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矿产经济学  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
矿产经济学  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

矿产经济学 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怀雨编
  • 出 版 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2459284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提出了在矿产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方法基础上构建的矿产经济学体系;介绍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理论;论述了矿产资源原有价值理论和矿产资源产权理论,提出了编著者的观点;介绍了矿床经济评价方法;阐述了矿山技术指标整体动态优化技术,以及相关科研成果;介绍了编著者在储量分类与动态管理、矿产资源资产收益制度、矿业权评估、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矿业资本市场、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与矿业宏观调控、矿产资源规划、矿业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科研成果。本书既可供高等学校用作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矿产经济学领域工作的人士参考。
《矿产经济学 原理、方法、技术与实践》目录

0 绪论 1

0.1 矿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0.2 矿产经济学体系 2

0.2.1 矿产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

0.2.2 矿产经济学的方法基础 4

0.2.3 矿产经济学的技术基础 4

0.2.4 矿产经济学理论、方法、技术之间的关系 4

0.2.5 矿产经济学的其他领域 4

1 投资、成本和利润 7

1.1 投资 7

1.1.1 投资的构成 7

1.1.2 投资的筹措 7

1.1.3 投资的估算 8

1.2 资产 12

1.2.1 资产的概念 12

1.2.2 资产的分类 12

1.2.3 固定资产 13

1.2.4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原值及摊销费的估算 16

1.3 成本 16

1.3.1 基本概念 16

1.3.2 成本的分类 16

1.4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 18

1.5 利润 19

1.5.1 利润的分类 19

1.5.2 利润水平的衡量 21

1.6 线性盈亏分析与利润预测 23

1.7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边际分析与利润预测 26

1.7.1 市场类型 26

1.7.2 边际分析的概念 27

1.7.3 完全竞争市场的利润预测 28

2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 32

2.1 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其重要意义 32

2.1.1 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 32

2.1.2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32

2.2 有关的基本概念 33

2.2.1 现金流量与资金流向图 33

2.2.2 本金与年金 35

2.2.3 现值与终值 35

2.2.4 时值与等值 36

2.2.5 利息与利率 36

2.3 资金等值计算公式 38

2.4 净现金流量与利润的区别 40

3 资源禀赋优势理论及地租理论 41

3.1 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理论 41

3.1.1 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的概念 41

3.1.2 矿床的禀赋要素 42

3.1.3 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的来源和分类 43

3.1.4 研究矿床禀赋优势的意义 44

3.1.5 有关矿产禀赋优势价值计量的问题 45

3.2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45

3.2.1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基本观点 45

3.2.2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适用于矿业 46

3.2.3 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特殊性 47

3.2.4 矿租的类型 47

3.3 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等级划分 47

3.3.1 评价因素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48

3.3.2 评价因素的优劣等级效用函数的确定 52

3.3.3 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露天铁矿资源禀赋优势等级的聚类分析 57

4 矿产资源价值理论 68

4.1 矿产资源有无价值的不同观点 68

4.2 对矿产资源价值理论的评述 69

4.3 矿产资源原有价值理论 70

4.3.1 矿产资源原有价值的构成 71

4.3.2 矿产资源原有价值的来源 71

4.3.3 矿产资源原有价值的评估及其特点 72

4.4 矿产资源价值与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的经济实力 73

5 矿床经济评价 75

5.1 矿床评价概述 75

5.1.1 矿床评价的分类 75

5.1.2 矿床经济评价与地质评价的关系 76

5.1.3 矿床经济评价的任务、目的及原则 77

5.1.4 矿床经济评价所要考虑的因素和参数 78

5.2 矿床财务评价 79

5.2.1 静态评价法 79

5.2.2 动态评价法 81

5.3 矿床国民经济评价 83

5.3.1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主要区别 84

5.3.2 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84

5.3.3 效益和费用的识别 85

5.3.4 价格调整 87

5.3.5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及效益费用流量表 90

5.4 矿床经济效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93

5.4.1 敏感性分析 93

5.4.2 盈亏平衡分析 94

5.4.3 概率分析 95

5.5 矿床经济评价实例 95

5.5.1 矿床综合地质评价 95

5.5.2 矿区外部建设条件 96

5.5.3 矿床开采和加工技术条件 96

5.5.4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97

5.5.5 矿床开发效益分析 97

6 矿山技术指标优化 101

6.1 矿山技术指标优化的目的和意义 102

6.2 矿山技术指标优化研究概况 104

6.3 综合品位及其计算 105

6.3.1 品位换算系数 106

6.3.2 动态综合品位计算法 109

6.4 矿山技术指标优化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109

6.5 矿山技术指标整体、动态、综合优化技术 111

6.5.1 矿山技术指标的优化原则 111

6.5.2 矿山技术指标整体、动态、综合优化方法 111

6.6 矿山技术指标整体、动态、综合优化实例 115

7 矿产资源产权理论 120

7.1 产权理论基础 120

7.1.1 产权的概念 120

7.1.2 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121

7.2 矿产资源的资产属性 121

7.3 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资产 122

7.4 矿产资源资产产权的主体及其享有的权利 123

7.4.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与其享有的权利 123

7.4.2 矿产地当地民众与其享有的权利 124

7.4.3 矿产资源所有者收益的理论分析 125

7.4.4 矿产资源所有者收益的评估方法 126

7.5 矿业权的资产属性 128

7.5.1 矿业权是资产 128

7.5.2 矿业权是递延资产 129

7.6 矿业权资产产权的主体与其享有的权利 129

7.6.1 矿业权资产的主体 129

7.6.2 矿业权的权能 129

7.6.3 矿业权是用益物权中的经营权 130

7.6.4 矿业权各级主体的权能和保障探矿权“直通”采矿权 131

7.6.5 矿业权资产收益与归属 132

7.7 矿业权与矿产勘查资料的关系 132

7.8 矿产资源资产与矿业权资产是两种不同的资产 133

7.8.1 国家出让矿业权的收益不是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收益权的实现 133

7.8.2 矿产勘查劳动不是使矿产资源升值 134

7.9 合并探矿权和采矿权,统称矿业权 134

7.10 矿业权人最终造成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灭失 136

7.11 用“折耗费”补偿矿业权资产的损耗 137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动态管理 138

