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龋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岳松龄主编;桂和明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10342185
- 页数:371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龋病危害人类健康的历史 1
第二节 龋病的危害 3
第三节 龋病学的发展及研究内容 3
第四节 国外龋病学研究的重要里程 4
第五节 我国龋病研究和防治的进展 5
第二章 牙体组织的结构、生理与发育 7
第一节 牙釉质 7
一、牙釉质的性质与组成 7
二、牙釉质的组织结构 10
三、牙釉质的发育 15
第二节 牙本质 17
一、牙本质的性质与组成 17
二、牙本质的构造 17
三、牙本质的淋巴循环与神经分布 21
四、牙本质的形成 22
五、牙本质——牙髓复合体 24
第三节 牙骨质 24
一、牙骨质的性质与组成 24
二、牙骨质的组织结构 24
三、牙骨质的形成 26
第四节 牙齿的一些特殊结构 26
一、牙齿表面形态与表层结构 26
二、点隙裂沟的形态与结构 29
三、牙釉本质界与牙釉骨质界 31
四、牙本质内的矿化薄弱区 32
第五节 牙齿的发育 33
第三章 龋病流行病学与流行病学调查 36
第一节 我国人群患龋情况 36
一、患病率和流行趋势 36
二、年龄 40
三、性别 41
四、民族 41
五、地区 41
六、口腔卫生 42
第二节 龋病在国外的流行情况 42
第三节 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44
一、明确调查目的 44
二、统一调查标准 44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 45
四、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45
五、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47
六、龋病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48
第四章 龋病病因学 52
第一节 早期龋病病因学说 52
一、内因论 52
二、外因论 53
第二节 龋病病因的现代理论 57
一、三联因素论 57
二、四联因素论 59
第三节 龋病病因的新认识 61
第五章 龋病微生物学 63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 63
一、口腔菌群的演替 63
二、口腔微生物的分布状况 63
三、口腔生态系的动力学 64
第二节 口腔细菌与龋病 65
一、细菌在龋病发生中作用的证据 65
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的假说 66
三、特异性细菌感染的假说 66
第三节 口腔链球菌与龋病 68
一、口腔链球菌的生态学 68
二、变链球菌族的生物学特性 70
三、变链球菌族的分类 72
四、变链球菌族的致龋特征 74
五、变链球菌族与龋病关系的研究 79
第四节 口腔乳杆菌与龋病 81
一、口腔乳杆菌的生态学 81
二、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82
三、乳杆菌与龋病关系的研究 82
第五节 口腔放线菌与龋病 83
一、口腔放线菌的生态学 83
二、口腔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 84
三、口腔放线菌与龋病关系的研究 86
第六节 其它细菌与龋病 86
第六章 牙菌斑 91
第一节 牙菌斑的结构 91
一、基底层 92
二、中间层 92
三、表层 92
第二节 牙菌斑的组成 93
第三节 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95
一、获得性膜 95
二、细菌对牙面的粘附和集聚 97
三、菌斑的成熟 99
四、影响菌斑形成的因素 101
第四节 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定居 102
一、细菌对口腔表面的选择性粘附与其在定居中的作用 102
二、细菌粘附到牙面的机制 102
三、细菌的牙面的粘附 105
第五节 牙菌斑的微生物学 112
一、研究方法 112
二、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 113
三、确定菌斑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因子 114
第六节 牙菌斑内的物质代谢 116
一、牙菌斑内微生物的物质代谢 116
二、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119
三、影响牙菌斑物质代谢的因素 120
第七节 牙菌斑与龋病 122
第七章 机体的抗龋机构 127
第一节 机体系统性抗龋机构 127
一、个体发育与抗龋力 127
二、机体免疫系统 128
三、遗传因素 129
四、全身性疾病与龋病 130
五、食物营养 131
第二节 唾液 132
一、唾液的组成 132
二、唾液的分泌 138
三、唾液的抗龋作用 140
四、口干症与龋病 145
五、唾液与再矿化 146
第八章 食物、营养与龋病 148
第一节 食物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 148
一、流行病学资料 148
二、人体试验 149
三、动物实验 150
第二节 影响食物致龋的因素 150
一、食物的化学组成 150
二、食物的物理性能 151
三、食物的加工 151
四、食物的产酸性 151
第三节 食物致龋力的测试方法 152
一、化学试验法 152
二、牙菌斑pH测定 152
三、动物实验 153
四、人体试验 153
第四节 糖与龋病 154
一、糖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 154
二、影响糖致龋力的因素 155
第五节 营养与龋病 157
一、维生素 157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 158
三、脂肪 159
四、矿物质 159
第九章 氟与龋病 161
第一节 氟在自然界的分布 161
一、土壤和岩石 162
二、水源 162
三、空气 163
四、食物 164
第二节 氟在机体内的代谢 164
一、吸收与代谢 165
