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中药学
现代中药学

现代中药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忠壮,胡晋红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605275
  • 页数:9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载292味常用中药,系统地阐述了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命名分类、药性、配伍、储藏、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炮制及鉴定技术等。对行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独特见解,对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中药毒性与不良反应等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现代中药学》目录

目录前言序一序二编写说明总论第一章 中药相关概念和学科 3

第一节 中药及相关概念的辨名释义 3

第二节 中药学相关学科 7

一、中医临床用药 8

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知识 8

二、阴阳五行 11

三、脏腑 12

六、病因辨证 13

五、经络 13

四、气、血、津液 13

八、八纲辨证 14

七、四诊 14

九、脏腑辨证 15

十二、八法运用 16

十一、卫气营血辨证 16

十、六经辨证 16

一、本草简史 19

第一节 1949年前本草及中药发展 19

第二章 中药发展简史 19

二、中药的开发及应用 24

三、中药经营 25

四、古代国外药物学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交流 26

一、中药的政策导向及管理体制建设 28

第二节 1949年迄今中药的发展 28

二、中药的资源普查 29

四、中药的教育及学术 30

三、中药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订和实施 30

六、中药生产 33

五、中医医疗与中药销售 33

七、中药经营 39

八、国内重要的中药药材市场 42

附:现代中药标准简介 43

一、命名的意义 45

第一节 药材及饮片的命名 45

第三章 中药学基础知识 45

二、命名方法 46

三、按照药理活性分类 47

二、按药物功效分类 47

第二节 药材及饮片分类方法 47

一、按照中文笔划分类 47

一、四气五味 48

第三节 中药药性 48

四、按药用部位分类 48

五、按有效成分分类 48

六、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48

三、补泻 49

二、升降浮沉 49

第四节 中药配伍及方剂 50

四、归经 50

一、配伍 51

二、配伍禁忌 52

四、方剂 54

三、中药处方脚注 54

第五节 中药贮藏 55

五、用量折算 55

一、贮藏中的主要问题 56

二、防治措施 57

三、具体方法 58

一、正确煎煮中药 59

第六节 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 59

二、正确服用汤药 61

三、关于“中药汤液不能过夜” 63

第四章 中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及其综合开发 64

二、生物多样性 65

一、地理环境及气候概况 65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及生物多样性 65

一、中药资源 66

第二节 中药资源及其调查方法 66

三、中药地理分布特点 66

二、资源调查 67

第三节 中药资源保护 69

二、政策立法 70

一、中药资源保护的对象和种类 70

三、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 72

四、还应加强的工作 75

五、中药资源保护实例 76

二、药材种类及资源蕴藏量 82

一、资源种类 82

第四节 中药资源现状 82

三、常用药材的产区分析 83

二、中药区划 85

一、各行政大区的药材资源分布 85

第五节 中药资源分布的大区地域性 85

第六节 省级地理环境和主要药材品种 88

一、中药资源的药物开发 95

第七节 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 95

二、中药资源的其他开发 98

第八节 草药开发 100

第九节 民族药开发 101

二、发展为中药 101

一、开发新药 101

三、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 102

二、民族药资源调查 102

一、民族药文献发掘和整理 102

四、主要民族药 103

一、合理选择药材采收时机 106

第一节 药材采收 106

第五章 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 106

二、药材采收指导原则 107

三、采收注意事项 108

三、干燥 109

二、趁鲜切片、块 109

第二节 产地加工 109

一、挑拣、洗刷 109

四、去皮、壳 110

八、发汗 111

七、烟熏 111

五、去毛 111

六、蒸、煮或烫 111

十六、动物类药材 112

十五、拌石灰 112

九、硫黄熏蒸 112

十、蒸馏 112

十一、发酵、腐烂 112

十二、揉搓 112

十三、扎把 112

十四、抛光 112

一、降低或去除药材毒性等偏性 114

第一节 炮制的意义 114

第六章 中药炮制 114

五、矫味或矫嗅 115

四、改变作用部位和引药归经 115

二、增强疗效 115

三、改变或缓和药性 115

一、修制 116

第三节 炮制方法及基本要求 116

六、保存活性成分 116

七、洁净药材,利于贮存 116

八、便于调剂和生产成药 116

第二节 炮制依据 116

二、切制 117

三、炮炙 118

