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向定成,秦伟毅,周民伟主编;易绍东,张金霞,余江涛副主编;刘坚,向仕平主审;卢勇,田燕,向定成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168295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的专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胸痛中心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点,详细介绍了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环节和具体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和德国心脏病学会关于胸痛中心(胸痛单元)的认证标准,第四部分摘录了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向美国胸痛中心协会提交的部分认证材料,以供拟申请认证的单位参考。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目录

第一篇 胸痛中心的基本理论 3

第1章 胸痛的鉴别诊断流程 3

第一节 胸痛病史采集的要点 3

一、胸痛病史采集中的共同要点 3

二、急诊胸痛的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

第二节 胸痛的常见病因及其鉴别诊断 6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6

二、呼吸系统疾病 10

三、其他疾病 11

第三节 急诊室胸痛的鉴别诊断流程及处理原则 12

第2章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及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现状 15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发展现状 15

一、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15

二、胸痛中心的国际发展历史和现状 15

第二节 中国建立胸痛中心的现实意义及紧迫性 17

第三节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18

第3章 急性胸痛的救治流程及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23

一、胸痛中心的发展与作用 23

二、我国建立胸痛中心及规范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必要性 23

三、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 24

四、对心脏无创检查的应用建议 31

五、胸痛中心组织构架及作用 34

第二篇 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具体实践 39

第4章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建设 39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39

一、胸痛中心委员会 39

二、总监 41

三、胸痛中心协调员 42

四、专责小组 42

五、办公室 45

第二节 核心团队建设 45

一、核心团队的基本概念 45

二、核心团队成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46

三、核心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46

第三节 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 47

一、联合例会制度 47

二、质量分析会制度 48

三、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48

四、胸痛中心数据库质量控制制度 48

五、培训制度 48

六、各团队值班制度及远程会诊制度 49

七、奖惩制度 49

第四节 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利益调整与平衡 49

第五节 胸痛中心与社会急救系统的沟通与协作 50

一、国内EMS的现状 51

二、EMS参与胸痛急救的国内外现状 51

三、胸痛中心与EMS协调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52

第六节 胸痛中心的联合例会 61

第5章 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环节 63

第一节 医院环境和设施的改进与急救指引 63

一、胸痛中心相关的环境和设施改进与急救指引的意义 63

二、胸痛中心对医院环境和设施改进及急救指引的基本要求 64

三、医院环境和设施改进及急救指引的主要内容 64

第二节 胸痛的急诊接诊与分诊 68

一、急诊分诊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68

二、急性胸痛分诊的特殊要求和方法 71

第三节 胸痛门诊的设置与运行 80

一、胸痛门诊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80

二、胸痛门诊的运行和管理 81

第四节 导管室的启动方案与团队建设 82

一、导管室启动延误的主要原因 82

二、优化导管室启动方案 83

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工作模式 84

第五节 急性胸痛救治的院内绿色通道建立 89

一、急诊胸痛院内绿色通道的基本要求 89

二、ACS的院内绿色通道 91

三、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院内绿色通道 96

第六节 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 100

一、经呼叫120急救系统的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 100

二、经基层医院转诊的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 102

第七节 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 104

一、急性胸痛院前急救的现状 104

二、规范化胸痛中心对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的基本要求 105

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工作模式介绍 107

第八节 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的一体化救治 110

一、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的一体化胸痛救治模式的建立 111

二、如何实施STEMI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 114

三、如何实施主动脉夹层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 117

四、如何实施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 118

第九节 依托胸痛中心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现实意义及其未来 119

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所面临的问题 119

二、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初步实践和初显的优势 120

三、区域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未来 122

第十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指导 122

一、心脏康复的概念 123

二、AMI康复的目的和意义 123

三、AMI早期心脏康复的发展 123

四、我国AMI康复程序 123

五、AMI早期康复评定 125

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 127

七、AMI后患者的心理康复 130

第6章 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内容 132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流程图制订 132

一、制订流程图的基本要求 132

二、胸痛中心流程图所涵盖的范围 135

三、胸痛中心主要工作流程图 136

第二节 胸痛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案 141

一、流程的时间控制 142

二、时钟统一方案 143

三、时间自动采集系统 146

第三节 胸痛急救电子病历录入及质量控制 147

一、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48

二、胸痛急救电子病历具体填写 150

三、数据统计分析 153

四、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规范管理 156

五、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维护与改进 158

第四节 胸痛中心的典型病例分析会 158

一、参加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158

二、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的组织 160

三、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所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 163

