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应秋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4119·1461
- 页数:395 页
上篇 医学流派 1
第一章 总论 1
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
(一)古代医学流派的传说 1
(二)理论体系的确立 2
二、医学流派的创立和发展 5
三、学派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贡献 10
简短的结论 13
第二章 医经学派 15
一、概说 15
二、校订疏证诸家 15
(一)王冰的注释 15
(二)吴崑与《吴注》 16
(三)马莳与《发微》 17
(四)张志聪与《集注》 17
附:王冰等所著书目 18
三、分类研究诸家 18
(一)杨上善与《太素》 19
(二)张介宾与《类经》 19
(三)滑寿与《读素问钞》 20
(四)李中梓与《知要》 20
(五)沈又彭与《医经读》 20
附:杨上善等所著书目 21
四、专题发挥诸家 21
(一)秦越人与《难经》——脉学的发挥 22
(二)张仲景与《伤寒论》 ——伤寒病的发挥 22
(三)华佗与《中藏经》——脏腑辨证的发挥 23
(四)皇甫谧与《甲乙经》——针灸学的发挥 24
(五)刘完素与《宣明论方》——发挥杂病证治的开山 24
(六)骆龙吉、刘浴德、陈无咎——杂病论治的发挥 25
(七)七篇大论与五运六气 26
附:秦越人等所著书目 27
简短的结论 27
第三章 经方学派 30
一、概说 30
二、诸家经验方的佚遗 30
(一)六朝诸家经验方 30
(二)唐代诸家经验方 31
(三)北宋诸家经验方 32
三、对诸家经验方的评价 33
四、经论方的突起 35
五、近代两经方家 36
附一:曹颖甫治桂枝汤证三案 37
附二:曹颖甫等所著书目 37
简短的结论 38
第四章 河间学派 39
一、概说 39
二、刘完素的火热论 40
(一)火热为病的广泛性 40
(二)六气皆能化火说 40
(三)火热病的治法 41
1.表证 41
2.里证 41
三、刘完素的门人及其私淑者 42
附:刘完素等所著书目 43
四、张从正的攻邪论 43
(一)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44
(二)攻邪三法 44
1.汗法 45
2.吐法 45
3.下法 46
五、张从正的门人及其私淑者 47
附一:医案八则 48
附二:张从正等所著书目 50
六、朱震亨的“阳有余阴不足”论 50
(一)相火为人身动气 51
(二)相火妄动为贼邪 52
(三)火热证的辨治 52
七、朱震亨的门人及其私淑者 53
(一)戴思恭 53
(二)王履 54
1.对“亢害承制”的创见 54
2.对四气发病的分析 54
3.对阴阳虚实补泻的发挥 55
(三)汪机 56
(四)王纶 56
1.四子大全论 56
2.四法治病论 57
(五)虞抟 57
附一:医案十则 58
附二:朱震亨等所著书目 61
简短的结论 61
第五章 易水学派 64
一、概说 64
二、张元素的两大学说 65
(一)脏腑辨证说 65
(二)遣药制方论 66
附一:医案一则 68
附二:张元素所著书目 69
三、李杲的脾胃内伤论 69
(一)脾胃论 69
1.脾胃与元气 69
2.脾胃为升降枢纽 69
(二)内伤论 70
1.病因 70
2.病理 70
1)气火失调 70
2)升降失常 71
(三)升阳泻火的用药法度 72
附一:医案六则 73
附二:李杲等所著书目 75
四、王好古的阴证论 76
附一:医案二则 77
附二:王好古所著书目 78
五、私淑易水学说诸家及其演变 78
(一)薛立斋 78
(二)赵献可 79
高鼓峰、吕留良、董废翁 79
(三)张介宾 80
1.阳非有余论 80
2.真阴不足论 80
附:张璐 81
(四)李中梓 81
1.先后天根本论 82
2.水火阴阳论 82
沈朗仲、马元仪、尤在泾 83
附一:医案十八则 83
附二:薛己等所著书目 87
简短的结论 88
第六章 伤寒学派 91
一、概说 91
二、宋以前治《伤寒论》诸家 92
(一)王叔和 92
(二)孙思邈 92
(三)成无己 94
(四)朱肱 95
(五)庞安时 96
(六)许叔微 97
(七)郭雍 98
附一:许叔微医案三则 99
附二:王叔和等所著书目 100
三、明以后各流派 101
(一)错简重订 101
1.方有执 101
2.喻昌 101
3.方喻影响下的诸家 102
张璐、吴仪洛、程应旄、章楠、周扬俊、黄元御 102
(二)维护旧论 104
1.张遂辰 104
2.张志聪 104
3.张锡驹 105
4.陈念祖 106
(三)辨证论治 106
1.以方类证 107
1)柯琴 107
2)徐大椿 107
2.按法类证 108
1)钱潢 108
2)尤怡 109
3.分经审证 109