8.1 《旧分类》的主要内容与问题 138

8.1.1 《旧分类》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138

8.1.2 《旧分类》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级 138

8.1.3 《旧分类》的储量界定指标与方法 139

8.1.4 《旧分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弊病 139

8.2 《新标准》的主要内容与问题 139

8.2.1 基本概念 139

8.2.2 十六种储量/资源量的定义与编码 140

8.2.3 《新标准》对储量/资源量按经济意义的分类及其界定指标与方法存在的问题 141

8.2.4 品位指标的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143

8.3 关于储量/资源量按经济意义的分类及其界定指标与方法的建议 144

8.3.1 储量/资源量按经济意义的分类 144

8.3.2 各类储量/资源量的界定指标与方法 145

8.3.3 确定品位指标的方法 145

8.4 储量的动态管理 146

9 矿产资源资产收益制度 147

9.1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演进与构成 147

9.1.1 我国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的演进 147

9.1.2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 149

9.2 国内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比较 150

9.2.1 我国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150

9.2.2 国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150

9.2.3 几个主要矿产国家的税费制度 153

9.2.4 国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57

9.3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资产收益制度存在的问题 158

9.3.1 资源税的问题——“名不正” 158

9.3.2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问题——“名不符实” 158

9.3.3 矿产资源补偿费与矿业权价款及资源税重复 159

9.4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资产收益制度 159

10 矿业权评估 162

10.1 矿业权评估概念 162

10.2 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矿业权评估的一般情况 162

10.2.1 国外矿业权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162

10.2.2 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矿业权评估方法介绍 164

10.3 我国矿业权评估的简单回顾 167

10.4 我国现行矿业权评估方法评述 168

10.4.1 矿业权评估价值的经济内涵不明确 168

10.4.2 勘查重置成本途径的评估法不可行 171

10.5 矿业权评估价值经济内涵的理论分析 172

10.6 对DCF法计算公式的修改建议 173

10.7 矿业权评估方法规范之后的决定因素——评估参数的取值 174

10.8 矿业权评估与储量评审应该相结合 175

10.9 矿业权价值的特殊性和矿业权市场的高风险性 175

11 矿产勘查产业的商业性质和运行机制 177

11.1 矿产勘查产业的内涵与基本特点 177

11.1.1 矿产勘查产业的内涵 177

11.1.2 矿产勘查产业的特点 178

11.1.3 矿业是第一产业 179

11.2 我国矿产勘查产业的演变和现状 180

11.2.1 我国矿产勘查的发展演变 180

11.2.2 我国矿产勘查的发展现状 182

11.3 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运行机制及管理政策 185

11.3.1 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的市场主体及其运作 185

11.3.2 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矿产勘查的管理 187

11.3.3 市场经济国家矿业权市场的运行机制 192

11.3.4 市场经济国家公益地质调查机构在矿产勘查活动中的作用 196

11.3.5 市场经济国家勘查投资主体及资本运作 197

11.3.6 市场经济国家的勘查投资运作模式 200

11.4 国内外矿产勘查运行机制比较分析 201

11.4.1 国内外矿产勘查投资运作模式的比较 201

11.4.2 国内外矿产勘查主体运行机制的比较 201

11.5 我国矿产勘查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02

11.6 促进我国矿产勘查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205

11.6.1 总体思路和改革设想 205

11.6.2 主要对策措施 206

12 矿业资本市场及投资风险分析 210

12.1 矿业资本市场形成和运作机制 210

12.2 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的发展 211

12.2.1 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的变迁与分布 211

12.2.2 矿业活动的特点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211

12.2.3 国际矿业资本市场发展趋势 214

12.2.4 国际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的外部条件 215

12.3 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现状调查 216