第五节 胸痛中心的网络医院会诊响应机制 163

一、胸痛中心基本概念的变迁 163

二、基于医疗物联网技术所建立的广州总医院新型会诊机制 164

三、胸痛中心新型会诊机制的主要优势 165

四、网络医院会诊机制及区域一体化救治转运流程图 166

第六节 胸痛中心的教育和培训任务 167

一、胸痛中心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和培训 167

二、胸痛中心教育和培训的主要目标及内容 168

三、胸痛中心的持续教育和培训任务 179

第七节 规范化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180

一、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含义 180

二、规范化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80

第7章 胸痛中心的诊疗规范 189

第一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流程与诊疗方案 189

一、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 189

二、STEMI的早期医疗与急诊流程 190

三、临床和实验室评价、危险分层 191

四、入院后初始处理和再灌注治疗 193

五、抗栓和抗心肌缺血治疗 197

六、外科搭桥手术 200

七、二级预防 200

第二节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流程与诊疗方案 200

一、诊断 201

二、鉴别诊断 203

三、危险分层 203

四、治疗 206

五、二级预防 211

第三节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救治流程和诊疗方案 211

一、概述 212

二、快速识别主动脉夹层 213

三、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案 215

四、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流程 216

第四节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 217

一、流行病学 217

二、危险因素 217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217

四、诊断 218

五、APTE诊断流程 220

六、APTE治疗 221

七、APTE的预后 223

第五节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 224

一、定义及概述 224

二、成人基本生命支持 225

三、高级生命支持 229

四、复苏后监护与器官功能支持 232

五、复苏的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234

第三篇 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要求 237

第8章 胸痛中心认证的意义 237

第一节 胸痛中心认证的历史和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现状 237

第二节 胸痛中心认证的主要目的 239

一、认证是规范胸痛中心建设的必由之路 239

二、认证是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救治水平的保证 239

三、认证是促进学科发展和区域协同救治能力进步的有效手段 240

四、认证有利于提升医院品牌和知名度 240

第三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申请国际认证的经验与体会 241

第9章 美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要求 244

第一节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认证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内容 244

第二节 关键要素1:急诊科与医疗急救系统的整合 247

第三节 关键要素2:对出现ACS症状的病人进行急救评估——迅速诊断、妥善治疗 254

第四节 关键要素3:对低危ACS病人及无法确定其症状病因的病人进行评估 263

第五节 关键要素4:流程改进 267

第六节 关键要素5:人员、资质和培训 273

第七节 关键要素6:组织结构与承诺 277

第八节 关键要素7:功能区域设计与标识 280

第九节 关键要素8:社区拓展活动 283

第10章 德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标准 288

第一节 德国医疗急救系统介绍 288

第二节 德国胸痛单元的基本组织构架标准 290

第三节 德国胸痛单元认证过程 293

第四节 德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 295

第四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提交美国胸痛中心协会认证材料选编 299

第11章 关键要素一:急诊科与急救医疗系统整合 299

第一节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第三次修订版) 299

第二节 胸痛中心会议纪要 300

第三节 病例讨论记录表(第一版) 300

病例分析案例一(第二版) 301

第四节 胸痛中心有关急性胸痛患者调度工作方案(第三版) 304

一、急救模式 304

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 305

三、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日常工作 305

四、调度服务 306

第五节 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人员电话识别急性胸痛培训 309

第六节 12导联心电图实时远程传输监护系统使用方案 311

一、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系统简介 311

二、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监护系统结构说明 311

三、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系统使用规定 313

第七节 胸痛中心与网络医院ACS患者转运流程(第三版) 314

第八节 关于急性胸痛患者优先就诊及导管室被占用时的解决方案(第一版) 316

第九节 有关急性胸痛及ACS再灌注的流程图 317

第十节 胸痛中心内部员工培训方案(第一版) 321

一、培训目的 321

二、培训对象 322

三、培训方法 322

四、培训内容 322

五、培训讲者 322

六、具体培训方案 323

第12章 关键要素二:对出现ACS症状的病人进行急救评估——及时诊断和治疗ACS 324

第一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分诊管理规定(第一版) 324

一、急诊分诊护士资质 324

二、分诊要求 324

三、急诊分诊方法 325

四、急诊分诊流程 326

五、病情分层评估工具 326

第二节 急诊科接诊胸痛患者的管理规定(第一版) 327

第三节 相关流程图示例 327

第13章 关键要素三:对低危ACS病人及无法确定病因的胸痛病人进行评估 336

第一节 低危ACS及无法确定病因病人的评估流程(第三版) 336

第二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胸痛患者辅助检查、检验管理规定(第一版) 337

第14章 关键要素四:流程改进 339

第一节 胸痛中心质量改进方案(第一版) 339

一、具体目标 339

二、考评时间要求及负责人 340

三、方法 340

四、分类部署过程 341

五、负责人 341

六、要求 341

第二节 胸痛中心质量保证评价表(第一版) 341

第三节 流程质量考评方法(第二版) 342

一、参加考评岗位和内容 342

二、反馈时间 342

三、补救方法 343

第四节 胸痛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案(第二版) 343

一、工具 343

二、计时点及方法 343

三、时钟统一地点 344

四、检查方法 345

五、校正时间的方法 345

六、奖励 345

第15章 关键要素五、六、七:人员、资质和培训、组织机构和承诺、机构职能规划 346

第一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二版) 346

一、胸痛中心委员会 346

二、主要岗位与职责 347

三、远程会诊组 348

第二节 胸痛中心的管理(第一版) 349

第三节 胸痛中心继续医学教育计划(第一版) 351

一、确保最新ACC/AHA指南的培训 351

二、全院住院医师和实习生、研究生培训 351

三、全院医师胸痛知识培训 351

四、开展ACS病例讨论 351

五、ACS治疗指南的相关培训 352

第四节 胸痛中心新知识全院全员培训计划(第三版) 352

一、培训领导小组成员 352

二、培训计划 352

第16章 关键要素八:社区拓展活动 354

第一节 有关心脏病症状和体征以及早期诊断的培训计划 354

一、培训目的 354

二、培训对象 354

三、培训方法 354

四、培训内容 354

五、培训人员 355

六、具体培训方案 355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计划 358

第三节 社区拓展活动计划(摘要) 358

一、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饮食培训 359

二、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戒烟培训 359

三、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锻炼的培训 360

参考文献 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