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绿色建筑评估与安徽建筑业科技创新
绿色建筑评估与安徽建筑业科技创新

绿色建筑评估与安徽建筑业科技创新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莉,汪青松,赵凤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0938235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共分八章,围绕绿色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上一篇:三维动画制作实务下一篇:环境设计
《绿色建筑评估与安徽建筑业科技创新》目录

第1章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建筑理念 1

1.1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建筑观 1

1.1.1 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和实施绿色建筑观 1

1.1.2 实施绿色建筑观必须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2

1.2 绿色建筑的含义与特点 3

1.2.1 绿色建筑的含义 3

1.2.2 绿色建筑的特点 5

第2章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8

2.1 英国的建筑研究中心环境评估法BREEAM 9

2.1.1 BREEAM的发展历程 9

2.1.2 BREEAM的评估方法和BREEAM体系 11

2.2 美国的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 14

2.2.1 LEED的发展历程 14

2.2.2 LEED的评估方法和LEED体系 14

2.3 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BTOOL 17

2.3.1 GBTOOL的发展历程 17

2.3.2 GBTOOL的评估方法和GBTOOL体系 17

2.4 日本的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 19

2.4.1 CASBEE的发展历程 19

2.4.2 CASBEE评估方法和CASBEE体系 21

2.5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 22

2.5.1 评估对象 23

2.5.2 评估内容 23

2.5.3 评估机制 26

2.5.4 评估过程 28

2.6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给中国的启示 30

2.6.1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共性 30

2.6.2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不足 31

2.6.3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给中国的启示 33

第3章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解析 35

3.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35

3.1.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版)的体系内容 35

3.1.2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2版)的体系内容 36

3.1.3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3版)的体系内容 37

3.1.4 深圳泰格公寓:《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实施案例 39

3.2 《北京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 39

3.2.1 《北京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的实施目标 40

3.2.2 《北京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的评估对象 41

3.2.3 《北京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的评估方法 42

3.2.4 “鸟巢”:《北京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的实施案例 43

3.3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与GOBAS对比分析 45

3.3.1 评估对象比较 45

3.3.2 评估内容比较 46

3.3.3 评估方法比较 46

3.4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7

3.4.1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内容 47

3.4.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美国LEED之比较 49

3.4.3 我国各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的建设 50

3.4.4 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 54

3.5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安徽绿色建筑发展的启示 58

3.5.1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国外的评价体系既相似又不同 58

3.5.2 国内外发展绿色建筑的经验给安徽省发展绿色建筑的启示 59

第4章 安徽住宅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63

4.1 安徽住宅类绿色建筑的节地与空间利用 64

4.1.1 住宅建筑场地建设不破坏基本农田等 64

4.1.2 住宅建筑控制人均用地指标和组团人均用地指标 66

4.1.3 住宅建筑禁止和限制使用粘土砖 70

4.1.4 住宅地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72

4.1.5 住宅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73

4.1.6 住宅建设实施混合功能土地开发模式并开发浅层地下空间 76

4.1.7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住宅建筑和废弃场地 77

4.1.8 采用钢结构住宅体系节约土地 78

4.2 安徽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 78

4.2.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79

4.2.2 集中空调系统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84

4.2.3 集中采暖住宅应采用自动调节供水温度的装置 87

4.2.4 住宅建设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 89

4.2.5 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 92

4.2.6 住宅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 96

4.2.7 住宅小区公共场所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 97

4.2.8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 98

4.2.9 住宅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100

4.2.10 住宅建筑采用太阳能设施与建筑一体化 100

4.3 安徽住宅类绿色建筑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04

4.3.1 住宅建筑在规划阶段统筹并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106

4.3.2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住宅建筑管网漏损 107

4.3.3 住宅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107

4.3.4 住宅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109

4.3.5 合理规划住宅小区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 111

4.3.6 缺水地区合理确定住宅小区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113