二、干燥方法选择 121

一、干燥目的 121

第四节 饮片干燥 121

一、修制部分 122

第五节 炮制机理研究 122

三、干燥温度选择 122

三、炮制工艺及机理 123

二、切片规格 123

一、中药鉴定的意义 125

第一节 鉴定的意义 125

第七章 药材及饮片的鉴定 125

三、地方标准 126

二、部颁标准 126

二、中药鉴定的范畴 126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标准 126

一、中国药典 126

一、基原鉴定 127

第三节 鉴定方法 127

二、性状鉴定 128

三、显微鉴定 134

四、理化鉴定 135

五、生物鉴定 139

附录ⅡB 药材检定通则 140

附录ⅡA 药材取样法 140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140

一、杂质类型 142

第一节 杂质 142

第八章 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 142

二、剔除杂质的要求及意义 143

一、自然因素 144

第二节 质量影响因素 144

三、一些法定标准 144

二、人为因素 146

三、解决办法 150

附:常见中药药材和饮片造假手段 151

附录 2004年第四季度国家药品质量公告 152

二、地道产地 153

一、地道药材 153

第九章 中国地道药材 153

第一节 地道药材简介 153

四、地道药材的内涵 154

三、地道药材简史 154

一、人文作用 155

第二节 地道药材的成因 155

三、环境饰变 157

二、遗传变异 157

一、质量的相对性 158

第三节 地道药材的相对性 158

三、产量的相对性 159

二、产地的相对性 159

第四节 中国地道药材分布 160

一、开展地道药材的基础研究 162

第五节 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地道药材 162

三、突出地道药材的商业信誉 163

二、促进地道药材的生产 163

一、饮片的诞生与沿革 164

第一节 传统饮片及其在现代配方业务中的尴尬 164

第十章 中药配方及饮片、汤剂改革 164

二、传统饮片的缺陷及其在配方业务中的尴尬 165

二、饮片类似物和汤剂改革 166

一、颗粒饮片 166

第二节 饮片和汤剂改革 166

三、对饮片及汤剂改革的评价与展望 167

四、改革建议 168

第三节 中药配方的工作改革 169

一、中药毒性及中药中毒 171

第一节 中药中毒及其原因 171

第十一章 中药毒性及中毒救治 171

三、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172

二、中药获得渠道 172

五、导致中药毒性发作的原因 174

四、中药毒性反应的表现 174

六、防止中毒的对策 180

一、四诊 181

第二节 中药中毒诊断 181

一、含强心苷类中药中毒 182

第三节 中药中毒机制及救治 182

二、实验室检查 182

二、含生物碱类中药中毒 184

三、含氰苷类中药中毒 186

四、含吗啡、可待因类成分中药中毒 187

五、含毒蛋白类中药中毒 188

七、含其他成分的中药中毒 189

六、矿物类中药中毒 189

一、毒性中药品种 191

第四节 毒性中药品种 191

二、毒性中药品种的确定 192

二、非中药不良反应的认定 193

一、定义 193

第十二章 中药不良反应 193

第一节 中药不良反应 193

一、药物因素 194

第二节 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 194

三、如何对待中药不良反应 194

二、医师因素 195

四、护士职责 197

三、药师因素 197

六、企业方面 198

五、病人因素 198

七、中药不良反应的监管方面 199

九、讨论与结论 200

八、其他社会因素 200

二、作用于泌尿系统 201

一、作用于消化系统 201

第三节 具体中药不良反应 201

五、作用于呼吸系统 202

四、作用于神经系统 202

三、作用于循环系统 202

十、致突变、致畸、致癌 203

九、过敏 203

六、作用于生殖系统 203

七、作用于内分泌系统 203

八、作用于运动系统 203

十一、其他 204

一、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 205

第二节 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205

第十三章 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205

第一节 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意义 205

二、高产优质药用植物新品系的培育 206

第三节 植物细胞培养法生产药用成分 207

三、药用植物离体种质保存 207

三、生物转化 208

二、基因工程 208

一、植物细胞培养法生产药用成分 208

五、诱导培养 209

四、两相培养、吸附培养和器官培养 209

七、生物反应器和大规模细胞培养 210

六、固定化 210

一、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研究的意义 211

第四节 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生产天然活性化合物 211

八、讨论 211

二、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2

一、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的研究意义 214

第五节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研究 214

三、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展望 214

二、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15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展望 221

