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指南  2008版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指南  2008版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指南 2008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国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0729888
  • 页数:7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新发布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修订。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指南 2008版》目录

第一篇 生物化学 1

第一章 蛋白质的化学 1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2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3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 4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4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5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核苷酸 7

第三章 酶 7

第一节 概述 7

第二节 酶的结构和功能 8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9

第四章 维生素 11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11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12

第五章 糖代谢 14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 14

第二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7

第三节 糖异生 17

第四节 血糖 18

第六章 生物氧化 18

第一节 概述 18

第二节 呼吸链 19

第三节 ATP的生成 21

第七章 脂类代谢 22

第一节 概述 22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22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25

第四节 胆固醇的代谢 26

第五节 血脂及其代谢 26

第八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28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8

第二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28

第三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31

第九章 核酸代谢 32

第一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2

第二节 DNA的生物合成 32

第三节 RNA的生物合成 34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6

第一节 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36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37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医学 38

第十一章 肝生物化学 39

第一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39

第二节 胆色素代谢 40

第三节 常用肝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 42

第十二章 钙磷代谢 43

第一节 钙磷的生理功能 43

第二节 钙磷的吸收 44

第三节 血钙与血磷 44

第四节 钙磷代谢的调节 45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 46

第一节 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46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46

第三节 判断酸碱平衡的生化指标及临床意义 48

第二篇 药理学 51

第一章 总论 51

第一节 药效学 51

第二节 药动学 51

第二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 52

第一节 胆碱能受体激动药与胆碱酯酶抑制药 52

第二节 胆碱能受体阻断药 53

第三节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54

第四节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 56

第三章 局部麻醉药 57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 57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57

第二节 抗精神失常药 58

第三节 镇痛药 59

第四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60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药 62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 62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 63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 64

第四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65

第六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66

第一节 利尿药 66

第二节 脱水药 67

第七章 抗过敏药 68

第八章 呼吸系统药 68

第九章 消化系统药 69

第十章 子宫兴奋药 70

第十一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71

第一节 抗贫血药 71

第二节 影响血凝过程药 72

第十二章 激素类药 73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73

第二节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75

第十三章 抗微生物药 76

第一节 抗生素 76

第二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79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 81

第十四章 抗寄生虫药 82

第一节 抗疟药 82

第二节 抗肠虫药 83

第三篇 口腔解剖生理学 85

第一章 绪论 85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 85

第一节 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85

第二节 牙体的外形 92

第三节 牙髓腔的形态 105

第三章 牙列、?与颌位 111

第一节 牙列 111

第二节 ?与颌位 113

第三节 ?型 115

第四节 下颌运动 117

第四章 口腔功能 118

第一节 咀嚼功能 118

第二节 唾液的功能 119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 121

第一节 颌骨及关节 121

第二节 咀嚼肌 126

第三节 血管 126

第四节 神经 129

第六章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134

第一节 口腔 134

第二节 颌面部 138

第三节 面部筋膜及筋膜间隙 139

第四篇 口腔组织病理学 142

第一章 牙体组织 142

第一节 牙釉质 142

第二节 牙本质 144

第三节 牙髓 146

第四节 牙骨质 147

第二章 牙周组织 148

第一节 牙龈 148

第二节 牙周膜 149

第三节 牙槽骨 151

第三章 口腔粘膜 152

第一节 口腔粘膜的基本结构 152

第二节 口腔粘膜的分类 154

第四章 涎腺 155

第一节 涎腺的基本结构 156

第二节 各涎腺的结构特点 157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 157

第一节 面部的发育 158

第二节 腭部的发育 159

第三节 舌的发育 160

第六章 牙的发育 160

第一节 牙胚的形成 161

第二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形成 162

第七章 牙齿发育异常 165

第八章 龋病 166

第一节 牙釉质龋 166

第二节 牙本质龋 167

第三节 牙骨质龋 168

第九章 牙髓病 169

牙髓炎 169

第十章 根尖周炎 171

第一节 急性根尖周炎 171

第二节 慢性根尖周炎 172

第十一章 牙周组织疾病 174

第一节 慢性牙龈炎 175

第二节 慢性牙周炎 175

第十二章 口腔粘膜病 178

第一节 口腔粘膜病基本病理变化 178

第二节 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病理 180

第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囊肿 182

第一节 牙源性囊肿 183

第二节 非牙源性囊肿 184

第十四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186

第一节 牙源性肿瘤 186

第二节 涎腺肿瘤 188

第三节 口腔粘膜癌 191

第五篇 口腔内科学 194

第一章 口腔检查 194

第一节 口腔检查的意义 194

第二节 口腔检查前的准备 194

第三节 口腔检查的方法 195

第四节 病历书写 198

第二章 龋病 199

第一节 龋病流行情况 200

第二节 发病因素 200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202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04