4.3.7 住宅小区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 113

4.3.8 住宅小区非饮用水优先利用附近的再生水 115

4.3.9 住宅建设皖北、皖中、皖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符合标准 115

4.4 安徽住宅类绿色建筑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16

4.4.1 住宅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18

4.4.2 住宅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20

4.4.3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121

4.4.4 住宅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采用预拌砂浆 122

4.4.5 住宅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124

4.4.6 将住宅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利用 126

4.4.7 住宅建筑设计选材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 128

4.4.8 住宅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129

4.5 安徽住宅类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保护 130

4.5.1 设置外窗的房间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132

4.5.2 住宅采取有效的隔振、隔声措施 133

4.5.3 住宅建筑的通风要求 135

4.5.4 住宅室内设置通风换气装置 137

4.5.5 住宅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无结露现象 138

4.5.6 设置空调系统的住宅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139

4.5.7 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142

4.5.8 卧室使用蓄能和调湿的功能材料 142

4.5.9 住宅空调系统提供足够的新风量 143

4.5.10 住宅室内装修工程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 145

第5章 安徽公共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146

5.1 安徽公共类绿色建筑节地与空间利用 147

5.1.1 公共建筑场地建设不破坏基本农田等 148

5.1.2 公共建筑采用新型墙体材料节约土地 149

5.1.3 公共建筑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150

5.1.4 公共建筑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153

5.1.5 公共建筑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155

5.1.6 公共建筑建设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符合要求 157

5.1.7 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建筑体系以节约土地 158

5.2 安徽公共类绿色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 159

5.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节能标准 161

5.2.2 公共建筑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标准 165

5.2.3 公共建筑不采用电热锅炉作为直接采暖的热源 167

5.2.4 公共建筑各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大于国家标准现行值 168

5.2.5 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独立分项计量 169

5.2.6 公共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170

5.2.7 公共建筑设计有利于日照和自然通风 175

5.2.8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和气密性符合标准 178

5.2.9 公共建筑合理采用蓄冷技术与蓄热技术 179

5.2.10 公共建筑利用排风降低新风负荷 181

5.2.11 公共建筑物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183

5.2.12 公共建筑选用余热或废热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184

5.2.13 公共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187

5.2.14 公共建筑采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 190

5.2.15 公共建筑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国家规定的目标值 193

5.3 安徽公共类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93

5.3.1 公共建筑方案规划阶段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194

5.3.2 公共建筑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196

5.3.3 公共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197

5.3.4 公共建筑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198

5.3.5 公共建筑采用雨水集蓄及利用技术 199

5.3.6 公共建筑绿化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199

5.3.7 公共建筑非饮用水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 200

5.3.8 公共建筑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200

5.3.9 公共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规定的标准 201

5.4 安徽公共类绿色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01

5.4.1 公共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02

5.4.2 公共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204

5.4.3 公共建筑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205

5.4.4 公共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06

5.4.5 把公共建筑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207

5.4.6 公共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 207

5.4.7 公共建筑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207

5.4.8 公共建筑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209

5.5 安徽公共类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保护 209

5.5.1 采用集中空调的公共建筑房间温度等符合国家标准 210

5.5.2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11

5.5.3 公共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12

5.5.4 公共建筑室内照度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213

5.5.5 公共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214

5.5.6 公共建筑室内采用调节方便的空调末端 215

5.5.7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215

5.5.8 公共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216

