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化奇主编;王耀华,冯化驯,杨安时,苏翼联,张赞球,李培英,胡家峥,郭家珍,梁立权,梁炳银,蒋先耀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2202885
- 页数:358 页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1
绪论 1
上篇 中医基础 1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
(一)阴阳对立 2
(二)阴阳互根 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 3
(一)唯物观 3
(四)阴阳转化 3
(三)阴阳消长 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4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4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二)辩证观 4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5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5
(一)整体观念 5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5
(二)辨证论治 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6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6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6
(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6
四、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7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 7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8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8
(二)说明脏腑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 8
第三节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附录: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 9
第二章 藏象 11
第一节 五脏 12
一、心(附录:心包络) 12
(一)心的生理功能 12
(二)心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12
〔附录〕心包络 12
二、肺 13
(一)肺的生理功能 13
(二)肺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14
三、脾 14
(一)脾的生理功能 14
(一)肝的生理功能 15
(二)脾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15
四、肝 15
(二)肝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16
五、肾 17
(一)肾的生理功能 17
(二)肾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18
〔附录〕命门 19
第二节 六腑 19
一、胆 19
二、胃 19
五、膀胱 20
四、大肠 20
三、小肠 20
六、三焦 21
第三节 奇恒之腑 21
一、脑 21
二、髓 22
三、骨 22
四、脉 22
五、女子胞(附:精室) 22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3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3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25
第五节 气血津液 26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26
一、气 27
(一)气的基本概念 27
(二)气的生成 27
(三)气的生理功能 27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28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28
(四)血的循行 29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9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29
三、津液 29
(二)血的生成 29
(三)血的功能 29
(一)血的基本概念 29
二、血 29
(三)津液的功能 30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30
(一)气和血的关系 30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31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3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32
一、经络的概念 32
第三章 经络 32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32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33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33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34
第三节 十二经脉 35
一、名称、分类 35
二、走向交接、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5
第四节 奇经八脉(关于经络现象及其实质的现代研究) 37
一、奇经的含义 37
二、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 37
一、六淫、疠气 41
(一)六淫 41
第四章 病因病机 41
第一节 病因 41
1.风 42
2.寒 42
3.暑 42
4.湿 43
5.燥 43
6.火(热) 44
(二)疠气 44
二、七情 45
三、饮食、劳逸 47
(一)饮食致病主要有下述几种情况 47
(二)劳逸致病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 47
四、寄生虫、外伤 47
(一)寄生虫 47
(二)外伤 47
五、痰饮、淤血 48
(一)痰饮 48
(二)淤血 49
一、发病原理 50
第二节 病机 50
六、水土不服 50
二、基本病机 51
(一)邪正盛衰 52
(二)阴阳失调 52
(三)升降失常 53
第五章 诊法 55
第一节 望诊 55
一、望神 55
二、望色 56
三、望形态 56
(一)望舌概述 57
六、望舌 57
四、望头与发 57
五、望五官 57
(二)舌诊内容 58
(三)舌诊的应用与临床意义 60
七、望斑疹 61
八、望小儿指纹 61
第二节 闻诊 62
一、听声音 62
二、嗅气味 63
一、问寒热 64
第三节 问诊 64
二、问汗 65
三、问疼痛 66
四、问饮食与口味 67
五、问二便 68
六、问睡眠 69
七、问经带 69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70
一、脉诊 70
(二)脉象的临床意义 70
八、问小儿 70
第四节 切诊 70
(三)诊脉的部位与方法 71
(四)正常脉象 72
(五)常见病脉与主病 72
(六)相兼脉与主病 76
二、按诊 76
(一)按肌表 76
(二)按脘腹 77
(三)按俞穴 77
一、表里 78
第六章 辨证 78
第一节 八纲辨证 78
(一)表证 79
(二)里证 79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79
二、寒热 79
(一)寒证 79
(二)热证 79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80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80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81
