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
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

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正芒等著
  • 出 版 社: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281361
  • 页数:5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集中展示并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粮食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对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多角度、多视野进行战略阐释,力求打造一部融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能冲击人们阅读欲望的精品力作,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
《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目录

第一章 饥饿:千年古国 无粮则乱 1

一、悠悠粮史 农耕大国以食为天 1

(一)千年文明 稻耕历史悠久 1

(二)华夏古国 饥馑阴影长随 3

(三)起义战争 源盖无粮引因 4

二、粮食危急 近代史上斗争起伏 6

(一)粮荒不断 斗争不止 6

(二)理想天国 有饭同食 7

(三)民国时期 粮势凋敝 9

第二章 翻身: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粮食战争 12

一、“米棉之战”粮食工作初战告捷 13

(一)上海财经会议 14

(二)“米棉之战” 15

二、建置机构 培养粮食工作队伍 19

(一)机构设置 19

(二)队伍建设 24

三、公粮征收 夺粮保粮激烈斗争 25

(一)政策与制度 25

(二)宣传与征收 27

(三)运输与保管 31

(四)夺粮与保粮 35

(五)支配与调度 38

四、灾荒救济 政府重视标本兼治 42

(一)灾荒长镜头:东、南、西、北水、旱、冰、雹 42

(二)救灾大动员:党、政、军、民产、节、助、济 44

五、土地改革 翻身农民干劲倍增 47

(一)废除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48

(二)土改密切结合生产发展 49

(三)农民说“今天不干等哪天” 52

六、公私统筹 体制合理成就卓著 54

(一)加强国营粮商领导地位 54

(二)坚持利用限制私营粮商 58

(三)回眸开国时期粮食工作 60

第三章 决策:国庆之夜拍板基本粮食制度 65

一、权衡利弊 制定统购统销政策 65

(一)政策背景 65

(二)八种方案 68

(三)拍板定案 72

二、城市统销 市民满意少有牢骚 75

(一)城市统销的初步推行 75

(二)城市统销的整顿定型 80

三、农村统购 农民拥护有待完善 82

(一)宣传动员 83

(二)首度统购 86

(三)化解矛盾 87

四、粮食“三定”改进完善统购统销 91

(一)购了过头粮 挫伤积极性 91

(二)“三定”定到乡 有喜仍有忧 93

(三)“三定”定到户 农民齐拥护 94

(四)农业合作化 制度更强化 98

第四章 感慨:“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101

一、增产运动 虚报浮夸竞相升级 101

(一)粮食指标 节节攀升 102

(二)增产运动 热火朝天 104

(三)高产卫星 接连上天 107

二、郑州会议 觉察“左”倾划清界线 109

(一)“一平二调”征粮“过头” 109

(二)主席调查 发现问题 112

(三)通过决议 划清界线 114

(四)降低指标 纠正歪风 116

三、“吃饭第一”《党内通信》力戒假话 121

(一)核算单位 生产大队 121

(二)要讲真话 吃饭第一 122

(三)由衷感慨 有粮不慌 124

四、调查研究 制定条例纠正错误 127

(一)粮食形势 千钧一发 127

(二)发出指示 纠正“五风” 130

(三)全党调查 实事求是 134

(四)制定条例 规范体制 137

五、多管齐下 扭转粮食困难局面 141

(一)大办农业 大办粮食 141

(二)清理劳力 加强农业 143

(三)十万火急 调运粮食 146

(四)标准降低菜“代”当粮 149

(五)进口粮食 缓解粮荒 152

(六)精简人口 下放农村 154

第五章 探索:包产到户 立显生机 159

一、包产到户 一个“幽灵”八方响应 159

(一)“幽灵”出现 势所必然 160

(二)农工部长 大力提倡 161

(三)包产到户 永嘉先行 164

(四)百日试验 历史惯性 167

二、一包就灵 农村尽显生机活力 170

(一)“三包一奖”“责任田”兴 170

(二)安徽包产 全国典型 173

(三)各地效仿 活力尽显 175

三、为民代言 上书献策各方力荐 178

(一)邓子恢 大力支持 178

(二)曾希圣 据理力争 180

(三)田家英 直接进言 182

(四)胡开明“三包到组” 184

(五)钱让能 上书保荐 186

(六)“小人物”公开叫好 188

(七)党中央 引为度荒 190

四、遭挫受批 农民期盼春风化雨 192

(一)“责任田”紧急刹车 192

(二)“单干风”屡遭批判 193

(三)农民盼 春风化雨 195

第六章 抑乱:力排“文革”冲击 保证粮食生产 198

一、总理叮咛 串连学生支援三秋 198

(一)干部大受冲击 生产无人管理 198

(二)中央出台五条 稳定农村局势 200

(三)军队介入农村 支援农业生产 202

二、贯彻《条例》稳住粮食生产局面 204

(一)核算在小队 毛泽东反对超越界线 205

(二)农业六十条 积极性调动有利生产 206

(三)重申六十条 大局势得到基本稳定 208

三、以粮为纲 粮食工作常抓不懈 213

(一)“以粮为纲”方针的提出 213

