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十版  下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十版  下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十版 下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海峰,孙超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60998237
  • 页数:894 页
图书介绍: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十版 下》目录

第五篇 地基处理 3

第一章 地基处理的基本规定 3

第一节 地基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3

一、地基处理的概念 3

二、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4

第二节 地基处理的方法分类及使用范围 4

第三节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7

第四节 地基处理设计的总原则 8

第五节 处理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 9

第六节 处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10

第七节 处理地基承载力的偏心荷载作用验算 11

第八节 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检验 12

第二章 换填垫层 13

一、换填垫层的作用与适用范围 13

二、换填垫层的设计 14

三、换填垫层的施工 20

四、换填垫层的质量检验 24

第三章 预压地基 25

第一节 概述 25

第二节 加固机理 27

一、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机理 27

二、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机理 28

第三节 设计与计算 29

一、设计计算理论 29

二、竖井排水法 37

三、预压法 38

第四节 施工工艺 42

一、水平排水系统 43

二、竖向排水系统 44

三、预压系统 46

第五节 施工监测与效果检测 49

一、现场监测 49

二、效果检测 52

第四章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53

第一节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处理技术的进展 53

第二节 压实地基 53

一、高填方大面积场地的压实 53

二、冲击压实 54

第三节 夯实地基 55

一、强夯 55

二、强夯置换 62

第五章 复合地基 6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65

一、复合地基技术应用的地区适用性 65

二、复合地基工程的验收检验 66

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 66

四、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 67

五、有黏结强度增强体的强度验算 67

六、增强体施工的桩位偏差控制 68

第二节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68

一、概述 68

二、加固原理 69

三、设计计算 71

四、施工方法 77

五、质量检测 81

第三节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81

一、发展概况 82

二、应用范围 83

三、水泥土桩的增强机理 84

四、桩体材料 85

五、设计计算 93

六、施工工艺 95

七、施工质量及加固效果检验 96

第四节 旋喷桩复合地基 97

一、适用范围 97

二、基本规定 97

三、工艺原理 98

四、设计规定 99

五、施工规定 101

六、施工工艺流程 103

七、质量检验标准 104

八、质量检验方法 104

第五节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105

一、技术研究进展 105

二、设计、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105

第六节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108

一、技术发展概况 108

二、加固机理 109

三、设计计算 110

四、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的适用范围 112

五、夯实水泥土桩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 113

六、质量检验 115

第七节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116

一、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116

二、加固机理 117

三、承载力计算 118

四、设计施工 119

五、质量检验 122

第八节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122

一、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二、加固机理 125

三、设计、施工和检测 125

第九节 多桩型复合地基 126

一、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作用机理与发展现状 126

二、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127

第六章 注浆加固 131

第一节 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31

第二节 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要求 133

一、注浆加固设计 133

二、注浆施工要求 138

三、质量检测要求 142

第七章 托换技术 144

第一节 概述 144

第二节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设计 145

第三节 基础加宽托换 146

一、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146

二、加深基础法 149

三、加厚加固 149

第四节 坑式托换 150

一、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150

二、设计要点 150

三、施工步骤 151

第五节 桩式托换 151

一、锚杆静压桩托换 152

二、预制桩托换 155

三、树根桩托换 156

第六节 灌浆托换 158

一、渗透灌浆法 159

二、劈裂灌浆法 159

三、高压喷射注浆 159

四、挤密灌浆法 160

五、电动化学灌浆法 160

第七节 建筑物纠偏 161

一、造成建(构)筑物损坏与病害的原因分析 161

二、建筑物发生损裂、倾斜的原因分析 161

三、裂损、倾斜建筑物治理方案的制订 163

