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洪志,麻琳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3149635
  • 页数:549 页
图书介绍: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录

第一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综述 1

第二章 概论 8

第一节 对MODS的认识过程 9

第二节 MODS的现代概念 11

第三节 MODS的诱发因素 12

一、创伤后MODS的危险因素 13

二、内科疾病中MODS的危险因素 14

第四节 MODS的临床特征 17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 17

二、两次打击或应激过程 18

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8

第五节 MODS的诊断 20

一、SIRS的判定标准 20

二、MSOF的判定标准 21

三、MODS的判定标准 24

第六节 MODS危重病情的评分系统 24

一、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 25

二、简化的急性生理评分 27

三、病死概率预测模型 27

四、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27

五、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28

六、我国MODS病情分期诊断和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29

第七节 MODS的预防和治疗 31

一、预防 31

二、病因治疗 31

三、充分复苏和器官支持 32

四、抗炎治疗和免疫调理 36

第三章 重症疾病与MODS 41

第一节 内科重症疾病与MODS 41

一、脓毒血症、SIRS和炎症反应 46

二、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及其他后遗症 47

三、临床表现 48

四、研究进展 49

第二节 严重创伤与MODS 50

一、创伤后MODS发病病因 50

二、创伤后MODS病理生理改变 52

三、创伤形成MODS的危险因素 55

四、创伤后MODS模型 59

五、创伤、手术后MODS形成的分子机制 60

六、Denver数据库 76

第三节 体外循环并发症 77

一、体外循环与细胞因子 78

二、血浆蛋白系统的变化 80

三、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黏附过程 81

四、单核细胞的变化 87

五、血小板活化及其功能改变 88

六、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92

七、炎症反应的防治 97

第四章 MODS发生的相关学说 102

第一节 SIRS与微循环障碍学说 102

一、炎症反应的启动因子 102

二、吞噬反应与微血栓形成 103

三、氧化代谢障碍与SIRS 104

四、MODS的微循环停滞理论假设 104

第二节 代谢改变学说 108

一、炎症和败血症时机体代谢特点 108

二、高代谢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110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学说 112

一、组织细胞氧代谢障碍 113

二、氧自由基损伤 114

三、内皮细胞、白细胞与MODS 115

第四节 内毒素学说 120

一、对胃肠道内毒素易位的认识过程 120

二、内毒素的特点和生物学活性 120

三、内毒素血症与感染、免疫的关系 122

四、内毒素与机体体液系统和细胞系统的相互作用 123

五、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在内毒素增敏中的作用和机制 126

六、内毒素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 130

第五节 凋亡学说 133

一、Fas基因介导与细胞凋亡 135

二、嗜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136

三、组织和器官的凋亡 137

四、重要脏器的细胞凋亡 137

第五章 MODS中各器官的功能障碍 143

第一节 循环系统 143

一、循环衰竭的分类 143

二、循环障碍与炎症 150

三、循环衰竭的症状 159

四、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60

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163

第二节 呼吸系统 167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68

二、急性呼吸衰竭 176

第三节 肾功能和肾功能障碍 185

一、肾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 185

二、急性肾衰竭 188

三、急性肾衰竭的病因 189

四、急性肾衰竭的流行病学 190

五、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 192

六、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193

七、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94

八、急性肾衰竭的严重程度评价 198

九、肾功能不全导致肾功能衰竭 201

十、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肾衰竭 201

十一、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的预防与治疗 207

第四节 肝脏:多器官功能失调和衰竭 211

一、病因 211

二、病理 212

三、发病机制 212

四、临床表现 213

五、急性肝功能衰竭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13

六、诊断 216

第五节 胃肠道应激性胃黏膜病变 217

一、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概念 217

二、病理生理 217

三、诊断 219

四、自然病史 219

第六节 急性肠道功能衰竭 220

一、急性消化道出血 221

二、肠道细菌与毒素移位 223

三、急性无石性胆囊炎 227

四、胃肠道:细菌易位、通透性和其他因素的临床意义 228

第六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新概念的确立 237

第一节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特点 237

一、脑血管病致CMODS 237

二、癫痫持续状态致CMODS 239

三、脑外伤致CMODS 240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致MODS时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 241

