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情感与理性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
情感与理性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

情感与理性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贺方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197196
  • 页数:222 页
图书介绍:康德哲学的理性主义之特点恐怕是治康德学的人基本上都接受的,康德哲学中对经验论和唯理论所做出的调和与折衷也是被学界所广泛认可的。除此之外,康德哲学中的情感因素,一般说来,大部分人都认为会集中体现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尤其是康德早期著作《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以及《判断力批判》有关审美的判断里面。基于上述观点,当我们面对康德的宗教哲学时,往往也会以理性主义的态度对待之,尤其是在康德提出理性宗教观后,更会使人觉得康德的宗教哲学是其以理性的方法对基督教做出的“裁剪”,康德自己以理性的态度对《圣经》的解读也表明了这一点。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从“情感”的角度进入康德的哲学思想,此处的情感不仅仅是审美的情感,还包括康德道德哲学中特殊的道德情感,以及他从小就浸染于其中的带有宗教氛围的情感,这几种情感和理性形成了一种张力,推动着康德思想的发展。其中,康德对宗教情感的理解是奠基于路德宗宗教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这里面就有一个从奥古斯丁到路德宗的思想传承问题。本书首先回溯这一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进而疏解隐含在康德的认识论、道德哲学、目的论和宗教哲学中的情感因素,展示情感在调和其宗教哲学内在张力中的作用。
《情感与理性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目录

导论 1

一 选题依据 1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 7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

第一章 康德宗教哲学的思想背景 34

第一节 恩典先于信仰?——奥古斯丁恩典观的认识论困境 35

一 奥古斯丁的恩典观 36

二 奥古斯丁的信仰观 37

三 “恩典—信仰”观的认识论困境 39

四 产生“恩典—信仰”观困境的原因 41

五 恩典的意义在于更新理解力 43

第二节 路德的“双重权威”问题 44

一 来自“神”的权威 45

二 源自“良心—理性”的权威 46

三 两种权威的对抗 48

第三节 康德恩典观的逻辑盲点 50

一 人的本性之善 50

二 本性(或本质)中的趋恶倾向 52

三 康德恩典观的逻辑盲点 53

第二章 康德宗教哲学的内在张力 58

第一节 人自身(现象与本体)的分裂所导致的张力 58

一 “人是什么?” 58

二 从对“物”的分析到对“人”的分析 61

第二节 人的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张力 63

一 感性之于认识、道德和宗教 63

二 理性之于认识、道德和宗教 66

三 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张力 67

第三节 人实现至善的自助与神佑之张力 68

一 自助乃实现至善之根本 68

二 神佑是实现至善不可缺少的环节 70

第三章 情感指向对调和康德哲学张力的奠基作用 73

第一节 从“期望”情感到“信任”情感 74

一 亚里士多德以期望情感为基础的可能性 74

二 奥古斯丁以信任情感为出发点的可能性 77

第二节 从“感觉”到“对象”——康德的“对象”概念对贝克莱“实在”学说的完善 79

一 贝克莱“存在(或实在)就是被感知”的提出及存在的问题 80

二 康德“对象”概念的提出对贝克莱问题的解决 85

第三节 情感之于贝克莱的上帝论证与情感指向在物自体中的作用 89

一 贝克莱上帝论证中的“情感”之作用 89

二 康德在“情感指向”中呈现物自体 91

三 智性直观与情感指向 95

四 反思活动对情感指向之确证 100

第四节 “纯粹理性”中的情感指向功能 104

一 纯粹理性的定义 104

二 纯粹理性的运用 108

三 情感指向在先验理念产生中的作用 111

第五节 情感指向与道德敬重感 116

一 敬重感的对象 116

二 敬重感的作用 121

三 敬重感的来源 125

第四章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之调和(上) 130

第一节 哲学部门的划分对调和宗教哲学内在张力的影响 133

一 领域、基地和领地的三分法 133

二 三分法对概念界定的影响 135

第二节 反思判断力的产生 136

一 《纯粹理性批判》里的“反思”与“(规定性)判断” 137

二 《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判断” 139

三 《判断力批判》中的反思性判断力 142

第三节 反思判断力在调和张力中的作用——从反思性判断到“作为哲学入门”的审美判断(反思判断与情感指向) 144

一 情感对“实践的实在性”之确认 144

二 审美情感与反思性判断力 146

三 反思性判断力在调和张力中的作用 148

第五章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之调和(中) 152

第一节 主观合目的性之于调和 153

一 为自身提供规律的主观合目的性 153

二 作为先验原则的主观合目的性 155

第二节 主观合目的性与美 158

一 “审美无利害”的提出 159

二 “快适”因其“有利害”而不是审美 160

三 “善”因其“有利害”而不是审美 162

四 快适、善与美之异同 164

第三节 美乃德性之象征 166

一 崇高感与道德 166

二 美的兴趣与道德 168

三 美象征着德性 170

第四节 艺术的天才——神—人之间的使者 172

一 天才为艺术立法 172

二 天才对美的阐释 173

第六章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之调和(下) 178

第一节 客观合目的性之于调和 178

一 作为准构成性原则的客观合目的性 178

二 体现客观合目的性的有机物 180

第二节 自然终极目的 181

一 大自然的目的性 181

二 自然目的论的二律背反 183

第三节 自然目的——理性神学的入门 185

一 理性宗教对自然神学的超越 186

二 目的论对理性宗教的奠基作用 188

第七章 理性宗教何以可能 191

第一节 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 191

一 以道德为前提的上帝存在证明 191

二 道德目的论中的上帝 192

第二节 理性宗教的核心——心灵改善,重建向善的禀赋 195

一 人性的善恶之辨 196

二 恶之根本性与普遍性的根据在于自由 199

三 弃恶从善的基础——重建向善的原初禀赋 201

结语:理性宗教之所“能”与“不能” 204

一 理性宗教之所“能”者 204

二 理性宗教之所“不能”者 205

参考文献 207

致谢 218

后记 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