四、建筑物纠偏的分类 163

五、建筑物纠偏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 165

第八章 地基处理检验与监测 167

第一节 地基处理检测与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167

第二节 地基处理检验 168

一、密实度检测 170

二、地基土强度检测 172

三、承载力检测 174

四、桩身质量检测 175

第三节 地基处理工程监测 177

一、加固区与周边环境变形监测 180

二、地基应力监测 181

三、其他监测项目 182

四、预压处理地基现场监测设计 182

第九章 地基的防渗处理 186

第一节 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和目标 186

一、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 186

二、地基防渗处理的目标 186

第二节 岩石地基的防渗处理 187

一、溶洞、矿区井洞等 187

二、基岩中的断层破碎带 187

三、有发育的节理和裂隙的透水岩石 187

四、土石坝与基岩间的连接 188

第三节 砂砾石地基的防渗处理 188

一、黏性土截水槽 189

二、混凝土防渗墙 189

三、板桩式防渗 189

四、帷幕灌浆 190

五、防渗铺盖 191

第四节 环境工程中的地基防渗处理 191

第十章 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应用 193

第一节 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193

一、材料分类 193

二、土工合成材料主要功能 194

三、材料特性及测试方法 194

第二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反滤层 197

一、用途与机理 197

二、反滤准则 198

三、反滤设计和计算例题 199

四、施工要点 201

第三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排水层 201

一、用途、机理和应用举例 201

二、排水设计和计算例题 203

三、施工要点 204

第四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隔离层 204

一、隔离的作用和应用举例 204

二、隔离应用对材料的要求 205

三、工程设计 207

第五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加筋土体 208

一、用途、机理和应用举例 208

二、加筋土结构的设计 210

第六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护 216

一、防护作用和应用举例 216

二、工程设计与施工 217

第七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渗 221

一、防渗作用和应用举例 221

二、土工膜和膨润土垫材料 222

三、防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222

第六篇 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 229

第一章 土坡稳定性分析 229

第一节 概述 229

第二节 无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 230

一、干的无黏性土坡 230

二、有渗流作用的无黏性土坡 230

第三节 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 231

一、瑞典圆弧法 231

二、瑞典条分法 232

三、毕肖普法 235

四、折线形滑动面的土坡稳定性分析 237

五、复合滑动面土坡稳定性分析法 239

第四节 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图解法简介 239

一、洛巴索夫图表法 240

二、泰勒图解法 240

第五节 工程地质比拟法和经验数据 242

第六节 土坡稳定分析中的一些问题 243

一、坡顶开裂和超载的影响 243

二、渗流对黏性土坡稳定性的影响 244

三、地震对土坡稳定的影响 245

四、土层组成、结构构造、应力历史等的影响 246

五、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 247

六、安全系数的选定 247

七、条分法小结 248

第二章 土工结构 250

第一节 路基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250

一、路基设计原则 250

二、一般路基的设计 250

三、路基稳定性计算 253

第二节 路基防护与加固 257

一、路基防护的一般原则 257

二、边坡防护 258

三、冲刷防护 259

四、改移河道 260

五、路基加固(挡土墙) 260

第三节 路基填料的选用及填筑标准 264

一、填料分类 264

二、填料的选用 264

三、填筑标准 265

第四节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 265

一、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265

二、路基压实质量检测 267

第五节 特殊土质及特殊条件下路基设计方法 268

一、软土地区路基 268

二、黄土地区路基 269

三、膨胀土地区路基 270

四、多年冻土地区路基 271

五、盐渍土地区路基 272

六、其他特殊地段路基 273

七、涎流冰地段路基 274

第六节 土石坝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275

一、土石坝类型 275

二、土石坝设计原则 276

三、土石坝渗流计算 276

四、土石坝渗透稳定计算 282

五、土石坝稳定计算 283

第七节 土石坝防护与加固措施 289

一、防渗体 289

二、坝顶、护坡与坝面排水 291

三、坝体排水与反滤 292

四、裂缝控制 295

五、土石坝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 296

第八节 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选择及填筑标准 297

一、筑坝材料的选择 297

二、土石料填筑标准 298

第九节 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 299

一、料场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299

二、坝体填筑质量控制 300

三、土石坝原型观测 301

第三章 边坡与支挡结构 303

第一节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303

一、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303

二、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304

第二节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305

一、概述 305

二、平面滑动分析 305

三、双滑块滑动分析 306

四、多滑块滑动分析(Sarma法) 307

