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下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下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下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淑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3234641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可供全国高等院校中药类各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有关科研和药品检验部门的人员参阅。
上一篇:数理逻辑基础 上下一篇:线性代数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仪器分析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1

一、仪器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 1

二、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2

第二节 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 2

一、光学分析法 2

二、电分析化学法 3

三、色谱法 3

四、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3

第三节 仪器分析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4

第四节 学习仪器分析的方法 4

第二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5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性质 5

一、波动性和微粒性 5

二、电磁波谱 6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 7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9

一、光谱法 9

二、非光谱法 11

第三节 光谱法仪器 12

一、辐射源 12

二、分光系统 13

三、试样容器 13

四、检测器 13

五、信号处理器和读出装置 14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5

第一节 基本原理 15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5

二、Lambert-Beer定律 19

第二节 光度法的误差 21

一、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 21

二、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22

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23

一、显色反应 23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23

三、干扰的消除 24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5

一、主要部件 26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8

第五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30

一、定性方法 30

二、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31

三、多组分样品的定量方法简介 33

第六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6

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36

二、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38

三、结构分析 40

第四章 荧光分析法 44

第一节 基本原理 44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44

二、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46

第二节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8

一、荧光效率和荧光寿命 48

二、荧光强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8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界因素 50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 52

一、主要部件 52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54

第四节 定性与定量 54

一、定性分析 54

二、定量分析 55

第五节 应用 56

一、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 56

二、荧光分析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57

三、荧光分析新技术 58

第五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64

第一节 基本原理 64

一、振动-转动光谱 64

二、振动形式 67

三、基频峰与泛频峰 68

四、特征峰与相关峰 68

五、吸收峰峰位 70

六、振动自由度和吸收峰峰数 71

七、吸收峰强度 72

第二节 影响谱带位置的因素 73

一、内部因素 73

二、外部因素 75

第三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 75

一、光栅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76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简介 77

三、样品的制备 79

第四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80

一、红外光谱的九个重要区段 80

二、典型光谱 80

第五节 应用 88

一、定性分析 88

二、纯度检查 89

三、谱图解析 90

第六章 原子光谱法 96

第一节 基本原理 96

一、原子的吸收和发射 96

二、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 97

三、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98

四、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及其影响因素 100

五、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 101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02

一、仪器的主要部件 102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04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验方法 105

一、干扰及其抑制 106

二、定量分析方法 107

三、应用与示例 110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 112

一、基本原理 112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113

三、分析方法 114

四、应用 115

第五节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简介 115

一、基本原理 115

二、分析方法与应用 117

第七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19

第一节 基本原理 119

一、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119

二、核磁矩的空间量子化与能级分裂 120

三、核磁共振的产生 121

四、饱和与弛豫 121

第二节 化学位移 122

一、化学位移的产生 122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123

三、影响质子化学位移的因素 124

四、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127

五、质子化学位移的计算 127

第三节 自旋耦合与自旋系统 129

一、自旋耦合与自旋裂分 129

二、自旋系统 133

第四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及实验方法 139

一、核磁共振波谱仪 139

二、样品的制备 140

三、实验方法 140

第五节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143

一、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一般程序 143

二、解析示例 144

第六节 核磁共振碳谱和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 146

一、核磁共振碳谱 146

二、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 153

第八章 质谱法 158

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仪器简介 158

一、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163

二、质谱表示方法 163

第二节 离子的主要类型 164

一、分子离子 164

二、同位素离子 165

三、亚稳离子 166

四、碎片离子 167

五、重排离子 167

六、多电荷离子 167

第三节 离子的裂解 167

一、裂解的表示方法 167

二、裂解类型 168

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裂解方式和规律 170

第四节 质谱解析 175

一、分子离子峰的确定 175

二、分子式的确定 176

三、质谱解析步骤及示例 177

第九章 波谱综合解析 182

第一节 综合解析方法 182

一、综合解析对分析试样的要求 182

二、综合解析中常用的波谱学方法 182

第二节 综合解析程序 183

一、分子式的确定 183

二、结构式的确定 184

三、验证结构 184

第三节 综合解析示例 184

第十章 色谱法概论 200

第一节 概述 200

一、色谱法的起源和发展 200

二、色谱法的分类 201

第二节 色谱过程及有关术语 202

一、色谱过程 202

二、有关术语 202

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 205

一、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205

二、保留因子与保留比的关系 206

三、色谱分离的前提条件 206

四、塔板理论 206

五、速率理论 209

六、分离度 212

七、色谱分离方程式 212

第十一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 216

第一节 吸附色谱法 216

一、常用的吸附剂及其性质 216

二、基本原理 217

三、色谱条件选择 219

四、应用 220

第二节 分配色谱法 220

一、常用载体 220

二、基本原理 221

三、色谱条件的选择 221

四、应用 221

第三节 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221

一、离子交换树脂及其特性 222

二、基本原理 223

三、应用 225

第四节 分子排阻柱色谱法 225

一、常用的凝胶及其性质 225

二、基本原理 227

三、凝胶的选择 229

四、应用 229

第五节 聚酰胺色谱法 230

一、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质 230

二、基本原理 230

三、应用 232

第六节 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操作 232

一、平面色谱 232

二、经典柱色谱 240

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245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245

一、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流程 245

二、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246

第二节 色谱柱 247

一、固定相 247

二、毛细管色谱柱 251

第三节 检测器 253

一、热导检测器 253

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255

三、其他检测器 255

四、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257

第四节 色谱条件的选择 258

一、色谱柱的选择 258

二、柱温的选择及程序升温 258

三、载气及流速的选择 259

四、进样量 260

五、气化温度和检测室温度 260

第五节 定性定量分析 260

一、定性分析 260

二、定量分析 261

第六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 265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特点 265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本结构 265

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工作原理 266

四、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266

五、应用 268

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270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270

一、输液系统 271

二、进样和色谱分离系统 273

三、检测系统 275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 277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277

一、吸附色谱法 277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 278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278

四、分子排阻色谱法 278

五、离子色谱法 279

六、离子对色谱法 279

第三节 固定相和流动相 280

一、固定相 280

二、流动相 283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287

第五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 288

一、定性分析 288

二、定量分析 288

三、应用示例 288

第六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 289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 290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简介 290

三、分析条件的选择 292

四、应用示例 292

第七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293

一、理论基础 293

二、实现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必要条件 294

三、应用前景 294

第八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294

一、基本原理 295

二、仪器 296

三、流动相和固定相 297

四、应用 298

附录一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301

附录二 甲基的化学位移 307

附录三 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 308

附录四 有机化合物13C化学位移 309

附录五 常见的碎片离子 311

附录六 经常失去的碎片 314

参考书目 31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