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的适用性研究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的适用性研究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的适用性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京文,宗刚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3024006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一种集合多种高新科技和传统工业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本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对高速、安全、快捷的交通系统的需求,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运量巨大、经济高速增长的国情,高速磁浮交通系统——21世纪我国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我国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实力,带动科技进步及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参与国际竞争,等等……多方面、多视角、全面而系统地论证了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的适用性;进而得出我国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经济、可行、符合国情的结论。本书适合相关研究及管理人员和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的适用性研究》目录

第1章 总论 1

1.1 我国修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现实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1

1.1.1 我国修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现实必要性 2

1.1.2 我国修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历史意义 3

1.2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具有较好的市场适应性 5

1.3 我国修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应保持积极稳妥的技术路线 7

1.4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建设需要进行体制和结构模式创新 8

1.4.1 建设模式上采用“干支分离”模式 9

1.4.2 建设管理体制要有创新 10

1.4.3 正确处理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 11

1.5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与高速轮轨铁路的特点比较 11

1.5.1 磁浮与高速轮轨铁路的技术比较 12

1.5.2 高速磁浮交通方式与高速轮轨铁路的经济性比较 13

1.5.3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与盈亏平衡分析 14

1.6 修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应用前景看好 16

1.6.1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上已经成熟 16

1.6.2 高速磁浮交通体系在长大干线上容易发挥优势 17

1.6.3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 17

1.6.4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17

1.6.5 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经济可行性也将逐渐得到证实 18

1.6.6 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19

1.6.7 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沪杭线为例) 19

1.6.8 目前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存在的不利因素(以沪杭线为例) 20

1.6.9 小结 21

1.7 国力支持与投资风险问题 22

1.8 结论与建议 24

第2章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25

2.1 美国、日本、欧洲交通运输体系的历史演变过程 25

2.1.1 美国 25

2.1.2 日本 27

2.1.3 德国 30

2.1.4 法国 31

2.1.5 英国 33

2.2 美国、日本、欧洲交通运输体系的现状分析 35

2.2.1 美国 35

2.2.2 日本 36

2.2.3 德国 38

2.2.4 法国 39

2.2.5 英国 41

2.3 美国、日本、欧洲交通运输体系及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42

2.3.1 美国 43

2.3.2 日本 45

2.3.3 德国 46

2.3.4 法国 47

2.3.5 英国 49

2.4 世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成熟度分析 50

2.4.1 常导高速磁浮交通运输技术成熟度——以德国为例 51

2.4.2 超导型高速磁浮交通运输技术——以日本为例 53

2.5 从国外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发展看其经济可行性分析 55

2.5.1 国外对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经济可行性的认可 55

2.5.2 国外部分磁浮项目的投资状况 57

2.5.3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运营支出 59

2.6 对我国的启示 61

2.6.1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适合于我国地理情况 61

2.6.2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符合我国的客运交通现状 62

2.6.3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符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科技战略 63

2.6.4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一种新的交通形式 64

2.6.5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实现技术跨越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65

2.7 结论 66

第3章 中国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68

3.1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优势 68

3.1.1 运送能力大 68

3.1.2 运行速度快 69

3.1.3 安全性高 70

3.1.4 环境的影响小 70

3.2 我国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73

3.2.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速、快捷交通方式的需求 73

3.2.2 对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的综合价值预期 75

3.2.3 快速连接我国各中心城市发挥区域经济优势 76

3.2.4 探索我国高新技术领域模仿创新之路 76

3.2.5 发展高速磁浮产业可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77

3.2.6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中国的机遇 78

3.2.7 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 79

3.2.8 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79

3.3 我国修建京沪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80

3.3.1 京沪铁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81

3.3.2 京沪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 84

3.4 目前我国修建京沪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尚需做的一些准备 85

第4章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意义的认识与测算 87

4.1 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分析预测 87

4.1.1 交通运输投资状况分析 87

4.1.2 未来交通运输分析预测 88

4.1.3 2010年和2020年的旅客周转量和客运量分析 88

4.2 现有交通运输体系与发展前景分析 89

4.2.1 2001年交通运输现状 89

4.2.2 现有旅客交通运输体系 89

4.3 高速长大干线举例:京沪线的客运分流分析 90

4.4 磁浮交通系统长大干线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90

4.4.1 沿线区域经济总体状况 91

4.4.2 沿线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91

4.4.3 区位功能分析 93

4.4.4 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以寻找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94

4.5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沿海地区构筑便捷快速的交通条件 94

4.6 结论 94

第5章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我国交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影响 96

