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新途径
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新途径

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新途径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丽茹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10054008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理论探究和实证检验两部分,在系统梳理、阐述拼音文字阅读障碍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提出阅读障碍检测应该采用基于阅读成分理论,以干预为导向,科学合理且简便易施的检测模型,并强调制定、使用统一的标准化量表和诊断标准,使阅读障碍检测与干预补救训练形成有机的整体。主要读者对象:心理语言学、心理发展与教育、认知心理学、特殊教育等相关专业学习者及实践者。
《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新途径》目录

上篇:理论探究 3

第1章 阅读障碍研究百年发展历程简述 3

1.1 引言 3

1.2 阅读障碍研究发展历程 4

1.2.1 人类对大脑两半球功能认识阶段(1800—1877) 4

1.2.2 获得性词盲研究阶段(1878—1895) 8

1.2.3 先天性词盲研究阶段(1896—1929) 10

1.2.4 阅读障碍研究整合阶段(1930—1979) 12

1.2.5 阅读障碍研究发展阶段(1980—) 15

1.3 阅读障碍生物/认知/行为缺陷研究 16

1.3.1 阅读障碍语音缺陷假说 17

1.3.2 阅读障碍脑功能缺陷研究 23

1.3.3 阅读障碍遗传基因研究 35

1.4 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 40

1.4.1 视觉—听觉缺陷模型 40

1.4.2 知觉—语言缺陷模型 41

1.4.3 获得性阅读障碍模型 42

1.4.4 阅读加工的功能模型 44

1.4.5 语音核心变量差异模型 45

1.5 小结 46

第2章 阅读障碍检测理论与检测模型探究 47

2.1 引言 47

2.2 阅读障碍检测的差异模型 48

2.2.1 阅读障碍的差异定义 48

2.2.2 阅读障碍的差异检测模型 52

2.2.3 智力测验与阅读障碍检测 54

2.3 阅读障碍检测的PASS模型 65

2.3.1 PASS理论阐释 65

2.3.2 DN:CAS认知评估系统 69

2.3.3 PASS理论与阅读障碍研究 71

2.3.4 PASS理论研究在中国 73

2.4 阅读障碍检测的干预—反应模型 75

2.4.1 干预—反应模型的主要用途 76

2.4.2 干预—反应模型核心特征 77

2.4.3 干预—反应模型干预程序 79

2.4.4 干预—反应模型研究现状 84

2.5 小结 85

第3章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理论阐释 87

3.1 引言 87

3.2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理论基础 88

3.2.1 简单阅读观理论阐释 88

3.2.2 简单阅读观理论功能及其应用 105

3.3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操作原理 108

3.3.1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程序 109

3.3.2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标准 110

3.4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理论检验 111

3.4.1 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定量评估 111

3.4.2 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定性评估 113

3.5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实证检验 114

3.5.1 语音意识技能干预训练研究 114

3.5.2 阅读理解技能干预训练检验 115

3.6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优势与局限 115

3.6.1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优势 115

3.6.2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局限 116

3.7 小结 117

第4章 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发展历程与现状 118

4.1 引言 118

4.2 汉语阅读障碍定义及表现特征 119

4.2.1 汉语阅读障碍定义 119

4.2.2 汉语阅读障碍表现特征 121

4.3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缺陷研究 123

4.3.1 阅读障碍儿童语言缺陷研究 123

4.3.2 阅读障碍儿童认知缺陷研究 126

4.3.3 阅读障碍儿童生理缺陷研究 130

4.4 汉语阅读障碍检测研究现状 131

4.4.1 智力水平测量工具 132

4.4.2 汉语阅读能力测量工具 139

4.4.3 汉语阅读障碍检测标准 143

4.5 汉语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 147

4.6 小结 151

下篇:实证检验 155

第5章 语篇阅读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能力测验研制 155

5.1 引言 155

5.2 研究设计 157

5.2.1 研究背景 157

5.2.2 研究被试 159

5.2.3 操作定义 159

5.2.4 研究过程 160

5.2.5 测验编制 161

5.2.6 数据收集 166

5.2.7 数据分析 168

5.3 结果与分析 168

5.3.1 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测验题目分析 168

5.3.2 语篇听力理解能力测验题目分析 173

5.3.3 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测验信度与效度检验 178

5.3.4 语篇听力理解能力测验信度与效度检验 180

5.4 讨论 183

5.4.1 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测验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183

5.4.2 语篇听力理解能力测验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185

5.4.3 语篇阅读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能力测验信度 187

5.4.4 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测验效度 189

5.4.5 语篇听力理解能力测验效度 191

5.5 小结 193

第6章 阅读理解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潜在关系 194

6.1 引言 194

6.2 研究设计 195

6.2.1 研究问题 195

6.2.2 研究被试 196

6.2.3 研究工具 197

6.2.4 研究过程 197

6.2.5 数据收集 198

6.2.6 数据分析 199

6.3 结果与分析 199

6.3.1 阅读理解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潜在关系检验 199

6.3.2 听力理解能力对阅读理解能力预测作用检验 201

6.3.3 阅读理解能力表现特征与个体差异检验 205

6.3.4 听力理解能力表现特征与个体差异检验 215

6.4 讨论 225

6.4.1 阅读理解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潜在关系及预测作用 225

6.4.2 阅读理解能力表现特征与个体差异 227

6.4.3 听力理解能力表现特征与个体差异 229

6.5 小结 230

第7章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可行性与有效性 231

7.1 引言 231

7.2 研究设计 233

7.2.1 研究问题 233

7.2.2 研究被试 233

7.2.3 研究工具 234

7.2.4 研究过程 237

7.2.5 数据收集 238

7.2.6 数据分析 239

7.3 结果与分析 239

7.3.1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可行性检验 239

7.3.2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检验 248

7.3.3 成分模型与差异模型理论与实证有效性检验 256

7.4 讨论 267

7.4.1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结果分析 267

7.4.2 差异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结果分析 271

7.4.3 成分模型与差异模型有效性对比分析 274

7.5 小结 276

第8章 阅读障碍语言表现特征与个体差异 277

8.1 引言 277

8.2 研究设计 279

8.2.1 研究问题 279

8.2.2 研究被试 279

8.2.3 研究工具 280

8.2.4 研究过程 283

8.2.5 数据收集 284

8.2.6 数据分析 284

8.3 结果与分析 285

8.3.1 阅读障碍组与生理年龄控制组语言技能差异检验 285

8.3.2 阅读障碍组与阅读年龄控制组语言技能差异检验 290

8.3.3 阅读障碍亚类型与生理年龄控制组语言技能差异检验 295

8.4 讨论 303

8.4.1 阅读障碍语言技能表现特征与个体差异 303

8.4.2 阅读障碍亚类型语言技能表现特征与个体差异 307

8.5 小结 312

参考文献 314

附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338

A.第一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 338

B.第一学段(5~6年级)阅读目标 339

附录2 语篇阅读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能力测验调查问卷 340

A.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测验调查问卷 340

B.语篇听力理解能力测验调查问卷 341

附录3 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测验 342

附录4 语篇听力理解能力测验 357

附录5 语音意识测验 371

附录6 语篇完型填空测验 373

附录7 语篇朗读流畅性测验 375

附录8 同音字语义判断测验 377

A.同音异形字语义判断 377

B.同音同形字语义判断 378

附录9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380

附录10 小学生汉字识字量标准化测验 386

A.三年级汉字识字量标准化测验 386

B.四年级汉字识字量标准化测验 389

C.五年级汉字识字量标准化测验 3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