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内蒙古高原中部及其东南缘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研究
内蒙古高原中部及其东南缘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研究

内蒙古高原中部及其东南缘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海春兴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6001849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由“内蒙古阴山北麓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研究”和“河北坝上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两部分组成。该内容属地理学应用基础研究范畴。通过野外观测、试验及室内实验研究,总结出土壤风蚀与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指出影响该区域土壤风蚀的主要因素等。
《内蒙古高原中部及其东南缘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研究》目录

上篇 内蒙古阴山北麓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研究 3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7

第一章 绪论 13

1.1 引言 13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6

1.2.1 研究目标 16

1.2.2 研究内容 17

1.3 研究方案 17

1.3.1 研究方法 18

1.3.2 技术路线 19

1.3.3 实验方案 19

1.4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0

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区域自然、人文因素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24

2.1 内蒙古自然、人文环境的演变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24

2.2 土壤类型对风蚀的影响 26

2.3 土壤风力侵蚀过程 29

2.3.1 区域起沙风持续的时数和强度是土壤风力侵蚀的直接因素 29

2.3.2 区域环境条件是影响土壤风力侵蚀过程的间接因素 31

2.3.3 风力侵蚀过程及一般特征 31

2.3.4 土壤冻融侵蚀过程 32

2.3.5 沙漠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3

参考文献 33

第三章 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驱动研究综述 34

3.1 农牧交错区的环境背景状况 36

3.2 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分析 36

3.2.1 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因素构成 37

3.2.2 社会发展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 37

3.2.3 科技进步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驱动 39

3.2.4 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复合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 40

