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
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

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欣娜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22313591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着重分析了供给侧视域下能源—经济—低碳“三位一体”绩效及其各种可计算影响因素,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以产业、省际环境等为实践框架,全书共10章。第1~3章介绍了绩效测量理论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方法、Malmquist理论以及相关拓展模型;第4~8章分析了产业、省际环境下能源—经济—低碳“三位一体”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第9~10章则聚焦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应用。《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着力于融合多方法的力量,系统性地为低碳转型绩效评估建立一个完整的可计算框架。本书可为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的产业分析和绩效计算教材,也可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人员和学者参考。
《供给侧视域下中国低碳转型进程的绩效评析》目录

上篇 理论篇 2

第1章 低碳转型进程的演变 2

1.1低碳转型进程的变化挑战 2

1.2供给侧改革引领的能源消费趋势的转变 4

1.2.1中国能源生产量 6

1.2.2中国能源消费强度 7

1.3供给侧改革引领的低碳转型趋势的转变 8

1.3.1中国污染排放量 9

1.3.2中国污染消费强度 10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数据包络分析的特性与理论基础 13

2.1数据包络分析一般模型 13

2.1.1数据包络分析的诠释 13

2.1.2数据包络分析的由来 14

2.1.3数据包络分析一般模型 17

2.2SBM模型概述 26

2.2.1SBM定义 26

2.2.2SBM作为投入和产出低效表示的诠释 27

2.2.3SBM模型的测算 27

2.2.4SBM和CCR模型的比较 29

2.2.5SBM的对偶规划 30

2.2.6导向SBM模型 31

2.2.7加权SBM模型 31

2.2.8SBM模型的拓展 32

2.3网络DEA模型概述 33

2.3.1两阶段独立DEA模型 33

2.3.2两阶段关联DEA模型 35

2.3.3组合型两阶段DEA模型 40

2.3.4网络DEA模型的研究进展 41

参考文献 43

第3章 基于Malmquist理论的建模机理与模型构建 46

3.1Malmquist的特性与理论概述 46

3.1.1Malmquist的涵义 46

3.1.2Malmquist与全要素生产率 48

3.1.3Malmquist与数据包络分析 50

3.2动态Malmquist模型的构建 51

3.2.1动态Malmquist模型的建模机理 51

3.2.2动态Malmquist模型的构建与分解 53

3.2.3动态Malmquist模型推导简要说明 54

3.3基于负产出的动态Malmquist模型的构建 59

3.3.1基于负产出的动态Malmquist模型的建模机理 59

3.3.2基于负产出的动态Malmquist模型推导简要说明 60

3.4动态网络Malmquist模型的构建 65

3.4.1动态网络Malmquist模型的建模机理 65

3.4.2动态网络Malmquist模型的构建与分解 66

3.4.3动态网络Malmquist模型推导简要说明 68

3.5阶段性Malmquist模型的构建 74

3.5.1阶段性Malmquist模型的构建机理 74

3.5.2阶段性Malmquist模型的构建步骤 74

参考文献 78

下篇 实证篇 84

第4章 能源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解析 84

4.1能源绩效概论 84

4.2能源绩效的动态模型构建 85

4.3能源动态绩效的评价维度解析 86

4.3.1决策单元说明 86

4.3.2投入要素 87

4.3.3产出要素 88

4.3.4动态要素 88

4.4能源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89

4.4.1能源动态绩效提升的动力机制 89

4.4.2能源动态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92

4.5能源动态绩效的能源效应解析 97

4.6纯经济绩效与能源经济绩效对比剖析 100

本章小结 103

参考文献 105

第5章 “能源—经济—环境”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解析 106

5.1能源—经济—环境绩效概论 106

5.2“能源—经济—环境”三位一体动态绩效的模型构建 107

5.3“能源—经济—环境”动态绩效的评价维度解析 108

5.3.1投入要素 108

5.3.2产出要素 109

5.3.3动态要素 110

5.4“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11

5.4.1“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绩效的提升的动力机制 111

5.4.2“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114

5.5“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绩效的驱动因素解析 119

5.5.1能源要素冗余度分析 119

5.5.2碳排放要素冗余度分析 121

5.6“能源—经济—三废”动态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24

5.6.1“能源—经济—三废”动态绩效的提升的动力机制 124

5.6.2“能源—经济—三废”动态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126

5.7“能源—经济—三废”绩效的驱动因素解析 130

5.7.1能源要素冗余度分析 130

5.7.2三废要素冗余度分析 133

5.8 3E绩效的环境效应解析 136

5.8.1 3E绩效的碳排放效应 136

5.8.2 3E绩效的“三废”效应 140

本章小结 143

参考文献 144

第6章 基于行业关联度的3E绩效产业差异及驱动力解析 146

6.1基于行业关联度的3E绩效概论 146

6.2“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的产业关联模型构建 147

6.2.1 3E绩效模型的“黑箱”效应 147

6.2.2 3E绩效模型的建模机理剖析 148

6.3“能源—经济—环境”动态网络绩效的评价维度解析 149

6.3.1投入要素 149

6.3.2产出要素 150

6.3.3动态要素 151

6.3.4链接要素 151

6.4“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网络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52

