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通论 1
第一章 古生物学及其任务 1
一、 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1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
三、古生物学的目的与任务 2
第二章 化石保存及石类型 3
一、化石的保存条件 3
二、化石的保存类型 3
(一)实体化石 3
(二)模铸化石 5
(三)遗迹化石 5
(四)化学化石 7
第三章 生物界概论 9
一、生物的主要类型及分类单位 9
二、古生物的命名法则 10
三、动物界机体的发展 11
(一)组织、器官、胚层的基本概念 11
(二)后生生物机体的发展 12
第四章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15
一、生命起源与物种形成 15
(一)生命的起源 15
(二)物种的形成 16
二、生物进化的一些特点与规律 20
(一)进步性发展 20
(二)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 21
(三)适应与特化 22
(四)相关律 22
(五)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 22
(六)个体发育与系统发生 23
三、生物绝灭的原因 24
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 26
一、环境因素 26
二、海洋环境分区和海洋生物生活方式 28
(一)海洋环境分区 28
(二)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或生态类型 29
三、大陆环境分区和陆生生物 30
(一)大陆环境分区 30
(二)陆生生物 31
四、生物的死亡、埋藏和形成化石的过程 31
(一)化石形成的过程 31
(二)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 32
五、古生态学及其地质学意义 35
第六章 古生物学资料的利用 37
一、古生物学资料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37
(一)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37
(二)确定地层时代及划分和对比地层 38
(三)在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方面的意义 40
(四)在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 42
二、古生物学资料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43
第二篇 各论 46
第七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46
一、原生动物概述 46
(一)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46
(二)纤毛虫纲(Ciliata) 47
(三)孢子虫纲(Sporozoa) 48
(四)肉足虫纲(Sarcodina) 48
1.放射虫目的一般特点 48
2.放射虫目的分类 49
二、有孔虫目(Foraminiferida) 50
(一)有孔虫概述 50
(二)有孔虫壳的形状、构造及成分 52
(三)有孔虫目的分类 58
(四)各主要类别化石代表 59
三、□亚目(foraminiferida) 69
(一)□壳形态及构造 69
(二)□亚目的分类 72
(三)□各类别的化石代表 73
(四)□的演化 77
(五)□的地史分布及生物地层分带 79
四、有孔虫的地史分布 79
五、有孔虫的生态及其岩相古地理意义 80
第八章 海绵动物门(Porifera) 83
一、一般特征 83
二、骨骼形态 84
三、分类及化石代表 85
(一)钙质海绵目(Calacea) 85
(二)三轴海绵目(Triaxonida) 85
(三)异射海绵目(Heteractinellida) 86
(四)四轴海绵目(Tetraxonida) 86
(五)角针海绵目(Cornacuspongia) 86
(六)树角海绵目(Dendroceratida) 86
四、生态及地史分布 87
第九章 古杯动物门(Archaeocyatha) 89
一、一般特征及其本构造 89
二、分类及化石代表 90
(一)单壁古杯纲(Monocyathea) 91
(二)隔板古杯纲(Septoidea) 91
(三)曲板古杯纲(Taenioidea) 91
(四)管壁古杯纲(Aphrosalpingidea) 91
三、古杯动物生活方式及地史分布 92
第十章 腔肠动物概述(Coelenterata) 93
一、腔肠动物概述 93
(一)腔肠动物特征 93
(二)水螅型和水母型 93
(三)腔肠动物的分类 95
二、原始水母纲(Protomedusae) 95
(一)一般特征及本纲地史分布 95
(二)化石代表 95
三、钵水母纲(scyphozoa) 96
(一)一般特征及分亚纲 96
(二)钵水母亚纲(scyphomedusae)构造特点 97
