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方剂学发展史
中医方剂学发展史

中医方剂学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建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7732153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中医方剂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本书研究较为系统深入,对于方剂学史、中国医学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通过文献梳剔,挖掘前人珍贵的理论和经验,对于方剂学乃至中医药学的继承创新,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和应用价值。
《中医方剂学发展史》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先秦时期我国方剂学知识的出现 9

第一节 方剂的出现 9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与数量 11

第三节 方剂的治法 12

第四节 方剂的配伍 12

第五节 复方组方理论 14

第六节 药物炮制与制剂 15

第七节 方剂的临床应用 16

第八节 对后世的影响 17

第二章 秦汉时期方剂学术进步与经方著作的出现 19

第一节 秦汉丹方 19

第二节 两汉方剂学史料 20

1 禁方 20

2 经方 20

3 《神农本草经》中的方剂学内容 21

4 《汤液经法》 22

5 医方简牍 24

6 道教医方 24

7 三国华佗方 25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的方剂学成就 26

第三章 晋唐时期经验用方的积累 35

第一节 晋唐医方书 35

1 医家经方、验方集 35

2 道家医方书 36

3 佛门医方书 38

4 门阀医方书 39

5 文人医方书 39

6 官修方书 40

第二节 各类方剂的收集 40

1 荟萃历代名方 41

2 收集民间单方验方 41

3 广采民族医方 42

4 收罗域外医方 43

第三节 方剂学术的继承与创新 44

1 对前人医方的继承 44

2 对前人医方的发展 45

3 方剂学术创新 47

第四节 晋唐方剂学的特点 52

1 独具特色的医方 52

2 简便廉验 58

3 方剂的经验积累 60

4 晋唐方剂的宗教色彩 61

第五节 晋唐方剂学的影响 66

1 晋唐方剂学对后世的影响 67

2 晋唐方剂学对海外医学的影响 67

第六节 晋唐时期方剂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69

1 仲景医方与晋唐方剂学术的关系 69

2 服石炼丹的双刃剑作用 70

3 中外医药交流融合对晋唐方剂学的促进 71

第四章 宋代理论用方的发端 72

第一节 宋代医方书的编撰及成就 72

1 宋代官修医方书的编撰及成就 74

2 宋代其它临床医方书成就与特点 75

第二节 方剂分类的新进展 77

1 “七方”一词的提出 78

2 “十剂”的命名与发展 78

第三节 方论的肇始 79

第四节 仲景医方的研究与新方化裁、创制 82

1 对仲景医方的化裁 83

2 新方的创制 84

第五节 宋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87

1 两宋医方书比较及用方风尚 87

2 “本草附方”“方书附药” 93

3 宋代方剂用药与剂型的新特点 95

4 运气学说对方剂学的影响 106

5 宋代新儒学对方剂学的影响 108

第六节 关于宋代方剂学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 110

1 宋代方剂学历史地位的评价 110

2 宋代方剂学发展中的历史教训 111

3 宋代方剂学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113

4 宋代方剂学发展对若干周边国家的影响 114

第五章 金元时期理论指导制方的发展 116

第一节 理论指导下创立新方的高潮 116

1 刘完素的“寒凉泻火法”与寒凉方创制 117

2 张从正的“汗吐下”法与攻邪方创制 119

3 李东垣的“升阳益气”法与补土方的创制 123

4 朱震亨的“滋阴降火”法与滋阴方创制及气血痰郁方药 127

第二节 “方论”的确立与方剂配伍研究 132

第三节 制方理论的阐释与实践 135

1 君臣佐使原则 135

2 药性原则 142

3 随证用药原则 147

4 综合原则 151

第四节 方剂分类的理论阐释与发展 154

1 提出并丰富“七方”说 154

2 十剂及其衍化 157

3 “五味阴阳寒热”方剂分类法 159

第五节 通治方发展与方剂化裁多样化 160

1 通治方的发展 160

2 方剂化裁多样化 162

第六节 食疗养生方剂的丰富及特色 166

1 羊品和辛香药相伍为主的营养食疗方 167

2 糖和香药调剂的保健饮料 169

3 丰富多样的药膳制剂种类 171

4 药膳配伍理论与禁忌 173

5 马奶酒及药粥 174

第七节 骨伤科方剂的总结发展 175

1 继承前人治法创制新方 176

2 由博返约的骨伤通治方和经验方 178

3 骨伤科的麻醉药方 181

第八节 回回医药中方与剂的特色 182

1 香药泻药特色胡药并用组方 182

2 药露药水调剂的多种特色制剂 184

第九节 小结 186

第六章 明代方剂学术全面深入发展 189

第一节 方剂学分类体系的初步成熟 189

1 按病证分类 191

2 按脏腑部位分类 192

3 按临床各科分类 192

4 按治法分类 193

5 按组成分类 195

6 按剂型分类 196

7 综合分类法 196

第二节 方剂命名多样化 197