3.3 结论 40

参考文献 41

第四章 人口因素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43

4.1 引言 43

4.2 人口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环境的影响 46

4.2.1 人口增加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环境的影响 47

4.2.2 人口减少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环境的影响 48

4.2.3 人口素质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环境的影响 49

4.3 结论与建议 50

参考文献 50

第五章 阴山北麓不同用地方式下春季土壤表层水分变化分析 52

5.1 引言 52

5.2 区域概况 53

5.3 试验材料与方法 54

5.3.1 试验材料和仪器 54

5.3.2 试验方法 54

5.4 研究结果 55

5.5 结论 58

参考文献 59

第六章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春季土壤风蚀及土壤质地变化 60

6.1 引言 60

6.2 采样区概况及采样布点 61

6.3 研究材料及方法步骤 62

6.4 研究结果 63

6.5 结论 66

参考文献 67

第七章 阴山北麓春季土地利用及风蚀对表土有机质的影响 68

7.1 前言 68

7.2 实验材料和方法 69

7.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69

7.2.2 实验方法 69

7.3 结果分析 70

7.4 结论 73

参考文献 74

第八章 阴山北麓不同用地方式下春季土壤可蚀性分析 75

8.1 引言 75

8.2 实验材料与方法 76

8.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76

8.2.2 实验方法 76

8.3 结果与分析 80

8.3.1 结果计算 80

8.3.2 采样点特征及潜在可蚀性 82

8.4 结论 83

参考文献 84

第九章 内蒙古土默特平原降尘特征研究 85

9.1 引言 85

9.2 研究区与采样点天气概况 86

9.3 实验材料与方法 86

9.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86

9.3.2 实验方法 87

9.4 讨论与分析 87

9.4.1 降尘物相对百分含量在各粒径段上的分布 87

9.4.2 本次降尘物的粒径范围很广 88

9.4.3 本次降尘结构序列偏沙,细粒径物质含量偏低 88

9.4.4 电镜扫描结果表明,颗粒物搬运距离近,磨圆程度低 89

9.5 结论 90

参考文献 90

第十章 研究结论 92

附录一 土壤风蚀预报模型的发展过程 96

1 引言 96

2 风蚀预报模型发展过程 96

3 修订风蚀预报方程及其参数 98

3.1 风蚀搬运方程 98

3.2 天气方程 100

3.2.1 风值(W) 100

3.2.2 风的因素(Wf) 100

3.2.3 天气因素(WF) 101

3.3 土壤方程 103

3.3.1 土壤可蚀部分(EF) 103

3.3.2 土壤结皮因素(SCF) 103

3.4 有机残体和作物方程 104

3.4.1 水平有机残体(SLRf) 104

3.4.2 直立有机残体(SLRs) 104

3.4.3 作物有机残体的分解 105

3.4.4 作物覆盖(SLRc) 105

3.5 耕作粗糙度 106

3.5.1 土壤糙度 106

3.5.2 土壤粗糙度的降低 107

3.6 风障和防护林带 108

3.7 山丘 108

3.8 计算最大搬运量(Qmax) 109

3.9 计算田块的临界长度 109

4 结束语 110

参考文献 110

附录二 研究过程图片 111

下篇 河北坝上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119

中文摘要 119

英文摘要 124

第一章 概述 131

1.1 研究背景及依据 131

1.1.1 土壤风蚀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131

1.1.2 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134

1.1.3 河北坝上土地利用是土壤风蚀的驱动因素之一 135

1.1.4 土壤风蚀动力过程涉及土壤理化指标体系的研究 136

1.1.5 土壤风蚀动力过程研究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自然基金研究内容之一 137

1.1.6 坝上土壤风蚀研究涉及首都周边防沙治沙内容 137

1.2 研究内容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38

1.3 总体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40

1.4 论文的创新点 140

参考文献 141

第二章 河北坝上区域分异特征 146

2.1 西北部区域特征 147

2.2 中部区域特征 147

2.3 东南部区域特征 148

参考文献 149

第三章 土壤风蚀沙化驱动因素分析 150

3.1 研究方法和步骤 150

3.2 风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52

3.3 风蚀驱动力地域分异结果分析 155

3.3.1 康保县计算结果分析 155

3.3.2 张北县计算结果分析 161

3.3.3 丰宁县计算结果分析 167

3.4 结论 173

参考文献 175

第四章 土壤可蚀性研究 177

4.1 地理环境及其土壤特性诊断 177

4.2 不同用地土壤可蚀性研究 179

4.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80

4.4 计算结果 181

4.5 结论与讨论 183

参考文献 184

第五章 土壤湿度和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影响的实验研究 186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86

5.1.1 模拟试验设计 186

5.1.2 模拟试验的可靠性验证 187

5.1.3 暗栗钙土的含水量与起沙量的测定 188

5.1.4 暗栗钙土植被盖度与起沙量的测定 189

5.2 研究结果 189

5.2.1 暗栗钙土区的风速及植被盖度情况 189

5.2.2 植被盖度、风速与吹蚀量的关系 190

5.2.3 土壤含水量、风速与吹蚀量的关系 190

5.3 结论 192

参考文献 192

第六章 不同土地利用风蚀研究 194

6.1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点的选定 194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96

6.2.1 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研究设计 197

6.2.2 降雨对风蚀的影响研究设计 198

6.2.3 草地的影响研究设计 199

6.3 试验结果 199

6.3.1 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研究结果 199

6.3.2 降雨对风蚀的影响研究结果 206

6.3.3 草地的影响研究结果 207

6.3.4 不同土地利用风蚀比较结果 213

6.4 结论与讨论 218

6.4.1 仪器设计符合实验要求 218

6.4.2 降雨对风蚀有强烈抑制作用 219

6.4.3 草地盖度与风蚀量成反比关系 219

6.4.4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和决定着土壤风蚀量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七章 近地面输沙研究 221

7.1 引言 221

7.2 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法 221

7.3 试验结果 222

7.4 结论 224

参考文献 224

第八章 放牧和交通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226

8.1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226

8.1.1 研究方法 226

8.1.2 放牧强度递减率的计算方法 226

8.1.3 各要素的确定和量化 227

8.1.4 计算过程 228

8.1.5 实例分析 229

8.1.6 结论与讨论 231

8.2 交通用地的土壤风蚀研究 231

8.2.1 测量方法与结果 232

8.2.2 结论与讨论 234

参考文献 235

第九章 风水两相侵蚀 237

9.1 国内外关于风、水两相侵蚀的研究进展 237

9.2 风水两相侵蚀驱动因素 238

9.2.1 气候条件 238

9.2.2 地质地貌因素 238

9.2.3 水文条件 238

9.2.4 人为因素 239

9.3 今后主要研究内容 239

9.3.1 野外定位和半定位观测研究 239

9.3.2 建立治理措施体系 240

9.4 结论 240

参考文献 240

第十章 结论 241

附件一 时间序列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程序 244

附件二 专利一结构说明、使用方法及证书 256

1 仪器结构说明 256

2 仪器使用说明 257

附件三 专利二结构说明、使用方法及证书 259

1 仪器结构说明 259

2 仪器使用说明 260

后记 2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