5.5.9 公共建筑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 217

5.5.10 改善公共建筑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219

第6章 安徽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保护与运营管理和谐 221

6.1 安徽住宅类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保护 221

6.1.1 建筑场地选址无地震断裂带等威胁和电磁辐射危害 221

6.1.2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 223

6.1.3 住区的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要求 225

6.1.4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227

6.1.5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228

6.1.6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 230

6.1.7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32

6.1.8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233

6.1.9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自然通风 235

6.1.10 住宅小区栽植多种类型植物 236

6.1.11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 238

6.2 安徽住宅类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和谐 239

6.2.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240

6.2.2 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240

6.2.3 制定垃圾管理制度,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241

6.2.4 住宅小区现代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 243

6.2.5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44

6.2.6 垃圾分类收集率达90%以上,垃圾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245

6.2.7 设备、管道的设置方便维修、改造和更换 247

6.2.8 对原生态植被、地形、地貌等进行恢复与保护 248

6.3 安徽公共类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保护 249

6.3.1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等威胁和危险源 249

6.3.2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 251

6.3.3 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等 254

6.3.4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55

6.3.5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米/秒 256

6.3.6 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米 257

6.4 安徽公共类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和谐 258

6.4.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260

6.4.2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260

6.4.3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高效运营 261

6.4.4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263

6.4.5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63

6.4.6 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等 265

6.4.7 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268

第7章 安徽省建筑业实施绿色建筑的科技创新 271

7.1 安徽省建筑业与绿色建筑的发展 271

7.1.1 安徽省建筑业的发展 271

7.1.2 安徽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272

7.1.3 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的历程 273

7.2 安徽省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 274

7.2.1 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缺乏全面理解 274

7.2.2 绿色建筑带来的投资问题 274

7.2.3 绿色建筑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275

7.2.4 缺乏相应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277

7.3 安徽省发展绿色建筑的科技创新对策 278

7.3.1 建筑管理部门推进绿色建筑要从绿色建筑设计开始 278

7.3.2 开发商应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创新 279

7.3.3 消费者要树立全新的绿色建筑理念 280

7.3.4 探索绿色建筑新技术、绿色建材和能源 280

7.4 安徽省绿色建筑的产业化与经济性分析 284

7.4.1 安徽住宅产业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85

7.4.2 安徽住宅产业化对策建议 286

7.4.3 安徽省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 288

7.4.4 推行钢结构建筑,提高安徽省绿色建筑性价比 289

7.4.5 安徽省开发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 290

7.4.6 安徽省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方法 294

7.5 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对绿色建筑建设的引导 297

7.5.1 政府应向消费者宣传绿色建筑消费的新理念 297

7.5.2 城市的规划部门在建筑物建设开工之前进行总体规划 297

7.5.3 政府应适时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297

7.5.4 政府应适当给开发商一些优惠政策 298

第8章 安徽绿色建筑的实地调查与实证分析 300

8.1 阜阳市绿色建筑建设的实地调查 300

8.1.1 阜阳市绿色建筑的调查对象 300

8.1.2 阜阳市绿色建筑的问卷调查 300

8.1.3 阜阳市绿色建筑的走访调查 306

8.1.4 阜阳市绿色建筑的调查结论 308

8.2 合肥市绿色建筑建设的实地调查 310

8.2.1 合肥市绿色建筑的调查对象 310

8.2.2 合肥市绿色建筑的问卷调查 310

8.2.3 合肥市绿色建筑的走访调查 316

8.2.4 合肥市绿色建筑的调查结论 320

8.3 安庆市绿色建筑建设的实地调查 320

8.3.1 安庆市绿色建筑的调查对象 320

8.3.2 安庆市绿色建筑的问卷调查 321

8.3.3 安庆市绿色建筑的走访调查 325

8.3.4 安庆市绿色建筑调查与实证分析结论 329

8.4 池州市绿色建筑建设的实地调查与实证分析 333

8.4.1 池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状况 334

8.4.2 池州市汇景国际花园绿色建筑的实地调查 335

8.4.3 池州市森桥·印象小区绿色建筑的实地调查 336

8.4.4 池州学院新校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36

8.4.5 池州市绿色建筑的实证分析结论 338

附录 安徽省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建议稿) 343

1.安徽省住宅类绿色建筑评分表 343

2.安徽省公共类绿色建筑评分表 353

参考文献 3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