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变态心理与犯罪
变态心理与犯罪

变态心理与犯罪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伯欣,张钦礼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810110306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经济法下一篇:青年修养名言一千条
《变态心理与犯罪》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犯罪的关系 1

一、变态心理概述 1

目录 1

二、变态心理的类别和范围 2

三、变态心理的实质 3

四、变态心理状态下犯罪的概况 5

第二节 变态心理研究的任务和划分标准 6

一、基本任务 7

二、划分常态与变态的标准 7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研究中的几个概念 10

一、研究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1

第三节 变态心理与犯罪的研究方法 11

二、研究方法 12

第四节 变态心理研究发展简史 13

一、古老的过去 13

二、中世纪的愚昧 14

三、变态心理思想的第一次大变革 14

四、变态心理思想的第二次大变革 14

五、弗洛伊德完成了变态心理研究的第三次大变革 15

六、“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第四次大变革 15

第二章 变态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17

第一节 变态心理的遗传学研究 17

二、双生子同病率的调查研究 18

一、精神病患者亲属患病率的调查 18

三、寄生子的比较研究 19

四、常见的几种遗传性精神疾患 19

第二节 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学研究 20

一、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 20

二、大脑局部机能定位论 20

三、大脑机能定侧化的研究 21

四、巴甫洛夫的大脑机能系统活动失调说 22

第三节 变态心理的神经化学研究 22

一、中枢神经介质与心理、行为的关系的研究 22

二、神经内分泌的研究 23

二、睡眠剥夺模型 24

一、感觉剥夺模型 24

第四节 实验性精神病理学的研究 24

三、致幻剂模型 25

四、液体毒性检定实验 25

五、实验性神经、精神病模型 26

第三章 心理、行为变态的心理学研究 29

第一节 心理变态的心理因素 29

一、言语作用 29

二、情绪因素 30

三、挫折与冲突 32

四、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35

第二节 心理变态的心理动力学模式 40

一、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异常的观点 40

二、新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 43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45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 46

二、模仿作用 46

第三节 心理、行为变态的学习模式 46

三、自我强化说 47

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社会文化模式和综合模式 48

第一节 心理、行为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48

一、社会文化因素概述 48

二、个体心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 49

第二节 变态心理的表现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 50

一、变态心理内容与社会文化背景 50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与对心理变态的评定、态度的处理 51

一、心理变态评定与社会文化背景 51

二、变态心理表现形式与社会文化因素 51

二、不同社会对心理变态者的态度和处理 52

三、社区精神卫生运动 56

第四节 社会学模式和综合模式 57

一、变态心理的社会学模式 57

二、“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 57

第五章 变态心理的类型与犯罪 60

第一节 感知觉变态与犯罪 60

一、感知觉变态 60

二、感知觉综合变态 62

第二节 注意变态与犯罪 63

一、注意增强 63

二、注意减弱 63

一、记忆增强 64

第三节 记忆变态与犯罪 64

三、随境转移 64

四、注意涣散 64

二、记忆减退 65

三、遗忘 65

四、健忘症 65

五、记忆虚构 66

六、记忆错构 66

七、潜隐记忆 66

第四节 思维变态与犯罪 67

一、思维过程异常 67

二、联想过程异常 67

三、思维逻辑进程的异常 68

四、妄想 69

第五节 情绪情感变态与犯罪 71

一、过激性情绪、情感 71

二、低落性情绪、情感 72

三、情绪、情感倒错 72

第六节 意志行为变态与犯罪 73

一、意志增强 73

二、被动性服从 73

三、色情行为 74

四、紧张性兴奋 74

第七节 智能变态与犯罪 74

第八节 意识变态与犯罪 75

一、智能落后 75

二、痴呆 75

一、意识朦胧状态 76

二、神游症 76

三、意识错乱状态 76

四、定向和自知变态 76

第六章 变态人格与犯罪 78

第一节 变态人格的一般概述 78

一、人格 78

二、变态人格及其特征 79

三、变态人格犯罪与正常犯罪行为的区别 82

一、无情型变态人格 85

第二节 变态人格的类型与犯罪 85

二、偏执型变态人格 86

三、循环型变态人格 87

四、分裂型变态人格 87

五、强迫型变态人格 87

六、癔病型变态人格 88

七、衰弱型变态人格 88

八、爆发型变态人格 88

九、轻佻型变态人格 89

十、其他型变态人格 89

第三节 性心理行为变态与犯罪 92

一、同性恋 94

三、异装癖 96

二、易性癖 96

四、恋物癖 97

五、露阴癖 98

六、窥阴癖 99

七、摩擦癖 99

八、其他型性变态 100

第一节 癔病的一般概述 100

一、癔病及其研究历史 100

第七章 癔病与犯罪 102

二、癔病的基本特征 103

三、癔病的病因 103

一、各种表现症状 105

第二节 癔病的表现症状与犯罪 105

二、精神症状 108

三、癔病的集体发病 113

四、癔病与犯罪 114

第八章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与犯罪 116

第一节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概述 116

一、颅脑损伤病变的种类 116

二、表现症状 118

三、病因 126

第二节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与犯罪 129

一、急性脑外伤精神障碍与犯罪 129

二、慢性脑外伤精神障碍与犯罪 129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概述 132

一、精神分裂症心理变态的主要表现 132

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与犯罪 132

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135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与犯罪 139

一、精神分裂症心理变态与犯罪 139

二、不同的临床类型与犯罪 143

第十章 癫痫与犯罪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第二节 癫痫的病因 149

一、原发性(功能性)癫痫 149

二、继发性癫痫 150

第三节 癫痫的临床表现 152

一、大发作 152

二、小发作 154

三、局限性发作 155

四、精神运动性发作 156

第四节 癫痫性精神障碍与犯罪 159

一、意识不清时的表现 159

二、意识清晰时的表现 162

三、癫痫儿童的表现 164

四、癫痫患者违法犯罪的特点 164

第十一章 情感性精神病与犯罪 167

第一节 躁狂抑郁症与犯罪 167

一、躁狂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168

二、躁狂状态与犯罪 169

三、抑郁状态与犯罪 171

一、更年期精神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174

第二节 更年期精神病与犯罪 174

二、更年期精神病与犯罪 175

第十二章 儿童心理、行为障碍与犯罪 178

第一节 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及年龄特征 178

一、乳儿期(新生儿期)(出生——1岁) 178

二、婴幼儿期(1——3岁) 179

三、学龄前期(3——6或7岁) 179

四、学龄初期(6或7——11或12岁) 180

五、学龄中期(11或12——14或15岁) 181

六、学龄晚期(14或15——17或18岁) 181

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与犯罪 182

一、品行障碍与犯罪 182

二、少年犯罪的病态心理 185

三、儿童多动症与不良行为 186

第十三章 变态心理犯罪者的鉴定 190

第一节 鉴定的任务和准备 191

一、鉴定的任务 191

二、鉴定的准备 192

第二节 变态心理犯罪者心理鉴定纲要 196

一、变态心理犯罪者的一般鉴定 196

二、变态心理犯罪者认知能力的鉴定 199

三、变态心理犯罪者智力的鉴定 201

四、变态心理犯罪者情感的鉴定 208

主要参考资料和书目 210

后记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