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土体工程
土体工程

土体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超,韩杰,罗敏敏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0867847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土质学与土力学原理和土的工程分类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技术方法,包括钻探和原位测试;在现行国家标准框架下,讨论了试验与测试成果的分析方法和参数评定,有针对性地论述了黏性土、砂土、粉土和特殊土地基的评价内容和方法,从工程地质角度介绍了桩基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可供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土体工程》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概述 1

1.2 土体工程的研究对象 2

1.2.1 土的成因 2

1.2.2 土的成分 2

1.2.3 土的结构 3

1.3 土体工程的研究内容 3

1.4 土体工程的课程体系及使用建议 4

1.4.1 “土体工程”课程体系 4

1.4.2 使用建议 4

复习思考题 5

第2章 土的物质成分 6

2.1 概述 6

2.2 土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6

2.2.1 土的矿物成分类型 6

2.2.2 黏土矿物 7

2.2.3 有机物 9

2.2.4 土的化学成分 10

2.3 黏土矿物的表面特性及与水的相互作用 10

2.3.1 黏土颗粒的表面带电现象 10

2.3.2 黏土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现象 11

2.3.3 离子交换现象 12

2.4 土中水 14

2.4.1 矿物成分水 14

2.4.2 土孔隙中的水 14

2.5 黏性土的塑性及稠度状态 16

2.5.1 结合水对黏性土塑性的影响 16

2.5.2 界限含水量 17

2.5.3 黏性土的状态 17

2.6 土中气体 18

第3章 土的结构与构造 20

3.1 土的结构特征 20

3.1.1 土粒大小与形状 20

3.1.2 土的级配 21

3.1.3 土粒的排列 23

3.1.4 土粒间的联结特征 23

3.1.5 土的灵敏性和触变性 24

3.1.6 土的结构类型 25

3.2 土的构造特征 27

3.3 土的孔隙特征 27

第4章 土的工程性质 29

4.1 土的变形特性 29

4.1.1 土的可压缩性 29

4.1.2 土的固结特性 32

4.1.3 土的干缩与湿胀 33

4.2 土的强度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34

4.2.1 土的抗剪强度 34

4.2.2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 40

4.3 土的渗透性 43

4.3.1 达西定律 43

4.3.2 渗透系数 44

4.3.3 渗透力和渗透破坏 45

复习思考题 46

第5章 土的工程分类 47

5.1 概述 47

5.2 土的成因类型 47

5.3 土的工程分类原则和方法 52

5.3.1 土的工程分类的主要原则 52

5.3.2 土的分类方法 53

5.4 土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53

5.4.1 土粒大小及级配指标 53

5.4.2 土的塑性指标 54

5.4.3 土中有机质含量指标 55

5.5 我国土的工程分类 55

5.5.1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中土的分类 55

5.5.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土的分类 57

5.6 国外土的工程分类(以美国为例) 59

第6章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知识 62

6.1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62

6.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划分 64

6.3 岩土工程评价准则 65

6.4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环节和工作内容 66

第7章 勘探和取样 70

7.1 勘探方法与要求 70

7.1.1 勘探方法及其分类 70

7.1.2 勘探的基本要求 71

7.2 钻探 72

7.2.1 钻探的工艺 72

7.2.2 钻探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73

7.2.3 钻探的技术要求 74

7.3 取样技术 76

7.3.1 土样质量等级 76

7.3.2 取土技术 77

7.3.3 取土器的技术参数 79

7.3.4 取土器的类型 80

7.3.5 采样的技术要求 81

7.4 其他勘探方法简介 82

7.4.1 井探、槽探和洞探 82

7.4.2 井探、槽探和洞探的技术要求 83

7.4.3 工程物探简介 83

复习思考题 86

第8章 原位测试 87

8.1 概述 87

8.2 载荷试验 88

8.2.1 载荷试验的基本原理 89

8.2.2 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 90

8.2.3 试验技术要点 91

8.2.4 试验资料整理与分析 92

8.2.5 试验成果应用 93

8.3 静力触探试验 95

8.3.1 静力触探试验的仪器设备 95

8.3.2 静力触探的相关原理 98

8.3.3 试验技术要点 100

8.3.4 试验资料整理与分析 101

8.3.5 试验成果应用 104

8.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05

8.4.1 试验的基本原理 105

8.4.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 106

8.4.3 试验技术要求 107

8.4.4 试验资料整理与分析 107

8.4.5 试验成果应用 110

8.5 标准贯入试验 112

8.5.1 试验的设备 112

8.5.2 试验技术要求 113

8.5.3 试验资料整理与分析 113

8.5.4 试验成果应用 115

8.6 十字板剪切试验 117

8.6.1 试验原理 117

8.6.2 十字板剪切试验的仪器设备 118

8.6.3 试验技术要求 119

8.6.4 试验资料整理与分析 120

8.6.5 试验成果应用 121

8.7 旁压试验 122

8.7.1 试验原理 123

8.7.2 试验的仪器设备 124

8.7.3 试验的技术要求 124

8.7.4 试验资料整理与分析 127

8.7.5 试验成果应用 128

8.8 扁铲侧胀试验 129

8.8.1 试验的基本原理 130

8.8.2 仪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131

8.8.3 试验的技术要求 131

8.8.4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133

8.8.5 试验成果应用 134

第9章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取值 138

