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经脉医学:理论与实践
经脉医学:理论与实践

经脉医学: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澄中,(台湾)张永贤著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6846773
  • 页数:1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古代经脉医籍以及现代经脉医学研究成果,是中医药大专院校师生,特别是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经脉医学: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一章 经脉医学与经络学说 1

第一节 经脉医学是中华传统医学的半壁 1

一、经脉医学与汤液医学分别构成传统医学的半壁 1

二、经脉医学起源自观察经脉感循现象的临床实践 1

三、经脉医学的创始人物以及相关的书篇与模型 1

四、经脉医学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 2

五、经脉医学是学问的源头与技术的顶峰 3

六、经脉医学的实践技术在两汉时期暗昧失传 3

第二节 经络学说营造出人体的循环调控系统 4

一、经络学说把经脉循行线改造成阴升阳降首尾相衔 4

二、经络学说设定了气血循环的物质成分是营与卫 5

三、经络学说换算出气血循环系统的长度、速度与周期 6

四、经络学说营造出经络生理功能然后再物化为“经络” 7

五、扁鹊经脉医学能指导针灸实践而黄帝经络学说难以指导 8

第三节 孔穴归脉或脉穴合流而形成经络腧穴医学 9

一、孔穴医学与经脉医学各自有不同的起源与归宿 9

二、经络腧穴医学把经脉现象变造为“经络”实物 10

第二章 经脉医学与传世典籍 12

第一节 易经与史记中所记载的俞拊一拨脉法 12

一、《易经》中有关经脉循行的文字记载 12

二、《韩诗外传》、《说苑》与《史记》论俞拊 13

三、歧伯与俞拊的循规脉法与一拨见应技术 13

第二节 左传与史记中所记载的扁鹊募俞脉法 14

一、《左传》所载秦医缓和的病入膏肓之诊 14

二、史记扁鹊传中记载有关秦越人的事迹 14

三、秦医缓和与秦越人擅长泛脉感循的募俞脉法 16

第三节 仓公受授扁鹊脉书与感循技术的失传 16

一、《史记》所载仓公淳于意切诊血脉与受授扁鹊脉书 16

二、《汉书》有关医经七家与经脉技术暗昧失传的记载 18

三、后世有关涪翁与华佗等涉及经脉技术的零散资料 18

第三章 经脉相关甲骨金石与图谱 20

第一节 经脉相关墓室壁画、古文字与画像石 20

一、武氏墓壁画石针出函图与“气”字的起源 20

二、古“脉”字的演变及循脉感觉相关古文字 21

三、“俞”字及与“气至病所”相关的古文字 22

四、征、候、诊、疴、砭等相关古文字的新释 24

五、画像石上手持石针占脉的大古扁鹊歧伯 24

六、《歧伯占脉行医图》与按脉以致其气的鍉针 25

第二节 传世《妊妇十脉图》与《环中十二脉图》 26

一、《经脉循行图》与《经络穴位图》泾渭分明 26

二、《妊妇十脉图》是现存的最古的经脉图 27

三、杨介的《环中脉图》又是一套古脉图 28

第四章 经脉医学与出土文物 32

第一节 木制及石制鍉针的出土与针砭异源论 32

一、针砭异源论:针源于箴而非源于砭石 32

二、按脉致气的鍉针从石制到金属制的变迁 32

第二节 出土的“足臂”与“阴阳”《脉灸经》 33

一、马王堆脉书与张家山脉书及百病征候 33

二、足臂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的清理修整 34

三、两种《十一脉灸经》的特点与循行图 34

四、实有手厥阴脉却称之为手少阴脉揭秘 36

第三节 出土的《阴阳脉死候》与《脉法》 36

一、《阴阳脉死候》循脉预后新抄本语释 36

二、《脉法》三部曲:灸脉、启脉与相脉 38

第四节 经脉医学的活化石——涪水经脉木人 40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绘有经脉的木质人型 40

二、木人经脉路线的命名与循行特点 40

三、经脉木人诸脉的起止与走行路线 41

四、依据木人的经脉撰写成脉灸图经 43

五、经脉木人的诸脉走行与脉灸经相比较 43

第五章 循脉诊断与治疗的古代史实 45

第一节 俞拊、缓和、扁鹊秦越人与仓公淳于意 45

一、“故曰俞拊”的为医:炊窍见应,定经脉定脑 45

二、秦医缓和诊断晋景公泛脉归心因心脏病猝死 46

三、秦越人的募俞诊断法与以脉视病的神奇 48

四、仓公淳于意受读脉书而解验技术却暗昧失传 49

第二节 经脉医学的传世奇葩“虢太子脉案”解读 51

一、沉睡两千多年的《虢太子脉案》蕴藏科学真理 51

二、《虢太子脉案》所用诊脉术语的科学解释 51

三、秦越人为虢太子作循脉诊断与循脉治疗 54

第六章 经脉医学与针经《灵枢》 58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学派与扁鹊学派 58