二、分布 167
三、排泄 171
第三节 我国氟害流行情况 172
一、氟牙症 172
二、氟骨症 174
三、氟对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危害 175
第四节 氟与龋病 176
一、历史回顾 176
二、饮水氟浓度与龋病的关系 177
三、氟的抗龋机理 178
四、氟的应用 182
第十章 痕量元素与龋病 184
第一节 痕量元素的来源 184
一、土壤 184
二、水 185
三、食物 185
第二节 牙齿、唾液和牙菌斑内的痕量元素 185
一、牙齿组织中的痕量元素 186
二、唾液内的痕量元素 188
三、菌斑内的痕量元素 189
第三节 各种痕量元素与龋病 189
一、钼 189
二、硒 190
三、钒 191
四、锌 191
五、镁 192
六、锰 193
七、铜 193
八、锶 193
九、锂 194
十、钛 194
十一、铅 195
十二、镉 195
十三、其它痕量元素 195
第十一章 龋病与再矿化 198
第一节 自然再矿化 198
一、生理性再矿化 198
二、病理性再矿化 200
第二节 人工再矿化 202
第三节 再矿化的机理 203
第四节 影响再矿化的因素 209
第五节 再矿化区的结构、形态与组分 210
第六节 再矿化的临床应用 211
第十二章 龋病的病理解剖学 213
第一节 龋病病变过程的特点 213
第二节 牙釉质龋 214
一、牙釉质龋病变的基本特征 214
二、牙釉质龋的超微结构变化 218
三、牙齿不同部位牙釉质龋的组织变化 226
四、牙釉质龋病变机理 229
第三节 牙本质龋 231
一、牙本质龋的病理解剖学 231
二、牙本质龋病变中的微生物 237
三、牙本质龋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238
第四节 牙骨质龋 240
第五节 患龋的牙髓组织的反应 241
第十三章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44
第一节 龋病临床表现的基本特征 244
一、牙齿光泽与颜色的改变 244
二、牙齿光滑度和硬度的改变 244
三、牙质缺损 244
四、进行性发展(一般无自愈性) 245
五、有特定的发病部位 245
第二节 龋病的分类 245
一、按龋损的发展速度分类 245
二、按龋病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 245
三、按龋损发生与充填治疗的关系分类 246
四、按龋病损害的程度分类 246
五、其它分类 246
第三节 龋病的好发部位 246
一、好发牙 247
二、好发牙面 247
三、牙面的好发部位 248
第四节 龋病的检查方法 248
一、龋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249
二、龋病的特殊检查方法 249
第五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49
一、浅龋 249
二、中龋 251
三、深龋 252
四、根部龋 254
第十四章 龋病的治疗 255
第一节 龋病的治疗原则 255
一、浅龋 255
二、中龋 255
三、深龋 255
第二节 龋病的非修复性治疗 256
一、适应证 256
二、非修复性治疗方法 257
第三节 龋病的修复性治疗 257
一、龋洞的分类 257
二、洞的结构 258
三、洞的制备 259
四、洞的消毒 271
五、修复 272
第四节 龋病治疗中的意外及其处理 289
一、意外穿通髓腔 289
二、牙髓炎 290
三、修复后发生继发龋 290
四、修复物脱落或折断 291
五、牙齿折裂 291
六、牙髓坏死 291
七、牙龈和牙周组织损伤 291
八、术后非牙髓病性疼痛 292
九、无?或食物嵌塞 292
第十五章 龋病预测与龋病活跃性试验 293
第一节 龋病预测的目的 293
第二节 龋病活跃性试验 294
一、龋病活跃性的细菌学试验 294
二、唾液的检验 297
三、牙齿的龋敏感性试验 299
第三节 龋病活跃性试验的局限性 299
第十六章 龋病的预防 302
第一节 概述 302
一、龋病的自然史与Leavell三级预防的关系 303
二、我国口腔疾病防治的初级卫生保健 304
第二节 控制牙菌斑 306
一、菌斑的显示与菌斑指数 306
二、控制牙菌斑的措施 308
第三节 限制食糖与使用糖代用品 313
一、饮食对牙齿组织和口腔生态系的影响 314
二、龋病预防的饮食指导 314
第四节 增强宿主的抗龋力 317
一、增强牙齿组织的抗龋力 317
二、增强机体的抗龋力 326
第五节 儿童及老年人的龋病预防 327
一、乳幼儿的防龋保健指导 327
二、老年人的龋病预防和口腔保健指导 329
第十七章 龋病学研究 332
第一节 龋病研究的对象 332
一、人体研究 332
二、动物实验 334
三、龋病的实验室研究 335
第二节 龋病研究方向 336
一、致病菌的研究 336
二、龋病致病环境的研究 337
三、龋病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337
四、再矿化现象和机理的研究 338
五、菌斑控制的研究 338
六、龋病的免疫学研究 338
第三节 龋病研究方法和手段 338
一、病理组织学方面 338
二、病变区的物性分析 340
三、物质成分分析 342
四、某些特殊分析方法及设备 345
五、样品的萃取 349
索引 351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传染病学》梁惠萍,唐忠梅 2018
- 《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雷铁池 2019
- 《中国骨干旅游高职院校教材编写出版项目 中国饮食文化》邵万宽 2016
-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第3版》刘续宝,康德英 2018
- 《热带病学 第2版》周元平,侯金林主编;彭劼,于乐成,曾俊涛等副主编 2016
-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流行病学 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 第8版》詹思延主编;叶冬青,谭红专副主编 2017
- 《新编内分泌代谢病学》柳河等著 2019
- 《流行病学 第9版》沈洪兵,齐秀英主编 2019
- 《涂鸦与梦境 儿童精神病学中的治疗性咨询》(英)唐纳德·W.温尼科特著;李真,苏瑞锐译;贾晓明审校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