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安排创新研究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安排创新研究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安排创新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晓晴著
  • 出 版 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63024209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创新的研究,提出了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及运作策略的原则,分阶段扶持产业化主体之间利益联接的过渡方式,通过产业化项目分阶段扶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业龙头带动型企业等。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安排创新研究》目录

第一章 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1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1

一、农业的概念 1

二、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1

第二节 农业的特点 4

一、资源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 4

二、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 5

三、农产品有体积大、鲜活、易腐等特点 6

四、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滞后 6

五、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 6

六、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 7

第三节 农业风险与农业灾害 7

一、风险、农业风险的概念 7

二、农业自然灾害 9

第二章 农业资源开发综述 12

第一节 资源与农业资源 12

一、资源的含义 12

二、农业资源的含义及作用 12

第二节 农业资源开发的概念、地位、作用和历程 13

一、农业资源开发的概念 13

二、农业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14

三、我国农业资源开发的历程、内容和贡献 17

第三节 农业经济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特点分析 20

一、阶段性 20

二、层次性 21

三、多回路性 22

四、地域性 22

第三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概念、特点、现状和问题 23

第一节 农业自然资源 23

一、农业生物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23

二、农业生物资源现状 24

第二节 农业环境资源 25

一、农业环境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25

二、农业环境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9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概述 33

第一节 产业和农业产业的含义和特性 33

一、产业的概念 33

二、农业产业的含义及特性 34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产生背景、历程和作用 35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35

二、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36

三、中国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38

四、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39

第三节 农业纵向产业化形式 40

一、合同制 40

二、垂直产业化 42

三、农业纵向产业化不同形式的比较 44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46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46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47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的联系和区别 47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48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48

第五章 转型期中国其他农业经济社会资源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50

第一节 中国人力资源 50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50

二、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和问题增加了农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压力 51

第二节 农村基本制度 54

一、农村土地制度 54

二、家庭经营 56

第三节 农业科学技术 58

一、农业科学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58

二、农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59

三、我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应用不容忽视的问题 61

第四节 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为产业化经营提供广阔领域 62

一、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的概念 62

二、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的变化 67

第五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9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念的内涵 69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念的外延 70

三、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70

四、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共同特征及启示 71

第六节 金融和保险 73

一、关于金融的概念 73

二、转轨时期金融制度的缺失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74

三、农业保险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职能和作用 78

四、农业保险是促进产业化发展的辅佐性政策 82

第七节 农业资本 87

一、资本与农业资本的概念和特点 87

二、农业资本投入 89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理论诠释 92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基本原理 92

一、交易费用理论 92

二、产业组织理论 98

三、制度变迁理论 102

四、组织与制度 105

第二节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基础理论 107

一、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107

二、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基本理论 112

第三节 企业理论 115

一、企业的概念 115

二、企业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116

三、企业系统结构 117

四、企业的分类 119

五、农业企业 120

六、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122

七、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与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123

八、企业管理 124

九、企业核心竞争力 135

十、现代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39

第四节 合作经济组织理论 151

一、合作、合作社与合作经济组织概念范畴 151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153

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154

四、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54

五、合作经济制度 155

六、西方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流派与评述 155

第五节 公共物品理论 161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性 161

二、私人提供公共物品会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161

三、“搭便车”问题 161

四、公共物品理论与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62

五、公共选择理论 163

第六节 区域合作比较优势理论 163

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简述 163

二、动态比较优势论 164

三、我国地区间要素流动 164

第七章 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型 166

第一节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 166

一、农业龙头企业的概念 166

二、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特征 166

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167

四、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167

五、龙头企业与农民的经济联合方式 168

第二节 龙头企业以合同方式联结农民及评析 169

一、“龙头企业+农户”合同联结模式 169

二、“龙头企业+返销大户+基地+农户”合同联结模式 171

三、“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同联结模式 172

四、一种新契约安排——“龙头企业+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同联结形式 175

五、龙头企业带动式契约型组织的问题 176

第三节 龙头企业以产权方式联结农民及评析 178

一、“龙头企业+农户”的产权型联结模式 178

二、“龙头企业+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产权型联结模式 179

第四节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81

一、企业规模小,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有限 181

二、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人才,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182

