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万铁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8072243
- 页数:261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2
第二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4
一、健康的概念 4
二、疾病的概念 4
第二节 病因学 4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4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6
第三节 发病学 6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6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8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9
一、康复 9
二、死亡 9
三、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9
第五节 衰老 10
一、衰老的概念 10
二、衰老的机制 10
三、衰老与疾病 11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2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 12
一、正常水、钠代谢 12
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16
三、低钠血症 16
四、高钠血症 19
五、等渗性脱水 21
六、水肿 22
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 26
一、正常钾代谢 26
二、钾代谢障碍 27
第三节 镁代谢障碍 32
一、正常镁代谢 32
二、镁代谢障碍 32
第四节 钙、磷代谢紊乱 34
一、正常钙、磷代谢 34
二、钙、磷代谢紊乱 37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40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来源及平衡的调节 40
一、酸碱的概念 40
二、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 40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41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45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45
二、反映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45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47
一、代谢性酸中毒 47
二、呼吸性酸中毒 50
三、代谢性碱中毒 53
四、呼吸性碱中毒 56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59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59
二、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60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60
一、根椐pH值的变化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 60
二、根据病史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61
三、根据代偿调节规律判断单纯型或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61
四、根据AG值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及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62
第五章 缺氧 64
第一节 概述 64
一、血氧分压 64
二、血氧容量 64
三、血氧含量 64
四、氧饱和度 64
五、P50 65
六、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65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65
一、低张性缺氧 65
二、血液性缺氧 66
三、循环性缺氧 67
四、组织性缺氧 68
第三节 缺氧时组织细胞的变化 70
一、组织细胞代偿性反应 70
二、细胞损伤 71
第四节 缺氧时机体和功能的代谢变化 71
一、呼吸系统变化 71
二、循环系统变化 72
三、血液系统变化 73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74
第五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4
一、代谢耗氧率 75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75
第六节 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75
一、氧疗 75
二、氧中毒 76
第六章 发热 77
第一节 概述 77
一、正常体温与体温调节 77
二、发热与过热 78
第二节 发热原因和发生机制 79
一、发热激活物 79
二、内生致热原 81
三、发热时体温调节的机制 82
四、发热的时相和热型 85
第三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与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86
一、物质代谢与生理功能改变 86
二、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87
第四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87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89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89
一、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89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91
三、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92
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94
一、受体异常与疾病 94
二、G蛋白异常与疾病 96
三、多个环节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97
第八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过程与调控 102
一、细胞凋亡的大致过程 102
二、凋亡时细胞的主要变化 103
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104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110
一、细胞凋亡不足 111
二、细胞凋亡过度 111
三、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 113
第四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114
第九章 应激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一、应激的概念 115
二、应激原 115
三、应激的分类 116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 116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117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17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120
三、应激时机体的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变化 123
第三节 应激性损害与应激性疾病 124
一、神经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124
二、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125
三、消化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126
四、免疫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126
五、内分泌系统的损伤与疾病 126
六、血液系统变化与疾病 127
七、创伤后应激综合征 127
第四节 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27
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9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129
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129
二、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130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 131
四、其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132
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32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132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33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133
四、微循环障碍 133
五、其他 133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134
一、分期 134
二、分型 134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135
一、出血 135
二、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 136
三、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136
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37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38
第十一章 休克 139
第一节 概述 139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39
一、休克的病因 139
二、休克的分类 141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142
一、休克代偿期 143
二、休克进展期 144
三、休克难治期 146
第四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147
一、细胞损伤 147
二、代谢障碍 148
第五节 器官功能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149
一、MODS的发病经过与发病机制 149
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150
第六节 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 153
一、血管活性胺 153
二、调节肽 154
第七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56
一、病因学防治 156
二、发病学治疗 156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158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59
第一节 概述 159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59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159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 159
一、缺血时间 159
二、侧支循环 160
三、对氧的需求程度 160
四、再灌注的条件 160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60
一、自由基的作用 160
二、钙超载 163
三、白细胞的作用 166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67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67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69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0
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0
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0
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0
七、其他 170
第五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71
一、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171
二、控制再灌注条件 171
三、改善缺血组织代谢 171
四、清除自由基 171
五、减轻钙超载 172
六、中性粒细胞抑制剂的应用 172
七、细胞保护剂的应用 172
八、其他 172
第十三章 高血压 173
第一节 高血压的分类 173
一、按血压水平分类 173
二、按病因分类 173
三、按靶器官损害程度分类 174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174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174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175
第三节 继发性高血压 178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 178
二、常见继发性高血压 178
第四节 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179
一、高血压对脑功能和代谢的影响 180
二、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80
三、高血压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81
四、高血压对视网膜的影响 181
第五节 高血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82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183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分类 183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 183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184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84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185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185
二、心脏的代偿活动 186
三、心脏以外的代偿 187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88
一、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188
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189
三、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190
四、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 191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191
一、心泵功能降低 191
二、心输出量减少 192
三、静脉淤血 193
第五节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94
一、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 194
二、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塑 194
三、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 194
四、调整心室前后负荷 194
五、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 195
第十五章 呼吸功能不全 196
第一节 概述 196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96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96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200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02
一、概念和发病原因 202
二、发病机制 203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204
一、酸碱平衡紊乱 205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 206
三、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 206
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207
五、肾功能变化 208
六、胃肠道变化 208
第五节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08
一、防治原发病 208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208
三、氧疗 209
四、改善内环境和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209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210
第一节 概述 210
一、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和病因 210
二、肝肝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211
第二节 肝性脑病 212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病因和分类 212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13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219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20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 221
一、肝肾综合征的病因和类型 221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21
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 223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基本发病环节 223
一、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223
二、肾功能不全的基本环节 224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226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与分类 227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228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过程与表现 231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33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234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234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进程及其机制 234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236
第四节 尿毒症 240
一、尿毒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240
二、尿毒症的发病机制 243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45
第十八章 脑功能不全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一、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 246
二、脑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 246
三、脑功能不全的常见表现 247
第二节 认知障碍 247
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247
二、认知障碍的表现 249
三、认知障碍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249
四、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54
第三节 意识障碍 255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 255
二、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 256
三、意识障碍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257
四、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259
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60
- 《胃癌基础病理》(日)塚本彻哉编者;宫健,刘石译者 2019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吴鹏,郭茜茜,朱琨编著 2018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青少年叛逆心理学》慧杰著 2019
- 《自动控制原理》王万良编著 2019
-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非线性自适应逆控制》王万召 2019
- 《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 丘吉尔传》张小铁著 2012
- 《思想就意味着超越 恩斯特布洛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金寿铁著 2006
- 《三十不惑,四十而立》徐南铁著 2012
- 《物流配送的车辆路径优化方法》赵燕伟,张景玲,王万良著 2014
- 《新时期文学 第3版》王万森主编;熊忠武副主编 2014
- 《围棋入段必读 从入门到10级》吴秉铁著 2014
- 《病理生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王建枝,殷莲华,周新文主编;吴立玲,孙连坤,李文斌副主编;金惠铭主审;王万铁,杨惠玲,王学江等编 2013
- 《意林钢琴小淑女 第3季》铁铁著 2013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浙江海岛植物原色图谱》蒋明,柯世省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美丽浙江 2016 法语》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