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清伟主编;李瑞副主编
- 出 版 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3222915
- 页数:420 页
第一编 导论 3
第一章 法学导论 3
第一节 法学及其研究对象 3
一、法学的概念 3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4
第二节 法学体系 6
一、法学体系与法学分支学科 6
二、当代中国的法学体系 7
第三节 法学与其他学科 8
一、法学与哲学 8
二、法学与社会学 8
三、法学与经济学 9
四、法学与政治学 9
五、法学与历史学 10
六、法学与逻辑学 10
第二章 法理学及其使命 12
第一节 法理学的概念与范围 12
一、法理学的概念 12
二、法理学的范围 17
第二节 法理学的功能 18
一、法理学的分析功能 18
二、法理学的规范功能 19
三、法理学的经验功能 19
第三节 法理学的历史 20
一、西方法理学的历史沿革 20
二、法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21
第四节 法理学的使命 23
一、引领并回应社会变迁 23
二、公平正义的助推器 24
第二编 法的本体论 29
第三章 法的概念 29
第一节 法的词源 29
一、中国历史上法的用语 29
二、西方语言中法的用语 30
三、当代中国“法”与“法律”的使用 31
第二节 法的释义 32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 32
二、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 33
第三节 法的特征 34
一、行为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34
二、国家创制性: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35
三、权利义务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36
四、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37
第四节 法的本质 38
一、法的本质的不同理论 38
二、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理论 39
第四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45
第一节 法的渊源 45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45
二、法的渊源的类别 47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49
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55
第二节 法的分类 56
一、法的一般分类 57
二、法的特殊分类 58
第三节 法的效力 59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 59
二、法的效力范围 60
三、法的效力等级 63
第五章 法的要素 65
第一节 法的要素概述 65
一、法的要素的概念 65
二、法的要素的主要学说 66
第二节 法律概念 68
一、法律概念的含义和特征 68
二、法律概念的地位和功能 68
三、法律概念的分类 69
第三节 法律规则 70
一、法律规则的概念 70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71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 73
第四节 法律原则 75
一、法律原则的概念 75
二、法律原则的种类 76
三、法律原则的功能 77
第六章 法的作用 78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概念和分类 78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78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79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80
一、指引作用 80
二、评价作用 81
三、预测作用 82
四、教育作用 82
五、强制作用 82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83
一、法的社会作用的一般分析 83
二、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 84
第四节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85
一、法的作用受其地位制约 85
二、法的作用受制于其自身的特性 85
三、法的作用受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86
四、法的作用受运行成本制约 87
第七章 法律体系 88
第一节 法律体系概述 88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88
二、法律体系与相近概念之间的异同 90
第二节 法律体系的构成 91
一、法律部门的概念 91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92
三、划分法律部门的原则 93
四、公法、私法与社会法 9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96
一、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含义 96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部门划分 96
第八章 权利和义务 101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01
一、权利和义务概念的重要性 101
二、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02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108
一、抽象权利义务和具体权利义务 108
二、基本权利义务和普通权利义务 108
三、绝对权利义务和相对权利义务 109
四、第一性权利义务和第二性权利义务 109
五、应有权利义务、法定权利义务、现实权利义务 109
六、公权利义务和私权利义务 110
七、专属权利义务和可转移权利义务 110
八、行动权与消极义务和接受权与积极义务 110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11
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111
二、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111
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12
四、价值上的主次关系 112
第四节 权利和义务的界限与权利滥用 113
一、权利和义务的界限 113
二、权利滥用 113
第九章 法律行为 115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115
一、法律行为界定 115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117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118
一、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 118
二、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 119
三、法律行为的确认 120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121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的分类 121
二、根据行为的法律性质所作的分类 121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相互关系所作的分类 123
四、根据行为构成要件所作的分类 123
第十章 法律关系 124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124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124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126
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28
