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解释学:重构中国伦理思想史 下 精神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幼蒸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0111297
- 页数:949 页
先秦编 思想和派别 463
序 “儒”的字义变迁 463
第一章 儒教制度和思想派别 467
一、历史自然和人性自然 468
二、秦汉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 469
三、先秦思想家派 471
四、“儒”和儒家 471
五、先秦思想派别的相互融通性 475
第二章 先秦思想和书写文化的形成 478
一、儒教社会作为儒家思想文献产生的环境 478
二、先秦文本的功能类别 479
三、“文本写作”的形成:战国时代 480
四、先秦文本例证:《论语》和《孟子》 481
五、先秦思想之典籍 482
六、两汉造书时代和先秦书写文本 483
七、“先秦诸子”例:《老子》和《庄子》 485
八、历史文本的能指和所指 489
第三章 先秦思想派别作为思想倾向型式 491
一、中国古代历史中派别的名称、身份和构成 493
二、思想派别身份和融合关系:先秦原型和秦后形态 493
三、型式(一般)和因素(成分) 495
四、先秦阴阳五行思潮 496
第四章 先秦三大思想派别:两种分类法 498
一、孔孟仁学派别 498
二、孔孟仁学之特性 500
三、先秦思想家派分类学(1) 502
四、思想派别文本的解释学分析 504
五、先秦三派思想型式的构成成分 507
六、先秦思想家派分类学(2) 507
七、先秦三派思想的秦后指涉性 508
八、三派思想的运作方式 511
九、秦后“三教”(儒、道、释)的划分 511
第五章 历史角色的人格和行为倾向 513
一、家派“理型”和角色策略 513
二、伦理思想文献及其历史作用 516
三、孔孟文本的史实及其历史效用 517
四、仁学历史文本的扩大解释学意义 519
五、(显在)儒者型和(潜在)仁者型 520
第六章 仁学与儒学:解释学的五重对立 521
一、仁学与儒学的解释学读解策略 522
二、再论“儒”字的搭配词 525
三、仁学和历史伦理情境 526
第七章 儒教制度、先秦学派和仁学 528
一、历史制度和思想派别 528
二、人文思想学术的雏形 531
三、仁学思想的出现 532
四、仁学和法家思想的对立 534
五、仁学和道家思想的对立 536
第八章 儒学和仁学的“分界隐图” 538
一、儒家学术思想的形成 538
二、儒学和仁学的对立与融通:神化孔子的效果 540
三、儒学复合声部:“五经”和仁学 542
第九章 先秦子书和汉代杂家 544
一、周、秦、汉子书分类学问题 544
二、两汉子书和儒家思想的混杂性 546
三、思想和文章的美学形式主义 550
第十章 儒教社会和仁学作用 555
一、士的理型 555
二、儒士的综合性特点 556
三、儒教功利主义作为“主声部” 557
四、儒学制度化和仁学的倾向 558
五、儒吏和仁士的共存 560
六、儒学复合声部隐喻 560
第十一章 儒士的身份和人格 564
一、儒道互补和文化的发展 564
二、儒士和定式化写作实践 566
三、文学和文士:作者 567
四、儒士作为多维技术化实践者 568
五、仁学形式主义的伦理人格 570
理学编 伦理和性理 575
序 理学作为仁学本位之回归 575
第一章 北宋理学的产生 577
一、唐宋前理论思想的形态 579
二、汉唐间儒学的发展 581
三、佛学和儒学的理论互动 582
第二章 宋代易学和形上学 585
一、宋初易学 586
二、伊川易学 589
三、朱熹易学 592
四、宋易学和孔孟学的逻辑对立:理学的内在矛盾 594
五、易学的客观二元对立和《论语》的主观二中择一 597
六、抽象字词的意素构造 599
第三章 两宋理学的仁学朝向性 601
一、宋儒的人本主义倾向 601
二、“理”对“天(道)”与“(人)性”的统一化作用 603
三、北宋的理性启蒙精神 604
四、南宋理学和书院实践 606
第四章 朱熹理学的二次“集大成” 611
一、编注学作为学术思想集大成的新形式 612
二、理学的多元对话关系 614
三、主体实践学的强化 615
四、理学两学派的内向化 616
五、理学对儒学的“分解”:仁学信仰和功名追求 618
六、儒教统系观和理学道统观 619
七、理学纲要《近思录》和新道统的建立 621
第五章 四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 623
一、四书学 625
二、“四书”结构的孔学本位主义 626
三、“四书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629
四、“四书”的伦理批评性功能 631
第六章 四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2) 634
一、《中庸》 634
二、《大学》 637
三、《孟子》 639
四、《论语》 643
五、“四书”和“五经”的关系 645
六、“四书”与仁学的关系 649
七、原始仁学与儒教社会 652
第七章 理学和仁学:儒学内在的张力 654
一、关于理学形上学的时代误会 654
二、编注学作为儒学“理论”之形态 656
三、形上学和人性论的内在对立 657
四、理学与抽象汉字语用学 662
第八章 两宋理学和辨异端 666
一、理学辟佛 666
二、理学之争:事功、实学、心学 671
三、乡愿论 673
南宋编 诗学和殉义 679