第五节 治疗 205

第六节 深龋的治疗 216

第七节 并发症及处理 217

第三章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219

第一节 牙发育异常 219

第二节 牙体损伤 222

第三节 牙本质过敏症 225

第四章 牙髓病 226

第一节 病因 226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28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1

第四节 治疗方法 234

第五章 根尖周病 242

第一节 病因 24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43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45

第四节 治疗 245

第六章 儿童牙病 257

第一节 儿童牙颌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57

第二节 常见儿童牙病及其治疗 259

第三节 年轻恒牙牙病的治疗 263

第七章 牙周组织疾病 265

第一节 病因 265

第二节 牙龈病 268

第三节 牙周炎 270

第四节 牙周病的治疗 274

第八章 口腔粘膜病 284

第一节 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 285

第二节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 288

第三节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291

第四节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293

第五节 唇舌疾病 295

第九章 口腔内科常用药物 296

第一节 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病的药物 296

第二节 治疗牙周病的药物 299

第三节 治疗牙本质过敏的药物 299

第四节 含漱剂 300

第六篇 口腔颌面外科学 302

第一章 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302

第一节 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及检查 302

第二节 口腔颌面外科消毒和灭菌 304

第三节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305

第四节 创口处理 308

第二章 口腔颌面外科局部麻醉 310

第一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310

第二节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311

第三节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317

第三章 牙及牙槽外科 321

第一节 牙拔除术的基本知识 321

第二节 牙拔除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25

第三节 各类牙拔除特点 327

第四节 牙根拔除术 329

第五节 阻生牙拔除术 331

第六节 拔牙并发症及其防治 334

第七节 植牙术 340

第八节 牙槽外科手术 341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 343

第一节 概论 343

第二节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348

第三节 间隙感染 350

第四节 颌骨骨髓炎 354

第五节 面部疖痈 359

第六节 面颈部淋巴结炎 361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362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 362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 363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366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 368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373

第一节 概论 373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 378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381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385

第七章 涎腺疾病 387

第一节 涎腺炎症 387

第二节 涎瘘 391

第八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 392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392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 396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 397

第九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 399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 399

第二节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01

第十章 唇裂与腭裂 403

第一节 概论 403

第二节 唇裂 403

第三节 腭裂 404

第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及诊断 406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X线投照技术 406

第二节 正常X线影像 409

第三节 口腔常见典型病变的X线影像 411

第四节 CT检查 417

第七篇 口腔修复学 419

第一章 口腔修复应用材料 419

第一节 口腔修复材料的性能 419

第二节 印模材料 422

第三节 模型材料 426

第四节 基托材料 430

第五节 软性衬垫材料 435

第六节 金属材料 436

第七节 铸造包埋材料 440

第八节 粘固材料 444

第二章 牙体缺损修复 447

第一节 牙体缺损修复前的检查和处理 447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和固位原理 449

第三节 嵌体 454

第四节 部分冠 461

第五节 全冠 467

第六节 桩冠 478

第七节 牙体缺损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482

第三章 牙列缺损修复 484

第一节 概述 484

第二节 固定义齿 485

第三节 可摘局部义齿 502

第四章 牙列缺失修复 524

第一节 牙列缺失的定义、病因及影响 524

第二节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525

第三节 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 526

第四节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528

第五节 无牙颌的分区 530

第六节 全口义齿固位原理 530

第七节 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531

第八节 全口义齿制作步骤和方法 533

第九节 全口义齿的初戴 548

第十节 全口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550

第十一节 全口义齿修理 552

第八篇 口腔预防医学 555

第一章 绪论 555

第一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 555

第二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 555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556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其作用 556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558