(三)锥石亚纲(Conulata)一般特征及壳的结构 97
四、水螅纲(Hydraozo) 98
(一)一般特征及分类 98
(二)层孔虫目(Stromatoporida) 99
(三)刺毛虫类(Chaetetida) 102
五、珊瑚纲(Anthrozoa) 103
(一)珊瑚纲一般特征及分类 103
(二)珊瑚骨骼构造及其形成 103
六、四射珊瑚亚纲(Tetracoralla) 104
(一)四射珊瑚的外形 104
(二)四射珊瑚骨骼微细构造 107
(三)四射珊瑚骨骼基本构造 108
(四)四射珊瑚构造类型及其地史分布 113
(五)单体珊瑚生长阶段的划分 114
(六)四射珊瑚分类 115
(七)四射珊瑚各目化石代表 115
(八)演化趋向及地质历程 127
七、异珊瑚类(Heterocorallid) 128
(一)一般特点及分类 128
(二)化石代表 129
八、六射珊瑚亚纲(Hexacoralla) 129
(一)概述及分类 129
(二)石珊瑚(Scleractinia)的外形 129
(三)石珊瑚的基本构造 130
(四)石珊瑚目化石代表 133
九、横板珊瑚亚纲(Tabulata) 134
(一)概述 134
(二)外形及出芽方式 134
(三)骨骼的基本构造 135
(四)横板珊瑚的分类 136
十、日射珊瑚亚纲(Heliolitoidea) 140
(一)特点及骨骼基本构造 140
(二)化石代表 141
十一、珊瑚的生态 141
第十一章 蠕虫动物(Vermes) 143
一、概述 143
二、主要特征及演化意义 143
三、分类及地质学意义 145
(一)扁虫动物门(Platyelminthes) 145
(二)纽虫动物门(Nemertinea) 145
(三)线虫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145
(四)环节动物门(Annelida) 149
第十二章 苔藓动物概述(Bryozoa) 149
一、苔藓动物概述 149
二、苔藓虫的硬体构造 150
三、分类及化石代表 152
(一)护唇纲(Phylactolaemata) 152
(二)裸唇纲(Gymnolaemata) 153
四、苔藓动物的生态及化石保存特点 157
五、苔藓动物的地史分布 157
第十三章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159
一、概述 159
二、壳的外形及定向 159
三、软体结构的解剖 161
四、硬体的基本构造 164
(一)外部构造及装饰 164
(二)壳的成分和结构 166
(三)壳内构造 166
五、分类及化石代表 169
(一)无铰钢(Inarticulata) 170
(二)始铰纲(Eoarticulata) 172
(三)具铰纲(Articulata) 173
(四)腕铰纲(Brachiarticulata) 178
六、腕足动物地史分布及演化趋向 185
七、生态 187
第十四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189
一、一般特征及分纲 189
二、单板纲(Monoplacophora) 190
三、双神经纲(Amphineura) 191
四、腹足纲(Gastropoda) 191
(一)一般特征 191
(二)基本构造 191
(三)分类 194
(四)各类化石代表 194
(五)演化、生态及地史分布 198
五、掘足纲(Scaphopoda) 198
六、双壳纲(Bivalvia) 199
(一)一般特征 199
(二)基本构造 200
(三)双壳纲的分类 205
(四)各目的化石代表 206
(五)双壳纲的生态及其与演化分类的关系 212
(六)双壳纲的地史分布 213
七、头足纲(Cephalopoda) 214
(一)一般特征及分类 214
(二)外壳亚纲(Ectocochlia) 215
1.鹦鹉螺超目(Nautiloidea)基本构造及化石代表 215
2.杆石超目(Bactritoidea)特点及化石代表 222
3.菊石超目(Ammonoidea)基本构造及化石代表 223
(三)内壳亚纲(Endocochlia) 232
(四)头足纲的生态 234
(五)头足纲的演化趋向 235
(六)头足纲的地史分布 239
八、竹节石纲(Tentaculita) 239
九、软舌螺纲(Hyolitha) 241
第十五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243
一、概述及分纲 243
二、三叶虫纲(Trilobita) 246
(一)三叶虫的构造 246
(二)三叶虫的个体发育 249
(三)分类及化石代表 250
1.球接子目(Agnostida) 251
2.莱德利基虫目(Redlichiida) 252
3.耸棒头虫目(Corynexochida) 252
4.褶颊虫目(Ptychopariida) 253
5.镜眼虫目(Phacopida) 258
(四)三叶虫的生活方式 259
(五)三叶虫的演化 260
(六)我国三叶虫的地史分布概况 261
三、鳃足纲(Brachiopoda)的介甲目(Conchostraca) 262
(一)壳瓣特征 263
(二)分类及化石代表 263
(三)生态及地史分布 265
四、介形虫纲(Ostracoda) 266
(一)一般特征 266
(二)壳的形状及构造 266
(三)介形虫化石壳的定向 269
(四)介形虫的分类及化石代表 269
