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学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7006145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历史的角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全面回顾了实施引黄济津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引黄济津的特点和规律,系统总结了引黄济津的成功经验和深刻启示。本书史料翔实,观点鲜明,文笔流畅 ,图文并茂,是一本全景式记述引黄济津宏伟史诗的水利史读物。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目录

第一章 引黄济津的起因 1

第一节 海河流域日趋紧缺的水资源形势 1

一、海河流域从水源丰沛到干旱缺水的演变 1

二、天津在国家经济社会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6

三、1963年海河流域大洪水 9

四、大规模根治海河 14

五、华北大旱与天津水荒 17

六、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方案的产生 22

第二节 引黄灌溉济卫工程 26

一、卫河航运的变迁 26

二、从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到人民胜利渠 29

第二章 20世纪70年代的引黄济津 33

第一节 首次引黄济津的实施 33

一、黄河与海河的水账 33

二、卫河基流入津 37

三、黄河水抵达天津 39

第二节 接连不断的天津水荒 41

一、1973年天津用水再度告急 41

二、九宣闸再迎黄河水 45

第三节 1975年的引黄济津 49

一、海河各支流断流 49

二、两次引黄济津会议 51

三、卫河干流治理与人民胜利渠扩建 54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引黄济津 57

第一节 严重困扰天津改革发展的水资源瓶颈 57

一、改革开放中的天津 57

二、连年干旱引发缺水新危机 58

三、国务院的紧急决策 63

第二节 从孤旅奋战到三路进军 70

一、两条新线路的加盟 70

二、建立新型的跨流域调水管理体制 74

三、加紧实施各项输水工程 80

四、1981年引黄济津的实施 83

五、引水引沙分析及输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91

六、天津市节约用水在行动 95

第三节 1982年引黄引岳济津 97

一、两处水源两个战场 97

二、引水管理实行包干责任制 102

三、水质监测走向前台 104

第四节 引滦入津工程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109

一、引滦入津工程的兴建 109

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决策与建设 113

第四章 21世纪跨流域调水的新实践 119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新挑战与新任务 119

一、举世震惊的黄河断流与华北地区的严重水荒 119

二、2000年引黄济津方案的确定与相关工程建设 124

三、黄河水量调度与引黄济津输水管理 131

四、化解冰期输水难题 137

五、一曲绿色的颂歌 140

第二节 矛盾交织中的2002年应急调水 142

一、黄河、海河同时遭遇大旱 142

二、引黄济津方案的选择 145

三、千里接力筹集水源 148

四、一场没有完整结局的调水 149

第三节 新挑战与新对策 152

一、2003年“华西秋雨” 152

二、输水率决定调水成败 155

三、高含沙引水与内涝叠加 157

四、2004年在应急调水中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161

五、引黄工程沉沙治理的调查与对策 165

第四节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172

一、2009年的三重引黄任务 172

二、携手共进应对新挑战 175

三、投资体制与供水模式的变革 179

四、2010年重启潘庄引黄济津线路 187

五、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引黄济津正常运行 190

六、2011年引黄济津入冀 197

第五章 两个相关的重大问题 201

第一节 南水北调工程与引黄济津 201

一、南水北调工程 201

二、天津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205

第二节 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与环境生态危机 207

一、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形成 207

二、日趋严重的城市缺水问题 210

第六章 经验与启示 213

第一节 引黄济津成效显著 213

一、社会效益极为突出 213

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14

三、生态效益非常明显 215

第二节 引黄济津的主要经验 215

一、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 215

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216

三、调水方案科学论证优化比选 218

四、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19

五、调度科学管理到位 221

六、团结协作配合密切 222

第三节 引黄济津的启示 223

一、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 224

二、必须坚持常态与应急相结合 225

三、必须坚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225

引黄济津调水实践大事年表 213

参考文献 2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