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免疫学  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第3版
医学免疫学  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第3版

医学免疫学 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云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59012
  • 页数:2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遵照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有关“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修订原则和要求”编写的,教材使用对象主要是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本教材定位明确,在编写上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并尽可能使教材内容与护理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医学免疫学 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第3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 1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2

二、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特性 3

三、免疫应答及其类型和作用特点 5

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参与的细胞和过程 6

五、免疫应答异常及其所致疾病 7

六、免疫学的应用 7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 8

一、免疫学开创期(16—17世纪) 8

二、传统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初) 8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 9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 9

第三节 20世纪以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贡献 11

第二章 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主要作用 13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14

一、骨髓 14

二、胸腺 15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17

一、淋巴结 17

二、脾脏 19

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9

[附]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20

第三章 抗原 22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22

一、抗原的异物性 22

二、抗原的特异性 23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26

一、抗原理化性质 26

二、宿主因素 27

三、免疫途径和方法 27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28

一、根据抗原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分类 28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28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30

四、其他分类 30

第四节 超抗原、丝裂原和佐剂 30

一、超抗原 30

二、丝裂原 31

三、佐剂 32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3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33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3

二、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5

三、J链和分泌片 35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3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37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38

一、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主要功能 38

二、免疫球蛋白恒定区主要功能 39

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40

一、IgG 40

二、IgM 41

三、IgA 42

四、IgD 43

五、IgE 43

第五节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44

一、多克隆抗体 44

二、单克隆抗体 45

第六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46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结构特点 46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成员及其分布和识别的分子 46

第五章 补体系统 48

第一节 概述 48

一、补体系统的命名 48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49

三、补体系统的来源及其生物和理化特性 49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49

一、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 50

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激活过程 52

三、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 53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54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55

一、可溶性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作用 55

二、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 56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57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57

二、调理作用 57

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57

四、炎症介质作用 58

五、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58

第五节 补体系统缺陷与疾病 58

一、补体固有成分缺陷 58

二、补体调节分子缺陷 58

第六章 细胞因子 60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60

一、白细胞介素 60

二、干扰素 61

三、肿瘤坏死因子 62

四、集落刺激因子 63

五、趋化性细胞因子 63

六、生长因子 64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 64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66

一、理化特性 66

二、存在方式和产生特点 66

三、作用方式和作用特点 66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和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68

一、细胞因子异常与疾病 68

二、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68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71

第一节 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71

一、HLA-Ⅰ类基因及其编码产物 72

二、HLA-Ⅱ类基因及其编码产物 72

三、HLA-Ⅲ类基因及其编码产物 73

第二节 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结构 74

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74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75

第三节 HLAⅠ类和Ⅱ类分子表达特点及其分布和主要功能 75

一、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 75

二、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分布 76

三、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76

第四节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77

一、单倍型遗传 77

二、多态性 78

三、连锁不平衡 78

第五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79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 79

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79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79

四、HLA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 79

五、HLA与法医学和亲子鉴定的关系 80

第八章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81

第一节 单核-巨噬细胞 82

一、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对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识别 83

二、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83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 85

一、树突状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85

二、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86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86

一、NK细胞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 86

二、NK细胞对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的识别及其活化 89

三、NK细胞对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机制 90

第四节 具有泛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固有免疫细胞 91

一、NKT细胞 91

二、γδT细胞 92

三、B1细胞 92

第五节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94

一、中性粒细胞 94

二、嗜碱性粒细胞 94

三、嗜酸性粒细胞 95

四、肥大细胞 95

第九章 适应性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96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96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成熟 96

二、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98

三、T淋巴细胞亚群 101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105

一、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 105

二、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106

三、B淋巴细胞亚群 109

第十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111

一、抗原提呈细胞及其分类 111

二、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112

三、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提呈和T细胞对抗原的扫描识别 114

四、抗原提呈细胞对CD4+/CD8+T细胞的激活作用 115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116

第一节 概述 116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 116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参与的免疫细胞和主要作用 116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和启动过程 117

四、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部位 117

五、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17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18

一、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18

二、CD8+CTL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21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24

一、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加工提呈和活化第一信号的产生 124

二、初始T细胞活化和Th2细胞的形成 125

三、B细胞与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活化信号的产生 126

四、Th2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127

五、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127

六、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128

第十二章 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30

第一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130

一、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130

二、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132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 134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34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和作用特点 134

二、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点 135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136

第十三章 免疫耐受 138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138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138

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试验 139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 139

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 139

二、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 140

第三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141

一、抗原因素 141

二、机体因素 142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类型和形成机制 142

一、免疫耐受的类型 142

二、中枢免疫耐受机制 143

三、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144

第五节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146

第十四章 超敏反应 14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47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147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48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0

四、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15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52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52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54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55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6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57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57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8

第五节 各类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159

第十五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61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161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162

一、自身抗原相关因素 162

二、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相关因素 164

三、遗传因素 165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组织细胞损伤机制和防治原则 166

一、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 166

二、自身组织器官和细胞损伤机制 167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168

第十六章 免疫缺陷病 170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70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170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171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 172

四、补体系统缺陷 174

五、吞噬细胞缺陷 175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75

一、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因素 175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76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178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 180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80

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 180

三、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 181

四、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和识别机制 182

五、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183

六、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184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186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86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 186

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 188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189

一、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作用 190

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作用 191

第三节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191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 192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192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192

第十九章 免疫学检测及其应用 194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 194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94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95

三、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和检测方法 196

第二节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206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206

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206

三、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207

四、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209

第二十章 免疫学防治 211

第一节 人工免疫 211

一、人工免疫的概念和种类 211

二、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传统生物制剂 212

三、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212

四、新型疫苗及其应用 213

五、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214

第二节 免疫治疗 215

一、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15

二、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16

三、药物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1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19

参考文献 2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