12.3.1 我国矿业投资融资基本情况考察 216

12.3.2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体制对矿业资本市场的影响 222

12.3.3 中国矿产勘查体制的改革 224

12.3.4 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外资情况 225

12.4 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矛盾分析 226

12.4.1 资本标准矛盾 226

12.4.2 管理标准矛盾 230

12.5 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认识和建议 232

12.5.1 对矿业资本市场的认识 232

12.5.2 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若干政策建议 233

12.6 矿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优化 236

12.6.1 矿业投资的风险识别 236

12.6.2 矿业风险收益率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参数的选取 237

12.6.3 风险敏感系数 241

12.6.4 矿业项目过程风险评价指标的优化 243

13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与宏观调控 245

13.1 可供性评价与可供性评价系统概述 245

13.1.1 可供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245

13.1.2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系统 245

13.1.3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系统的特点 246

13.1.4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 246

13.2 可供性评价工作进展 248

13.2.1 国外可供性评价工作进展 248

13.2.2 我国可供性评价工作进展 250

13.3 可供性评价方法与模型 251

13.3.1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的指标 251

13.3.2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参数选择的原则和范围 251

13.3.3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建模 252

13.4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256

13.4.1 矿产资源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意义 256

13.4.2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工作的意义 257

13.4.3 矿产资源可供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257

14 矿产资源规划 258

14.1 矿产资源规划的作用 258

14.2 矿产资源规划理论 258

14.2.1 矿产资源规划理论基础 258

14.2.2 矿产资源规划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59

14.3 矿产资源规划体系 261

14.3.1 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建设现状 261

14.3.2 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建设构架 261

14.3.3 各层级矿产资源规划的关系和衔接 262

14.3.4 各层级矿产资源规划的定位与主要任务 262

14.4 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264

14.4.1 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的实践 264

14.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67

14.5 矿产资源规划理论和方法创新 267

14.5.1 矿产资源规划理论创新 267

14.5.2 矿产资源规划理念创新 269

14.5.3 矿产资源规划方法创新 270

14.6 矿产资源规划实例 272

14.6.1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规划方案优选 272

14.6.2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规划方案评价 274

15 矿业循环经济 277

15.1 循环经济概述 277

15.1.1 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 277

15.1.2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278

15.1.3 循环经济与相关学科关系 280

15.1.4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282

15.1.5 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284

15.2 矿业循环经济 285

15.2.1 矿业循环经济概述 285

15.2.2 矿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 287

15.2.3 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94

15.3 矿业循环经济案例分析 296

15.3.1 区域概况 296

15.3.2 基地建设的总体结构 296

15.3.3 产业总体结构 297

15.3.4 多资源共生耦合分析 298

参考文献 3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