一、ACVD时下丘脑和垂体的病理生理 241

二、ACVD时神经免疫调节回路异常 242

三、ACVD并/不并CMODS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异常改变 243

第三节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分类 244

第七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250

第一节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学说 251

一、ACVD时下丘脑和垂体的病理生理改变 251

二、ACVD时并/不并CMODS患者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异常改变 252

第二节 延髓内脏带—迷走神经—各脏器学说 254

一、MVZ与内脏器官功能障碍 255

二、迷走神经的调节 259

三、ACVD时神经免疫调节回路异常 262

第三节 二次打击学说 263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学说 265

一、氧自由基损伤 265

二、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266

第五节 胃肠道学说 270

一、肠黏膜屏障的构成和意义 270

二、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与MODS的内在联系 271

三、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273

四、内毒素与肠道黏膜屏障 275

五、LPS及其受体CD14与各脏器功能障碍 276

第八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实验动物研究 282

第一节 实验动物研究现状 282

一、实验动物MODS的诊断依据 282

二、MODS动物模型的标准 284

三、常用的MODS动物模型 286

四、CMODS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287

第二节 脑缺血致CMODS的实验动物研究 291

一、脑缺血致MODS的实验动物模型制作 291

二、脑缺血致MODS的肠道机制研究 299

三、脑缺血致MODS的肺损伤机制 306

四、脑缺血致MODS的炎症反应 309

五、脑缺血致MODS的肾功能损伤机制 320

六、脑缺血致MODS的肝功能损伤机制 321

第三节 脑出血致MODS的实验动物研究 322

一、脑出血致MODS的实验动物研究模型制作 322

二、脑出血致MODS的肠道机制研究 329

三、脑出血致MODS的MVZ-迷走神经—内脏机制 341

四、脑出血致MODS的炎症反应 345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MODS的实验动物研究 354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致MODS的实验动物模型制作 354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致MODS的炎症反应 357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致MODS时MVZ的内脏调控功能 358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致MODS时MVZ-迷走神经—内脏调控机制 360

第五节 颅脑损伤致周围脏器功能障碍的实验动物研究 366

一、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366

二、颅脑损伤致周围脏器功能障碍的实验动物研究 372

第九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监测 382

第一节 脑功能监测 382

一、脑电图监测 383

二、诱发电位监测 385

三、脑血流监测 388

四、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测 389

五、自主神经功能监测 390

六、脑氧监测 393

七、MODS危重病情的评分监测 394

八、神经内分泌功能监测 397

第二节 脑外器官系统功能监测 398

一、循环系统监测 398

二、呼吸功能监测 407

三、胃肠功能监测 410

四、肝脏功能监测 411

五、肾功能监测 412

六、血液系统功能监测 412

第三节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监测 413

一、概述 413

二、水、电解质平衡监测 414

三、酸碱平衡监测 422

四、血浆渗透压监测 426

第四节 营养代谢功能监测 427

一、营养代谢功能监测 427

二、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 428

三、营养添加成分 428

四、控制血糖 429

第十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434

第一节 急性脑梗死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434

一、材料与方法 434

二、结果 437

三、分析与讨论 438

第二节 急性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451

一、材料与方法 451

二、步骤 453

三、结果 453

四、分析与讨论 455

第三节 癫痫持续状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463

第十一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 472

第一节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472

一、意识障碍 472

二、生命体征 473

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473

四、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 475

第二节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评分标准 475

一、国外MODS诊断评分标准 475

二、国内MODS诊断评分标准 476

三、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诊断标准 479

第三节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482

第十二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 488

第一节 CMODS神经系统原发疾病的治疗 488

一、癫痫持续状态 488

二、颅内压增高症 489

三、出血性卒中 491

四、缺血性卒中 493

第二节 器官功能支持 495

一、循环功能支持 495

二、呼吸功能支持 497

三、肾功能支持 499

四、肝功能支持 500

五、应激性溃疡防治 501

六、中枢神经系统支持 501

第三节 血液净化:用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501

一、血液净化的方法 501

二、血液净化在MODS治疗中的应用 503

第四节 清除自由基 504

一、自由基的一般特性 504

二、机体对氧自由基的利用和处理 505

三、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 506

四、自由基与疾病 508

五、抗氧化系统 510

第五节 免疫调节 515

第六节 生长因子促进内脏损伤修复 522

一、生长因子促进内脏损伤修复的现代概念和背景 522

二、生长因子促进内脏损伤修复的理论基础 524

三、生长因子促进内脏损伤修复的实验证据 528

第十三章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的未来方向 535

一、加强护理 536

二、阻断炎症的激活 537

三、抑制炎症反应 538

四、抗炎症反应的增强 542

五、免疫抑制的处理 543

六、基因治疗和抗凋亡治疗 544

七、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 5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