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国辉著(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92764
  • 页数:5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近十年来的科研汇总与聚焦,共涉40个专题:不仅有当代语言理论研究,也有语言应用研究;不仅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不仅有英语问题研究,也有汉语问题研究;不仅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研究;不仅有个案研究,也有共性问题研究;不仅有独创性研究,也有书评综述;不仅关注学术规范,也有科研方法探讨。本书是一部难得的教学和科研重要参考书,涉及面广、适用性强,可供英语、汉语专业研究者研习,也可供语言爱好者参阅。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目录

第1章 理论语言研究框架之“科学”定位 1

1.1 引言 1

1.2 我国语言研究之现状及出路简述 2

1.3 理论语言研究框架之“科学”定位 3

1.4 检查乔式框架之科学性 9

1.5 结语 10

第2章 纵观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之启示:观察、描写和阐释 13

2.1 引言 13

2.2 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启示之一:观察 14

2.3 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启示之二:描写 17

2.4 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启示之三:阐释 18

2.5 反观中国语言学研究之路 21

2.6 结语 22

第3章 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25

3.1 引言 25

3.2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观基本内涵 26

3.3 笔者的观点 26

3.4 结语 32

第4章 意象图式概念及其认知语义解读功能:求同性与求异性 35

4.1 引言 35

4.2 意象图式概念 37

4.3 意象图式的认知语义解读功能 39

4.4 意象图式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 44

4.5 结语 45

第5章 图形背景空间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隐喻性表征 48

5.1 引言&(4 8

5.2 图形背景论建立的基础 49

5.3 图形背景论在语言中的应用 52

5.4 图形背景论存在的问题 61

5.5 结语 63

第6章 非对称性:事件图式与识解之关系 66

6.1 引言 66

6.2 事件图式与识解概念 67

6.3 事件图式的认知识解 72

6.4 事件图式识解之理论与实践意义 77

6.5 结语 79

第7章 动态三维介词“into”之意象图式及其认知语义特征 82

7.1 引言 82

7.2 “into”意象图式 83

7.3 “into”认知语义特征 85

7.4 结语 93

第8章 诗歌意象建构的认知途径:象似性与隐喻性表征 95

8.1 引言 95

8.2 诗歌意象概念 96

8.3 诗歌意象建构之一:象似性表征 100

8.4 诗歌意象建构之二:隐喻性表征 103

8.5 语言变异问题 104

8.6 诗学研究的未来走向思考 105

8.7 结语 106

第9章 隐喻之于转喻吗?——以映射为视点 108

9.1 引言 108

9.2 隐喻映射问题 109

9.3 转喻特征问题 113

9.4 隐喻之于转喻问题 117

9.5 结语 117

第10章 Halliday语法隐喻之科学性 120

10.1 引言 120

10.2 隐喻概念 121

10.3 Halliday语法隐喻观简述 123

10.4 Halliday语法隐喻观之科学性问题 124

10.5 结语 129

第11章 名化、级差转移、原型范畴及名化研究框架体系思考 132

11.1 引言 132

11.2 基本内容框架 132

11.3 名化现象中的三个核心问题 133

11.4 名化现象研究的基本框架体系构想 138

11.5 结语 141

第12章 主谓结构中句首主语的认知语义基础 143

12.1 引言 143

12.2 主语论争略考及其定义 144

12.3 主语化程度问题 149

12.4 主语的心理认知基础 152

12.5 语法与认知语义、语用的冰山关系 156

12.6 结语 157

第13章 认知句法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160

13.1 引言 160

13.2 句法学研究简述 161

13.3 认知句法学的研究目标 164

13.4 认知句法学的研究原则 169

13.5 认知句法学的研究方法 171

13.6 认知句法学与乔式句法学之差异 172

13.7 结语 173

第14章 美国广告主题变异及其认知理据 177

14.1 引言 177

14.2 广告主题变异简述 178

14.3 美国广告主题变异例析 181

14.4 广告主题变异的认知理据 187

14.5 结语 190

第15章 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的“三步曲”启示——认知图式、框架和识解 193

