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农田土壤碳氮管理理论与实践
农田土壤碳氮管理理论与实践

农田土壤碳氮管理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宝坤,续勇波,陈安强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527462
  • 页数:1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编著者多年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本书既包括了持续了千年的古老农耕文明的元阳梯田,也包括了高度现代化和集约化的设施菜田的土壤碳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书中介绍了较为前沿的碳氮研究方法和操作步骤,为土壤碳氮研究提供创新的研究方法支持,本书对近年来国内外碳氮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和描述,为读者快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农田土壤碳氮管理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一章 土壤碳氮概述 1

第一节 土壤碳氮研究进展 1

一、土壤碳氮储量的研究进展 1

二、土壤C/N与碳氮转化的研究进展 3

三、土壤溶解性碳、氮的研究进展 8

四、土壤微生物量 9

五、土壤活性氮 10

六、土壤易氧化态碳 12

七、土壤有机质的分组 13

第二节 影响土壤碳氮变化的因素 18

一、氮肥施用量 18

二、土壤有机质组分 19

三、土壤剖面 19

四、土地利用类型 19

五、植被类型 19

第二章 低碳农业 20

第一节 低碳农业的概述 20

第二节 低碳与高值农业 21

第三节 低碳农业与绿色经济发展 24

第四节 生物碳与低碳农业 26

第五节 以碳控氮技术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手段 33

第一节 同位素和光谱方法 33

一、同位素方法 33

二、光谱方法 34

第二节 土壤碳的输入和输出平衡 35

第三节 活性碳氮库的测定方法 42

一、溶解性有机碳、氮 42

二、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 43

第四节 土壤微生物碳氮 44

一、土壤微生物碳氮背景 44

二、土壤微生物碳测定 45

三、土壤微生物氮的测定(与DON的测定方法相同) 46

第五节 土壤的密度分组 47

一、土壤物理分组方法一 47

二、土壤物理分组方法二 50

三、土壤物理分组方法三 50

第六节 有机物料腐殖化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研究 51

第四章 集约化菜田土壤碳、氮演变 53

第一节 集约化蔬菜碳氮的研究现状 53

第二节 菜田与粮田碳氮变化的对比分析 58

第三节 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演变特征 80

一、材料与方法 81

二、结果与讨论 83

三、结论 87

第五章 元阳梯田土壤碳氮及外源碳氮对元阳梯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88

第一节 元阳梯田土壤碳氮组分及氮转化特征 88

第二节 有机氮的研究方法 90

一、有机氮的矿化 90

二、氮素的硝化 94

第三节 材料与方法 95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95

二、材料与方法 96

三、培养试验设计 98

四、数据处理 99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100

一、元阳梯田表层土壤碳氮组分特征 100

二、元阳梯田土壤氮素厌氧矿化培养特征 105

三、元阳梯田土壤氮素好氧矿化培养特征 109

四、元阳梯田土壤氮素硝化培养特征 113

第五节 讨论 116

一、元阳梯田表层土壤碳氮组分分析 116

二、元阳梯田土壤氮素矿化培养特征分析 119

三、元阳梯田土壤氮素硝化培养特征分析 121

第六节 结论 123

第六章 元阳梯田水稻生产的养分投入和吸收特征的研究 124

第一节 元阳梯田水稻生产中的养分投入 124

第二节 元阳梯田水稻对养分的吸收 128

一、不同氮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129

二、不同氮肥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情况 129

三、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氮吸收量 131

四、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磷吸收量 132

五、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钾吸收量 132

六、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吸收比例 133

第三节 元阳梯田水稻生产的表观养分平衡和肥料利用效率 134

一、元阳梯田水稻生产的表观养分平衡分析 134

二、元阳梯田水稻生产的肥料利用效率 134

第四节 结论 136

第七章 不同利用方式对亚热带土壤氮关键转化过程的影响 138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38

一、主要研究内容 138

二、试验样地选择与土样基本信息 138

第二节 土样培养期间无机氮浓度变化 139

第三节 土样培养期间无机氮15N丰度变化 140

第四节 两种利用方式土壤氮总转化速率 141

第五节 不同利用方式下氮总转化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 143

一、利用方式对NH4+产生速率的影响 143

二、利用方式对NO3-产生速率的影响 144

三、利用方式对无机氮同化速率的影响 145

四、研究结果对评价氮素环境效应的意义 146

第六节 结论 147

第八章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的碳氮共济效应情景分析 149

第一节 研究概述 149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50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151

一、土壤碳氮相关性及其含量特征 151

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C/N 152

三、土壤碳对氮的储存能力情景分析 153

第四节 讨论 154

第五节 结论 155

参考文献 1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