一、医分为二:扁鹊学派的创立早于黄帝学派 58

二、所谓“黄帝内经”只是归档标题并不是书名 59

三、《扁鹊脉书》保存在《灵枢》与《素问》之中 59

四、《难经》也并不是阐释《黄帝内经》的著作 61

第二节 灵枢《经脉》与《脏腑十二脉针经》 61

一、灵枢《经脉》的藏纳庞杂必须彻底清理 61

二、根据脉灸经恢复《脏腑十二脉针经》原貌 62

第三节 《灵·素》传留给后世的经脉医学理论 64

一、《经水》:艾灸引发的热致循脉感觉状如流水 64

二、循脉感觉的走行速度被命名为俞拊氏速度 65

三、标本或根结与经脉感循的始发点与终止点 65

四、四俞理论与经脉感循的入腑及入脑 66

五、井荥俞经合“五俞”流注及“十二原” 67

六、脉归脏腑、背俞与募俞、气街及三阴之脉乱 68

七、循脉感觉可以取捷径直达病所的十六郄穴 70

八、十二经脉的离合出入与“六合之正” 70

九、关于十二经筋与十二皮部理论的价值 71

第七章 经脉现象与经脉医学的复活 74

第一节 日本与中国相继发现经脉现象 74

一、泛经脉感循阳性的脑病患者在日本被发现 74

二、中国内地相继发现脑挫伤等循脉感觉阳性者 75

第二节 经脉现象普遍存在与疾病相关 78

一、中国内地普查经脉现象证实与疾病相关 78

二、奇该循行,脏腑相关,气至病所与遮拦现象 80

第三节 经脉现象研究与高等临床神经学 82

一、第一届学术会议与经脉研究的战略方向 82

二、椎管内麻醉、截肢与幻肢及幻循脉感觉 84

三、循脉感觉在人体上没有固定的依附组织 86

第八章 循经脉视病尽见五脏症结 88

第一节 经脉现象与疾病间的规律性关系 88

一、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与慢性局限性躯体病灶 88

二、各种疾病患者中的循脉感觉阳性调查 89

三、泛脉或单脉循行与脑病及局限病灶的相关 89

四、循脉的感觉性质与病灶的定性诊断相关 90

第二节 “循脉奇该”规律用于定位诊断 90

一、单脉奇该循行或单脉趋病循行用于定位诊断 90

二、泛脉奇该循行或泛脉趋病循行用于定位诊断 91

三、背俞循行及两脉接续循行与共轭点 92

第三节 经脉感循阳性症例的循脉诊断 92

一、肺、心与眼病的循脉诊断举例 92

二、上海与黑龙江所报循脉诊断的举例 94

三、循经脉麻木带与敏感带用于循脉诊断 96

四、日本经脉感循针响脉案的后续报道 96

第四节 自发循脉感觉与感觉循行性癫痫 101

一、感觉循行性癫痫的发现与报道 101

二、感觉循行性癫痫的科学原理 102

三、感觉循行性癫痫典型病案举例 103

第九章 正脉定脑练精易形死者复生 105

第一节 循脉分析与循脉诊断为了循脉治疗 105

一、以正脉定脑为手段,以死者复生为目标 105

二、循脉治疗从视脉与占脉作循脉分析着手 105

三、气至而有效与“宁失其穴,勿失其脉” 106

四、“练精易形,死者复生”新释 106

第二节 当代循脉治疗成功报告综述 107

一、心血管病及高血压、脉管炎的循脉治疗 107

二、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呼吸疾病的循脉治疗 107

三、胃溃疡及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循脉治疗 108

四、尿路结石与尿潴留等泌尿疾病的循脉治疗 108

五、阳痿不育与胎位异常等生殖疾病的循脉治疗 108

六、视神经、近视、眩晕等五官科疾病的循脉治疗 109

七、关节肌肉等运动系统以及皮肤病的循脉治疗 109

第三节 经脉医学因缘时代而再创辉煌 109

一、从经脉感循现象的研究到脑科学研究的创新 109

二、经脉现象循脉感觉引导着头针疗法的发明 111

三、“新灸法”激发经脉感循让古老灸术重放异彩 113

四、抛弃经络循环而运用“五输·经别循行”治疗 115

五、经脉医学与“经脉穴区带疗法”及“腕踝针” 115

第四节 循经脉感觉障碍与循经脉针刺麻醉 116

一、循经脉感觉障碍的性质与分布形式 116

二、经脉感循针刺麻醉时镇痛区的循经脉分布 116

三、经脉感循针刺麻醉的效果与典型脉案 117

第十章 经脉医学的实习与实验 120

第一节 实验经脉医学研究经脉感循现象 120

一、阐明经脉现象与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 120

二《实验经脉医学》的科学定义与任务 120

第二节 经脉感循现象的科学认识与分型 120

一、经脉感循的单经脉循行与泛经脉循行 120

二、依据经脉感循的行程与布局划分类型 123

第三节 让院校师生们立刻看到经脉感循 124

一、检出循脉感觉的头穴压诊法 124

二、检出循脉感觉的体穴压诊法 126

三、检出循脉感觉的实验技术浅谈 128

第四节 经脉现象感觉循行的见习与实习 129

一、课堂实习相互检查感觉循行现象 129

二、门诊及病房见习与社会调查 130

三、20世纪80年代《经脉现象》影像资料回顾 132

四、《经穴学》与《针灸经络》光盘阅读 133

第五节 出土脉灸经与经脉木人考察 133

一、两种《十一脉灸经》中的古文字处理 133

二、涪水经脉木人及其脉行路线考察 134

附1 清理再撰的扁鹊《脉书》 136

附2 清理再撰的新《针经》 140

附3 经脉医学理论的基础表格 145

附4 经脉医学中英术语词汇选要 148

参考文献 151

后记 1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