1 以方剂的组成命名 198

2 以方剂的功用主治命名 198

3 以方剂组成结合功用命名 199

4 以方剂制法用法形态等特点命名 199

5 从宗教文化哲学思想典故传说等角度命名 200

6 药物增减命名法 200

7 综合命名法 201

第三节 方剂组方配伍理论的新发展 201

1 对药物配伍理论的阐释与运用 201

2 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及方剂归经思想的出现 203

3 对方剂组方原则的发挥 205

第四节 通治方的发展与方剂加减化裁的新特点 221

1 通治方的发展 221

2 方剂加减化裁的新特点 222

第五节 各类特色新方的创制 226

1 调补阴阳剂 226

2 调理脾胃剂 229

3 祛痰剂 231

4 汪绮石治虚劳方 232

5 吴有性治疫方 234

6 外科专方 237

7 妇产科专方 238

8 儿科专方 238

9 眼科专方 240

10 食疗养生方 242

第六节 明代制剂学的发展及方剂剂型的新特点 245

1 药物炮制对剂型的影响 245

2 饮片兴起使汤剂再度成为常用剂型 246

3 对古方用药剂量的考证 247

4 煎药法与服药法的发展 248

5 剂型的充实与丰富 253

6 内服膏剂与酒剂的大量使用 255

第七节 明代重要医方书的成就与特点 259

1 《普济方》 260

2 《医方考》 261

3 《证治准绳·类方》 262

4 《古方八阵》与《新方八阵》 263

5 《小青囊》与《祖剂》 264

6 《活人心法》 264

7 《金镜内台方议》 265

8 《卫生易简方》 265

9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266

10 《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 267

11 《商便奇方》 267

12 《鲁府禁方》 268

第八节 关于影响明代方剂学发展因素的讨论 269

1 明代社会文化环境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 269

2 明季伤寒学研究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 272

第九节 明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总结 273

1 明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273

2 明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274

第七章 清代前中期方剂学术的继承与创新 275

第一节 中医方剂学分类体系的完善 276

1 按病证分类 276

2 按脏腑部位分类 277

3 按病因分类 277

4 按组成分类 278

5 按治法分类 279

6 药目分类法 280

7 《医方集解》对中医方剂学分类体系的完善 281

第二节 方剂学理论的探索与提高 283

1 方药配伍理论的丰富 283

2 方剂组方原则的阐释 285

3 煎服法的发展 291

4 对古方剂量的考证 294

第三节 “通治方”的继续发展和方剂加减化裁的新特点 297

1 “通治方”的继续发展 297

2 方剂加减化裁的新特点 299

第四节 借鉴前人经验创制新方 304

1 温病方的成熟与创新 304

2 杂病方剂的创新 315

第五节 实用性方书的编纂普及 324

1 空前发展的入门类方书 324

2 综合性方论类著作的大量涌现 326

3 验方类方书 330

第六节 独具特色的清代宫廷方剂 332

1 蔚然成风的宫廷代茶饮 333

2 处方用药特色 334

3 大量使用的成药 337

第七节 清代前中期方剂学成就的原因分析 338

1 辨治模式变化对清代方剂学理论提高的影响 338

2 清学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 342

第八节 清代前中期方剂学的成就与特点 344

第八章 中医方剂学近代化进程 347

第一节 近代方剂学的文化背景和中医背景 347

1 中国文化的变革与转型 348

2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近代中医 349

第二节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制新方 350

1 疫病新方的创制 350

2 温病新方的创制 355

3 内科杂病新方的创制 358

4 其他科新方的创制 368

5 戒烟方的创制 371

第三节 科技进步促进剂型改革 374

1 传统剂型的改进 375

2 新剂型的发展 377

3 给药途径的扩大 380

4 成药的生产与应用 381

5 古今中外方剂剂量比较 384

第四节 时代发展催化方书出版 386

1 大型医方书的汇编 387

2 单验方类方书的编写 389

第五节 中医方剂学学科的初步建设 392

1 近代方剂学学科的设立 393

2 方剂学教材的编写 395

第六节 西医学传入对方剂学的影响 401

1 按西医疾病分类方剂 401

2 组方思想与模式的变化 401

3 方剂学中使用西医名词 405

第七节 近代方剂学在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 407

1 中医方剂学自我完善与创新 407

2 吸收新知启迪后世 410

第八节 近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 413

1 近代方剂学的主要成就 413

2 近代方剂学的特点 415

结语 417

附一 参考文献 420

附二 中医方剂学发展年表 432

附三 我国历代纪元筒表 438

附四 新旧计量换算表 4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