五、楔体滑动分析 308

六、倾倒破坏分析 311

七、溃层破坏分析 312

第三节 岩土边坡坡度的确定 312

第四节 边坡支护设计 315

一、重力式挡土墙 316

二、预应力锚索加固 326

三、锚杆 332

四、锚喷护面 333

五、加筋土挡墙 334

六、边坡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35

七、边坡变形的控制 336

第五节 土质和岩石边坡破坏的防治措施 336

一、减重 336

二、压坡 337

三、排水 337

四、锚固 337

五、支挡 337

六、加筋 338

七、固土 338

八、监测 338

第七篇 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 341

第一章 土压力的计算 341

第一节 概述 341

一、挡土墙的形式及土压力 343

二、土的强度和土中一点的应力 348

三、土中应力的极限平衡条件 351

第二节 静止土压力 353

一、静止土压力 353

二、静止土压力系数 355

第三节 按朗肯理论计算土压力 357

一、朗肯土压理论 357

二、无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 359

三、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 368

四、无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 377

五、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 385

第四节 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 388

一、库仑土压力理论 388

二、主动土压力 389

三、被动土压力 398

第五节 竖向土层压力 404

第二章 基坑工程 408

第一节 概述 408

一、基坑开挖的分类、工作内容和程序 408

二、基坑工程基本要求 408

三、支护结构的类型与适用条件 411

四、信息化施工法和监理 412

第二节 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413

一、勘察准备阶段 413

二、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13

三、勘察工作布置 413

四、室内试验项目 414

五、水文地质勘察 414

六、环境勘察内容 414

七、勘察报告内容 415

第三节 基本计算 415

一、作用于支护结构的荷载 415

二、水平荷载 415

三、基坑稳定性 419

第四节 支护结构设计 423

一、放坡开挖、坡面保护与坡体加固 423

二、土钉墙 425

三、重力式水泥土墙 432

四、排桩支护结构 436

五、地下连续墙 439

六、锚杆 441

七、内支撑 446

第五节 基坑变形与防治措施 450

一、基坑变形控制与报警值 450

二、对基坑变形控制的不利因素 452

三、基坑变形控制的技术措施 452

四、应急措施 453

第三章 地下工程 454

第一节 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454

第二节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454

第三节 几类特殊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472

第四节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474

第五节 传统矿山法 485

第六节 盾构法及掘进机法设计与施工 488

第七节 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506

第八节 弹性波测试 511

第四章 地下水控制 518

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概论 518

第二节 降水工程的设计 519

第三节 集水明排工程设计 526

第四节 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 527

第五节 渗透变形问题分析 528

第六节 基坑涌水量计算 529

第八篇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 533

第一章 软土 533

第一节 软土的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 533

一、软土的判别标准 533

二、软土的成因类型 533

三、我国软土的分布 534

四、软土的工程性质 535

五、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35

第二节 软土地基勘察 537

一、勘察基本要求 537

二、勘察工作重点 537

三、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537

四、试验要求 538

第三节 软土地基评价 539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 539

二、拟建场地和持力层的选择 539

三、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539

四、地基变形评价 540

五、地下水与施工 540

六、地基处理 540

第二章 湿陷性土 542

第一节 黄土的成因、时代和分布 542

一、黄土的一般特征 542

二、黄土的地层划分和野外性状 542

三、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工程地质分区 542

第二节 黄土的基本性质 545

一、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 545

二、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 546

三、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48

第三节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551

一、基本概念 551

二、黄土湿陷性评价 553

第四节 黄土地基的承载力 557

一、影响黄土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557

二、黄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557

三、黄土地基承载力的宽度、深度修正 558

四、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承载力 559

第五节 黄土地基的变形 560

一、黄土地基的变形性质 560

二、黄土地基的压缩变形计算 560

第六节 黄土的动力特性 560

一、黄土动力特性的一般规律 560

二、黄土的振陷 561

第七节 新近堆积黄土 562

一、新近堆积黄土的分布和野外特征 562

二、新近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562

三、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定 563

四、新近堆积黄土的地基承载力 563

第八节 饱和黄土 564

一、两类饱和黄土 564

