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核医学
核医学

核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维新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3279·27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
《核医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核物理学 3

第一节 原子结构 3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的核衰变类型及规律 3

一、核衰变类型 3

二、核衰变规律 5

三、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6

第三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7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7

二、γ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

三、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

第四节 常用辐射量 8

一、照射量 8

二、吸收剂量 9

三、照射量与吸收剂量的区别与关系 9

四、剂量当量 11

五、有效剂量当量 11

第五节 常用核探测仪器的基本性能与用途 13

一、闪烁计数器 14

二、液体闪烁计数器 14

三、脏器功能测定仪 14

四、闪烁扫描机 14

五、闪烁照相机 15

六、放射性核素发射式计算机断层照相机 15

七、放射性活度测量仪 15

八、放射防护监测仪器 15

条二章 放射性药物 17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概述 17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的生产和来源 18

一、核反应堆生产放射性核素 18

二、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 18

三、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 18

第三节 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19

一、标记方法的主要类型 19

二、常用标记方法及放射性药物 20

三、影响放射性药物质量的因素 22

第四节 亲肿瘤放射性药物 22

一、原理 22

二、选择亲肿瘤放射性药物的条件 23

三、亲肿瘤放射性药物的应用 24

第五节 放射性药物的管理 25

第三章 放射生物效应 26

第一节 放射生物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6

一、放射生物效应的基本原理 26

二、放射生物效应的基本规律 28

第二节 放射生物效应 30

一、电离辐射的生化效应 30

二、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31

三、电离辐射对造血细胞的影响 32

四、电离辐射对性腺的影响 33

第三节 临床放射生物效应 33

一、放射损伤 33

二、内照射时的放射生物效应 33

三、小剂量照射时的放射生物效应 34

第四章 放射卫生防护 36

第一节 放射卫生防护的标准 36

一、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36

二、放射生物效应的分类 37

三、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37

四、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37

五、公众中个人剂量限值 39

六、基本限值的危险度分析 39

七、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 39

第二节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的放射防护 40

一、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和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级 41

二、放射性工作单位及工作场所的选址 42

三、放射性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42

四、外照射防护 42

五、放射性废物、废液及废气的处理 46

六、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清除 47

七、人体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清除 48

第三节 放射卫生防护的管理 49

一、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划分 49

二、地区性放射卫生防护部门对放射工作的管理 49

三、放射工作单位对放射工作的管理 49

四、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管理 50

五、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 50

第五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5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51

一、定义 51

二、基本原理 51

三、主要优缺点 51

第二节 基本方法 52

一、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52

二、实验技术 52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常用类型及其应用概况 53

一、稀释法 53

二、动态平衡的示踪研究 54

三、功能测定 54

四、显象检查 55

五、放射自显影术 55

六、体外放射分析 55

第六章 体外放射分析 56

第一节 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56

一、基本原理 56

二、基本步骤 59

三、基本类型 59

第二节 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方法 60

一、纯化配体 60

二、示踪配体 61

三、结合剂 63

四、生物样品的制备 66

五、分离技术 67

六、结合反应最佳工作条件的选择 68

七、标准曲线的拟合方式 69

八、质量控制 69

第七章 放射自显影术 74

第一节 放射自显影术的原理 74

第二节 放射自显影术的方法 74

一、感光材料的选择 74

二、放射性核素的选择 75

三、放射自显影术的分辩力及效率 75

四、制备放射自显影片的基本方法 76

第三节 放射自显影术的类型 76

一、宏观放射自显影术 76

二、微观放射自显影术 77

三、放射自显影片的结果分析 77

第四节 放射自显影术的医学应用 78

一、在药理学及毒理学中的应用 78

二、在细胞学中的应用 78

三、在血液学上的应用 78

第八章 活化分析 79

第一节 活化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79

一、原理 79

二、活化分析的类型 80

三、活化分析的步骤 80

第二节 活化分析应用简况与优缺点 82

第九章 放射性核素动力学分析 83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概念 83

一、基本原理 83

二、基本环节 83

第二节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动力学分析方法 84

一、药物代谢的动力学分析 84

二、增殖性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测定 89

三、脏器功能测定 91

第十章 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 92

第一节 核素显象的基本原理 92

一、合成代谢 92

二、细胞吞噬 92

三、循环通路 93

四、选择性排泄 93

五、通透弥散 93

六、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94

七、腔隙灌注 94

八、选择浓聚 94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显象的基本方法 94

一、γ闪烁扫描 94

二、γ闪烁照相 95

三、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摄影 95

四、显象条件的选择 95

第三节 显象的主要类型和图象分析的基本要素 96

一、显象类型 96

二、图象分析的基本要素 97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99

第一节 甲状腺 99

一、基础知识 99

二、常用的核医学检测方法 101

三、常见的甲状腺病核医学检测方法的选择 114

四、几种常见甲状腺病的核医学 116

第二节 肾上腺 124

一、基础知识 124

二、常用的核医学检测方法 125

三、常见肾上腺疾病核医学诊断指标的选择及评价 127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129

