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云南民族通史  下
云南民族通史  下

云南民族通史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映占,曾亮,陈燕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48226093
  • 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
《云南民族通史 下》目录
标签:通史 民族

第七章 明代的云南民族 1

第一节 明军进入云南及对云南的治理 1

一、明军进入云南 1

二、明朝在云南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2

三、明代云南的政区设置 2

第二节 明代云南的民族 7

一、与古代氐羌民族有源流关系的民族 7

(一)乌蛮 7

(二)和泥 16

(三)么些 18

(四)白人 19

(五)古宗 19

(六)西番 20

(七)怒人、峨昌、力些、野人 20

二、与古代百越民族有源流关系的民族 21

(一)僰夷 21

(二)土僚、侬人、沙人 30

三、与闽濮有源流关系的蒲人和古剌 32

四、汉族 33

第三节 明代对川、滇乌蛮等民族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 33

一、明朝平定沙定洲的反抗 34

二、明朝对澂江府乌蛮的治理 37

三、明朝对大理段氏的治理 37

四、明朝对临安府乌蛮的治理 38

五、明朝对楚雄府乌蛮、白人的治理 40

六、明朝对广西府乌蛮的治理 41

七、明朝对永宁、蒙化府乌蛮的治理 41

八、明朝对曲靖府乌蛮等民族的治理 42

九、明朝对姚安府、鹤庆府白人、乌蛮等民族的治理 44

十、明朝对武定府、寻甸府乌蛮的治理 46

十一、明朝对丽江府么些的治理 49

十二、明朝对乌蒙、乌撒、东川、芒部等乌蛮的治理 50

(一)明初对乌蒙、乌撒、东川、芒部的治理 51

(二)以芒部陇氏土司为中心的内部纷争和明朝对芒部改土置流的失败 54

(三)东川土司因承袭产生的“阿堂之乱”及明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处置 56

(四)影响滇川黔三省稳定的乌撒土司继承纷争 57

(五)朝廷对乌蒙等部行政区划的调整 58

(六)朝廷对马湖、建昌卫乌蛮的治理 60

第四节 明对云南民族杂居区僰夷等民族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 62

一、明对景东府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62

二、明对广南府侬人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63

三、明对镇沅府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65

四、明对孟定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65

五、明对元江府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66

六、明对永昌府、新化州、威远州、湾甸州、镇康州、大侯长官司僰夷等民族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67