三、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松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182

四、政府支持政策不到位,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 183

第八章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 185

第一节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概述 185

一、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概念界定及发展概况 185

二、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概述 185

第二节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87

一、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的资本供求分析 187

二、民营资本介入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与经营制度创新 192

三、民营资本介入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192

四、民营资本成为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形成和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3

五、投资农业产业化对民营资本自身有着积极影响 193

第三节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的方式 193

一、以农业为主要经营业务形成民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 194

二、民营非农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 194

三、民营资本通过证券市场投资农业产业化 194

第四节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案例 195

一、企业的优势 195

二、企业面临的风险 197

第五节 民营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不利的环境分析 198

一、政策环境 198

二、法律环境 199

第九章 企业失败原因 200

第一节 企业失败原因的基本总结 200

一、不考虑利润 200

二、忽视基础管理 201

三、缺乏诚信 201

四、务虚不务实 202

五、脱离市场生态 202

六、忘记市场需求 202

七、好高骛远 203

八、失去理性 203

第二节 企业发展中的陷阱 204

一、企业发展中的战略陷阱 204

二、企业发展中的管理陷阱 206

第三节 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209

一、产权制度缺失 209

二、企业治理结构缺失 211

第十章 国际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和经验 214

第一节 合作经济组织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214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214

二、合作经济组织的价值观 215

三、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 216

第二节 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及适应性 220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 220

二、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缺陷及适应性 221

三、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区别 223

第三节 市场经济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趋势 226

一、市场经济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类型 226

二、战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共同特点和趋势 228

三、近期西方合作社的发展特征 231

第四节 市场经济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31

一、推动了农业商品经济的顺利发展 231

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32

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一体化 233

四、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 234

第五节 市场经济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共同经验 235

一、坚持合作社特定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管理原则,发展运行规范化 235

二、建立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健全的运行机制,组织管理企业化 236

三、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 237

第十一章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产业化 238

第一节 我国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与问题分析 238

一、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 238

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征 239

三、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239

第二节 我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243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和状况 243

二、目前农村供销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44

第三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46

一、发展的基本状况 246

二、发展模式 24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47

第四节 结论和启示 248

一、我国现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 248

二、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影响了产业化进程 249

第十二章 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产业化 250

第一节 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制度优势 250

一、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 250

二、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征 251

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优势 252

第二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 252

一、专业协会 253

二、行业协会 254

三、专业合作社 255

四、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 256

第三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及运行机制 256

一、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及来源 256

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制 257

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机构和决策机制 258

四、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方式 259

五、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联接机制 260

第四节 产业化中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261

一、对农户的覆盖率低,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261

二、实力薄弱,无法开展关于产业化的各项活动,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261

三、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功能较低,对农户的带动力较弱 262

四、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运行很不规范 262

五、组织化程度低,在产业化经营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263

第五节 产业化经营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适应性分析 264

一、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适应性 264

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是理想的内部生发型模式 264

第十三章 产业化案例研究 267

第一节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案例研究 267

一、此模式组建的背景、动因 267

二、公司为合作社的服务和利益联接 267

三、合作社与社员的联接 268

四、评论和总结 269

第二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案例研究 270

一、盐城市黄尖良种棉合作社 270

二、句容市春城镇丁庄葡萄合作社 273

三、高邮市龙虬镇罗氏沼虾协会 276

四、高邮市天山镇生猪协会 278

五、东台市西瓜产销协会 279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282

第十四章 产业化组织载体——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284

第一节 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原则、特点以及和产业化的联系 284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 284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285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主要特点 285

四、中国合作社法将国际原则和我国实际成功结合,为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286

第二节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角度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意义 289

一、是根据土地特点、适应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小规模经营农户进入商品经济大市场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289

