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2567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研究主题是:结合20世纪国内外学界热议的一系列重大前沿理论问题,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回应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政治理论新潮对马克思学说的反思与挑战,力争在当代学术场域中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涵。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目录
标签:经典 问题

前言 1

问题一 作为马克思思想渊源的康德与黑格尔关系问题 3

第一章 从马克思视角看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超越 3

一 现代性自我确证之两种路径 3

二 黑格尔对康德的“颠倒” 6

三 黑格尔的目标:让理性与现实和解 11

四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17

第二章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 19

一 重温“卢卡奇—科耶夫解读” 19

二 “从主体性哲学内部击破主体性哲学” 21

三 作为存在论的黑格尔辩证法 26

四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焦点所在 31

第三章 黑格尔的历史感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38

一 黑格尔历史原理的“隐微教诲” 38

二 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显白教诲” 52

三 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案例研究 67

问题二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意 89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生产”概念 89

一 后现代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判 89

二 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断裂 93

三 重释马克思“生产”概念 101

四 两种不同宗旨的理论生产 110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使用价值”和“需要”概念 117

一 后现代对“使用价值”和“需要”概念的批判 117

二 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 124

三 马克思的“需要”概念 129

四 结语 134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特质:“历史科学”与目的论 136

一 历史与历史的终结 136

二 黑格尔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 141

三 “历史的终结”:一个纯粹哲学问题 148

四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双重特质 156

问题三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 169

第七章 从西美尔货币哲学看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 169

一 西美尔与马克思之学术传承 169

二 西美尔的历史感 175

三 西美尔的批判立场 183

四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一项未完成的规划” 188

五 “货币作为货币”与“货币作为资本” 193

第八章 从马克思的立场看韦伯 197

一 品味韦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评 198

二 韦伯与马克思的深层契合 201

三 韦伯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扩展 205

四 从马克思立场看韦伯理论的缺陷 210

第九章 从马克思到舍勒:社会理论的转型 215

一 文化保守主义的反现代性立场 216

二 怨恨与资本主义之起源 220

三 马克思与舍勒的简单对比 227

问题四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关键词 231

第十章 重估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231

一 阶级政治在当代遇到的挑战 231

二 经济的政治性 245

三 “无产阶级”:一个建构性的中介范畴 255

四 简短的结论 266

第十一章 马克思的民主概念 270

一 民主的历史命运 271

二 对民主的两种新理解 276

三 “激进民主”与马克思的民主问题 281

第十二章 马克思视野中的“承认”问题 287

一 黑格尔的承认论题 287

二 重释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 291

三 马克思论承认的异化与回归 296

四 “承认的政治”:20世纪晚期以来的承认问题 300

问题五 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伦理学问题 307

第十三章 西方伦理学的“形式化”困境 307

一 康德的先验构造 307

二 对康德先验伦理学的反叛 317

三 伦理学的出路:回归马克思 325

第十四章 马克思的伦理学问题 330

一 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伦理学” 330

二 马克思的第一个伦理学问题:真正人的生存方式 335

三 马克思的第二个伦理学问题:新社会制度构想 353

第十五章 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立场 367

一 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立场 367

二 从反现代性角度重释马克思异化理论 372

问题六 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385

第十六章 怎样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 385

一 马克思原典中的“哲学” 387

二 马克思原典中的“科学” 392

第十七章 阿尔都塞论马克思的哲学观 397

一 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哲学立场 397

二 马克思实践观点之本意 400

三 马克思创立的“新科学” 404

四 重估列宁的哲学贡献 408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形态 411

第十八章 现代性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问题背景 414

一 “马哲”研究的问题背景 414

二 “马哲”研究的问题意识 4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