第一节 脑静态显象 129

一、原理 129

二、显象剂 129

三、方法 129

四、图象分析 130

五、临床应用 132

六、临床评价 135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 136

一、原理和方法 136

二、图象分析 137

三、临床评价 138

第三节 脊髓珠网膜下腔、脑池和脑室显象 139

一、原理 139

二、显象剂和方法 139

三、正常图象 140

四、异常图象及临床评价 140

第十三章 循环系统 142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心脏、大血管造影 142

一、原理 142

二、显象剂和方法 142

三、图象分析 142

四、稀释曲线 144

五、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病的诊断 145

六、获得性心脏大血管病的诊断 149

第二节 心脏功能 150

一、收缩期功能——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 150

二、舒张期功能——高峰充盈率和高峰充盈时间 154

第三节 心肌显象 155

一、正常心肌显象 155

二、急性心肌梗塞显象 158

第四节 心脏血池显象 160

一、原理 160

二、显象剂和方法 160

三、正常影象 160

四、临床评价 161

第五节 体外放射分析 161

一、肌红蛋白测定 161

二、磷酸肌酸激酶测定 162

三、地高辛测定 162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164

第一节 肺静态显象 164

一、肺灌注显象 164

二、肺气溶胶吸入显象 165

三、肺肿瘤显象 166

第二节 肺动态显象 166

一、133Xe肺动态显象 166

二、扩散性气体肺放射图检查 167

三、肺通气/灌注显象及局部肺通气/灌注指数测定 168

第三节 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检测方法的选择及评价 169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69

二、肺栓塞 169

三、肺癌 170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 171

第一节 肝脏 171

一、肝实质显象 171

二、肝血池显象 177

三、肝内肿瘤显象 178

四、肝脏血流指数测定 178

五、血清甲种胎儿蛋白测定 179

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抗体的测定 180

第二节 胆道及胰腺显象 181

一、胆道显象 181

二、胰腺显象 184

第三节 常见肝、胆疾病核医学检测指标的选择及评价 186

一、肝脏占位性病变 186

二、肝炎 186

三、肝硬化 186

四、黄疸 187

五、急性胆囊炎 187

第四节 消化道 187

第十六章 泌尿系统 192

第一节 肾脏功能测定 192

一、邻碘马尿酸钠放射性肾图 192

二、有效肾血流量测定 196

三、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197

四、膀胱残余尿量测定 198

第二节 肾脏显象 199

一、原理 199

二、适用范围 199

三、肾显象剂 199

四、检查方法 200

五、图象分析 200

六、临床评价 203

第三节 体外放射分析 203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203

二、β2-微球蛋白 204

第十七章 生殖系统 206

第一节 有关基础知识 206

一、男性 206

二、女性 206

第二节 常用的核医学检测方法 207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207

二、雌二醇及雌三醇测定 208

三、孕酮测定 209

四、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测定 209

五、睾酮及二氢睾酮测定 211

六、促卵泡激素及促黄体激素测定 211

七、人胎盘催乳素测定 212

八、催乳素测定 212

九、催产素测定 212

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测定 213

十一、前列腺素测定 213

第三节 几种常见生殖系统疾病核医学检测指标的选择及评价 214

一、肿瘤性疾病 214

二、妊娠 214

三、生殖生理学研究 215

四、性腺功能异常及不育 215

第十八章 造血系统 216

第一节 常用的核医学检测方法 216

一、铁代谢 216

二、红细胞寿命测定 218

三、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 219

四、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220

五、粒细胞的动力学分析 220

六、血小板的研究 221

七、血容量测定 222

八、骨髓显象 224

九、脾显象 225

十、淋巴显象 225

第二节 常见造血系统疾病核医学诊疗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226

一、贫血 226

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27

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229

四、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29

五、其他疾病 229

第十九章 运动系统 230

第一节骨 骼显象 230

一、原理 230

二、显象剂和显象方法 230

三、图象分析 231

四、临床评价 233

第二节 肌肉疾病 234

一、多发性肌炎 234

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235

第二十章 其他脏器及组织 236

第一节 唾液腺显象 236

一、原理 236

二、方法 236

三、正常图象 236

四、临床意义及评价 236

第二节 泪道显象 237

一、原理及方法 237

二、正常图象 237

三、临床意义及评价 237

第三节 β射线敷贴治疗皮肤病 237

一、原理 237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238

三、敷贴器的制备与治疗剂量的确定 238

四、疗效评价和随访 238

五、注意事项 239

第四节 β射线敷贴治疗眼科疾病 239

一、原理 239

二、敷贴器结构 239

三、适应症 239

四、疗效 240

附录一 常用放射性主要物理常数 241

附录二 通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计算表 243

附录三 射线有关单位及换算表 2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