9.1 概述 138

9.2 试验数据的初步整理与经验分布 138

9.3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140

9.4 岩土参数的选用与确定 142

9.5 试验数据的检验与取舍 145

第10章 地基土岩土工程评价的任务和方法 148

10.1 地基评价的任务和内容 148

10.2 地层划分和土性参数确定 148

10.3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原则和方法 150

10.4 地基沉降的分析方法 153

10.5 地基稳定性问题与评价 153

第11章 黏性土和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55

11.1 黏性土按年代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155

11.2 软土的生成环境与工程特性 157

11.2.1 软土的生成环境与组成成分 157

11.2.2 软土的结构性和物理力学性质 158

11.2.3 不同成因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159

11.3 黏性土及软土地基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161

11.3.1 影响黏性土及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因素 161

11.3.2 确定黏性土及软土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64

11.4 黏性土及软土地基的工程勘察要点 167

11.4.1 软土地区工程勘察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67

11.4.2 勘探、取样与原位测试 170

11.4.3 软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170

第12章 砂土和粉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72

12.1 砂土和粉土的基本特征及岩土工程问题 172

12.1.1 砂土及砂质粉土的基本特征 172

12.1.2 砂土和砂质粉土地基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174

12.2 砂土和粉土紧密状态的评定问题 174

12.3 砂土和粉土地基在静载作用下的承载力 176

12.3.1 影响砂土和粉土地基承载力的因素 176

12.3.2 砂土和粉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77

12.4 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液化问题及其评价 181

12.4.1 影响砂土和粉土液化的因素 182

12.4.2 判别砂土和粉土液化可能性的方法 183

12.5 流砂问题 188

第13章 碎石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91

13.1 碎石土地基的基本特征及岩土工程问题 191

13.2 碎石土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 193

13.3 碎石土强度指标的测定 194

13.3.1 现场直剪试验 195

13.3.2 水平推剪试验 198

13.4 碎石土地基承载力评定 199

第14章 特殊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203

14.1 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 203

14.1.1 黄土的形成、分布及工程特性 203

14.1.2 黄土湿陷性和湿陷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205

14.1.3 黄土湿陷起始压力 207

14.1.4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评定 210

14.1.5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要点 211

14.2 膨胀土地基评价 212

14.2.1 膨胀土的一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13

14.2.2 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215

14.2.3 膨胀土的判别 218

14.2.4 膨胀土地基评价 219

14.2.5 膨胀土地区的勘察要点 221

14.3 红黏土地基评价 223

14.3.1 红黏土的形成、分布与研究意义 223

14.3.2 红黏土的成分、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23

14.3.3 红黏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特征 226

14.3.4 红黏土地基评价 227

14.3.5 红黏土地区的勘察要求和方法 229

14.4 填土地基评价 230

14.4.1 填土分布概况与研究意义 230

14.4.2 填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233

14.5 冻土地基评价 234

14.5.1 冻土及其分布 234

14.5.2 冻土特有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相关概念 234

14.5.3 冻土的冻胀性和融沉性 235

14.5.4 冻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237

第15章 桩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241

15.1 桩的选型 241

15.1.1 桩的分类 241

15.1.2 桩的选型原则 242

15.2 桩基持力层的选择与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243

15.2.1 桩基持力层的选择 243

15.2.2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245

1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评价 246

15.3.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原则 246

15.3.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设计计算 246

15.4 桩基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253

15.5 桩的负摩阻力计算 254

15.5.1 产生桩侧负摩阻力的原因和条件 255

15.5.2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255

15.6 沉桩可能性分析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57

15.7 桩基勘察要点 258

参考文献 2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