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壮医学
中国壮医学

中国壮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汉儒主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36370449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第一部将壮医药的理论系统化的著作,它从壮医形成的历史开始,对壮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治疗原则和方药学等方面都做出了简明的概述,全面地总结了壮医药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本书还强调不同民族医药发展的独立性以及各民族医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观点。
《中国壮医学》目录
标签:主编 医学

第一章 壮医发展史 1

一、壮医的起源 1

(一)创用针刺治疗 2

(二)崇尚舞蹈气功 3

(三)药物知识积累 5

(四)有关壮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 6

二、壮医的形成与发展 8

(一)对瘴、痧、蛊、毒等病症的认识 9

(二)对人体解剖及生理病理的认识 10

(三)诊疗技法的进步 10

(四)方药学的雏形 12

(五)土司制度下的壮医药 13

三、壮医药的发掘整理 15

(一)民族医药古籍普查与壮医药的发掘整理 15

(二)壮医药医、教、研机构的建立 17

(三)壮医药的发展前景 18

第二章 壮医基础理论 20

一、壮医的天人自然观 20

二、壮医的生理病理观 21

三、壮医的病因病机论 23

四、壮医的诊断特色 23

五、壮医的治疗原则 24

六、壮医辨证及辨病 25

七、壮医对针灸及药物治疗作用的认识 26

八、对壮医理论体系的学术评价 26

第三章 壮医诊断学 28

一、诊断原则 28

(一)整体诊察数诊合参 28

(二)全面诊查 突出重点 29

(三)循序诊查综合判断 29

二、壮医诊断主要技法 29

(一)望诊 29

(二)目诊 31

(三)舌诊 32

(四)甲诊 34

(五)指诊 37

(六)耳诊 38

(七)闻诊 39

(八)询诊 39

(九)按诊 42

(十)腹诊 44

(十一)脉诊 46

(十二)探病诊法 48

(十三)表里反应诊法 49

三、壮医辨病与辨证 49

四、常见疾病诊断要点 50

(一)痧 50

(二)瘴 50

(三)蛊 50

(四)毒 51

(五)风 51

(六)湿 52

(七)谷道病 52

(八)气道病 52

(九)水道病 52

(十)龙路病 53

(十一)火路病 53

(十二)阴证与阳证 53

第四章 壮医治疗学 54

一、壮医治疗方法的基本特点 54

(一)重视外治,偏重祛毒 54

(二)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54

(三)用药简便,贵在功专 55

(四)补虚必配血肉之品 55

二、壮医内治法 55

(一)对因治疗,辨病论治 55

(二)对症治疗,辨证论治 56

(三)辨病为主,专方专药 56

三、壮医外治法 56

(一)壮医针法 57

(二)壮医灸法 64

(三)壮医刮法 71

(四)壮医药物熏蒸疗法 71

(五)壮医药物熏洗疗法 71

(六)壮医佩药疗法 72

(七)壮医药锤疗法 72

(八)壮医敷贴疗法 73

(九)壮医点穴疗法 73

(十)壮医隔离辟秽法 73

(十一)壮医滚蛋疗法 73

(十二)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74

(十三)壮医浴足疗法 75

(十四)壮医热熨疗法 76

(十五)壮医接骨术 78

(十六)壮医按摩疗法 78

(十七)壮医经筋综合疗法 78

第五章 壮医方药学 79

一、常用壮药 79

(一)解毒药 80

(二)补虚药 109

(三)调气药 116

(四)通三道药 119

(五)通两路药 137

(六)治“巧坞”病药 147

(七)治湿药 149

(八)散寒药 161

(九)止血药 164

(十)打虫药 167

(十一)收涩药 169

(十二)外用药 173

(十三)专科用药 179

二、常用方剂 193

(一)概述 193

(二)常用方剂 194

(三)常用制剂 224

第六章 壮医预防学 231

一、早期的卫生防病意识 232

二、药物预防法 234

(一)鼻饮——奇特的卫生民俗 234

(二)对瘴气的预防 234

三、民俗养生防病法 236

四、药膳防病 236

(一)谷物类 236

(二)果类 237

(三)蔬菜类 237

五、体育保健预防法 238

(一)崇尚体育,增强抗病能力 238

(二)投绣球法 238

(三)拾天灯法 239

第七章 壮医临床各科 240

一、壮医内科疾病概述 240

(一)谷道病 240

(二)水道病 245

(三)气道病 248

(四)龙路火路病 251

(五)虚病 256

(六)毒病 258

(七)水蛊 262

(八)内科杂病 263

二、壮医外科疾病概述 273

(一)热毒病 273

(二)火毒病 278

(三)毒结病 279

(四)风毒病 281

(五)虫蛇兽毒 282

(六)外科杂病 287

三、壮医妇科疾病概述 292

(一)月经病 292

(二)白带病 297

(三)怀孕期病 299

(四)产后病 303

(五)产后保健 309

(六)其他 310

四、壮医小儿科疾病概述 314

(一)小儿传染病 314

(二)小儿常见病 324

(三)新生儿疾病 340

五、壮医伤科疾病概述 342

(一)跌打损伤 342

(二)骨折 345

(三)异物穿刺伤 347

(四)枪炮伤 348

(五)烧烫伤 349

第八章 壮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351

一、壮医史的研究进展 352

二、壮药的研究进展 353

三、壮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354

四、壮医临床研究进展 355

(一)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355

(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355

(三)疗效观察与验证 356

(四)科技产品的开发运用 357

五、实验室研究进展 358

(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358

(二)壮医药罐疗法 358

(三)其他 359

第九章 壮医药与各民族医药的比较 360

一、发展史的比较 360

二、基础理论的比较 363

三、病因病机的比较 365

四、诊断方法的比较 366

五、临床特色的比较 367

六、异同原因探析 368

(一)不同民族医药体系间的共同现象举偶 368

(二)不同民族医药体系具有共同现象的原因探析 369

(三)不同民族医药体系采用了共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70

(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370

(五)壮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371

第十章 壮族地区医药历史人物及现代壮医药专家 372

一、文献记载的壮族地区医药历史人物 372

二、部分现代壮医药专家简介 375

后记 387

参考文献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