1)陈念祖 109
2)包诚 110
附一:医案十六则 111
附二:方有执等所著书目 116
简短的结论 117
第七章 温热学派 120
一、概说 120
二、河间绪论为温热学派的先导 121
三、温疫与瘟疫的衍变 122
(一)吴有性的《温疫论》 122
1.同是热病,温瘟无别 122
2.温疫不同于一般外感 123
3.伤寒与温疫的鉴别 124
4.温疫的传变与治法 125
(二)戴天章的论瘟疫 126
1.辨气 126
2.辨色 126
3.辨舌 127
4.辨神 127
5.辨脉 127
(三)余霖的论“疫疹” 128
1.疫病学的源流 128
2.疫疹与伤寒的鉴别 129
3.疫疹的病机和形色 129
4.疫疹的脉数不能表下 130
附一:医案三则 130
附二:吴有性等所著书目 132
四、温热学派的鼎盛时期 132
(一)叶桂的《温热论治》 132
1.温热病机的阐发 132
1)邪侵入卫 133
2)邪传气分 133
3)温热入营 133
4)邪入血分 134
5)邪留三焦 134
2.齿舌辨证的大纲 134
1)验舌苔 134
2)验舌色 135
3)验齿 135
3.斑疹与白?的分辨 135
(二)薛雪的《湿热条辨》 136
1.湿热病的病因病机 136
2.湿热病的证治 137
1)湿热本证 137
2)表证 137
3)湿邪偏盛 137
4)湿热俱盛 138
5)邪滞三焦 138
6)少厥二阴证 138
7)邪伤脏腑 138
8)热入营阴 139
9)痉厥疟痢 139
10)余邪 140
(三)吴瑭的三焦温病说 140
1.寒温水火阴阳辨 140
2.温病的三焦病机 141
3.清热养阴法的确立 142
(四)王士雄的温热观 142
1.六气属性辨 143
2.对霍乱的分析 143
1)热证 144
2)寒证 144
附一:医案十则 145
附二:叶桂等所著书目 150
简短的结论 150
第八章 汇通学派 154
一、概说 154
二、开始接受西说诸家 155
(一)汪昂 155
(二)赵学敏 155
(三)王学权 156
(四)王清任 157
(五)陈定泰 158
附:汪昂等所著书目 158
三、持汇通说诸家 158
(一)王宏翰 158
1.太极元行说 159
2.命门说 159
(二)朱沛文 160
1.汇通以临床验证为准则 160
2.综合汇说不必强通 161
3.实事求是辨正《改错》 161
(三)唐宗海 162
1.中西医学理原一致 162
2.重中轻西 163
3.崇尚远古 164
(四)张锡纯 165
1.关于生理的衷中参西 165
2.关于病理的衷中参西 165
3.关于药物的衷中参西 166
附:王宏翰等所著书目 167
四、改进说与科学化的倡导者 167
(一)恽树珏 167
1.改进中医,应以中医本身学说为主 167
2.改进中医,《内经》不能废除 169
3.提出《内经》的大义 169
1)全书的总提纲 170
2)《内经》与《易经》有密切关系 170
3)五行所以阐发四时 171
(二)陆彭年 172
1.科学化的主张 172
2.科学化的方法 173
附一:医案二则 176
附二:恽树珏等所著书目 177
简短的结论 178
中篇 基础理论各家学说 181
第一章 脏腑学说 181
一、概说 181
二、命门说 181
(一)右肾命门说 182
(二)包络命门说 182
(三)肾间命门说 183
(四)动气命门说 185
三、三焦说 186
(一)无形三焦说 186
(二)腔子三焦说 187
(三)胃部三焦说 188
(四)油膜三焦说 188
(五)三段三焦说 189
四、脑说 190
(一)强记健忘由脑说 190
(二)灵机记性在脑说 191
(三)脑散动觉之气说 191
第二章 病机学说 193
一、概说 193
二、论病机十九条 194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94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194
(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194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95
(五)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195
(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195
(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195
(八)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195
(九)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95