第二节 法律关系主体 128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种类 128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129
第三节 法律关系客体 131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131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131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演变 133
一、法律关系的演变及其条件 133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134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136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 136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136
二、法律责任的本质 138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139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构成 141
一、责任主体 141
二、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141
三、损害结果 142
四、因果关系 142
五、主观过错 142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143
一、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的含义 143
二、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的原则 143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承担与减免 145
一、法律责任的承担 145
二、法律责任的减免 147
第三编 法的运行论 151
第十二章 法的运行概论 151
第一节 法律运行的概念与特征 151
一、法律运行的概念 151
二、法律运行的特征 151
第二节 法的实效 153
一、法的实效的概念 153
二、法的实效的产生条件 155
第三节 法的实现 156
一、法的实现的概念 156
二、法的实现的特点 157
三、法的实现的一般过程 157
四、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 158
第十三章 立法 160
第一节 立法与立法权 160
一、立法的概念与特征 160
二、立法的外延 161
三、立法权 162
第二节 立法的原则 164
一、立法原则界说 164
二、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165
第三节 立法体制 168
一、立法体制的含义和构成 168
二、立法权限的划分 169
三、当代中国立法体制的特点 170
四、当代中国立法权限划分 171
第四节 立法过程与立法程序 173
一、立法过程 173
二、立法程序 174
三、立法技术 177
第十四章 守法 179
第一节 守法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79
一、守法的概念 179
二、守法的构成要素 180
第二节 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182
一、守法是法的要求 182
二、守法是人基于利益和信用的考虑 183
三、守法是由于惧怕法的制裁 183
四、守法是出于社会的压力 183
五、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 183
六、守法是道德的要求 184
第三节 守法的主客观条件 185
一、守法的主观条件 185
二、守法的客观条件 186
第十五章 执法 187
第一节 执法的概念与特征 187
一、执法的概念 187
二、执法的特征 188
第二节 执法的种类 190
一、抽象执法行为与具体执法行为 190
二、羁束裁量行为和自由裁量行为 190
三、依职权的执法行为和依申请的执法行为 191
四、单方的执法行为和双方的执法行为 191
五、要式的执法行为和非要式的执法行为 191
六、作为的执法行为和不作为的执法行为 192
第三节 执法体系 192
一、执法体系的概念 192
二、政府的执法 192
三、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193
四、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 194
五、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 194
第四节 执法的原则 194
一、合法性原则 195
二、合理性原则 195
三、效率原则 196
四、民主原则 196
第十六章 司法 198
第一节 司法的概念与特征 198
一、司法的概念 198
二、司法的特征 199
第二节 司法的构成要素 200
一、司法主体 200
二、司法体系 201
三、司法职权 203
四、司法机关之间的体制关联 204
第三节 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204
一、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要求 204
二、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原则 205
第十七章 法律监督 209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述 209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209
二、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 210
三、法律监督的分类 210
第二节 法律监督的功能 212
一、法律监督的法律功能 212
二、法律监督的政治功能 212
第三节 法律监督的原则 214
一、合法性原则 214
二、民主性原则 214
三、程序性原则 215
四、系统性原则 215
第四节 法律监督体系 215
一、国家监督 215
二、社会监督 219
第四编 法律发展论 223
第十八章 法的起源 223
第一节 法的起源概述 223
一、法的起源的历史背景 223
二、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 224
第二节 法律继承 226
一、法律继承的概念 226
二、法律继承的根据 227
三、法律继承的内容 229
第三节 法律移植 230
一、法律移植的概念 230
二、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231
三、法律移植的可行性 232
四、法律移植的方式 234
第十九章 法系 235
第一节 法系概述 235
一、法系的概念 235
二、法系的分类 236
第二节 当今世界主要法系 236
一、民法法系及其分布 236
二、普通法法系及其分布 237
三、两大法系的比较 238
第五编 法的价值论 243
第二十章 法的价值 243
第一节 法的价值概述 243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 243
二、法的价值的属性 244
第二节 法的价值体系 245
一、法的目的价值系统 245
二、法的评价标准系统 246
三、法的形式价值系统 247
第三节 法的价值的功能及其冲突与解决 247
一、法的价值的功能 247
二、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248
第二十一章 法与秩序 250
第一节 法与秩序概述 250
一、秩序的概念与分类 250
二、法律秩序的概念 250
三、秩序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 251
第二节 法律与秩序的关系 253
一、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 253
二、法律与自然秩序 254
三、守法与秩序 254
四、良法与秩序 256
第二十二章 法律与正义 258
第一节 正义概述 258
一、正义的概念 258
二、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260
第二节 正义的分类 264
一、分配正义 264
二、矫正正义或补偿性正义 264
三、交换正义 264
四、程序正义 264
第三节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266
一、法是一种正义的事业 266
二、国家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268
