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新世纪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宁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3241021
- 页数:375 页
第一篇 生物药剂学 1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
第一节 生物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1
一、生物药剂学的定义 1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2
第二节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3
一、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
二、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3
第三节 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6
一、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进展 6
二、新技术与新方法 8
第二章 药物的吸收 11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 11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特点 11
二、药物的膜转运途径与机制 13
三、药物体内转运中重要的生物膜 16
第二节 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17
一、胃肠道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17
二、药物胃肠转运机制 19
第三节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20
一、胃肠道的体液环境 20
二、胃肠道的运动 21
三、胃肠道的代谢反应 22
四、胃肠道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22
五、食物 23
六、药物外排转运体 24
七、病理学因素 25
第四节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26
一、药物的解离度和脂溶性 26
二、药物的溶出速度 27
三、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31
第五节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31
一、剂型特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1
二、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2
三、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4
第六节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制剂设计 35
一、BCS分类依据 35
二、BCS的有关参数 36
三、BCS在剂型设计中的应用 38
第七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41
一、在体法 41
二、体外法 42
三、体内法 43
第八节 体外溶出试验 43
一、溶出度测定及其意义 43
二、溶出度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4
三、溶出曲线的拟合与数据处理 45
第九节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48
一、注射给药 48
二、经皮给药 50
三、肺部给药 52
四、黏膜给药 53
第三章 药物的分布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体液与药物分布 61
二、化学结构与药物分布 62
三、药效与药物分布 62
四、药物的再分布与蓄积 63
五、表观分布容积 64
第二节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65
一、影响药物分布速度的因素 65
二、影响药物分布程度的因素 67
第三节 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 72
一、淋巴系统与药物转运 72
二、药物从血液向淋巴液的转运 73
三、药物从组织液向淋巴液的转运 73
四、药物从消化管向淋巴液的转运 74
第四节 药物的脑内分布 75
一、血脑屏障 75
二、药物从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 76
三、药物从中枢神经系统向血液的转运 78
第五节 药物的胎儿内分布 78
一、胎盘的形态构造与血液循环 78
二、胎盘的药物转运 79
三、胎儿血液循环与药物分布 80
第六节 药物的脂肪组织分布 81
第四章 药物代谢 82
第一节 概述 82
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部位 82
二、药物代谢对药理活性的影响 82
三、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 84
四、药物代谢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85
第二节 药物代谢反应与代谢酶 86
一、药物代谢反应 86
二、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 89
第三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91
一、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91
二、非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92
第四节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95
一、体外法 95
二、体内法 96
三、中药代谢研究及方法 97
第五章 药物排泄 99
第一节 概述 99
第二节 药物的肾排泄 99
一、肾小球滤过 100
二、肾小管重吸收 101
三、肾小管主动分泌 104
四、肾清除率 105
第三节 药物的肾外排泄 106
一、胆汁排泄 106
二、乳汁排泄 109
三、唾液排泄 110
四、肺排泄 110
五、汗腺排泄 110
六、肠道排泄 110
第四节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110
一、药物肾排泄的研究方法 110
二、药物胆汁排泄的研究方法 111
三、药物肠道排泄的研究方法 111
四、中药排泄研究进展 111
第六章 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及其体内过程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第二节 口服控释给药系统及其设计 114
一、胃内滞留制剂 114
二、小肠迟释制剂 117
三、结肠迟释制剂 117
四、结肠靶向前体药物 119
第三节 靶向给药系统及其设计 120
一、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处置 121
二、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 121
三、脑靶向给药系统 124
四、肾靶向给药系统 125
五、生物技术药物的细胞内靶向 126
第四节 代谢与药物传递系统设计 126
一、药物代谢与剂型选择 126
二、药物代谢与前体药物设计 126
三、利用代谢饱和现象的制剂设计 127
四、结合代谢抑制剂的制剂设计 127
第二篇 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 129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129
第一节 药物动力学及其发展概况 129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与进展 130
一、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130
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130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34
一、药物体内转运的速度过程及特征 134
二、药物动力学模型 135
三、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参数 137
第八章 单室模型 140
第一节 静脉注射 140
一、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140
二、采用血药浓度法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141
三、采用尿药排泄数据法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142
四、清除率 146
第二节 静脉滴注 147
一、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147
二、稳态血药浓度 148
三、静脉滴注法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150
四、静脉滴注的负荷剂量问题 151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152
一、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152
二、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和峰值 153
三、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154
四、采用残数法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155
五、滞后时间 157
六、采用尿药排泄数据法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158
七、采用Wagner-Nelson法求吸收分数与吸收速度常数 161
第九章 多室模型 165
第一节 两室模型静脉注射 165
一、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165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167
第二节 两室模型静脉滴注 170
一、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170
二、稳态血药浓度 170
第三节 两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71
一、血药浓度经时变化 171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171
第四节 隔室模型的判别 175
一、离差平方和(SUM)法 176
二、拟合度(r2)法 176
三、AIC法 176
四、F检验 177
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178
第一节 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 178
一、多剂量函数 178
二、多剂量静脉注射 180
二、多剂量血管外给药 180
第二节 稳态血药浓度 181
一、多剂量静脉注射 181
二、多剂量血管外给药 183
三、达稳态血药浓度某一分数的时间 184
四、稳态时体内浓度的蓄积程度与波动情况 184
第三节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185
第四节 首剂量与维持剂量 186
第五节 间歇静脉滴注 188
一、滴注过程中的血药浓度 188
二、停止滴注过程中的血药浓度 188
三、稳态血药浓度 189
四、给药间隔时间τ 189
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90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的非线性现象 190
第二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与判别 192
一、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 192
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判别 193
第三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193