(二)“以粮为纲”工作的坚持 215

(三)“以粮为纲”口号的放弃 218

四、粮食分配 公社制度功过分明 221

(一)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制度的内涵 221

(二)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制度的操作 224

(三)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制度的评价 228

第七章 榜样:大寨道路与红旗渠精神 232

一、大寨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32

(一)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233

(二)是非功过的历史评说 236

二、愚公移山 红旗渠引水下太行 238

(一)自力更生 苦干巧干重整山河 239

(二)人工天河 享誉世界造福万代 240

三、发动群众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242

第八章 战备:藏粮于民与节流堵洞 245

一、一定五年 稳定负担超购超奖 246

(一)总理批示 查清外逃香港原因 246

(二)粮食征购 先定三年再定五年 247

二、许可瞒产 备战备荒藏粮于民 252

(一)主席认可瞒粮产 252

(二)“备战备荒为人民” 254

(三)藏粮于民为战备 257

三、以出养进 粮食外贸巧行良策 260

(一)粮食危机 势必进口 260

(二)以出养进 一举两得 263

四、调整比例 堵塞窟窿查找漏洞 265

(一)不懈努力 扭转南粮北调 265

(二)限制三个突破 堵住一个窟窿 269

(三)厉行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270

第九章 承包:安徽星火 华夏燎原 274

一、改革前奏“省委六条”力扭困境 274

二、山南包产 万里试点成效卓著 276

(一)借地度旱荒 暗中搞包产 276

(二)省委作决定 允许再试验 277

(三)“肥西包到户,我们顶不住” 278

(四)压力出勇气 变化壮胆量 279

三、小岗包干 推动农村深刻变革 281

(一)载入史册 生死包干订协议 281

(二)回望历史 三十年后忆犹新 284

(三)“安徽能搞,我们为啥不能搞” 287

四、一波三折 包产到户曲折前行 289

(一)开了口子与堵了路子 289

(二)“不要又刮反单干风” 292

(三)地方后退与中央前行 294

五、中央定性 改革威力华夏尽现 296

(一)中共中央为包产到户上“户口” 296

(二)调查研究为包产到户扫障碍 298

(三)一号文件为性质争论画句号 300

第十章 粮丰:粮农的积极性和产量的新台阶 303

一、连年丰收 商品粮食大幅提高 304

(一)政策激励 粮食产量连攀新台阶 304

(二)立足自给 重点建设粮食主产区 308

(三)多方并举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 310

二、少进多出 省间调拨要求大变 311

(一)调拨包干 缓解购销矛盾 312

(二)少进多出 调拨要求大变 314

三、生活提高 粮食消费结构改善 315

(一)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315

(二)不仅吃饱还要吃好 317

四、谷贱伤农 粮食难卖问题凸显 319

(一)别让农民“卖粮难” 319

(二)警惕农民“卖粮难” 321

(三)破解农民“卖粮难” 324

第十一章 后盾:第一轮中央一号文件(1982-1986) 327

一、联产承包 中央定为社会主义(1982年) 328

(一)坎坷曲折 发展之路 328

(二)唇枪舌剑 性质之争 329

(三)一锤定音 社会主义 331

二、“伟大创造”“方向指明,道路开通”(1983年) 333

(一)联产承包 农民伟大的创造 333

(二)放开政策 允许多渠道经营 335

(三)引导联合 提供高平台支持 337

三、稳定承包 发展农业商品生产(1984年) 339

(一)农民的忧虑 成绩背后思考危机 339

(二)农民的心声 稳定承包放手大干 340

(三)农民的期待 延长时期完善政策 342

四、十项措施 全面活跃农村经济(1985年) 344

(一)卖粮之难 粮食丰产后的难题 344

(二)多管齐下 改革统购派购制度 345

(三)焕发生机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346

五、多种经营 不能放松粮食生产(1986年) 348

(一)夯实基础 摆正地位 粮食始终第一位 348

(二)依靠科学 增加投入 粮食发展稳增长 350

(三)深入改革 多种经营 粮食生产出新貌 351

第十二章 闯关:停止粮食统购 改为合同定购 354

一、逐步放开 恢复粮食集市贸易 354

(一)粮食交易 重兴集市 354

(二)议购议销 进入“双轨” 356

二、取消统购 征粮实行合同定购 357

(一)取消统购 势在必行 357

(二)合同定购 粮肥挂钩 360

三、徘徊波动 连续四年增产缓慢 363

(一)农业调结构 粮食种植减 363

(二)天公不作美 粮产不景气 365

(三)地方不重视 粮农受打击 366

四、全党重视 扭转粮食徘徊局面 370

(一)统一思想 重视农业发展 370

(二)齐心协力 扭转徘徊局面 373

第十三章 粮改:告别粮票 走向市场 378

一、逐步放开 恢复粮食集市贸易 378

(一)流通不畅 跌进怪圈 378

(二)粮食充盈 粮票剩余 380

(三)购销倒挂 不堪重负 382

(四)改革统销 一身轻松 383

二、参与市场 放开购销放开经营 386

(一)放开购销 走入市场 386

(二)多方“抢购”国家购难 389

三、粮价突涨 专储粮食平抑价格 391

(一)自北向南 粮价飙升 391

(二)坚决迅速 平抑粮价 395

四、吞吐调节 国家完善专储制度 398

(一)建立专储 吞吐调节 398

(二)加紧步伐 不断完善 400

第十四章 责任:省长管米袋子 市长管菜篮子 404