第五节 明对云南边疆羁縻治理下聚居僰夷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 69

一、明朝对孟艮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69

二、明对麓川僰夷思氏家族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69

(一)思伦发归附明朝与明朝帮助思伦发平定内部纷争 69

(二)麓川思任发、思机发的反叛及王骥三征麓川 72

(三)明对陇川宣抚司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74

三、明对缅甸宣慰司的治理及缅甸莽氏建立洞吾王朝 75

四、明对干崖、潞江、南甸、芒市、者乐甸等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 78

五、明对木邦、孟密、孟养僰夷的治理及因麓川之乱而产生的分离 80

(一)木邦的内乱及其被缅甸洞吾王朝占有 80

(二)孟密安抚司的内乱及其被缅甸洞吾王朝占有 82

(三)孟养各部的纷争与缅甸洞吾王朝最后占有孟养 83

六、明对车里、老挝、八百媳妇僰夷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 85

(一)车里与明朝的紧密联系及缅甸洞吾王朝占有车里 85

(二)老挝宣慰使司的设立及其与安南的关系 86

(三)八百宣慰使司的建立及被缅甸占有 87

第六节 明代对蒲人的治理 88

一、明对顺宁府蒲人的治理 88

二、明对潞江安抚司蒲人的治理 89

第八章 清代的云南民族 90

第一节 清代早中期的云南 90

一、清军入滇及清代云南政区的调整与设置 90

(一)清军入滇 90

(二)清代云南的政区设置与调整 90

二、清朝早中期对云南的治理 95

(一)吴三桂在云南的反叛与灭亡 95

(二)清代云南政治、经济政策的变革 96

三、清代早中期云南的改土归流 97

(一)清代云南土司制度的继续推行与改土归流的酝酿 97

(二)乌蛮土司的内乱与鄂尔泰在云南的改土归流 99

(三)清代云南仍保留的级别较低的土官 100

四、清代早中期云南的经济 103

第二节 清代晚期的云南 107

一、清代晚期清王朝对云南边疆的治理 107

二、夏瑚对怒江地区的考察与治理 109

三、清代晚期清王朝在云南边疆地区的改土归流 111

(一)晚清时期云南边疆地区的形势 111

(二)晚清时期朝廷对云南边疆土司制度的调整 113

(三)清王朝为保证改土归流而进行的军事部署 115

第三节 英法入侵云南及清王朝在云南的边防建设 117

一、英法入侵云南与云南边疆的变化 118

(一)英法入侵云南与近代边界线的变化 118

(二)清王朝对英法入侵的反应 119

二、清王朝对云南边疆的控制与布防 120

三、边防建设中的云南土兵 122

第四节 清代的云南民族 124

一、清代云南民族发展概说 124

二、乌蛮诸部 128

(一)云南府的乌蛮 128

(二)武定直隶州的乌蛮 131

(三)大理府的乌蛮 132

(四)楚雄府的乌蛮 134

(五)昭通府的乌蛮 135

(六)广西直隶州的乌蛮 136

(七)东川府的乌蛮 137

(八)澄江府的乌蛮 138

(九)蒙化厅的乌蛮 138

(十)曲靖府的乌蛮 139

(十一)元江直隶州的乌蛮 141

(十二)临安府的乌蛮 142

(十三)其他地区的乌蛮 146

三、白人(民家) 150

(一)云南府的白人 150

(二)大理府的白人 151

(三)丽江府的白人 154

(四)楚雄府的白人 154

(五)永昌府的白人 155

(六)普洱府的白人 155

四、和泥 155

(一)临安府的和泥 156

(二)元江直隶州的和泥 157

(三)普洱府的和泥 157

(四)其他的和泥 158

五、么些 159

六、卢蛮、力些 160

七、峨昌 161

八、苦葱 162

九、结些、“野蛮” 162

十、三撮毛 163

十一、西番 164

十二、倮黑 164

十三、古宗 165

十四、俅人 166

十五、怒子 167

十六、苗人和徭人 167

(一)苗人 167

(二)瑶(徭)人 168

十七、摆夷 169

(一)云南府的摆夷 169

(二)楚雄府的摆夷 169

(三)普洱府的摆夷 169

(四)永昌府的摆夷 171

(五)顺宁府的摆夷 173

(六)镇沅直隶州的摆夷 173

(七)景东直隶厅的摆夷 174

(八)临安府的摆夷 174

(九)元江直隶州的摆夷 175

(十)其他地区的摆夷 175

十八、侬人、僮人等 175

十九、仲家与水户 177

(一)仲家 177

(二)水户 178

二十、崩龙、古剌、卡瓦、蒲蛮等民族 179

(一)崩龙 179

(二)古剌、卡瓦 179

(三)蒲人 180

二十一、云南的其他相关民族 181

(一)蒙古族 181

(二)满族 181

(三)回回 182

(四)汉族 183

二十二、清代云南民族文化的变迁 185

第五节 清代英法入侵云南及云南各民族与英法的关系 188

一、英国、法国入侵云南 188

(一)英国对云南的侵略 188

(二)法国对云南的侵略 191

二、云南各民族与英法侵略者的关系 192

(一)云南各民族反抗侵略者侵占家园的斗争 192

(二)反对殖民者宗教侵略的斗争 193

(三)反抗侵略者攫取路矿权的斗争 195

(四)官府组织发动的反侵略斗争 196

第六节 清代云南民族的内部关系 199

一、滇西回民大起义 199

(一)起义前夕的回汉民族关系 199

(二)滇西回民起义 200

(三)起义期间的回汉民族关系 201

二、哀牢山彝族起义 203

(一)起义的缘起及过程 203

(二)起义军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 205

三、倮黑的起义 207

四、云南各民族的友好交流 207

五、云南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 209

(一)汉民与回民之间的纷争 209

(二)其他的民族矛盾 212

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云南民族 21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云南 214