二、中医药国际化 222

一、中医药大国 222

第十四章 中药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222

第一节 中药行业现状 222

一、教育改革 223

第二节 努力方向 223

二、基础研究 224

三、质量控制 227

四、中药成药生产 228

五、行业管理 229

七、销售 230

六、仓储养护及包装现代化 230

八、呼吁 231

巴戟天 235

各论第一章 根及根茎类药物 235

百部 238

百合 240

白及 243

白前 245

白芍 247

白芷 250

白术 252

板蓝根 256

半夏(含法半夏) 258

北豆根 261

北沙参 263

苍术 265

草乌(含草乌叶) 267

柴胡 269

赤芍 272

川贝母 274

川牛膝 279

川乌 280

川芎 283

刺五加 285

大黄 288

丹参 292

当归 296

党参 299

地黄 302

地榆 304

独活 306

莪术 308

防风 311

防己 314

干姜(附:炮姜) 318

甘草 319

甘遂 323

藁本 325

高良姜 327

葛根 329

狗脊 331

骨碎补 333

何首乌(含首乌藤) 335

红芪 339

红参 341

虎杖 344

黄精 347

黄连 349

黄芪 352

黄芩 356

姜黄 358

桔梗 361

九节菖蒲 363

九眼独活 364

苦参 365

龙胆 367

漏芦 369

麻黄根 371

麦冬 372

猫爪草 374

绵马贯众 375

明党参 379

木香 380

南板蓝根 382

南沙参 384

牛膝 385

平贝母 387

茜草 388

前胡 391

千年健 394

羌活 395

秦艽 398

拳参 402

人参 403

三棱 413

三七 414

山豆根 418

山柰 419

山药 420

商陆 424

射干 426

生姜 428

石菖蒲(附:水菖蒲) 429

太子参 433

天冬 435

天花粉 437

天麻 439

天南星(含胆南星) 443

威灵仙 445

乌药 449

细辛 450

西洋参 452

香附 458

徐长卿 460

续断 461

玄参 463

延胡索 464

伊贝母 467

银柴胡 468

郁金 470

禹州漏芦 471

玉竹 473

远志 475

泽泻 477

浙贝母 479

知母 480

紫草 482

紫菀 484

第二章 茎藤类药物 486

沉香 486

川木通 488

钩藤 489

关木通 491

鸡血藤 493

肉苁蓉 495

石斛 498

苏木 502

锁阳 504

檀香 505

通草 507

第三章 皮类药物 509

白鲜皮 509

椿皮 511

楤木 513

地骨皮 515

杜仲 517

关黄柏 520

合欢皮 521

厚朴 523

黄柏 527

苦楝皮 529

牡丹皮 530

秦皮 533

肉桂 534

五加皮 539

第四章 叶类药物 542

桉叶 542

大青叶 543

番泻叶 545

牡荆叶(附:牡荆油) 547

桑叶(附:桑枝、桑白皮) 549

银杏叶 555

第五章 花类药物 558

丁香 558

红花 560

槐花(含槐米,附:槐角) 563

金银花(含忍冬藤,附:山银花) 566

菊花 571

款冬花 575

凌霄花 576

玫瑰花 578

梅花 579

密蒙花 580

蒲黄 582

松花粉 583

西红花 585

辛夷 588

旋覆花 591

洋金花 593

野菊花 595

第六章 果实类药物 597

八角茴香 597

巴豆(附:巴豆霜) 599

荜茇 602

补骨脂 603

草果 605

陈皮 607

大枣 609

豆蔻 612

佛手 614

覆盆子 617

枸杞子 618

瓜蒌 621

瓜蒌皮 624

鹤虱 626

诃子(附:藏青果) 628

红豆蔻 631

花椒 632

蒺藜 634

连翘 636

罗汉果 638

蔓荆子 640

木瓜 641

南五味子 643

牛蒡子 645

女贞子 647

青皮 649

砂仁 651

山楂 654

山茱萸 657

蛇床子 662

丝瓜络 666

无花果 667

乌梅 669

五味子 672

吴茱萸 675

夏枯草 677

鸦胆子 679

益智 680

栀子 681

枳壳 684

第七章 种子类药物 686

白果 686

柏子仁 689

蓖麻子 690

槟榔 691

草豆蔻 694

车前子 695

瓜蒌子 697

决明子 699

苦杏仁 700

莱菔子 702

莲子(附:莲子心) 704

龙眼肉 707

马钱子 708

木蝴蝶 711

胖大海 712

牵牛子 713

芡实 715

肉豆蔻 716

沙苑子 718

酸枣仁 720

桃仁 722

天仙子 724

葶苈子 725

菟丝子 727

王不留行 730

薏苡仁 731

郁李仁 733

第八章 全草类药物 735

白花蛇舌草 735

败酱草 737

薄荷(附:薄荷油) 740

车前草 742

穿心莲 743

垂盆草 745

地锦草 747

颠茄草 749

广藿香 750

金钱草 753

荆芥 756

连钱草 758

麻黄 759

墨旱莲 764

蒲公英 766

青蒿 770

益母草 771

茵陈 775

淫羊藿 777

鱼腥草 782

紫苏(含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 784

第九章 树脂类药物 789

阿魏 789

安息香 791

琥珀 793

没药 794

乳香 796

血竭 798

斑蝥 801

第十章 动物类药物 801

鳖甲 804

蟾酥(附:蟾衣采收方法) 807

穿山甲 810

地龙 812

阿胶 816

蜂房 818

蜂蜜(附:蜂蜡、蜂胶) 819

蛤蚧 823

龟甲 825

哈蟆油 829

海马 831

鸡内金 833

金钱白花蛇 835

羚羊角 837

鹿角(含鹿角霜) 841

鹿茸 844

牛黄 847

蕲蛇 850

全蝎 852

蛇蜕 855

麝香 856

石决明 860

水蛭 862

土鳖虫 863

乌梢蛇 865

蜈蚣 867

熊胆 869

珍珠 872

猪胆粉 876

第十一章 矿物药物 878

石膏 878

雌黄 880

雄黄 881

玄明粉 882

朱砂 883

第十二章 其他药物 886

冰片 886

冬虫夏草 889

儿茶 893

茯苓 894

海金沙 897

灵芝 899

芦荟 902

青黛 906

五倍子 908

猪苓 910

附录 国家关于天然麝香、熊胆粉管理的一些相关规定 912

1.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 912

2.关于天然麝香、熊胆粉等使用问题的通知 914

3.关于中成药处方中使用天然麝香、人工麝香有关事宜的通知 915

4.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告2005年第3号 915

参考文献 917

致谢 9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