1.高肌介目(Bradoricopida) 269
2.豆石介目(Leperditicopida) 270
3.古足介目(Palaeocopida) 271
4.速足介目(Podocopida) 271
5.丽足介目(Myodocopida) 275
五、昆早纲(Insecta) 276
(一)昆早的外部构造 276
(二)分类及化石代表 277
(三)昆虫纲的地史分布 281
六、节肢动物的起源问题 282
第十六章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283
一、棘皮动物概述 283
(一)一般特征 283
(二)分类 283
二、海林檎纲(Cystoidea) 285
(一)特征及壳体构造 285
(二)海林檎分类及化石代表 286
三、海蕾纲(Blastoidea) 286
(一)基本构造 286
(二)分类及代石代表 287
四、海百合纲(Crinoidea) 288
(一)海百合的硬体构造 288
(二)分类及化石代表 290
(三)零散茎环的分类 292
(四)海百合的演化及地史分布概况 292
五、海胆纲(Echinoidea) 293
(一)胆壳的形状及构造 293
(二)海胆纲分类及化石代表 294
六、海星纲(Asterozoa) 295
七、蛇尾纲(Ophiuroidea) 296
八、海参纲(Holothuroidea) 297
九、棘皮动物在我国生物地层学上的意义 298
第十七章 脊索动物门半索亚门——笔石纲(Graptolithoidea) 299
一、脊索动物概述及分类 299
二、笔石动物概述 300
三、笔石的骨骼构造 301
四、笔石的发育方式 303
五、笔石动物分类 304
(一)树形笔石目(Dendroidea)特点及化石代表 304
(二)正笔石目(Graptoloidea)特点及化石代表 305
1.无轴亚目(Axonolipa) 305
2.隐轴亚目(Axonocrypta) 308
3.有轴亚目(Axonophora) 309
六、笔石动物的演化及演化阶段 312
(一)演化趋向 312
(二)演化阶段及其地层意义 313
七、笔石动物的分类位置概述 315
第十八章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316
一、概述 316
(一)脊椎动物的特征 316
(二)器官相关定律与威廉斯登法则 316
(三)脊椎动物在动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地史分布 317
(四)脊椎动物的分类 317
二、无颌纲(Agnatha) 318
(一)无颌纲的特点及圆口类(Cyclostomata) 318
(二)无颌纲的分类和化石保存特点 319
三、盾皮纲(Placodermi)和棘鱼纲(Acanthodii) 321
(一)颌的出现 321
(二)奇鳍和偶鳍、尾鳍类型 321
(三)盾皮纲的特点及分类 323
(四)盾皮纲的化石代表 323
(五)棘鱼纲 325
四、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326
(一)软骨鱼纲的特征及化石保存类型 326
(二)软骨鱼纲的分类及重要化石代表 328
(三)软骨鱼类的分类位置 328
五、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329
(一)硬骨鱼纲的特征 329
(二)硬骨鱼纲的分类 330
1.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 330
2.肉鳍鱼亚纲(Sarcopterygii) 330
(三)辐鳍鱼亚纲特征及化石代表 330
(四)真骨鱼的分类问题 335
(五)肉鳍鱼亚纲特征及化石代表 335
六、两栖纲(Amphibia) 337
(一)肺的产生及两栖生活的特点及适应 337
(二)现代两栖类及两栖纲的分类 338
(三)化石两栖类 338
(四)四肢骨的结构和起源 342
七、爬行纲(Reptilia) 344
(一)羊膜卵的产生及爬行类的起源 344
(二)爬行纲的分目及化石保存特点 344
(三)爬行类化石代表 346
1.无孔亚纲(Anapsida) 346
2.下孔亚纲(synapsida) 347
3.调孔亚纲(Euryapsida) 348
4.鱼龙类(Ichthyosauria) 350
5.双孔亚纲(Diapsida) 351
八、鸟纲(Aves) 359
(一)鸟类的特点及其对飞行的适应 359
(二)侏罗纪的始祖鸟 359
(三)白垩纪的鸟 359
(四)新生代的鸟类 360
九、哺乳纲(Mammalia) 361
(一)哺乳纲的特点及其与爬行纲的比较 361
(二)哺乳动物的起源与分类 361
(三)哺乳动物的牙齿 362
(四)原始哺乳动物 364
(五)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分目和相互关系 365
(六)有胎盘类主要目的化石代表 368
(七)哺乳动物的演化及地史分布 387
第十九章 古植物及孢子花粉分析 389
一、概述 389
(一)植物的形态和结构 389
(二)古植物的分类 395
(三)分类系统 396
二、低等植物(Thallophyta) 398
(一)简介 398
(二)分类 398
三、蓝藻门(Cyanophyta) 399