(十)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96
(十一)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96
(十二)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96
(十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97
(十四)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97
(十五)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97
(十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97
(十七)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97
(十八)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198
(十九)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98
(二十)总结 199
三、六气病机论 200
(一)暑论 200
1.署分阴阳 201
2.阴暑证治 201
3.阳署证治 201
4.伏阴论 201
(二)风论 202
(三)燥湿论 203
1.寒热化燥湿 203
2.二至节与气燥湿 203
3.燥湿的三因变易 204
4.燥湿赅六气 204
5.外伤燥湿病症 205
6.燥湿治法 205
7.内伤燥湿 206
四、脏腑病机论 207
(一)心、包络 207
(二)肝、胆 207
(三)胃、脾 208
(四)肺 209
(五)肾 209
(六)膀胱 209
(七)三焦 210
(八)小肠、大肠 210
第三章 诊法学说 213
一、概说 213
二、望病须察神气论 214
(一)望色 214
(二)部位 215
(三)形窍 215
(四)胸腹脏腑部位 216
(五)内病外形 217
三、望舌质与舌苔 219
(一)舌质舌苔辨 219
(二)舌苔有根无根辨 220
四、闻声须察阴阳论 220
五、闻声辨息问病论 221
(一)闻声论 221
(二)辨息论 222
(三)问病论 223
六、脉学四论 223
(一)求脉大旨 223
(二)诸脉总说 224
(三)主病总义 225
(四)审脉元机 226
附:周学海所著书目 226
第四章 治则学说 228
一、概说 228
二、治法八论 229
(一)论汗法 230
(二)论和法 231
(三)论下法 233
(四)论消法 235
(五)论吐法 237
(六)论清法 238
(七)论温法 240
(八)论补法 241
三、证治随笔 243
(一)虚实补泻论 244
1.补泻参用 244
2.虚实辨证 244
3.虚实互见补泻兼施 245
(二)表里俱病治各不同 247
(三)敛散升降四治说略 248
(四)病后调补须兼散气破血 248
第五章 本草学说 252
一、概说 252
二、寇宗奭 253
(一)分四性 253
(二)辨五味 254
(三)补十剂 254
三.李时珍 254
(一)发明《序录》 254
1.药物分类 254
2.药用部分 255
3.相反同用 255
(二)十剂释义 255
1.宣剂 255
2.通剂 256
3.补剂 256
4.泄剂 256
5.轻剂 256
6.重剂 256
7.滑剂 257
8.涩剂 257
9.燥剂 257
10.湿剂 257
四、缪希雍 258
(一)药性指归 258
1.气味生成 258
2.主治参互 258
3.药性简误 259
4.药性差别 259
(二)五脏苦欲补泻论 260
1.肝脏 260
2.心脏 260
3.脾脏 261
4.肺脏 261
5.肾脏 261
(三)审时用药论 262
(四)论治气血诸药 263
1.治气三法药各不同 263
2.治血三法药各不同 263
五、徐大椿 263
用药十论 263
1.药性变迁论 263
2.药性专长论 264
3.药石性同用异论 264
4.攻补寒热同用论 265
5.用药如用兵论 265
6.轻药愈病论 266
7.人参论 266
8.制药论 267
9.煎药法论 267
10.服药法论 268
六、石寿棠 268
用药大要论 268
附:寇宗奭等所著书目 270
第六章 方剂学说 272
一、概说 272
二、《伤寒明理药方论》 274
(一)桂枝汤方 274
(二)麻黄汤方 274
(三)大青龙汤方 275
(四)小青龙汤方 276
(五)大承气汤方 276
三、七方解 277
(一)大方 277
(二)小方 277
(三)缓方 278
(四)急方 278
(五)奇方 278
(六)偶方 279
(七)复方 279
四、制方大法 280
五、方剂六论 289
(一)方药离合论 289