一、再次波动 连续四年低速增产 404

(一)负担沉重 压弯了腰背 404

(二)南方减产 增产更缓慢 408

二、产销供求 省长全面负责粮食 411

(一)30个小袋子 411

(二)五个大疑问 413

(三)一些小问题 415

三、效果明显 加大投入连年增产 417

(一)政策保障 417

(二)稳定粮田 419

(三)各方投入 421

(四)科技支撑 423

四、粮食吞吐 建立风险基金制度 425

(一)风险基金 刻不容缓 425

(二)分工合作 共建基金 426

(三)账户明晰 专款专用 428

第十五章 减负: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430

一、因地制宜 调整结构增加收入 430

(一)粮食增产 农民歉收 430

(二)找准问题 理清思路 431

(三)解决问题 关键调整 433

二、导向失误 粮食再度四年滑坡 435

(一)粮产持续减○三又现新低产 435

(二)导向出偏差 耕地缩减粮产减 436

三、抓住关键 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440

(一)占地补偿 440

(二)保护粮价 441

(三)农资补贴 444

四、税费改革 致力减轻农民负担 446

(一)“皇粮国税”百姓受累 446

(二)税费改革 两步到位 448

(三)促进增收 小康有望 451

第十六章 粮价:晴雨表与助推器 453

一、九三涨价一“食”激起千朵浪花 453

(一)粮价上涨 恐慌不断蔓延 453

(二)仔细分析 抓住关键问题 455

(三)国家调控 三措施稳民生 457

二、○三涨价 百姓从容心里不慌 459

(一)高开高走 粮价涨及全国 459

(二)多重因素 左右粮价上涨 461

(三)有惊无险 粮价得以控制 463

(四)各省发动 促增长保增收 466

三、○六涨价 国家调控政策安民 468

(一)粮价带百价 百姓心慌 468

(二)粮食价格涨 事出有因 470

(三)总理提要求 政策惠民 472

第十七章 蓝图:第二轮中央一号文件(2004-2008) 475

一、主题鲜明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4年) 475

(一)农民不富 中国不富 475

(二)一号文件 三大亮点 477

(三)增收工作 任重道远 480

二、加强农业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 481

(一)地是根本 482

(二)水是命脉 483

(三)技是关键 483

(四)物是基础 485

三、建新农村 坚持种粮重要地位(2006年) 486

(一)建新农村 良好开局 486

(二)粮食生产 重中之重 487

(三)“皇粮国税”成为历史 488

四、扩大补贴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 491

(一)顺应潮流 491

(二)科技先行 493

(三)政策护航 494

五、以工促农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2008年) 496

(一)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农村 496

(二)加大投入力度 强化农业基础 500

(三)五个一号文件 一片爱民之心 502

第十八章 耕地:警戒线下的保命田 505

一、保地保命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505

(一)民以食为天 食以土为本 505

(二)保地如保命 警钟需长鸣 506

(三)耕地逐年少 保护有困难 508

二、触目惊心 耕地遭受深重灾难 510

(一)名目繁多 耕地滥占 511

(二)五花八门 耕地污染 513

(三)效益低下 耕地撂荒 515

(四)生态破坏 耕地减少 516

三、三令五申 中央严令保护耕地 517

(一)逐步重视(1978-1997年) 517

(二)初成体系(1998-2003年) 519

(三)完善体系(2004年以来) 522

四、旗帜鲜明 耕地红线不可逾越 525

(一)语惊四座“确保耕地红线有害” 525

(二)遭遇炮轰 茅氏理论站不住脚 527

(三)科学分析 确保红线别无选择 529

(四)形势严峻 耕地保护刻不容缓 530

第十九章 奇迹: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533

一、三系配套 杂交水稻大获成功 533

(一)潜心研究不倦 成功实现三系配套 533

(二)育成“南优2号”杂交水稻全面推广 535

二、当代神农 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536

(一)“东方魔稻”中国自己养活自己 536

(二)超级水稻 优质高产更上层楼 537

三、粮食科技 潜力巨大英才辈出 540

(一)挖掘潜力 确保我国粮食自给 540

(二)群星闪耀 农业科技春色满园 542

第二十章 承诺:确保中国粮食“长治久安” 546

一、总结历史60年经验弥足珍贵 546

(一)把解决吃饭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546

(二)保障粮食基本自给方针不动摇 547

(三)家庭联产承包长期不变 547

(四)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548

(五)科技兴农科技兴粮 548

(六)坚持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 549

(七)珍惜粮食减少浪费 550

二、坚定信心 粮食危机中国说“不” 551

(一)信心之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551

(二)信心之二:制度创新提供粮食安全不竭动力 552

(三)信心之三:中国粮食生产完全能够满足自需 553

后记 5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