一、民国时期云南的政治形势 214

二、民国时期云南民族地区的政区设置 216

三、民国时期云南仍然保留的土司 2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云南民族 220

一、民国时期对云南民族的认识与研究 220

二、民国时期云南各县的少数民族 228

(一)昆明县、呈贡县、昆阳县的少数民族 228

(二)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县的少数民族 228

(三)安宁县、易门县、禄丰县、罗次县的少数民族 228

(四)宜良县的少数民族 229

(五)澄江县、玉溪县的少数民族 229

(六)通海县、河西县的少数民族 229

(七)峨山县、华宁县的少数民族 229

(八)泸西县、弥勒县、路南县的少数民族 230

(九)开远县的少数民族 230

(十)马龙县、曲靖县、沾益县、陆良县的少数民族 230

(十一)师宗县、罗平县、平彝县、宣威县的少数民族 231

(十二)禄劝县、元谋县、武定县、广南县的少数民族 231

(十三)楚雄县、镇南县、双柏县、牟定县、盐兴县的少数民族 231

(十四)大姚县、姚安县、盐丰县、永仁县的少数民族 232

(十五)祥云县、弥渡县、宾川县、凤仪县的少数民族 232

(十六)大理县、邓川县、洱源县的少数民族 232

(十七)漾濞县、永平县的少数民族 232

(十八)保山县、云龙县的少数民族 232

(十九)昭通县、永善县、绥江县、盐津县、彝良县、大关县、威信县、鲁甸县、巧家县的少数民族 233

(二十)文山县、砚山县的少数民族 233

(二十一)丘北县、广南县、西畴县的少数民族 233

(二十二)富宁县的少数民族 233

(二十三)马关县、屏边县的少数民族 234

(二十四)建水县、蒙自县、个旧县、石屏县的少数民族 234

(二十五)元江县、新平县的少数民族 234

(二十六)金平县、龙武设治局、宁洱县的少数民族 235

(二十七)思茅县、墨江县、六顺县、澜沧县的少数民族 235

(二十八)车里县、佛海县、南峤县的少数民族 236

(二十九)江城县、镇越县、景谷县的少数民族 236

(三十)镇沅县、沧源设治局、宁江设治局的少数民族 237

(三十一)顺宁县、昌宁县、云县、镇康县的少数民族 237

(三十二)景东县、缅宁县、双江县的少数民族 237

(三十三)蒙化县、耿马设治局、腾冲县、龙陵县的少数民族 238

(三十四)泸水设治局、梁河设治局、盈江设治局、莲山设治局的少数民族 238

(三十五)陇川设治局、潞西设治局、瑞丽设治局的少数民族 239

(三十六)丽江县、中甸县、维西县的少数民族 239

(三十七)鹤庆县、剑川县、兰坪县、华坪县、永胜县的少数民族 239

(三十八)德钦设治局、福贡设治局、贡山设治局、碧江设治局、宁蒗设治局的少数民族 240

(三十九)河口对汛区、麻栗坡对汛区的少数民族 240

三、民国时期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 240

(一)乌蛮(罗罗)的人口 241

(二)白人的人口 242

(三)摆夷的人口 243

(四)苗人的人口 243

(五)窝泥的人口 243

(六)侬人等的人口 244

(七)傈僳的人口 244

(八)倮黑的人口 244

(九)山头、景颇等的人口 244

(十)么些的人口 245

(十一)阿佤的人口 245

(十二)瑶人的人口 245

(十三)古宗的人口 245

(十四)蒲蛮的人口 245

(十五)怒子的人口 245

(十六)阿昌的人口 246

(十七)崩龙的人口 246

(十八)仲家的人口 246

(十九)俅人的人口 246

(二十)攸乐的人口 246

(二十一)蒙古的人口 246

(二十二)水人的人口 246

四、民国时期云南各民族的相关文化 246

(一)罗罗 246

(二)白人 247

(三)么些 249

(四)窝尼 249

(五)古宗 250

(六)力些 250

(七)俅人 252

(八)怒子 253

(九)西番 254

(十)山头 255

(十一)倮黑 256

(十二)峨昌 256

(十三)攸乐 257

(十四)摆夷 258

(十五)侬人 259

(十六)仲家 260

(十七)水人 261

(十八)苗人 262

(十九)瑶人 263

(二十)蒲曼 264

(二十一)崩龙 265

(二十二)卡瓦 266

第三节 民国时期云南的民族关系 267

一、中华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及在云南的实践 267

(一)民国时期的民族平等政策 267

(二)民国时期民族平等政策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 268

二、民国时期云南的土、流关系 273

三、民国时期云南的改土归流 275

四、云南各民族反抗徭役的斗争 278

五、云南各族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 278

(一)外国侵略者对云南边疆民族关系的挑拨 278

(二)云南人民反抗英国侵占班洪的斗争 281

(三)云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282

(四)云南各民族中华民族认同的升华 284

六、云南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 286

(一)友好交往 286

(二)矛盾与冲突 287

第四节 民国时期云南民族文化的变迁 288

一、民国前后云南文化交流途径的发展、变化与局限性 288

(一)以商业贸易为途径的文化交流与变迁 288

(二)农业上的交流 290

(三)以传统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为中心的文化传播交流模式 291

二、民国时期的边政建设与文化变迁 292