6.4.1“能源—经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的动力机制 152

6.4.2“能源—经济—碳排放”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155

6.5“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网络绩效的驱动因素解析 161

6.5.1完全能源要素冗余度分析 161

6.5.2完全碳排放要素冗余度分析 163

6.6“能源—经济—三废”动态网络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65

6.6.1“能源—经济—三废”绩效的提升的动力机制 165

6.6.2“能源—经济—三废”绩效的产业导向聚类分析 168

6.7“能源—经济—碳排放”动态网络绩效的驱动因素解析 173

6.7.1完全能源要素冗余度分析 173

6.7.2完全“三废”要素冗余度分析 175

6.8 3E绩效的产业关联效应解析 178

6.8.1“能源—经济—碳排放”绩效的产业关联效应 178

6.8.2“能源—经济—三废”绩效的产业关联效应 181

本章小结 185

参考文献 186

第7章 资源禀赋视域下3E绩效的产业差异及区位评析 187

7.1资源禀赋视域下3E绩效概论 187

7.2资源禀赋视域下绩效的建模机理与构建 188

7.2.1资源禀赋视域下绩效的模型构建 188

7.2.2投入产出动态要素的选取 188

7.2.3资源禀赋要素的选取 190

7.3资源禀赋视域下3E绩效的产业差异分析 191

7.4资源禀赋视域下3E绩效的区位选择 193

7.4.1能源绩效的产业聚类分析 193

7.4.2 3E绩效的BCG变体矩阵分析 197

本章小结 199

参考文献 200

第8章 资源禀赋视域下低碳转型绩效差异及驱动力解析 202

8.1资源禀赋视域下的低绩效概述 202

8.2中国省域资源禀赋理论概述 203

8.3中国省域低碳转型的绩效评价维度解析 205

8.4资源禀赋视域下省域低碳转型绩效差异分析 206

8.4.1资源禀赋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206

8.4.2省域低碳转型管理绩效的分解 207

8.5省域低碳转型绩效的驱动因素剖析 210

8.5.1东部地区低碳转型的驱动因素剖析 212

8.5.2中部地区低碳转型的驱动因素剖析 212

8.5.3西部地区低碳转型的驱动因素剖析 213

本章小结 213

参考文献 215

第9章 价格机制差异下的FDI引进绩效评析 217

9.1FDI引进绩效概论 217

9.2价格机制影响下的FDI绩效的建模机理与构建 219

9.3价格机制影响下的FDI绩效的评价维度解析 220

9.3.1投入产出要素 220

9.3.2价格机制要素 221

9.4FDI全因素收益率的区位选择评析 222

9.4.1中国FDI全因素收益率的变迁 222

9.4.2省域FDI全要素生产率的区位差异识别 223

9.5省域FDI全因素收益率的主导要素识别 225

9.5.1东部省份主导要素解析 226

9.5.2西部省份主导要素解析 227

9.5.3中部省份主导要素解析 228

9.6省域FDI全因素收益率的动力机制解析 229

9.6.1东部地区影响要素的贡献度分析 229

9.6.2西部地区影响要素的贡献度分析 231

9.6.3中部地区影响要素的贡献度分析 233

本章小结 235

参考文献 236

第10章 FDI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分布差异与投资区位选择 239

10.1FDI绩效的区域差异性概论 239

10.2FDI全要素生产率的建模机理与构建 241

10.2.1FDI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设定 241

10.2.2FDI绩效模型的构建维度解析 242

10.3中国FDI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分布差异性剖析 244

10.3.1中国FDI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分析 244

10.3.2中国FDI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分布解析 246

10.3.3FDI区位选择影响维度的可视化分析 248

10.4中国FDI全要素生产率的省域投资区位变迁 252

10.5中国FDI引进绩效的动力表现解析 255

10.5.1FDI绩效评价要素的利用程度 255

10.5.2FDI绩效评价要素的贡献权重 257

本章小结 259

参考文献 2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