第三节 牙周病流行情况 561

第四节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 566

第五节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569

第三章 龋病的预防 571

第四章 氟化物与牙健康 573

第一节 氟化物与人体健康 573

第二节 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 579

第三节 氟化物防龋的局部应用 582

第五章 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 584

第一节 窝沟封闭的概念 584

第二节 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 586

第三节 预防性树脂充填 587

第四节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588

第六章 牙周疾病病因及预防 590

第一节 牙周病的致病因素 590

第二节 牙周病的预防 592

第三节 控制菌斑 593

第四节 控制相关局部因素 597

第五节 提高宿主抵抗力 599

第七章 刷牙 599

第一节 牙刷 600

第二节 洁牙剂及其作用 601

第三节 刷牙方法 603

第八章 口腔癌的预防 606

第一节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606

第二节 口腔癌的预防方法 607

第九章 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 609

第一节 妇幼口腔保健 609

第二节 中、小学生口腔保健 612

第三节 老年人口腔保健 614

第四节 残疾人口腔保健 616

第十章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 619

第一节 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的概念 619

第二节 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的原则 620

第三节 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622

第十一章 口腔感染与控制 623

第一节 口腔医源性感染及传播 623

第二节 感染控制的方法 626

第九篇 卫生法规 633

第一章 医疗与妇幼保健监督管理法规 63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633

第二节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638

第三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639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648

第二章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法规 65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65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661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670

第四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677

第五节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682

第六节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686

第三章 血液与药品监督管理法规 68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688

第二节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69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693

第十篇 预防医学 696

第一章 人类的环境 696

第一节 环境 696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696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697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 697

第二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 698

第三章 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69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698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损害 700

第三节 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701

第四章 空气与健康 701

第一节 太阳辐射 701

第二节 大气污染 702

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 703

第五章 生活饮用水与健康 704

第一节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704

第二节 水的净化和消毒 705

第六章 食物与健康 706

第一节 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706

第二节 合理膳食的卫生要求 710

第三节 食品污染的危害和腐败变质的原因 711

第七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712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712

第二节 职业中毒 713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717

第八章 社会环境与健康 718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718

第二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719

第九章 医学统计方法 720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基本步骤 720

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722

第三节 平均数与标准差 723

第四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和t检验 725

第五节 相对数 728

第六节 率的抽样误差和X2检验 728

第十章 流行病学方法 730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和步骤 730

第二节 现况调查 731

第三节 队列研究 732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 732

第五节 临床试验 733

第十一章 卫生保健 734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 734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和内容 734

第十二章 自我保健与群体保健 735

第一节 自我保健 735

第二节 群体保健 736

第十三章 健康教育 739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39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和原则 739

第十四章 疾病发生的要素和防制 740

第一节 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要素 740

第二节 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规律 741

第三节 疾病防制的基本措施 741

第十五章 传染病的防制 743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的概念 743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744

第三节 传染病防制措施 746

第十六章 地方病的防制 748

第一节 地方病防制的概念 748

第二节 碘缺乏病的防制 749

第三节 地方性氟病的防制 750

第十七章 食物中毒的防制 751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特点 751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751

第三节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753

第四节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755

第十八章 恶性肿瘤的防制 756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756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防制措施 757

第十九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制 757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57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防制措施 759

第二十章 医源性疾病的防制 759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 759

第二节 医院感染 760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的防制 762

第十一篇 医学心理学 764

第一章 绪论 764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764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764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及观点 765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 766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766

第二节 认识过程 767

第三节 情绪、情感过程 768

第四节 意志过程 769

第五节 需要与动机 769

第六节 个性 770

第七节 行为 771

第三章 心理卫生 772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 772

第二节 不同年龄期心理卫生 773

第四章 心身疾病 774

第一节 心理应激与适应 774

第二节 心身疾病概述 775

第五章 心理测验 775

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念 775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原则和条件 776

第六章 心理治疗 777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777

第二节 心理治疗原则和常用方法 777

第三节 心理咨询 778

第七章 病人心理 779

第一节 病人角色 779

第二节 求医行为与遵医行为 780

第八章 医患关系 781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概述 781

第二节 影响医患交往的因素 781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模式及历史发展 782

第十二篇 医学伦理学 783

第一章 医学与医学伦理学 783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及其与医学实践的关系 783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 784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学与医学伦理学 784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原则、规范和范畴 785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及内容 785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786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787

第三章 医患关系 790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790

第二节 在医患关系中病人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 791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医学道德 793

第四章 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793

第一节 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意义 793

第二节 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 794

第五章 医德教育、评价与修养 795

第一节 医德教育 795

第二节 医德评价 796

第三节 医德修养 797

第六章 国内外有关医学道德方面文献资料 7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