15.1 引言 193

15.2 框架语义学简述 194

15.3 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的“三步曲”启示 196

15.4 结语 202

第16章 英汉互译的双向语量“增生”及其量化理据 205

16.1 引言 205

16.2 英汉互译的语量“增生”理论理据 205

16.3 英汉互译的语量“增生”量化理据 208

16.4 结语 215

第17章 汉英语篇“等量”翻译之始源困境考察——以认知范畴观照下的汉英字词组构为视点 217

17.1 引言 217

17.2 认知范畴问题 218

17.3 认知范畴观照下的汉英字词组构比较 220

17.4 结语 227

第18章 歧义生成之认知路径扫描 230

18.1 引言 230

18.2 语义的初始认知:单义 231

18.3 语义的认知扩张:多义 232

18.4 语义的认知解读差:歧义 235

18.5 歧义最终生成之认知路径 237

18.6 结语 239

第19章 词汇语义泛化表征、认知理据及其教学意义 242

19.1 引言 242

19.2 词汇语义泛化的语言表征 243

19.3 词汇语义泛化的认知理据考察 247

19.4 词汇语义泛化引发的教学思考 250

19.5 结语 251

第20章 近三十年来反义词现象研究回溯与思考 254

20.1 引言 254

20.2 近三十年来反义词研究现状简述及问题思考 255

20.3 非对称性反义词表征及其理据考察 262

20.4 结语 267

第21章 构式语法的“构式”之辩 271

21.1 引言 271

21.2 “构式”术语汉译问题 272

21.3 “构式”概念 273

21.4 “构式”概念源流 273

21.5 “构式”语言表征 275

21.6 “构式”体系 276

21.7 “构式”语法习惯 278

21.8 “构式”义 279

21.9 “构式”效用 280

21.10 “构式”能产性 281

21.11 “构式”问题 283

21.12 结语 284

第22章 花园幽径句的特殊思维激活图式浅析 288

22.1 引言 288

22.2 花园幽径句的语言表征 289

22.3 花园幽径激活图式 292

22.4 与认知关联推理模式比较 297

22.5 结语 300

第23章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 302

23.1 引言 302

23.2 构式语法简述 303

23.3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中“死”的性质及其语言表征形式 306

23.4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 307

23.5 结语 312

第24章 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 315

24.1 引言 315

24.2 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之概念及研究现状 316

24.3 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 318

24.4 空间方位词“上”与“里”之通融性 324

24.5 结语 325

第25章 数字成语组构模式及其奇偶数比例之量化考察与理据——基于国内最大的《中华成语辞海》 327

25.1 引言 327

25.2 成语概念及量问题 328

25.3 数字成语组构模式及其理据 330

25.4 奇偶数成语比例及其理据 332

25.5 结语 337

第26章 向心结构还是领属结构——以英语“of”结构和汉语“的”字结构为视点 339

26.1 引言 339

26.2 “of”结构与“的”结构概念 340

26.3 向心结构考察 345

26.4 领属结构考察 347

26.5 转喻问题 349

26.6 英语“of”结构与汉语“的”结构比较 351

26.7 结语 353

第27章 英语后缀“-er”对应汉语后缀“—者”吗 356

27.1 引言 356

27.2 英汉词缀定位问题 357

27.3 英汉语后缀“er”与“—者”的建构表征比较 359

27.4 英汉语后缀“-er”与“—者”的认知语义比较 363

27.5 英汉语后缀“-er”与“—者”之间的翻译问题 366

27.6 结语 367

第28章 英汉方位词“东、西、南、北”的应用模式及其文化认知取向对比研究 370

28.1 引言 370

28.2 方位词“东、西、南、北”概念及其应用 371

28.3 英汉方位词“东、西、南、北”应用模式对比 373

28.4 英汉方位词“东、西、南、北”应用模式的文化认知取向对比 377

28.5 结语 380

第29章 “吃”概念的认知语义网络及其文化取向 382

29.1 引言 382

29.2 “吃”概念的认知语义网络 383

29.3 “吃”概念的认知语义网络之文化取向 388

29.4 汉语“吃”概念的英译问题 393

29.5 结语 394

第30章 我国海事英语研究之现状、问题与对策 397

30.1 引言 397

30.2 海事英语研究之现状 398

30.3 海事英语研究之问题 401

30.4 海事英语研究之对策 403

30.5 结语 406

第31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式英语”的论争与思考 409

31.1 引言 409

31.2 三十年来“中国式英语”之论争 410

31.3 “中国式英语”之思考 416

31.4 结语 419

第32章 儿童语言习得假说的认知建构考察——基于“白板说”与“天赋说”之缺陷 422

32.1 引言 422

32.2 “白板说”——经验观 423

32.3 “天赋说”——先验观 424

32.4 “认知建构说”——主客体互动观 427

32.5 “认知建构说”的应用问题——以语言习得“关键期”为视点 429

32.6 结语 432

第33章 “事实”胜于“雄辩”吗——基于语料库量化之“功、过”考察 436

33.1 引言 436

33.2 语料库量化之“功” 437

33.3 语料库量化之“过” 442

33.4 语料库之合理使用与建设问题 445

33.5 结语 446

第34章 当前外语科研现状及自主创新之路 449

34.1 引言 449

34.2 当前外语科研现状 450

34.3 外语科研自主创新之路 453

34.4 结语 459

第35章 动态语法观之辩证考量——兼论语法教学之科学态度 461

35.1 引言 461

35.2 动态语法观之辩证考量 462

35.3 我们对“语法”的科学态度 472

35.4 结语 473

第36章 认知语境在语篇推理中的局限性 476

36.1 引言 476

36.2 语篇解码与语篇推理 477

36.3 认知语境的局限性评说 479

36.4 逻辑连接词在认知语境中的定位导向功能 483

36.5 结语 487

第37章 距离礼貌论 490

37.1 引言 490

37.2 距离的概念与理解 491

37.3 距离的研究 491

37.4 距离的认知基础 495

37.5 距离与礼貌交际 497

37.6 距离的礼貌动因 502

37.7 结语 504

第38章 言语礼貌·认知期待·语境文化规约 507

38.1 引言 507

38.2 言语礼貌概说 509

38.3 言语礼貌的认知期待 514

38.4 言语礼貌的语境文化规约 515

38.5 结语 517

第39章 《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中的语言与认知》评介 520

39.1 引言 520

39.2 内容简述 521

39.3 点评 524

第40章 《语法构式:溯源》述评 527

40.1 引言 527

40.2 语法构式简述 527

40.3 述评 529

后记 5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