序危难情境和伦理诗学 679
第一章 两宋理学和南宋文化精神 682
一、理学和仁学的文化作用 683
二、南宋危亡情境和“学”的伦理学 688
第二章 唐宋文学性格的差异 693
一、唐代文学和古文派 693
二、宋代诗人的家国之念 695
三、唐宋诗人性格的比较 697
四、诗与伦理 700
第三章 诗学和主体意志 702
一、历史权势和人性义勇 702
二、文化分类学:古今之间的解释学沟通 703
三、作者个体之出现:诗人之“我” 706
四、诗学和仁学主体实践活跃化层级 710
五、古文运动和儒家诗学 713
六、程式化诗学和技术性模仿 714
七、诗学和伦理意志层级 715
第四章 仁学意志和文本形态学 718
一、主体性和抒情性 719
二、文章和诗词:儒学文本的泛文学性 721
三、风格学和伦理学 724
四、思想分类和文本分类 725
五、诗学的潜在伦理性格 727
第五章 格律诗和伦理诗学 729
一、伦理抒情诗的特点 730
二、近体诗和结构美学 732
三、近体诗和慢词的诗学结构化 732
四、诗歌的形式、内容和功用 733
五、结构诗和言志诗 734
六、宋代伦理情志诗 736
七、风格伦理学:意志力的美学化表现 738
八、伦理诗和伦理文 739
第六章 南宋伦理诗学 742
一、南宋诗主体性的丰富化 744
二、律诗作为表现伦理意志力之诗体 746
三、北宋诗词的自我意识强化 747
四、南宋诗词伦理意志力的强化 748
五、陆游诗和心志朝向性 749
六、诗人自我的结构 752
七、南宋诗词的美学价值 754
第七章 伦理英雄主义传统 758
一、政治力学过程和伦理解释学情境 759
二、伦理英雄主义 765
三、文天祥和仁学意志象征 766
四、殉义和伦理诗学 769
第八章 南宋精神解释学 772
一、仁学英雄主义形态 772
二、死义美学 775
三、事件伦理喻示力的构成 777
四、南宋精神的伦理学意义 779
浙东编 实学和诚学 785
序浙东思想传统和阳明学 785
第一章 阳明心学 789
一、心性论和性善论 790
二、心学问题的提出 791
三、性理学和良知学 792
四、知行合一 795
五、心学和诚学 799
第二章 良知学和诚学的发展 802
一、诚和诚学 803
二、诚与天人合一 805
三、阳明诚学 806
四、诚之结构 812
第三章 东林书院运动 816
一、东林思想的意义 818
二、明清书院和节义思想 821
三、慎独心学和东林实践 824
第四章 死节的分类 828
一、屈服和气节 829
二、节义观的重心移位 831
三、殉义动机 833
四、明清节义观及其现代意义 835
第五章 清初气节现象型例 838
一、屈服和悔恨:钱谦益现象 838
二、反抗和死义:陈子龙例 844
三、犹豫和取生:陈确例 847
四、退隐和治学:顾、黄、王例 849
五、节义行为的理论 852
第六章 明清实学和宗羲学 855
一、顾、黄、王学术 856
二、顾、王思想 859
三、宗羲学 861
四、黄宗羲和前后浙东学术 863
五、学术方向问题 865
第七章 明清实学和浙东思想 869
一、实学对象:事与心 869
二、清代实学 871
三、浙东史学 877
四、新浙东史学 879
五、“浙东思想” 882
第八章 浙东思想和历史诚学 887
一、气节和仁学实践 888
二、气节与主体选择 889
三、历史文本的现代读解 891
四、节义和士精神 892
五、仁学实践的历史形态 894
六、历史诚学意涵 896
第九章 诚学作为仁学意志学 899
一、仁学实践学三层次 899
二、诚学的现代意义 903
三、诚学的认识论 905
尾声:实证学和伦理学 908
一、生命的层次和人本主义仁学 909
二、主体的选择意志 913
三、心术学和义利之辨 914
四、朝向人类伦理思想的“集大成” 916
引用书目 918
校后余论:思想史研究和新仁学方向 940
校后补记 947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鬼谷子》思想新解 上》林仁政著 2015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李书仓 2018
- 《王充儒道思想评价》颜莉著 2020
-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谢仁生著 2019
- 《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 60 宏观图书馆学》陈源蒸著 2013
- 《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3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 2013
- 《纯粹现象学通论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1卷》(德)胡塞尔著;(荷)舒曼编;李幼蒸译 2011
- 《旅行社业务与管理》李幼龙主编 2009
- 《儒学解释学:重构中国伦理思想史 上 历史卷》李幼蒸著 2009
- 《儒学解释学:重构中国伦理思想史 下 精神卷》李幼蒸著 2009
- 《钟鸣寰宇 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30周年文集》李幼平主编 2008
- 《哲学和自然之镜》(美)罗蒂(Rorty,R.)著;李幼蒸译 1987
- 《宏观图书馆学》陈源蒸著 1989
- 《儿童发展心理学》李幼穗主编 1998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