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陇上医者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陇上医者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陇上医者的中西医结合之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恩来,李应东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42423443
  • 页数:529 页
图书介绍:
《陇上医者的中西医结合之路》目录

第一章 传承经典 自出机杼 1

概述 3

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6

病位病性辨证法的创立及其实用价值 13

中医内科方药体系 18

《黄帝内经》中“神”的含义 27

《伤寒》、《金匮》对立统一的组方论治特点 31

中医学的思维特点 34

陇医学文化传承与发展之我见 38

第二章 中西结合 历史使然 49

概述 51

论中西医两种整体观结合的必要性 54

对中西医结合定位的商榷 59

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62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和方法 69

以中西医结合为契机 促进中医现代化快速发展 74

第三章 保存中说 西说为证 81

概述 83

胃寒、热证与胃蛋白酶活性间的关系 87

胃寒、热证与胃内温度的关系 89

胃寒、热证与胃液中环核苷酸含量关系的探讨 92

胃寒热辨证与胃液中K+、Na+浓度关系的探讨 94

胃寒证、胃热证与胃液中PGE2、6-keto-PGF 1a的关系及其机理的探讨 96

慢性肺心病甲皱微循环的初步观察 99

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 103

中西医学融合之道 106

补肾中药对大鼠BMSCs分泌NGFβ、BDNF、VEGF功能的影响 115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121

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氯化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遗传稳定性变化的影响 127

宏观病机的微观意义举隅 137

红花黄色素降压作用及机理的初步分析 140

红花黄色素镇痛抗炎症及镇静作用的研究 145

第四章 结合模式 见仁见智 149

概述 151

谈谈中西医结合 154

临床医学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 164

在内科领域内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与模式 169

宏观与微观辨证结合 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176

用中西医结合观点临证拟方 178

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格式漫谈 181

试论现代辨证论治 183

病证结合,优势互补 189

再谈“病证结合” 192

第五章 病证结合 匠心独运 195

概述 197

于己百诊治慢性胃炎经验 203

于己百教授诊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207

于己百临证常用对药、组药举隅(上) 210

于己百临证常用对药、组药举隅(下) 216

于己百教授验方证治 2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管见 226

肾脏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 228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233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238

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243

湿热与肾脏病的关系 248

血瘀与肾脏病的关系 251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的临床研究 258

抗感片治疗感冒446例疗效观察 263

高血压病漫谈 265

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 27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随谈 279

病毒性肝炎的辨证施治 282

冠心病中医治疗之我见 289

食管癌临证摭拾 291

消瘰丸的临床应用 293

应用“中医佛手治疗体系”方剂治疗疑难病研究 297

“佛手散”为基础,辨证组方 302

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04

紫斑(过敏性紫癜) 30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与防治 310

舌诊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 316

竹叶椒根治疗阑尾炎42例报告 319

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 321

中风先兆的防治 326

中风证治备要 333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比较 33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0

谈温阳法对激素的增敏作用 342

第六章 高山景行 人文芬芳 345

名医的教诲 347

百年历史积淀与变迁 348

文学艺术闲话 350

咏花诗七首 353

中山桥赋 354

谈中国人的传统修养 355

我爱兰医校园的花木 358

论“德全不危” 359

浅谈青年医生的基本功 361

岐伯赋 363

甘肃中医药大学赋 364

浅谈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365

大黄礼赞 369

当归吟 371

甘草赋 372

咏耆 374

通备武学赋 376

第七章 成才之路堪启后良 377

张汉祥——医绩卓著 丰功永存 379

于己百——探医秘精研《伤寒》重临证善用仲景方 383

许自诚——中西结合勤求索 征途艰辛路漫漫 387

刘宝厚——中西医结合 创最佳疗效 390

裴正学——创“十六字”模式 擅诗词书法 393

赵健雄——确立敦煌医学分支学科 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396

黄正良——教学名师 药理大家 399

许治时——情系西北勤耕耘 中西结合硕果累 401

夏永潮——潜心研医四十载 古方权变出奇葩 405

王俭——教学医疗都经历 神经精神皆擅长 408

刘国安——病证结合、内调外治老年病 411

叶光华——倾心医教 著力研发 413

曹玉山——中西医结合调治心血管病 415

王惠兰——专消化疾病 研儿科新药 420

关梅玮——中西医结合儿科带头人 426

安真光——中西医结合防治肺心病 429

薛金堂——从战地护士到中西医结合精神神经疾病专家 431

李永寿——奉献漫漫路 实践出真知 432

李振英——我从西中班走来 435

张鸿谋——悬壶济世五十春 医道生涯始悟真 440

周大勇——开卷觅结合 继承悟创新 447

李妍怡——继续老师的事业 453

第八章 学术机构 成才平台 459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发展历程 461

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 470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 473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478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481

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485

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发展历程 488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成立与实践 493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历程 497

武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历程 501

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历程 505

附篇 507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谈中医、中西医结合 509

“西学中班”备忘录 523

后记 52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