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连山,杨建设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0954585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阐述了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与技术。全书涉及环境噪声污染、环境振动污染、环境放射性污染、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热污染、环境光污染的控制。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目录

第0章 绪论 1

0.1环境物理性污染概述 1

0.1.1环境物理性污染的构成 1

0.1.2环境物理性污染的定义 4

0.2环境物理性污染的特点 5

0.2.1环境噪声污染的特点 5

0.2.2环境振动污染的特点 5

0.2.3环境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5

0.2.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 6

0.2.5环境热污染的特点 6

0.2.6环境光污染的特点 6

0.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 6

0.3.1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产生 6

0.3.2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 10

0.3.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14

思考与练习题 15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15

参考文献 15

第1章 环境噪声污染控制 16

1.1环境噪声污染概述 16

1.1.1来源与分类 16

1.1.2危害 17

1.2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的声学基础 19

1.2.1声波的产生 20

1.2.2声波的叠加 25

1.2.3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 27

1.2.4声级 30

1.2.5声源的辐射 32

1.3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 34

1.3.1表示噪声的物理量 34

1.3.2噪声的评价 35

1.3.3噪声的控制标准 40

1.4噪声的测量 44

1.4.1测量仪器 45

1.4.2声强及声功率测量 50

1.4.3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53

1.4.4工业企业噪声测量 56

1.5城市噪声源分析与预测 58

1.5.1噪声源及其种类 58

1.5.2城市环境噪声源及预测模式 59

1.5.3工业噪声源 61

1.6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62

1.6.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62

1.6.2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 62

1.6.3噪声预测 65

1.7噪声控制技术 72

1.7.1噪声控制技术概述 72

1.7.2吸声技术 77

1.7.3隔声技术 96

1.7.4消声技术 111

1.7.5个体防护技术 129

1.7.6环境工程常用设备噪声控制 131

思考与练习题 135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137

参考文献 137

第2章 环境振动污染控制 139

2.1环境振动污染概述 139

2.1.1振动的定义与分类 139

2.1.2振动的危害 140

2.2环境振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41

2.2.1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141

2.2.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143

2.2.3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中弹簧劲度系数和固有频率的计算 145

2.3环境振动评价标准 146

2.3.1描述振动的主要参数 146

2.3.2环境振动评价标准 148

2.4环境振动测量技术 152

2.4.1振动测量分析系统 152

2.4.2惯性测振仪原理 153

2.4.3振动测量的常用仪器 153

2.4.4振动测量方法 155

2.5环境振动污染控制技术 157

2.5.1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157

2.5.2隔振材料和元件 159

2.5.3阻尼材料 163

2.5.4防止共振 165

2.6隔振设计与计算 165

2.6.1振动传递系数与隔振效率 165

2.6.2弹簧隔振器的设计与计算 167

2.6.3橡胶隔振器的设计与计算 168

2.6.4橡胶隔振垫的设计与计算 169

2.6.5环境振动污染控制实例 170

思考与练习题 172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173

参考文献 173

第3章 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 174

3.1环境放射性污染概述 174

3.1.1放射性及其危害 174

3.1.2放射性污染源 178

3.1.3放射性污染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态 182

3.1.4我国核辐射环境现状 184

3.2放射性污染的基本量 185

3.2.1描述放射性辐射的基本量 185

3.2.2放射性环境保护有关的量和概念 187

3.2.3辐射效应的有关概念 188

3.2.4剂量限制体系 189

3.3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及环境放射性标准 189

3.3.1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 189

3.3.2环境放射性标准 192

3.4放射性监测与评价 194

3.4.1放射性监测 194

3.4.2放射性评价 198

3.4.3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整体模式 199

3.5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200

3.5.1放射性防护技术 200

3.5.2放射性废物的治理 201

3.5.3放射性废水的治理 203

3.5.4放射性气的治理 204

3.6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例 205

3.6.1核电厂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205

3.6.2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207

思考与练习题 207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208

参考文献 208

第4章 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 210

4.1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概述 210

4.1.1电场与磁场 210

4.1.2电磁场与电磁辐射 211

4.1.3射频电磁场 213

4.1.4环境电磁辐射的来源 214

4.1.5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 216

4.2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217

4.2.1电磁辐射污染对装置、物质和设备的影响和危害 217

4.2.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7

4.2.3移动电话的电磁污染 220

4.3电磁辐射的测量及标准 221

4.3.1电磁辐射的测量技术 221

4.3.2环境电磁辐射污染防护标准 226

4.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 231

4.4.1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和我国电磁环境现状 232

4.4.2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基本原则 232

4.4.3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 233

4.4.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239

4.5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应用实例 243

4.5.1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屏蔽防护 243

4.5.2屏蔽装置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243

4.5.3屏蔽罩原理 244

4.5.4屏蔽效果 244

思考与练习题 245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245

参考文献 246

第5章 环境热污染控制 247

5.1热环境 247

5.1.1人类生存热环境的热量来源 247

5.1.2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因素 248

5.1.3地球环境换热方程 248

5.1.4人体与热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 249

5.1.5热环境变化过程中人体的自身调节方式 250

5.1.6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危害 250

5.1.7高温热环境的防护 252

5.1.8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 252

5.2温室效应 253

5.2.1温室效应的定义 253

5.2.2温室效应的原理 254

5.2.3温室效应的加剧 255

5.2.4温室效应的理论 257

5.2.5全球变暖 258

5.3热岛效应 260

5.3.1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260

5.3.2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261

5.3.3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262

5.3.4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 263

5.4环境热污染防治 263

5.4.1热污染的成因 264

5.4.2水体热污染 266

5.4.3大气热污染 271

思考与练习题 273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273

参考文献 274

第6章 环境光污染控制 275

6.1环境光污染概述 275

6.1.1光源 275

6.1.2光环境 276

6.1.3光污染 277

6.1.4人与光环境的关系 280

6.1.5光污染的危害 282

6.2光污染的单位和度量 286

6.2.1光通量 286

6.2.2发光强度 287

6.2.3照度 287

6.2.4亮度 289

6.2.5曝光量 289

6.2.6明度 289

6.2.7电光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290

6.2.8光污染的测量仪器 291

6.3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 292

6.3.1天然光环境的评价 292

6.3.2人工光环境的评价 294

6.4环境光污染的防治 301

6.4.1可见光污染防治 301

6.4.2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防治 305

6.4.3室内光污染的防治 306

6.4.4光污染的防治材料 306

6.4.5光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307

6.4.6光污染的立法现状 308

思考与练习题 311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 311

参考文献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