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反思与成长  一线教师的教育心语
反思与成长  一线教师的教育心语

反思与成长 一线教师的教育心语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景具仓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3120611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多年教育经验的结晶,由教育教学漫谈、数学教育管见、争鸣·题解拾零三部分构成。教育教学漫谈主要有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搞好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怎样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等。数学教育管见包括新课标下的现代数学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和现代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争鸣·题解拾零一是收集了作者在刊物上发表的一些有自我观点或见解的文章,以期启示读者。本书既实用于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也可作为在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参考资料,还可作为将来从事初等教育工作的师范院校学生的课外读物。
《反思与成长 一线教师的教育心语》目录

教育教学漫谈 3

搞好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3

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

三、掌握驾驭课堂的能力 6

四、具备过硬的教师基本功 8

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 17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18

二、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23

三、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27

整合六种关系 优化课堂结构 48

一、“导”与“学”的关系 48

二、结果教学与过程教学的关系 48

三、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49

四、全面发展与差异施教的关系 50

五、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51

六、一般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1

锤炼“备”功夫 勿求其形式 53

怎样才能上好课 56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56

二、锤炼高超的教学艺术 57

三、善用生成的课堂资源 58

如何说课 60

一、说课的意义 60

二、说课的基本内容 61

三、说课的基本原则 65

四、说课的基本要求 66

怎样评课 69

一、评课的目的 69

二、评课的原则 69

三、评课的内容 70

四、评课注意事项 74

学会反思 75

一、教学反思的目的 75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76

三、如何撰写课后反思 76

四、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77

“四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的设计实验 78

一、基本内涵 78

二、理论依据 78

三、教学程序 79

四、实施的几个原则 80

贫困地区中小教师科研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82

一、教师科研队伍的基本状况 82

二、建设教师科研队伍的措施和建议 86

实施新时制后中师开设“数学课外活动”的设想 89

一、确定活动内容的原则 89

二、人员的组织、活动的方式、达到的目标 90

三、内容安排 90

四、成绩考核 91

教学设计的内涵及设计的一般步骤 92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92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93

数学教育管见 97

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几点体会 97

现代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一点体会 100

一、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 100

二、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 101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102

四、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 102

新课标下的现代数学观 103

一、数学是一种工具 103

二、数学是一种语言 104

三、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105

四、数学是一种文化 105

新课标下的现代数学课程观 115

新课标下的现代数学教学观 119

一、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互动的过程 119

二、数学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120

三、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20

新课标下的现代数学学习观 126

一、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126

二、数学学习的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27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 143

一、信息技术对数学科学的推动作用 143

二、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刻影响 144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评价 149

一、导向作用 149

二、激励作用 149

三、调控作用 150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153

一、由“师傅”向合作者转变 153

二、由知识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154

三、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155

四、由“复制者”向研究者转变 156

浅述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57

一、揭示问题,要有启发性 157

二、讲解疑难,突出趣味性 157

三、探究条件,注意严密性 158

四、翻译符号,强调准确性 158

五、分析命题,力求简洁性 158

数学课堂教学千万不要拘泥于教材 159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五要”与“五不要” 163

一、教学目标要灵活,不要死板 163

二、教学内容要适量,不要求多 163

三、教学过程要参与,不要包揽 164

四、教学手段要整合,不要分离 164

五、教学评价要多元化,不要单一化 165

数学教科书与数学课程 166

数学教科书不等于数学课程 169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改革设想 171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现状 171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改革设想 172

挖掘例题功能 渗透素质训练——一个不等式例题的教学 178

一、从糖水浓度,引出例题 178

二、由合作探索,证明例题 178

三、从实际建模,应用例题 180

四、再挖掘潜能,拓展例题 180

在生活中引入 合作中理解 探索中收获——“一个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 183

一、设计理念 183

二、过程片段 183

争鸣·题解拾零 189

理不顺,题不宜 189

百分率的写法应该是分数乘百分之百 191

其实“0”没惹麻烦 193

这道例题不能改 196

两类问题的巧解 197

一、快找介于两个分数之间的数的巧解 197

二、工程问题的巧解 198

两种不同运算 一个相同结果——四则运算中的“异式同值”规律 200

一、乘加关系 200

二、乘减关系 201

三、除加关系 201

四、除减关系 202

五、乘除关系 202

六、加减关系 203

由一个案例引发的几个性质 204

一、问题的提出 204

二、Kaprekar常数 204

三、引发的几个性质 204

求三角函数周期常用的方法 207

一、定义法 207

二、公式法 207

三、图像法 208

四、最小公倍数法 208

神奇的单位“1”在三角函数中应用举例 209

一、利用平方关系sin2θ+cos2θ=1 209

二、将原式变成“1” 210

三、给原式乘以“1” 210

四、利用特殊三角函数值 211

证明三角恒等式常用思路列举 212

一、活用切割化弦 212

二、妙用“1”的作用 213

三、巧用比例定理 213

四、慎用万能公式 214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