二、饱和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65

三、饱和黄土的地基承载力 565

第九节 黄土地基的勘察 566

一、对勘察工作的要求 566

二、钻孔内取不扰动土试样的操作要点 567

三、钻探取样时需注意的事项 568

四、室内试验要求 568

第十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568

一、基本原则 568

二、地基处理措施 569

三、防水措施 569

四、结构措施 569

五、建筑物沉降观测 569

第十一节 其他湿陷性土 569

一、湿陷性评价 569

二、湿陷性土场地勘察 570

三、湿陷性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571

第三章 膨胀岩土 572

第一节 膨胀岩土的判别及类型 572

一、膨胀岩土的定义 572

二、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572

三、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575

四、膨胀岩土的判别 576

第二节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变形 577

一、膨胀引起建筑物变形的条件 577

二、建筑物变形的特征 577

第三节 膨胀岩土地区的勘察 579

一、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579

二、勘察方法及工作量 579

三、室内试验 579

四、野外测试 581

第四节 膨胀土的地基评价 585

一、膨胀土场地的分类 585

二、膨胀潜势 585

三、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585

四、膨胀土地基的变形量 586

五、膨胀岩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588

六、膨胀岩土地基的稳定性 590

第五节 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 591

第四章 盐渍岩土 594

第一节 盐渍岩土的形成和类型 594

一、盐渍岩土的定义 594

二、盐渍岩土的形成条件 594

三、盐渍岩土的分布 594

四、盐渍岩土的分类 595

第二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性质 596

一、盐渍岩的工程性质 596

二、盐渍土的工程性质 597

第三节 盐渍岩土的勘察 599

一、应着重查明的内容 599

二、盐渍岩土的勘察测试工作 599

第四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评价 600

一、盐渍岩土的岩土工程评价的准则 600

二、盐渍土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600

第五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防护和地基处理 603

一、盐渍岩土工程的防护措施 603

二、盐渍土的地基处理 604

第五章 冻土 606

第一节 冻土的定名和构造 606

一、冻土的定名 606

二、冻土的构造与野外鉴别 606

第二节 冻土的分类 607

一、按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分类 607

二、按冻土中的易溶盐含量或泥炭化程度分类 608

三、按冻土的体积压缩系数(mv)或总含水量(ω)分类 609

第三节 冻土的冻胀性和融沉性分级 609

一、季节冻土和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分级 609

二、多年冻土的融沉性分级 610

第四节 冻土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 611

一、冻土的物理性质 611

二、冻土的力学性质 611

三、冻土的热学性质 612

第五节 冻土地基的勘察 612

一、季节冻土地区的勘察 612

二、多年冻土地区的勘察 612

第六节 冻土的地基评价 613

一、冻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613

二、冻土的地基评价 614

第七节 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615

一、季节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615

二、多年冻土地基的设计 617

第六章 风化岩和残积土 618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剖面 618

一、风化剖面的划分原则 618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风化岩石的划分 618

三、深圳地区花岗岩的风化剖面 618

第二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察 619

一、勘察重点 619

二、勘探 620

三、原位测试 620

四、室内试验 620

第三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评价 621

一、风化岩和残积土岩土工程评价的要求 621

二、对风化岩和残积土评价时应考虑的因素 621

三、花岗岩残积土与风化岩的划分准则 621

四、边坡稳定性评价 622

五、地基承载性能评价 622

六、地基变形 623

七、设计施工的准则和措施 624

第七章 岩溶和土洞 625

第一节 岩溶发育的条件和规律 625

一、岩溶发育的条件 625

二、岩溶发育的规律 625

第二节 岩溶勘察 626

一、各勘察阶段的要求 626

二、岩溶勘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626

第三节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 628

一、地基稳定性评价 629

二、地基处理措施 631

第四节 土洞 632

一、土洞的成因分类和发育规律 632

二、土洞勘察 634

三、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 634

第五节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的塌陷 635

一、塌陷分布规律及其与水力作用的关系 635

二、塌陷区勘察 636

第八章 滑坡和崩塌 637

第一节 滑坡 637

一、滑坡及其产生条件 637

二、滑坡勘察 641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 645

四、滑坡稳定性验算 653

五、滑坡推力计算 658

六、滑坡防治原则和措施 658

第二节 崩塌 660

一、崩塌产生的条件 660

二、崩塌勘察要点 661

三、崩塌的工程分类 661

四、崩塌区的岩土工程评价 662

五、崩塌的防治 664

六、崩塌的观测和预报 665

第九章 泥石流 666

第一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666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666