二、在农业产业化中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89

三、是农业产业化重要的组织载体 290

四、在巩固、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中的潜力作用 290

五、是满足我国农民渴望科技需求的主要力量 291

六、对农业产业化进行全方位农业社会化服务 292

七、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加工的重要途径 292

八、发挥政府与农户联系的桥梁作用,促进产业化发展 292

九、把现代农民培育成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93

十、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294

第三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94

一、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低 294

二、思想认识模糊 294

三、长期以来没有相应的合作社法律 296

四、外部环境不完善 297

五、农村非正式规则的约束 297

六、具有合作精神的企业家人才高度稀缺 298

七、农民自身因素的限制 298

第十五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跨区域合作机制与模式 300

第一节 中国东西部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300

一、东部农业的比较优势 300

二、西部农业的优势 302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跨区域合作 303

一、中国东西部农业合作的必要性 303

二、东西区域合作的双赢成效 306

三、中国其他区域(省际)之间的比较优势与分工合作 307

第十六章 农业开发投入与农业产业化 309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投入机制与国家农业资本投入 309

一、我国农业资本投入的内容 309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机制体现了国家农业资本投入政策 312

第二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投入重视政策、制度的导向效应 312

一、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资金的概念 312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投资的目标是追求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政策导向效应 312

三、紧紧围绕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断创新修改管理办法 317

第三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和成效 322

一、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的发展历程 322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 324

第四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与农户的联系形式和存在问题 326

一、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与农户的联系形式与简析 326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27

第十七章 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研究的原则和目标的总体设计 329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创新研究的意义 329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329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重点明确 329

三、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创新研究的意义 330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组织有效运行的制度需求 332

一、产权明晰 332

二、自主经营 333

三、决策科学 333

四、负担合理 334

五、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335

第三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及原则 335

一、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 335

二、制度创新运作策略的原则 336

第十八章 农业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创新:(一)引导建立健全企业治理机制 339

第一节 结合企业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状况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义 339

一、有助于延长中国企业的寿命 339

二、是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建设增强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0

三、是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扶大、扶优、扶强的重要依据 340

四、促进大中小型各种规模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实力 341

第二节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组织与制度 341

一、企业治理机制的内涵 342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治理机制模式的变化 342

第三节 现代公司治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344

一、有利于企业筹集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 345

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职业企业家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345

三、有利于企业资本的长期稳定 345

四、有利于降低和分散经营风险 345

五、股份公司有比较完善的约束机制 346

六、股份公司有利于大企业度过经营危机 346

第四节 扶持龙头企业在企业治理机制上的创新 347

一、有效企业治理机制的原则 347

二、企业生命周期与治理机制的选择 350

三、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简要回顾 351

四、按企业所有权安排,对企业治理机制重新分类 351

五、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治理机制 352

第五节 不同周期民营家族企业得到扶持的合理治理机制 353

一、创业期家族企业成员拥有全部财产所有权 353

二、成长期家族企业注重量才用人、凝聚人心和培养选拔企业家 354

三、成熟期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 355

第六节 分三个阶段扶持,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由契约式发展成产权式利益联接 356

一、第一阶段,限制扶持龙头企业合同联接带动方式,鼓励性地试点扶持股份合作制联接方式 356

二、第二阶段,大力普遍扶持股份合作制产权利益联接方式,鼓励性的试点扶持股份制的利益联接方式 358

三、第三阶段,着力扶持股份制产权利益联接方式 360

第十九章 农业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创新:(二)结合企业战略选择和扶持清洁生产 361

第一节 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扶持龙头企业 361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不同时期,合理进行产业战略的选择 361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谋求早期进入和领先一步的战略优势 362

三、龙头企业要体现顺应产业生命周期特点进行调整创新 363

第二节 清洁生产是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基础 364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364

二、清洁生产的机理 365

三、清洁生产与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366

四、从为顾客服务到为整个社会服务的价值观提升 368

五、企业清洁生产典型案例介绍 369

六、农业开发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 373

第二十章 农业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创新:(三)重视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知识 374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需重视企业家精神 374

一、企业家在创造和维护企业核心能力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74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时考察企业家的主要内容 377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379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79

