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资金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运行分析
资金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运行分析

资金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运行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国刚,蔡真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9719404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分离生产性投资与消费性投资,走出资金流动性困境》(批文号08AJY006)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走出资金流动性过剩困境》的最终成果。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总论、分论和专论。其中,总论部分是本项目研究的总报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银行体系内资金过剩的界定、成因、效应和对策;分论部分是对总论部分中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不仅深化了总论部分的认识和结论,而且探讨了一些在总论部分不易(或不便)展开深入分析的重大问题;专论部分以较大篇幅从较为宽广的背景出发,专门分析了资金过剩条件下,货币政策中利率机制效应及其对策选择。
《资金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运行分析》目录

第一篇总论 3

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界定和成因分析 3

第一节资金相对过剩的界定和度量 3

第二节海外资金流入并非资金过剩的真实成因 12

第三节资金过剩源于储蓄>资本形成+外贸顺差 20

第二章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效应分析 26

第一节资金过剩对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效应分析 26

第二节资金过剩对提高存贷款利率的效应分析 30

第三节资金过剩对价格上涨的效应分析 39

第三章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对策分析 49

第一节减少外贸顺差:作茧自缚或南辕北辙的选择 49

第二节扩大消费需求:雾里看花与似是而非的主张 55

第三节扩大消费性投资:缓解诸多矛盾的可选之策 61

第二篇分论 71

第四章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央行调控能力分析 71

第一节中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科目设置分析 71

第二节中外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分析 76

第三节中外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分析 84

第四节中外央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链接分析 93

第五节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提高实施货币政策的能力 96

第五章物价变动并非总是货币政策的函数 99

第一节1998年以来中国的物价变动与货币政策之间缺乏函数关系 99

第二节以“通胀”或“通缩”表述物价变动的负面效应 102

第三节走出“通胀”或“通缩”的思维误区 109

第六章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中的股权买价分析 112

第一节历史逻辑:国有银行股权改革的背景 112

第二节背水一战:国有商业银行股权改革的选择 121

第三节时点定价:股份公平交易的市场机理 127

第七章中国股市涅槃的政策取向 133

第一节外部紧缩和釜底抽薪引致2008年A股快速下落 134

第二节政府直接调控股市的依据辨析 144

第三节设立平准基金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149

第四节股市泡沫和股值评估的误区 152

第五节重心在于深化体制改革 156

第六节扩大内需中的股市政策选择 158

第八章“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是个虚假论题 162

第一节“国际热钱”概念扩展引致逻辑混乱 163

第二节“国际热钱”流入的路径不清引致胡乱猜疑 166

第三节国际收支项目不清引致估算严重失真 170

第四节缺乏实践常识引致收益估算失实 179

第五节简要的结束语 182

第九章美国次贷危机生成机理分析 184

第一节几个不应忽视的金融现象 184

第二节次贷资产证券化的机理缺陷 189

第三节若干启示和建议 194

第三篇专论 199

第十章广义货币渠道的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 199

第一节传统利率渠道的理论及实证检验 199

第二节汇率渠道的理论及实证检验 204

第三节资产价格渠道的理论及对中国情况的讨论 211

第四节对广义货币渠道的质疑 220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分析 226

第一节狭义信贷渠道分析 226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渠道分析 228

第三节银行风险规避与信贷渠道传导 231

第四节贷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效应 246

第十二章中国分割经济中的信贷传导机制 249

第一节中国分割经济的特点 250

第二节经济分割下银行的信贷行为分析 261

第三节分割经济中信贷冲击对实体部门的效应 271

第十三章分割经济下信贷传导渠道的经验实证 276

第一节向量自回归技术 276

第二节实证方法思路及模型变量选取 281

第三节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87

第四节放松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14

第五节商业银行信贷对实体部门的冲击 325

第十四章疏导信贷传导渠道的简要建议 335

第一节推进公司债券市场发展 336

第二节推进国债管理体制改革 338

第三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3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