(二)古方加减论 290
(三)方剂古今论 290
(四)古今方剂大小论 291
(五)执方治病论 292
(六)貌似古方欺人论 292
下篇 临床各科各家学说 295
第一章 杂病学说 295
一、概说 295
二、中风 295
(一)中风名义 295
(二)中风的发病 296
(三)中风的病变 297
(四)中风证治 299
1.卒仆 299
2.不语 299
3.半身不遂 299
4.口目斜 300
5.四肢不举 300
6.小便不利 300
三、虚劳 300
(一)虚劳病机的阐发 301
1.虚劳六因说 301
2.虚劳由火说 301
(二)虚劳论治大法 302
(三)虚劳的预防 303
1.六节 303
2.七防 303
3.四护 303
4.三候 304
5.二守 304
6.三禁 304
四、臌胀 304
(一)臌胀的病机 304
(二)臌胀病因诸论 305
1.湿热论 305
2.火衰论 306
3.水裹气结血凝说 307
(三)臌胀的辨治 307
五、噎膈 309
(一)噎膈病机分析 309
(二)噎膈的辨证 311
(三)噎膈的论治 311
第二章 妇科学说 315
一、概说 315
二、张介宾经脉论 316
(一)经脉之本 316
(二)经脉病因 317
(三)经脉不调 317
(四)经脉证治 318
1.血热经早 318
2.血热经迟 318
3.血寒经迟 319
4.血虚经乱 319
5.经期腹痛 319
6.崩淋经漏 320
7.血枯经闭 321
三、沈金鳌带下篇 322
四、沈金鳌乳病形证论 323
(一)乳痈 324
(二)乳岩 325
(三)其他几种乳症 325
五、武之望前阴诸疾论 326
(一)论阴户肿痛 326
(二)论阴痒生虫 327
(三)论阴户生疮 327
(四)论阴挺下脱 328
(五)论阴冷 328
第三章 儿科学说 331
一、概说 331
二、石寿棠儿科论 332
(一)小儿的体质 332
(二)小儿的病变 333
(三)小儿的诊法 333
(四)小儿病的辨治 334
三、恽树珏论痧疹 336
(一)痧子病状 336
(二)最初三逆证 337
(三)三逆证的治法 337
(四)痧子用药 338
(五)痧子不可用之药 339
四、恽树珏惊风原理发明 340
(一)发明钱仲阳惊风说 340
(二)发明沈金鳌惊风说 342
(三)惊风成方选 344
第四章 外科学说 347
一、概说 347
二、疮疡病机论 348
(一)刘纯论疮疡本末 348
(二)张介宾疮疡论证 349
三、齐德之论疮疡诊法和辨证 350
(一)论疮疡的诊法 350
1.疮疡脉候 350
2.疮肿二十六脉名状 351
3.肺痿肺疽诊候 352
(二)论疮疡的辨证 353
1.辨疮疽肿虚实 353
2.辨疮肿浅深 353
3.辨脓法 354
4.辨疮疽疖肿证候 354
5.辨疮疽善恶 355
四、高秉钧疡科论治心得 356
(一)求本论治 356
(二)调治略义 357
(三)外疡从内出论 358
(四)四绝证论治 360
1.失营马刀论治 360
2.舌疳牙岩论治 360
3.乳岩论治 360
4.肾岩翻花论治 361
第五章 眼科学说 363
一、概说 363
二、王肯堂五轮八廓说 363
(一)五轮说 364
(二)八廓说 365
三、顾锡《银海》病机论 366
(一)论五脏病机 366
1.心经主病 366
2.肺经主病 367
3.肝经主病 367
4.脾经主病 368
5.肾经主病 369
(二)六府病机 369
1.三焦主病 369
2.小肠主病 369
3.胆经主病 369
4.胃经主病 370
5.大肠主病 370
6.膀胱主病 370
(三)气血痰食郁病机 370
1.气病论 370
2.血病论 371
3.痰病论 371
4.食病论 372
5.郁病论 372
四、傅仁宇《瑶函》论治 372
(一)用药寒热论 373
(二)用药生熟各宜论 373
(三)开导之后宜补论 373
(四)论点服药 374
(五)慎用片脑论 375
五、张飞畴金针开内障论 376
附:造金针法 377
第六章 喉科学说 378
一、概说 378
二、郑梅涧喉间发白论 379
(一)论喉间发白症 380
(二)论喉间发白治法及所忌诸药 380
三、宋异僧论咽喉脉证 381
(一)脉证通论 381
(二)通治用药 383
(三)用药禁忌 383
(四)丸散方药 383
四、陈根儒喉证四论 384
(一)原病 385
(二)治要 385
(三)知防 386
(四)辨药 387
1.正将 387
2.猛将 388
3.次将 388
4.禁忌 389
五、丁泽周论喉痧症治 391
(一)证治概要 391
(二)自订方八首 392
(三)选用效药 393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跟师名中医经验录》严晓枫主编 2019
- 《老中医经典养胃方》李勇,杨长春主编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