设:装备建设和将帅选拔 410

第二节 海防战略 412

一、海陆并重 413

二、攻守结合 414

三、聚揽民心 416

第三节 海战战术 418

一、重视情报,建立较为严密的海防情报体系 418

二、战术设计充分结合装备和地形 419

三、重视练兵,尤其重视练胆气 421

第四节 明代海防思想建设的得失检讨 423

第五节 戚继光兵学思想的源与流 424

一、家世:对传统兵学的长期浸淫 425

二、对《孙子》等兵学经典的继承 426

第六节 戚继光兵学的创新与发展 431

一、战略思想 431

二、战术思想 432

三、海上相敌法 434

四、练兵理论 436

五、练将理论 439

第十五章 火器运用与兵学思想的新面貌 443

第一节 火器的发展及相关理论研究 443

第二节 建军思想的转变和军事训练的变革 446

第三节 “以器制胜”的战争观 450

第四节 火器时代的战术研究 454

第十六章 中国传统兵学的终结 460

第一节 清朝前期军事思想的创新与停滞 460

一、对中原兵学的学习和借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兵学思想 460

二、古典兵学的余响:清朝前期的兵学理论著作 464

第二节 大一统的追求:康熙、乾隆的军事思想 467

一、对国家主权的坚持,对领土完整的追求 468

二、保证国家统一依靠全方位要素,但主要依靠军事实力 469

三、维护领土统一的战争方略 471

第三节 传统兵学的停滞不前 473

第四节 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和进展 476

一、地理学向政治、军事方向的拓展 476

二、海洋地理渐受重视 483

第五节 军事地理学的集大成之作:《读史方舆纪要》 485

一、顾祖禹对军事地理学的新贡献 486

二、《读史方舆纪要》的思想特征 487

第十七章 清朝的海防与海军建设 490

第一节 清朝前期的海防建设思想 490

第二节 海防危机的全面爆发与海防建设的推进 492

第三节 近代海军建设与北洋水师的建立 496

第四节 北洋水师的覆灭和海权思想、战略战术检讨 501

第十八章 近代兵学的转型及其意义 507

第一节 近代兵学向西方的学习与借鉴 507

一、睡眼看西方:清朝对西方列强的模糊认识 507

二、对西方军事著作的翻译与引进 509

第二节 西方军事学术的全方位深远影响 513

一、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 514

二、国防体系和军工制造 517

三、军事训练和治军思想 521

第三节 从寻找利器到寻找思想:近代兵学的转型历程 524

第四节 求富和求强:近代国防思想的形成 529

第五节 保守与革新:以洋务运动为背景的中西之争 535

主要参考文献 541

重要人名索引 558

重要词语索引 5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