二、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80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381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本质——企业知识 385

一、企业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385

二、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 386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的内容 389

第二十一章 农业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创新:(四)重视企业流程再造、企业创新、企业信息化内容 395

第一节 农业开发结合产业化龙头企业流程再造进行扶持 395

一、企业流程的定义 395

二、企业流程再造的定义 395

三、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 396

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应重视企业流程的考察 398

第二节 结合农业龙头企业创新进行扶持 402

一、技术创新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402

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402

三、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404

第三节 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 406

一、企业信息化内涵 406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实施 406

第二十二章 农业开发扶持农民合作创新:(上)结合项目建设分阶段扶持合作经济组织 418

第一节 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式和步骤 418

一、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式 419

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骤 419

第二节 第一阶段:主要扶持初级形态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 420

一、对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初级形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主要扶持政策 420

二、鼓励性扶持农民享有股份产权的专业合作社企业申报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 421

三、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421

四、注意扶持供销社改制成立的合作社,实现农产品流通和市场效益最大化 422

五、扶持农技服务部门领办、参与的合作社,提高农民应用科技的成效 423

六、扶持专业大户或农村能人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发展壮大 425

第三节 第二阶段:主要扶持股份产权制度合作社企业 425

一、主要扶持以生产、经营性质为主,农民享有股份产权的专业合作社企业参与产业化项目建设 425

二、鼓励性扶持多种合作和联合合作社申报产业化的项目 426

三、设定条件,促使合作企业建立健全股份合作制度,兼顾扶持股份合作制度不够健全的合作企业 427

第四节 第三阶段:着重扶持以多种形式合作和联合的合作社 427

第二十三章 农业开发扶持农民合作创新:(下)坚持择优扶持合作社的原则 429

第一节 合作社积极开展各项经营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29

一、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429

二、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430

三、创办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进行产业化经营 430

四、通过合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 430

第二节 合作社多种途径解决资金困难,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撑 431

一、调动社员投资的积极性 431

二、运用股份制与合作制结合的方法,拓宽资金来源 431

三、建立健全积累机制 432

第三节 合作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432

一、建立健全动力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 432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 433

三、积极探索利益分配机制 434

四、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434

第四节 合作社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对社(会)员的凝聚力 435

一、遵循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制定完善组织章程 435

二、建立以社(会)员为主体的、明晰的产权制度 435

三、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 436

第五节 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提高社会经济影响力 436

第二十四章 农业开发扶持产业化跨区域合作创新 438

第一节 扶持产业化跨区域合作的模式 438

一、“A地企业(或在B地的分支企业)+B地基地”模式 438

二、“兼并收购+基地建设”模式 439

三、“A地(精加工)企业——B地(粗加工或贸易)企业+B地基地”模式 440

四、“A地企业+B地基地+B地企业”模式 441

五、“A地公司+B地科研机构+B地基地”模式 441

第二节 输出、输入地政府支持是产业化经营跨区域合作项目的重要参考条件 441

一、输出地政府应为外拓企业提供多种激励和优质服务 442

二、输入地政府应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443

第二十五章 协同构建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政策环境 445

第一节 创新民营经济参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445

一、农业开发引导民营资本在产业化中发挥优势作用 445

二、地方政府构建的政策环境,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446

第二节 创新农业开发产业化的金融保障制度安排 446

一、对农业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贷款 447

二、对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实行“小额信贷” 447

三、可以通过农户组建互助性担保方式获取贷款 447

四、从村级互助基金获得贷款 447

五、中小企业的抵押物不应限制为厂房和土地 448

第三节 创新农业开发产业化发展的辅佐政策——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 448

一、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申报单位要具有科学的农业风险观 448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参加农业保险 448

三、由政府牵头设立农业产业化风险保障基金 449

四、农业产业化中小龙头企业包括民营龙头企业设立风险基金以丰补歉 449

五、对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实行合作保险的给予鼓励性扶持 449

六、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弱化贸易风险 450

参考文献 451

后记 4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