二、泥石流的分类 667

第二节 泥石流有关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668

一、密度的测定 668

二、流速的计算 669

三、流量的计算 672

第三节 泥石流的勘察和防治 673

一、泥石流的勘察和评价 673

二、泥石流的防治 675

第十章 采空区 676

第一节 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 676

一、采空区的定义 676

二、地表变形的特征 676

三、地表变形的分类 677

四、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 678

第二节 采空区的勘察 678

一、搜集资料 678

二、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679

三、采空区场地的适宜性评价 681

四、防止地表移动和建筑物变形的措施 682

第三节 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和评价 683

一、小窑采空区的地表特征 683

二、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工作 683

三、场地稳定性评价和处理措施 683

第十一章 地面沉降 685

第一节 地面沉降规律、特点和危害 685

一、地面沉降的规律和特点 685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 686

第二节 地面沉降勘察 686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 686

二、勘探测试孔的布设和主要技术要求 687

三、试验、观测内容及主要技术要求 688

第三节 地面沉降预测和防治 689

一、预测地面沉降量的估算方法 689

二、地面沉降的防治 690

第十二章 固体废弃物堆场 691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691

一、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 691

二、固体废弃物堆场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691

三、固体废弃物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692

第二节 垃圾填埋场 693

一、垃圾填埋场的规模和组成 693

二、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 693

三、垃圾填埋场的主体工程 696

四、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698

五、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评价 700

六、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701

第三节 工业废渣堆场 701

一、工业废渣堆场的组成和规模 701

二、坝址和堆场(库区)的选择原则 702

三、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703

四、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评价 707

第十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09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范围和级别 709

一、基本要求 709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 709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和深度要求 710

第二节 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711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 711

二、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和要求 712

三、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714

第三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15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715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716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717

第九篇 地震工程 721

第一章 地震工程基本知识 721

第一节 基本名词 721

第二节 震级、烈度、震源间的关系 722

一、震级与能量大小的近似关系 722

二、震级与震源断层长度的关系 722

三、震级与震中烈度及震源深度的关系 723

四、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723

第三节 地震的分类 724

一、按成因分类 724

二、按震源深度分类 724

三、按震级大小分类 724

第四节 地震烈度表 725

一、我国的地震烈度表 725

二、我国地震烈度表与国外几种地震烈度表的对比 727

第五节 我国地震区、带及基本烈度的分布 728

第二章 地震作用、地震反应谱与场地 731

第一节 概述 731

第二节 地震破坏作用与抗震设防 731

一、地震破坏作用 731

二、抗震设防与抗震设防标准 733

三、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应用 738

四、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 741

五、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对勘察的要求 746

六、土动力特性的原位和室内测试方法 746

第三节 地震反应谱与场地分类 753

一、地震反应谱基本概念 753

二、设计反应谱与场地分类 755

三、设计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756

四、有关场地问题的讨论 769

五、不同建筑场地各类地段的划分标准与评价准则 771

六、场地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774

七、场地选择与划分的意义及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777

第三章 土的液化和震陷 779

第一节 土的液化、软土震陷机理和震害 779

第二节 液化判别与危害程度估计 780

第三节 消除地基液化措施及选择 788

第四节 消除软土震陷影响的措施 791

第四章 抗震验算 793

第一节 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 793

第二节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范围 794

第三节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 795

第四节 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 796

第五节 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 796

第六节 土石坝抗震验算 798

第七节 土石坝抗震措施 801

第十篇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 805

第一节 概述 805

一、现场检验的目的与内容 805

二、现场监测的目的与内容 805

三、现场检验与监测方法 806

第二节 基槽(坑)检验 806

一、基槽检验的一般要求 806

二、基槽的防护处理 807

三、基槽的局部处理措施 807

第三节 沉降观测 808

一、建筑沉降观测 808

二、基坑回弹观测 810

三、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 811

四、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812

第四节 位移观测 813

一、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813

二、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815

三、建筑物裂缝观测 816

四、建筑场地滑坡观测 817

第五节 土中孔隙水压力观测 818

一、观测设备 818

二、埋设方法 819

三、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利用 820

第六节 深基坑工程监测 820

一、监测内容、对象与方法 820

二、监测范围与监测项目的选择 821

三、监测工作的要求 821

第七节 桩的动力检测 823

一、低应变的射波法 823

二、低应变机械阻抗法 827

三、高应变法 829

第十一篇 工程经济与管理 835

第一节 现行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构成及其包含的内容 835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岩土工程各方面技术经济分析 847

第三节 岩土工程概预算 852

第四节 我国岩土工程招标与投标 859

第五节 工程建设监理与岩土工程监理 861

第六节 岩土工程合同 866

第七节 有关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主要行政法规 870

第八节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 871

第九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879

第十节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和义务 882

参考文献 8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