5.1 我国交通体系的现状分析 96

5.1.1 我国交通运输的成就 96

5.1.2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97

5.2 修建高速磁浮客运通道对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作用 98

5.2.1 添补速度空间空白 98

5.2.2 高速磁浮交通在我国21世纪客运交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99

5.3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民航系统发展的影响 99

5.4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公路客运系统的影响 100

5.5 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轮轨铁路网建设的影响 101

5.5.1 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普通铁路网建设的影响 101

5.5.2 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高速轮轨铁路网发展的影响 101

5.6 新的先进交通工具将诱发出特定人群的出行 102

5.7 从交通体系结构的演化规律定性分析磁浮运输系统的发展前景 102

5.8 从环境保护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看发展磁浮运输的必然之路 103

5.9 结论 103

第6章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市场适应性研究 104

6.1 旅客运输速度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04

6.1.1 运输方式(速度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04

6.1.2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比较 106

6.2 旅客的时间价值分析 106

6.2.1 按地区分别测算的人均时间价值 107

6.2.2 按产业分别测算的人均时间价值 107

6.2.3 长大干线举例:京沪线沿线地区的人均时间价值 108

6.3 我国旅客的票价承受能力 108

6.3.1 居民生活水平分析法 109

6.3.2 用旅客典型调查法测算旅客承受能力 111

6.3.3 长大干线举例:京沪线旅客支付能力与交通选择意愿 111

6.3.4 结论 112

6.4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市场定位 112

6.4.1 技术因素对速度值的影响 113

6.4.2 经济因素对速度值的影响 114

6.5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票价定位 117

6.5.1 客运票价制定方法 117

6.5.2 磁浮交通系统票价制定原则 118

6.5.3 结论 120

6.6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市场前景分析 120

6.6.1 客运市场总需求变化趋势 120

6.6.2 目前我国客运交通系统市场现状与问题 123

6.6.3 长大干线举例:京沪线的运输现状及问题 127

6.6.4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上的市场竞争力 129

6.6.5 磁浮交通系统的市场份额分析 130

6.7 结论 133

第7章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营运模式 137

7.1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营运模式的研究意义 137

7.2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中国的运营模式研究 137

7.2.1 中国今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格局 138

7.2.2 枢纽/辐射(Hub & Spoke)结构 140

7.2.3 “干支分离” 143

7.2.4 网运分离(或者称“上下分离”) 150

7.3 结论 155

第8章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建设投融资方式和投融资政策的分析 156

8.1 背景分析 156

8.1.1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建设投资的特点 156

8.1.2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融资的几项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157

8.2 几种可考虑的融资模式 157

8.2.1 发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建设债券 157

8.2.2 BOT融资方式 158

8.2.3 PFI融资方式 159

8.3 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分析 161

8.4 结论 162

第9章 关于我国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路线 163

9.1 分阶段发展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基本思路 163

9.2 从上海磁浮示范线获得基本的技术、运营与管理经验 164

9.3 修建长大干线试验段 167

9.3.1 试验段的选择原则 168

9.3.2 试验段的可能方案 168

9.3.3 平均造价有较为准确的决算 169

9.3.4 试验段的车站设置原则 169

9.3.5 磁浮最大通过能力要有明确的答案 170

9.3.6 建设时机的分析 170

9.4 完成京沪线或宁沪杭甬(义)高速磁浮通道 171

9.4.1 京沪磁浮通道 171

9.4.2 建设时机的分析 173

9.5 平原地区磁浮运输网的建设阶段 174

9.6 磁浮网络向中西部及次发达地区扩展的远景目标 175

9.7 京沪磁浮线路投入运营前的配套分流措施 175

9.7.1 西宁线的分流作用 175

9.7.2 陆海通道对京沪的分流作用 175

9.7.3 修建德州—淄博线 176

9.8 结论与建议 176

第10章 磁浮高速交通系统与高速轮轨铁路的技术经济比较 177

10.1 磁浮高速交通系统与高速轮轨铁路的技术特点比较 177

10.1.1 主要技术标准与技术优势比较 177

10.1.2 磁浮高速交通系统与高速轮轨铁路基建工程技术特点对照分析 187

10.2 京沪长大干线磁浮高速交通系统与高速轮轨铁路投资比较 189

10.2.1 磁浮高速交通系统的投资成本 189

10.2.2 高速轮轨铁路的投资成本 192

10.2.3 磁浮与高速轮轨铁路投资成本的比较分析 193

10.3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与高速轮轨铁路运营费用比较 198

10.3.1 磁浮列车的运营成本 199

10.3.2 高速轮轨列车的运营成本 202

10.3.3 运营成本的对比分析 203

10.4 磁浮高速交通系统与高速轮轨铁路运营收益比较 208

10.5 寿命周期费用比较 210

10.6 旅客周转量与票价的盈亏平衡分析 211

10.7 结论及建议 214

第11章 沪杭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项目经济评价问题研究 223

11.1 经济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223

11.1.1 经济评价 223

11.1.2 评价依据与原则 223

11.1.3 评价的难点及处理办法 224

11.2 评价思路与计算方法 225

11.2.1 项目直接效益 225

11.2.2 项目外部效果 225

11.3 广义费用的参数估计 226

11.3.1 广义费用的含义 226

11.3.2 旅客时间价值的估算 226

11.4 广义费用与效益的计算 230

11.4.1 计算的简化 230

11.4.2 使用者广义费用与效益 231

11.4.3 供应者效益 233

11.5 国民经济费用调整 234

11.5.1 扣除转移支付 234

11.5.2 价格调整 234

11.6 经济评价 235

11.6.1 投资估算 235

11.6.2 运营期成本估算 236

11.6.3 经济评价指标 239

11.6.4 经济评价小结 243

11.7 主要外部效果分析 244

11.7.1 对我国现代交通体系的贡献 244

11.7.2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 244

11.7.3 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245

11.7.4 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 246

11.7.5 不利因素分析 246

11.8 结论 247

第12章 中国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国力分析和风险分析 262

12.1 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国力对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支持力 262

12.1.1 经济实力 262

12.1.2 投资能力 263

12.1.3 财政状况 267

12.1.4 进出口贸易 268

12.1.5 部分在建超大型项目情况 269

12.2 从未来10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国力对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支持力 271

12.3 从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兴建对国民经济宏观指标的影响分析我国国力对建设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支持力 273

12.4 长大干线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风险分析 277

12.4.1 市场风险 278

12.4.2 技术风险 279

12.4.3 投融资风险 279

12.4.4 管理风险 280

12.4.5 自然风险 281

12.5 结论 281

第13章 结束语 283

参考文献 2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