三、民国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与文化变迁 295

(一)近代工业化进程对文化变迁领域与区域的影响 295

(二)商品倾销对文化变迁区域的影响 297

(三)中心城市文化交流功能的加强 299

(四)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组织的完善与作用的发挥 300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云南民族 30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云南 303

一、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 303

二、云南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30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族识别 308

四、云南的社会历史调查 313

五、云南的政区调整与民族自治地方设置 316

第二节 云南与氐羌民族有源流关系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 319

一、彝族 319

(一)民族识别与彝族支系的分布 319

(二)彝族各支系的文化 321

二、白族 333

三、纳西族 334

四、哈尼族 335

(一)哈尼族的支系 335

(二)哈尼族各支系的文化 337

五、藏族 339

六、傈僳族 340

七、独龙族 341

八、怒族 343

九、普米族 344

十、拉祜族 346

十一、景颇族 347

十二、阿昌族 347

十三、基诺族 348

第三节 云南与百越民族有源流关系的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 349

一、傣族 349

二、壮族 350

(一)云南壮族的由来 350

(二)对壮族内部特殊群体的识别归并 351

(三)云南壮族各支系的文化 352

三、布依族 354

四、水族 354

第四节 云南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民族 355

一、苗族 355

二、瑶族 355

第五节 云南与蒲蛮有源流关系的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各民族 357

一、佤族 357

二、布朗族 358

(一)对布朗族的识别及布朗族的相关文化 358

(二)克木人、芒人识别归并为布朗族 360

三、德昂族 361

第六节 其他民族 361

一、汉族 361

二、满族 362

三、蒙古族 363

四、回族 364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云南的民族关系与民族工作 36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云南的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 365

(一)疏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 365

(二)土地改革成为民族平等的重要保障 369

(三)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71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373

二、1957年至1966年曲折发展的云南民族关系 373

(一)政治方面 373

(二)经济方面 376

(三)阶级问题与民族问题混淆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 378

三、“文化大革命”十年云南的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 379

四、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 382

(一)对受到破坏的民族关系进行调整 382

(二)以改革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改善云南民族关系 384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云南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385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民族文化的变迁 386

一、1950年至1978年云南民族文化的变迁 386

(一)国家行政力量直接作用下的制度文化变迁 386

(二)文化变迁的不均衡性 387

二、1978年至今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的特点 395

(一)现代教育与民族文化变迁 396

(二)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变迁 396

(三)大众传媒与文化变迁 398

大事记 403

附录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一览表 446

一、自治州(8个) 446

二、自治县(29个) 446

附录二:云南少数民族称谓简表 448

附录三:《关于规范使用少数民族称谓和云南省少数民族有关数据的意见》 451

附录四:云南省跨境民族境外分布情况 453

后记 4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