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解释学:重构中国伦理思想史 上 历史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幼蒸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0111297
- 页数:460 页
导论 本书分析原则概述 1
一、历史和史学 1
二、解释学和符号学 8
三、儒学和仁学 16
殷商编 字迹和史事 25
序 考古史料和文献史料的关系 25
第一章 远古史实和史料类型 27
一、远古史实和文字记载 29
二、记载类别和文本复杂层级 30
三、文本叙事和历史真实 32
四、考古学与史学的关联 34
第二章 三代传说和考古学证明 35
一、古史传说和神话 36
二、夏朝的存在:考古学和文献史学的关系 38
三、夏代存在与否之讨论 41
四、“古史辨派”与夏朝存在论 43
五、“古史辨派”与三皇五帝传说 46
六、古史学的科学目的 48
第三章 甲骨文和殷商史研究 49
一、卜辞学和商代史 50
二、卜辞语言及功能 51
三、商史学术身份及殷世系观念 54
四、晚商卜辞不是历史档案 57
第四章 二重证据法问题(1):考古学和历史学 62
一、王国维和顾颉刚的立场对比 63
二、商代世系表和二重证据法 67
三、卜辞识字学的凭据问题 72
四、卜辞识字和商史考证 76
第五章 二重证据法问题(2):卜辞学和世系表 78
一、古历法和三代世系表 80
二、关于卜辞学的讨论 85
三、殷商学的检讨 89
第六章 殷商史和《殷历谱》 92
一、识字分期问题和关于《殷历谱》的争论 96
二、贞人和断代问题 101
三、殷王年谱的确定 102
四、天象与古籍 102
第七章 殷商史实问题 105
一、甲骨文中神祇和帝王名称问题 105
二、中晚商社会史实之推测 111
三、《殷周制度论》重评 118
四、史实再现的可能性 121
第八章 殷商史认识论总结 123
一、考古学和历史学 124
二、古史学科的符号学分析 125
三、历史学与人类学 127
两周编 文本和历史 135
序 先秦和秦后:古典史学之结构性分界 135
第一章 先秦史料的构成 137
一、商周原始史料的构成 140
二、西周实物史料的构成 142
三、不同史料中有关殷周制度描述的异同 146
第二章 商周金文 148
一、铜器金文学 150
二、铜器断代和历法研究 152
第三章 西周文献与铭文的关系 155
一、文献与铭文的互证关系问题 157
二、异质性史料的史学关系分析 162
第四章 先秦史书(1):《史记》中的古史料 163
一、《史记》作为古史料来源 164
二、《史记》的形成 166
三、《史记》史料的真实性 171
四、《史记》作为仁学精神史 173
第五章 先秦史书(2) 175
一、《竹书纪年》 175
二、《逸周书》 181
三、《穆天子传》 183
第六章 先秦史书(3) 185
一、顾颉刚的《尚书》学分析法和西周史料学 186
二、真史料和真史事 188
三、周初制度推证 193
四、权力根据意识形态方式的转移:从殷代祖神到周代之天 195
第七章 东周史料的构成 196
一、春秋历史世界 198
二、春秋史源:《左传》和《国语》 201
三、战国历史世界 207
四、战国史料问题 210
五、《战国策》 211
六、小结 214
五经编 经典和制度 219
序 传统词语的现代使用法说明 219
第一章 两汉“五经系统”的建立 223
一、“经”和“传”的确立及其性质 227
二、“五经”文本的特点 228
三、经文及经师的制度化和等级性 229
四、经学名目:“五经”和“六艺” 231
五、经籍等级系统的形成过程 232
第二章 《易经》 235
一、文本构成 237
二、性质和作用 242
三、《易经》与谶纬 244
四、《易经》的效用 245
五、《易经》理论话语的特点 250
六、易学小结 255
第三章 《春秋经》 261
一、文本构成 263
二、性质和功能 270
三、《春秋》释义学和礼敬意识形态行为 276
第四章 《诗经》 280
一、文本构成 281
二、性质和功能 292
三、儒教道德和仁学始源 295
第五章 “礼经” 298
一、文本构成 300
二、性质和功用 309
三、礼经解释学 311
第六章 《书经》 313
一、文本构成 314
二、性质和功能 328
三、现代《尚书》辨伪学 329
四、顾颉刚《尚书》辨伪学和尚书学研究 332
第七章 “五经”文本制度和儒教意识形态 335
一、“五经”文本之性质 336
二、“五经”意识形态的起源 339
三、“五经”经籍的共同特点 340
四、儒教经学和仁学思想 342
第八章 经学学术形态 345
一、两汉经学方向 346
二、经学研究的文字学方向 348
三、经学研究作为“仪式类读解” 350
四、儒教作为“准宗教”和仁学 353
正史编 史事和统系 357
序 史学学科分类法与正史学 357
第一章 儒学史学的性质和功能 359
一、史学话语的构成:史学和文学的混合 361
二、历史史料和学术研究的区分 362
三、经学类史学和史学类史学 365
四、先秦史书的身份和构成 367
五、古史书的真实性问题 370
第二章 《史记》作为正史原型 374
一、《史记》的时空双重结构 377
二、权力系谱和等级框架 378
三、作为历史社会秩序的帝王系谱学之建立 380
四、作为儒学、仁学互动的精神史 380
第三章 正史制度和意识形态功能 383
一、正史和儒学史学 384
二、正史的构成和特点 385
三、正统史观和儒学意识形态 386
四、正史编写的程序 391
五、正史话语系统的内在局限 394
六、“正史”的思想学术方向 396
第四章 儒学整体史观的发展:《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 400
一、分类学和整体论的关系 401
二、制度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402
三、整体论史学的发展 403
四、《资治通鉴》:编年体史学的伦理性强化 404
五、《文献通考》及“三通”制度史 407
六、整体史观:技术性层面和伦理性层面 410
第五章 正史话语的“复合声部”:儒学和仁学 422
一、儒教教义和孔孟伦理 423
二、法家力势逻辑和儒家道德逻辑 427
三、史学话语中的儒教和仁学 428
四、史学话语的道德修辞学机制 432
第六章 儒家史学的“实学”思维倾向 434
一、史学征实性思想的发展 434
二、浙东史学传统 439
三、浙东史学和《明史》编撰学 441
四、清代经学史学:章学诚和戴震 444
五、章学诚的经史观 448
六、乾嘉考据学:文字性“实”之史学转向 450
本编小结 儒学史学和仁学思想 459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鬼谷子》思想新解 上》林仁政著 2015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李书仓 2018
- 《王充儒道思想评价》颜莉著 2020
-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谢仁生著 2019
- 《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 60 宏观图书馆学》陈源蒸著 2013
- 《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3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 2013
- 《纯粹现象学通论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1卷》(德)胡塞尔著;(荷)舒曼编;李幼蒸译 2011
- 《旅行社业务与管理》李幼龙主编 2009
- 《儒学解释学:重构中国伦理思想史 上 历史卷》李幼蒸著 2009
- 《儒学解释学:重构中国伦理思想史 下 精神卷》李幼蒸著 2009
- 《钟鸣寰宇 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30周年文集》李幼平主编 2008
- 《哲学和自然之镜》(美)罗蒂(Rorty,R.)著;李幼蒸译 1987
- 《宏观图书馆学》陈源蒸著 1989
- 《儿童发展心理学》李幼穗主编 1998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