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生态管理学
生态管理学

生态管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硕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9131781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生态管理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生态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土地资源的生态管理;水资源的生态管理等内容。
《生态管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态管理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 1

一、生态学和生态破坏 1

二、生态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3

三、生态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4

第二节 生态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5

一、生态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5

二、生态管理学的任务 7

思考题 8

参考文献 8

第二章 生态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0

第一节 管理概述 10

一、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10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11

第二节 决策与计划 12

一、决策的概念 13

二、决策过程 13

三、决策的评价方法 15

四、计划 18

第三节 组织 19

一、组织设计的任务 19

二、组织设计的依据 20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 20

四、几种常见的组织形式 21

第四节 领导与激励 24

一、领导的定义 24

二、领导风格 26

三、权变理论 28

四、激励理论 30

第五节 控制 34

一、控制的定义 34

二、控制目标 34

三、控制过程 35

四、管理控制的特点 36

五、控制类型 37

思考题 38

参考文献 38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生态管理 39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39

一、土地资源概念与功能 39

二、土地资源类型 41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47

第二节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管理 49

一、土地资源评价 49

二、土地资源的管理方法 53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整治和保护 56

一、水土流失土地的整治与保护 56

二、荒漠化土地的整治与保护 58

三、盐碱化土地的整治与保护 60

四、酸化土地的整治与保护 62

五、土地污染的整治与保护 62

第四节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 63

一、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 64

二、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 66

第五节 我国的耕地资源 67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67

二、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67

三、我国各农业区耕地资源特点 69

思考题 74

参考文献 74

第四章 水资源的生态管理 76

第一节 水资源生态管理概论 76

一、水资源及其特性和分类 76

二、水资源生态管理的体系框架 78

三、水资源生态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特点 79

第二节 生态需水量估算 79

一、生态需水量的概念 80

二、生态需水量的分类 80

三、生态需水量估算的基本原理 81

四、生态需水量的估算方法 82

五、生态需水量估算举例 87

第三节 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 88

一、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88

二、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90

三、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实例 92

第四节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94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 94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步骤 95

第五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与方法 98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 98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98

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 100

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模式 101

五、水资源配置目标量度 101

六、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方法 102

思考题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五章 矿产资源的生态管理 104

第一节 矿产资源概述 104

一、矿产资源和矿产储量概念 104

二、矿产资源的作用 105

三、矿产资源的主要类型 105

四、我国矿产资源与矿业特点 106

第二节 矿产资源的生态管理 107

一、矿产资源生态管理的内涵 107

二、矿产资源生态管理的对象 108

三、矿产资源生态管理的理论 108

第三节 矿产资源的生态管理方法 113

一、矿产资源生态管理的必要性 113

二、矿产资源生态管理的方法 114

三、矿区资源和环境的综合生态管理——循环经济模式 122

思考题 129

参考文献 129

第六章 森林资源的生态管理 131

第一节 森林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131

一、森林资源的概念与作用 131

二、森林及森林资源的主要类型 132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141

四、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42

第二节 森林资源的生态管理 143

一、森林资源生态管理的目的 144

二、森林资源生态管理的任务 144

三、森林资源生态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144

四、森林资源生态管理的内容 146

第三节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146

一、森林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146

二、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胁迫 148

三、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149

第四节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153

一、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 153

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 154

三、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 156

四、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模式 158

第五节 森林游憩资源的生态管理 159

一、森林游憩资源的特征 159

二、森林游憩资源的游憩价值 160

三、森林游憩对森林游憩资源的影响 161

四、森林游憩资源开发的生态原则 162

五、森林游憩的管理 163

思考题 163

参考文献 164

第七章 草地资源的生态管理 165

第一节 草地资源的特征 165

一、草地资源的类型 165

二、草地资源的空间格局特点 166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 167

四、草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 168

第二节 草地资源生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68

一、草地资源生态管理的任务 168

二、草地资源生态管理的目标 169

三、草地资源生态管理的原则 170

第三节 草地资源生态管理的内容与途径 171

一、草地资源生态管理的内容 171

二、草地资源生态管理的途径 172

第四节 草地资源放牧管理 173

一、草地承载力与放牧压力 173

二、放牧制度 174

三、家畜放牧管理 174

四、放牧对草地和家畜的影响 176

第五节 草地自然保护区管理 177

一、我国草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177

二、草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及其作用 178

三、草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179

四、草地自然保护区管理 179

第六节 草地生态旅游管理 183

一、草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 183

二、草地生态旅游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183

三、草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184

四、草地生态旅游管理 185

第七节 草地资源监测与评价 186

一、草地资源监测的目的与监测指标 186

二、种群与群落监测 187

三、草地资源动态监测 187

四、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90

思考题 194

参考文献 194

第八章 海洋资源的生态管理 196

第一节 海洋概述 196

一、海洋世界 196

二、大洋环流 201

三、海洋生物与全球气候变化 206

四、我国的海区 209

第二节 海洋资源生态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211

一、海洋资源生态管理的原理 212

二、海洋资源生态管理的方法 213

三、海洋资源生态管理的依据 214

第三节 海洋资源利用 214

一、海洋渔业资源 215

二、海洋食品药品资源 217

三、海洋生态系统资源 218

四、海水化学资源 221

五、海洋能资源及航运与港口 221

六、海底矿产资源 222

七、海洋及滨海旅游资源 224

第四节 海洋资源的生态管理 226

一、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26

二、海洋渔业资源的生态管理 227

三、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生态管理 229

四、海洋生态系统资源的生态管理 230

五、海水化学资源的生态管理 231

六、海洋动能资源的生态管理 231

七、海底矿产资源的生态管理 231

八、海洋及滨海旅游资源的生态管理 231

思考题 233

参考文献 233

第九章 旅游资源的生态管理 235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235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235

二、旅游资源的属性 236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237

第二节 旅游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 239

一、旅游资源价值论 239

二、旅游资源核算论 240

三、旅游资源配置论 242

四、旅游资源资产论 244

五、旅游资源制度论 244

第三节 旅游资源承载力 246

一、旅游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246

二、旅游资源承载力的组成 247

三、旅游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 248

四、旅游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步骤 249

第四节 旅游资源本体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管理 250

一、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50

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全过程管理 251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256

一、旅游资源破坏 256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258

三、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259

四、旅游资源的保护技术 260

思考题 264

参考文献 264

第十章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学模型 265

第一节 生态学模型分类 265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模型 266

一、种群增长模型 267

二、捕食模型 271

三、矩阵模型 274

第三节 生态系统数学模型 275

一、BOD/DO模型 276

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水文动力学的应用 277

三、富营养化模型 278

四、大气污染物的分布 280

五、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模型 281

第四节 景观生态数学模型 284

一、景观格局分析模型 285

二、景观空间动态模拟模型 292

第五节 全球变化数学模型 295

思考题 299

参考文献 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