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成教辅导资料 总第37期 《中医诊断学》专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巧宜主编
- 出 版 社:湖南中医学院成人教育部
- 出版年份:1992
- ISBN:
- 页数:37 页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和原理 1
二、中医诊断学的地位 1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四、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概况 1
六、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1
第二章 四诊 2
概说 2
一、四诊的概念 2
二、四诊的基本内容 2
三、四诊的原理 2
四、四诊的意义 2
第一节 问诊 2
一、问诊的目的 2
二、问诊的意义 2
三、问诊的内容 2
四、问诊的注意事项 2
五、问现在症的内容 2
(一)问寒热 2
(二)问汗 3
(三)问疼痛 3
(四)问饮食 4
(五)问二便 4
(六)问经带 5
第二节 望诊 6
一、整体望诊 6
(一)望神 6
(二)望色 6
二、局部望诊 6
三、望舌 7
(一)望舌的含义 7
(二)望舌的原理 7
(三)望舌的意义 7
(四)望舌的内容 7
1.望舌质 7
2.望舌苔 8
四、望排出物 8
五、望小儿指纹 8
(一)含义 8
(二)原理 8
(三)内容 8
第三节 闻诊 9
一、听声音 9
二、嗅气味 9
第四节 切诊 9
一、切脉 9
(一)含义 9
(二)原理 9
(三)部位 9
(四)切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0
(五)正常脉象 10
(六)病理脉象 10
1.含义 10
1.病理脉象与主病 10
(七)相兼脉象与主病 13
二、按诊 13
第三章 八纲 15
概说 15
一、八纲和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在辨证中的意义。 15
二、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15
第一节 表证 15
一、表里的证候 15
(一)表证 15
(二)里证 15
(三)半表半里证 15
二、表里证的关系 15
(一)表里同病 15
(二)表里出入 16
第二节 寒热 16
一、寒热的证候 16
(一)寒证 16
(二)热证 16
二、寒热证的关系 16
(一)寒热错杂 16
(二)寒热转化 17
(三)寒热真假 17
三、寒热证与表里证的关系 17
第三节 虚实 18
一、虚实证候 18
(一)虚证 18
(二)实证 18
二、虚实证的关系 18
(一)虚实夹杂 18
(二)虚实转化 18
(三)虚实真假 18
三、虚实证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19
第四节 阴阳 19
一、阴证和阳证 19
(一)阴证 19
(二)阳证 19
二、阴虚证的阳虚证 19
(一)阴虚证 19
(二)阳虚证 19
三、亡阴证和亡阳证 19
(一)亡阴证 19
(二)亡阳证 20
第四章 辨证 20
概说 20
一、辨证的目的 20
二、辨证方法 20
三、辨证内容 20
四、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20
第一节 病因辨证 21
一、六淫证候 21
(一)风淫证候 21
(二)寒淫证候 21
(三)暑淫证候 21
(四)湿淫证候 21
(五)燥淫证候 21
(六)火淫证候 21
二、七情证候 21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22
一、气病辨证 22
(一)气虚证 22
(二)气陷证 22
(三)气滞证 22
(四)气逆证 22
二、血病辨证 22
(一)血虚证 22
(二)血瘀证 22
(三)血热证 22
(四)血寒证 22
三、气血同病辨证 23
四、津液病辨证 23
(一)津液不足证 23
(二)水液停聚证 23
1.水肿 23
2.痰饮 23
第三节 脏腑辨证 2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24
(一)心气虚证 24
(二)心阳虚证 24
(三)心阳暴脱证 24
(四)心血虚证 24
(五)心阴虚证 24
(六)心火上炎证 24
(七)心脉痹阻证 24
(八)痰迷心窍证 24
(九)痰火扰心证 24
(十)小肠实热证 24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24
(一)肺气虚证 24
(二)肺阴虚证 24
(三)风寒犯肺证 24
(四)风热犯肺证 24
(五)肺热壅盛证 24
(六)燥邪犯肺证 24
(七)痰饮停肺证 24
(八)大肠实热证 24
(九)大肠液亏证 25
(十)肠虚滑泄证 25
三、脾与胃病辨证 25
(一)脾气虚证 25
(二)脾阳虚证 25
(三)中气下陷证 25
(四)脾不统血证 25
(五)寒湿困脾证 25
(六)湿热蕴脾证 25
(七)胃阴虚证 25
(八)湿滞胃脘证 25
(九)胃实寒证 25
(十)胃虚寒证 25
(十一)胃热(火)证 25
四、肝与胆病辨证 25
(一)肝气郁结证 25
(二)肝火上炎证 25
(三)肝血虚证 25
(四)肝阴虚证 25
(五)肝阳上亢证 26
(六)肝风内动证 26
(七)寒滞肝脉证 26
(八)肝胆实热证 26
(九)胆郁痰扰证 26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26
(一)肾阳虚证 26
(二)肾阴虚证 26
(三)肾精不足证 26
(四)肾气不固证 26
(五)肾不纳气证 26
(六)膀胱湿热证 26
六、脏腑兼病辨证 26
(一)心肾不交证 26
(二)心肾阳虚证 26
(三)心肺气虚证 26
(四)心脾两虚证 26
(五)心肝血虚证 26
(六)肝火犯肺证 27
(七)肝脾不调证 27
(八)肝胃不和证 27
(九)肝肾阴虚证 27
(十)脾肾阳虚证 27
(十一)脾肺气虚证 27
(十二)肺肾阴虚证 27
第四节 经络辨证 28
一、十二经脉病证 28
(一)手太阴肺经病证 29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29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 29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 29
(五)手太阴心经病证 29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29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29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 29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29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29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 29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 29
二、奇经八脉病证 29
(一)督脉病证 29
(二)任脉病证 29
(三)冲脉病证 29
(四)任脉病证 29
(五)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病证 29
第五节 六经辨证 30
一、六经病证的分类 30
(一)太阳病证 30
(二)阳明病证 30
(三)少阳病证 30
(四)太阴病证 30
(五)少阴病证 30
(六)厥阴病证 30
二、六经病的传变 30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31
一、卫气营血证候的分类 31
(一)卫分证候 31
(二)气分证候 31
(三)营分证候 31
(四)血分证候 31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 31
第七节 三焦辨证 31
一、三焦病变证的分类 31
(一)上焦病证 31
(二)中焦病证 32
(三)下焦病证 32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32
第五章 诊病 32
概说 32
一、诊病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32
二、症、病、证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32
第一节 证候诊断 32
一、诊病与辨证的思维方法 32
(一)基本思维形式 32
(二)具体步骤 32
二、常见症的鉴别 33
第二节 疾病诊断 33
一、疾病诊断定名 33
(一)根据病因命名 33
(二)根据发病的特点命名 33
(三)根据主症命名 33
二、疾病鉴别诊断与分类 33
第六章 病案 33
概说 33
书写病案的意义 33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 33
一、简介历代主要病案及著家 33
二、医案和病历的区别 33
第二节 病案的内容与要求 33
一、医案的内容和要求 33
二、病案的内容和要求 33
(一)门诊病历 33
(二)住院病历 34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自测试题 35
- 《女丹仙道:道教女子内丹养生修炼秘籍 下》董沛文著 2012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MBA大师.2020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专用辅导教材 数学考点精讲》(中国)董璞 2019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消化影像诊断学 原著第3版》王振常,蒋涛,李宏军,杨正汉译;(美)迈克尔·P.费德勒 2019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英国皇家舞蹈学院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组合与舞蹈 四级》陈婷译 2019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