(一)藻体结构和特征 399
(二)化石代表 400
四、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400
(一)一般特征 400
(二)分类及化石代表 401
五、甲藻门(Pyrrophyta) 403
(一)一般特征 403
(二)分类及多甲藻目甲的结构 404
(三)化石沟鞭藻 404
(四)疑源类(Acritachs) 408
六、绿藻门(Chlorophyta) 409
(一)概述 409
(二)重要类别介绍 409
七、轮藻门(Charophyta) 412
(一)一般特征 412
(二)藏卵器的基本构造 413
(三)分类及化石代表 413
八、红藻门(Rhodophyta) 415
(一)概述 415
(二)藻体形态 415
(三)分类及重要科的介绍 416
九、叠层石(Stomatolites) 419
(一)概述 419
(二)分类及化石代表 420
十、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422
十一、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423
(一)裸蕨纲(Psilophytopsida) 424
(二)石松纲(Lycopsida) 427
(三)节蕨纲(Articulatae) 432
(四)真蕨纲(Filicopsida) 439
十二、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453
(一)一般特征 453
(二)种子蕨纲(Pteridospermopsida) 454
(三)苏铁纲(Cycadopsida) 462
(四)科达纲(Cordaitopsida) 466
(五)银杏纲(Ginkgopsida) 468
(六)松柏纲(Coniferae) 470
(七)分类位置不明的植物开通目(Caytoniales) 474
十三、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475
(一)特征 475
(二)分类 475
(三)双子叶纲(Dicotyledones) 476
(四)单子叶纲(Monocotyledoneae) 478
(五)被子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479
十四、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479
(一)菌藻植物阶段 480
(二)裸蕨植物阶段 480
(三)蕨类原始裸子植物阶段 480
(四)裸子植物阶段 481
(五)被子植物阶段 484
十五、孢子花粉分析 489
(一)孢粉分析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489
(二)孢粉分析的野外采样 492
(三)孢粉样品的室内分析及处理 493
(四)孢粉分析的成果解释 493
(五)附:五个现代植物孢粉和五个化石孢粉的简单描述 496
第二十章 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牙形石(Conodonts) 499
一、牙形石概述 499
二、牙形石的形态构造 499
三、牙形石群集 503
四、牙形石的生物分类位置 504
五、牙形石化石代表 505
(一)单锥型 505
(二)复合型 506
第二十一章 遗变化石(Ichnofossils) 509
一、遗迹化石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509
二、遗迹化石的分类和命名 509
(一)栖息痕 509
(二)爬行痕 510
(三)表层啮痕 510
(四)觅食构造 510
(五)居住构造 510
三、遗迹化石举例 512
(一)运动中形成的遗迹 512
(二)居住或觅食形成的遗迹构造 512
(三)捕食遗迹 513
(四)生殖作用的遗迹化石 513
四、遗迹化石的保存特点 514
五、遗迹化石研究的地质学意义 515
附:主要参考书目 5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名医教你练走颈肩腰腿痛》许学猛 2018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生物化学》田余祥主编 2020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
- 《博士教你识中药》(中国)黄汉超 2019
- 《灭绝生物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编著 2018
-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李平兰主编 2019
- 《保教知识与能力》师大教科文教材编写组编著 2020
- 《海州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晁敏主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3册 第四年 第一至三期 1907年3月-1907年5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