(二)实证 81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81
(一)虚证 81
三、虚实 81
四、阴阳 82
(一)阴证与阳证 82
(二)亡阴证与亡阳证 82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83
第二节 脏腑辨证 8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84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86
三、脾与胃病辨证 88
四、肝与胆病辨证 91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94
六、脏腑兼病辨证 96
第三节 六经辨证 99
一、太阳病证 100
二、阳明病证 100
三、少阳病证 101
四、太阴病证 101
五、少阴病证 101
六、厥阴病证 102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102
一、卫分证 102
三、营分证 103
二、气分证 103
四、血分证 104
第五节 三焦辨证 104
第七章 预防与治则 105
第一节 预防 105
一、未病先防 105
二、既病防变 106
第二节 治则 106
一、治病求本 107
二、扶正祛邪 109
四、三因制宜 110
三、调整阴阳 110
第三节 治法 111
一、汗法 111
二、吐法 112
三、下法 112
四、和法 112
五、温法 113
六、清法 113
七、补法 113
八、消法 114
一、中药的性能 115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115
第八章 中药 115
二、中药的炮制 117
三、中药的用法 118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19
一、解表药 119
(一)辛温解表药: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紫苏 白芷 羌活 生姜 119
(二)辛凉解表药:桑叶 菊花 薄荷 柴胡 葛根 蝉衣 牛蒡子 升麻 122
二、清热药 125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 知母 栀子 龙胆草 夏枯草 芦根 淡竹叶 决明子 126
(二)清热燥湿药:黄芩 黄连 黄柏 苦参 128
紫花地丁 白花蛇舌草 鱼腥草 山豆根 射干 败酱草 131
(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蒲公英 白头翁 131
(四)清热凉血药: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犀角 紫草 134
(五)清虚热药:青蒿 地骨皮 银柴胡 136
三、泻下药 138
(一)攻下药:大黄 芒硝 番泻叶 138
(二)润下药:火麻仁 郁李仁 140
(三)峻下逐水药:甘遂 大戟 牵牛子 140
四、祛风湿药 141
五、芳香化湿药 144
六、利水渗湿药 147
七、温里药 151
八、理气药 153
九、消导药 156
十、驱虫药 158
十一、止血药 159
十二、活血祛淤药 163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69
(一)化痰药:半夏 天南星 桔梗 瓜蒌 贝母 竹茹 旋复花 前胡 昆布 海藻 169
(二)止咳平喘药:百部 杏仁 紫菀 款冬花 桑白皮 苏子 葶苈子 枇杷叶 172
十四、安神药 175
十五、平肝熄风药 177
十六、开窍药 180
(一)补气药: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甘草 太子参 大枣 183
十七、补益药 183
(二)补阳药:鹿茸(附:鹿角、鹿角胶)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淫羊藿 巴戟天 补肾脂 肉苁蓉 狗脊 蛤蚧 187
(三)补血药:当归 熟地黄 阿胶 白芍 何首乌(附:夜交藤)龙眼肉 190
(四)补阴药:沙参 麦门冬 枸杞子 龟版 鳖甲 石斛 百合 女贞子 旱莲草 黄精 天门冬 193
十八、收涩药 196
十九、外用药 198
第九章 方剂 200
第一节 方剂总论 200
一、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200
二、方剂的剂型 201
一、解表剂 202
第二节 常用方剂 202
三、服药法 202
二、泻下剂 204
三、和解剂 205
四、清热剂 207
五、温里剂 210
六、补益剂 211
七、祛湿剂 214
八、消导剂 215
九、化痰止咳剂 216
十、理气剂 217
十一、理血剂 218
十二、治风剂 219
十三、安神剂 220
十四、固涩剂 221
十五、? 222
十六、驱虫剂 222
十七、?用剂 223
下篇 中医临床 224
第十章 常见病证治 224
第一节 感冒 224
第二节 支气管炎 226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229
第四节 肺炎 231
第五节 肺脓肿 233
第六节 高血压病 235
第七节 心律失常 237
第八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40
第九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43
第十节 脑血管意外 245
第十一节 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 248
第十二节 病毒性肝炎 251
第十三节 肝硬变 254
第十四节 急性胆囊炎与胆石症 257
第十五节 细菌性痢疾 259
第十六节 肾小球肾炎 262
第十七节 泌尿系感染 265
第十八节 泌尿系结石 267
第十九节 紫癜 269
第二十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72
第二十一节 关节炎 274
第二十二节 晕眩 276
第二十三节 荨麻疹 279
第二十四节 急性阑尾炎 282
第二十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83
第二十七节 痛经 290
第二十六节 月经不调……………………………………………………………………(28?) 290
第二十八节 闭经 292
第二十九节 盆腔炎 294
第三十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96
第三十一节 更年期综合证 298
第三十二节 癌症 300
第十一章 针灸学 303
第一节 经络与腧穴 303
一、腧穴的分类 303
二、腧穴的取穴法 303
(一)手太阴肺经 305
三、十四经脉循行与常用穴位 305
(二)手阳明大肠经 306
(三)足阳明胃经 308
(四)足太阴脾经 311
(五)手少阴心经 313
(六)手太阳小肠经 314
(七)足太阳膀胱经 315
(八)足少阴肾经 317
(九)手厥阴心包经 319
(十)手少阳三焦经 321
(十一)足少阳胆经 321
(十二)足厥阴肝经 324
(十三)任脉 327
(十四)督脉 328
(十五)经外穴 330
第二节 针灸及其他疗法 331
一、毫针刺法 331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修藏法 331
(二)练针法 332
(三)针刺前准备 332
(四)刺法 332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334
(六)针刺注意事项 335
(一)灸法 336
二、灸法与火罐疗法 336
(二)火罐疗法 337
三、其他疗法 338
(一)三棱针 338
(二)皮肤针 339
(三)耳针 339
(四)电针 344
第三节 针灸治疗 345
一、辨证论治在针灸上的运用 345
二、针灸治疗配穴的基本原则 345
三、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346
方剂索引 351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跟师名中医经验录》严晓枫主编 2019
- 《老中医经典养胃方》李勇,杨长春主编 2019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 新工科视域下的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天水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中国综合性大学法语学科表征研究》田园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