一、Michaelis-Menten方程 193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194
三、Vm与Km的求算 196
第四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体内参数 197
一、生物半衰期 197
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198
三、清除率 198
四、稳态血药浓度 199
第十二章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分析 200
第一节 统计矩基本概念及计算 200
一、统计矩的基本概念 200
二、药物动力学中矩量及其计算 201
第二节 矩量法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203
一、生物半衰期与消除速度常数 203
二、总体清除率 203
三、表观分布容积 204
四、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和达稳态时间的预测 204
第三节 统计矩分析在药物剂型研究中的应用 206
一、释放动力学与吸收动力学研究 206
二、缓释、控释制剂体内释放与吸收的研究 208
第三篇 药物动力学的进展与应用 209
第十三章 中药药物动力学 209
第一节 概述 209
一、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目的与意义 209
二、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特点 210
三、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211
四、中药药物动力学的发展概况 212
第二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15
一、血药浓度法 215
二、药理效应法 215
三、毒理效应法 221
四、研究实例 222
第三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的应用 226
一、给药方案的研究 227
二、中药药物配伍的研究 227
三、中药药效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发现的研究 228
四、中药新制剂与新剂型的开发研究 229
五、中药安全性的评价 230
第四节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法 230
一、中药复方药动学理论——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及参数 230
二、中药指纹图谱-药动学总量统计矩法的基本思路 234
三、研究实例 235
第五节 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及其应用 237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238
二、血药浓度与药效持续时间的关系 240
三、药效动力学模型 241
四、具效应室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242
五、研究实例 246
第六节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结合研究 248
一、研究方法及要求 248
二、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结合研究的特点 250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251
第一节 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 251
一、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51
二、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51
三、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252
四、研究实例 254
第二节 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257
一、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257
二、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258
三、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与基本方法 258
四、研究实例 260
第三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262
一、基本概念 262
二、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263
三、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 264
四、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原则与方法 266
五、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统计学方法 269
六、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 276
七、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现状 279
第四节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283
一、概述 283
二、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方法 284
三、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应用 287
第五节 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软件 292
一、3P87/3P97实用药物动力学程序 292
二、DAS软件 293
三、WINNONLIN软件 294
四、NONMEN软件 295
第十五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296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 296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 296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原则 297
三、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解读 298
第二节 临床给药方案制定与调整 299
一、“治疗窗”的概念 300
二、根据群体平均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 302
三、非线性动力学药物的给药方案 306
第三节 特殊人群与疾病状态下给药方案的调整 307
一、特殊人群给药方案的调整 307
二、疾病状态下给药方案的调整 308
三、研究实例 311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与药物动力学 312
一、吸收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313
二、分布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313
三、代谢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313
四、排泄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314
五、中西药合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314
六、研究实例 316
第五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 316
一、时辰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316
二、药物体内过程的时间节律 318
三、时间节律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321
四、影响药物动力学时间节律的因素 322
五、时辰药物动力学的临床应用 324
六、时辰药物动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25
第六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 326
一、基本概念 327
二、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328
三、群体药物动力学的应用 332
第四篇 实验与习题 335
第十六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 335
实验一 药物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335
一、实验目的 335
二、实验原理 335
三、仪器与材料 336
四、实验内容 336
五、实验结果 338
实验二 药物的组织分布实验 339
一、实验目的 339
二、实验原理 339
三、仪器与材料 339
四、实验内容 339
五、实验结果 340
实验三 血药浓度法测定静注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341
一、实验目的 341
二、实验原理 341
三、仪器与材料 341
四、实验内容 341
五、实验结果 342
实验四 血药浓度法测定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与生物利用度 343
一、实验目的 343
二、实验原理 344
三、仪器与材料 344
四、实验内容 344
五、实验结果 345
实验五 尿药法测定人体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与生物利用度 347
一、实验目的 347
二、实验原理 347
三、仪器与材料 347
四、实验内容 347
五、实验结果 349
第十七章 药物动力学习题 351
一、单室模 351
二、多室模型 354
三、多剂量给药 355
四、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357
五、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分析 357
附录一 常用药物动力学符号 359
附录二 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 361
一、拉氏变换的定 361
二、拉氏变换的性质 361
三、用拉氏变换法解常微分方程 362
附录三 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365
主要参考文献 373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工程静力学》王科盛主编 2019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空气动力学 7 飘浮的秘密》(加)克里斯·费里著 2019
- 《天然药物化学》孔令义主编 2019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
- 《药物分析》贡济宇主编 2017
- 《药物合成反应》姚其正主编 2019
- 《动物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性》王桂琴主编 2019
- 《走进海岛新时代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专题访谈录》徐文斌,林宁编 2013
- 《医患互动话题丛书 脂肪肝》林宁,时皎皎,邓娟主编 2013
- 《阴极输出器》(苏)卡明尼尔(Л.В.Каминир)著;杜追,林宁译 1957
-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规划教材 人际关系与沟通》林宁,李明,常素芳,左慧琴著 2018
- 《网上创世纪 新经济·新生活·新文化》林宁著 2000
- 《源自顾客心理的产品策略》林宁著 2002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林宁,农克思主编 2002
- 《闪光足迹 广西民族学院校友风采录》林宁主编 2002
- 《软件测试实用指南》林宁,孟庆余主编;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编著 2004
- 《药剂学实验》林宁主编 1998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