第二十三章 法与利益 272
第一节 利益与利益法学 272
一、利益的概念和分类 272
二、利益法学及其发展 272
三、正义与利益 274
第二节 财产权与利益 275
一、财产权的重要性 275
二、财产权的界定 275
三、当今中国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权利的重要性 276
第二十四章 法与平等 280
第一节 平等概述 280
一、平等的含义 280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 281
第二节 法与平等的关系 282
一、法是实现平等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手段 282
二、平等是法的价值目标 282
第三节 平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283
一、平等、歧视与合理的区别对待 283
二、平等、平均与特权 285
三、平等和公平 286
第二十五章 法与自由 289
第一节 自由的含义与自由思想的发展 289
一、自由的含义 289
二、自由思想的发展 290
三、自由的价值 291
第二节 自由的分类 293
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293
二、政治自由、思想文化自由与经济自由 294
第三节 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296
一、自由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 296
二、法律对自由的保障 297
第四节 自由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297
一、契约自由 298
二、结社自由 299
三、经济领域内自由的意义 300
四、承诺必须履行 301
第二十六章 法与人权 303
第一节 人权的起源与发展 303
一、人权的概念与特征 303
二、人权思想的发展 304
三、人权立法的演变 306
第二节 人权的分类 308
一、基本人权和非基本人权 308
二、消极人权和积极人权 309
三、应然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 309
四、一般主体人权和特殊主体人权 310
五、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310
六、三代人权的划分 310
第三节 人权与法律的关系 311
一、人权与法治 311
二、法律对人权的保障 312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人权事业 313
一、宪法对人权的规定 313
二、当代中国人权事业的成就与挑战 314
三、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316
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近期目标 318
第六编 法律社会论 321
第二十七章 法律与社会的一般理论 321
第一节 法律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321
一、社会与社会变迁 321
二、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323
第二节 法与和谐社会 325
一、和谐与和谐社会 325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326
三、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328
第二十八章 法与经济 330
第一节 法与生产方式 330
一、法与生产力 330
二、法与生产关系 331
三、法与经济 331
第二节 法与市场经济 333
一、对市场经济的理解 333
二、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334
第三节 法与经济全球化 335
一、经济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 336
二、当代中国法律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 336
三、知识经济与法治文明的关系 337
第二十九章 法与政治 339
第一节 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339
一、“政治”的含义 339
二、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339
第二节 法与国家 341
一、国家的概念 341
二、法与国家的关系 342
第三节 法与政党及其政策 343
一、政党与政策的概念 343
二、法与政策的关系 345
三、正确处理法与政策的关系 346
第三十章 法与文化 348
第一节 法与传统 348
一、中国法律传统的主要内容 348
二、法律传统的功能 350
三、法与传统关系的调适 350
第二节 法与宗教 351
一、宗教的含义 352
二、法与宗教的异同 352
三、法与宗教的关系 353
第三节 法与法律文化 354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354
二、法与法律文化的关系 354
第三十一章 法与道德 357
第一节 道德的含义与属性 357
一、道德的含义 357
二、道德的属性 357
第二节 法与道德的关系 358
一、法与道德的联系 358
二、法与道德的区别 359
第三节 法与道德的冲突与解决 360
一、法与道德的冲突之一:合法不合理 360
二、法与道德的冲突之二:合理不合法 361
三、法与道德的冲突的解决 362
第三十二章 法与科学技术 363
第一节 科学技术概述 363
一、科学技术的含义 363
二、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364
第二节 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364
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364
二、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365
第三十三章 法与生态文明 367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 367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367
二、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367
第二节 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368
一、生态文明对法提出了新挑战 368
二、法对生态文明的作用 369
第七编 法律方法论 373
第三十四章 法律方法概述 373
第一节 法律方法的概念及特征 373
一、“法律方法”用语辨析 373
二、法律方法的概念 374
三、法律方法的特征 376
第二节 法律方法的内容和意义 377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 377
二、法律方法论的意义 379
第三十五章 法律解释 382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定位 382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界定 382
二、对法律解释概念的进一步解读 384
三、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385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 387
一、法律解释的原则 387
二、法律解释的具体方法 388
三、法律解释的分类 393
第三节 我国法律解释体制 395
一、关于解释体制的法律规定 395
二、我国法律解释的权限划分 395
三、现行法律解释体制的特点 397
第三十六章 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 400
第一节 法律推理 400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及特征 400
二、形式推理 401
三、辩证推理 404
第二节 法律论证 407
一、法律论证的概念 407
二、法律论证的必要性 408
三、法律论证的结构 410
四、法律论证的基本方法 412
参考文献 416
后记 420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青少年叛逆心理学》慧杰著 2019
- 《人际关系应用心理学》贾海泉 2018
- 《“剁手”心理学》(法)尼古拉·盖冈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