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喜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88448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学科形成和发展。总论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的技术内涵;系统地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工作中给药样品制备、给药方案制定、血清样品采集及处理、血清样品分析、血清移行成分表征及鉴定等方法的操作规程,以及在药效物质基础鉴定、质量标记物确定、方剂多成分药代动力学标记物认定、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及创新药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各论分章节介绍了茵陈蒿汤、茵陈四逆汤、六味地黄丸、枳术丸、酸枣仁汤、生脉饮、安替威、参芪降糖胶囊、温心方、刺五加、防风、五味子等具体作者本人完成的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实例。
上一篇:无菌一身轻下一篇:国药绝用 枸杞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相关概念 1

第二节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产生 2

第三节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 4

第四节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及实践意义 6

第五节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

第二章 中药血中移行成分的体内过程 14

第一节 中药血中移行成分的吸收 14

第二节 中药血中移行成分在体内的存在状态 23

第三节 中药血中移行成分的代谢及排泄 27

第三章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关键技术 35

第一节 给药样品的制备 35

第二节 给药样品的质量控制 36

第三节 受试对象的选择 38

第四节 给药途径及方法 41

第五节 血清样品采集 43

第六节 含药血清样品的处理 44

第七节 含药血清样品的分析方法 50

第八节 血中移行成分确认技术 55

第九节 血中移行成分的鉴定方法和技术 64

第十节 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药效相关性 66

第四章 茵陈蒿汤的血清药物化学 72

第一节 茵陈蒿汤体外成分分析及质量评价 72

第二节 茵陈蒿汤血中移行成分分析及表征 79

第三节 茵陈蒿汤的药代动力学 84

第四节 茵陈蒿汤及其血中移行成分的药效学 106

第五节 茵陈蒿汤主要血中移行成分的配伍研究 121

参考文献 160

第五章 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 161

第一节 六味地黄丸体外分析及质量评价 161

第二节 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167

第三节 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分离及鉴定 173

第四节 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药效相关性 184

第五节 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药代动力学 216

第六节 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的比较血清药物化学 225

参考文献 230

第六章 茵陈四逆汤的血清药物化学 231

第一节 茵陈四逆汤质量控制 231

第二节 茵陈四逆汤体外成分分析及表征 236

第三节 茵陈四逆汤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281

参考文献 299

第七章 枳术丸的血清药物化学 302

第一节 枳术丸体外成分分析 302

第二节 枳术丸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308

第三节 枳术丸血中移行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 313

第四节 枳术丸血中移行成分的药效相关性研究 316

第五节 枳术丸血中移行成分人体药代动力学 321

第六节 不同组方枳术丸血清药物化学特性比较 325

参考文献 335

第八章 酸枣仁汤的血清药物化学 336

第一节 酸枣仁汤体外成分分析 336

第二节 酸枣仁汤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351

第三节 酸枣仁汤不同配伍对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 356

参考文献 358

第九章 生脉散的血清药物化学 359

第一节 生脉散体外成分分析 359

第二节 生脉散血清中移行成分分析 362

参考文献 379

第十章 安替威的血清药物化学 380

第一节 安替威体外成分分析 380

第二节 安替威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382

第三节 安替威胶囊血中移行成分制备 388

第四节 安替威血中移行成分抑制冠状病毒的药效学 392

第十一章 刺五加的血清药物化学 395

第一节 刺五加的体外成分分析 395

第二节 刺五加的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401

第三节 刺五加主要血中移行成分的药动学 406

第四节 主要血中移行成分的代谢产物研究 411

参考文献 416

第十二章 防风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417

第一节 防风的体外成分分析 417

第二节 防风的血中移行成分分析 425

第三节 防风血中移行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436

参考文献 4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