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迪民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1235041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写起,论述了史学、伦理道德、文学、科技、教育学等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特别介绍了古代学校与教育智慧,又从文化践履的角度,以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为例,展示了古人的人生智慧、处世智慧,解答了读书学习与人生道路等问题,从全新的角度为读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目录

绪论 1

第一编 文化与传统文化概述 21

第一章 文化的概念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21

第一节 文化及其内涵 21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开端 25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相关概念 31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35

第二章 古代史学概述 38

第一节 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38

第二节 古代史学的特色与巨大成就 41

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49

第三章 传统美德与伦理道德概述 54

第一节 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的形成 54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0

第三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发展 68

第四章 古代文学概述 75

第一节 古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75

第二节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77

第三节 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87

第五章 古代科技概述 90

第一节 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90

第二节 古代科技之冠:四大发明 95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97

第六章 古代宗教概述 104

第一节 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104

第二节 道教与古代文化 106

第三节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佛教 109

第四节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112

第二编 传统文化的灵魂:古代哲学与人生智慧 117

第七章 古代哲学的思想传统 117

第一节 早期儒家思想 117

第二节 早期道家思想 121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 124

第四节 宋明理学 126

第八章 古代哲学的基本内涵 128

第一节 天人之学 128

第二节 变易之学 134

第三节 会通之学 140

第九章 古代哲学的宇宙观与传统思维 146

第一节 古代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境界 146

第二节 古代哲学的特征 151

第三节 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58

第十章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人生精神 164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64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67

第三节 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和影响 175

第十一章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人生价值 180

第一节 天人关系的价值取向 180

第二节 群己关系的定位 185

第三节 义与利的价值取向 190

第四节 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194

第三编 传统文化的摇篮:古代学校与教育智慧 201

第十二章 古代学校源流与传统教育概述 201

第一节 古代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201

第二节 传统教育的内容及其特色 206

第三节 传统教与学的经验和特点 210

第十三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教育思想与学人智慧 215

第一节孔、孟、荀的教育思想 215

第二节 墨家、道家、法家的教育观 225

第三节《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228

第四节 两汉南北朝教育家的思想 229

第十四章 隋唐到宋明时期的教育家与学人智慧 235

第一节 韩愈的师道观 235

第二节 胡瑗的教育思想 238

第三节 张载的教育思想 240

第四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244

第五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248

第十五章 明清之际的教育家、思想家的治学思想和智慧 251

第一节 顾炎武的教育观 251

第二节 黄宗羲的教育观与治学思想 254

第三节 王夫之的教育观与治学思想 258

第四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 262

第四编 传统文化的践履:古人治国从政与处世智慧 269

第十六章 古代人治社会结构及其对文化和文化人的影响 269

第一节 宗法制度下古代社会结构的特征 269

第二节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275

第三节 传统专制社会对文化和文化人的影响 280

第十七章 运筹帷幄、多谋善断的处世智慧 288

第一节 姜子牙辅佐周王展示才华 288

第二节 管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291

第三节 晋文公以“信”促成霸业 292

第四节 蔺相如“走险招”与“将相和” 293

第五节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95

第六节 郭嘉“奇谋”助曹操 298

第七节 刘备“摔阿斗”,以情取人心 301

第八节 诸葛亮善用“激将法” 303

第九节 李世民以“真诚”换忠心 304

第十节 武则天“智退”留后路 305

第十一节 赵匡胤用亲信巧得“天下” 306

第十二节 纪晓岚巧答乾隆帝 308

第十八章 刚柔相济、相得益彰的处世智慧 310

第一节 伍子胥刚柔相济辅佐吴王 311

第二节 吴起智慧用兵,厚待兵士 312

第三节 齐威王奖惩并举,一鸣惊人 314

第四节 孟尝君宽容傲慢之人才 317

第五节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318

第六节 司马相如能屈能伸 320

第七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李广 322

第八节 苏武“忍苦”十九年返朝 323

第九节 班超刚柔相济、大度容人 324

第十节 孙权知错认错 326

第十一节 魏征与唐太宗刚柔互用 327

第十二节 唐伯虎为“佳人”之忍 329

第十九章 审时度势、巧用时机的处世智慧 332

第一节 卞和苦等“伯乐”与“怀才不遇” 332

第二节 楚庄王把握时机,称霸春秋 334

第三节 勾践“屈身”待契机 336

第四节 商鞅为变法,先取民“信” 338

第五节 孟子“对症下药”巧说话 339

第六节 苏秦“直话曲说”妙成事 340

第七节 樊哙“抓住人心”的赞美 341

第八节 从王莽“以退为进”看“进”“退”智慧 342

第九节 司马懿“装愚”待夺权 344

第十节 陈子昂出“奇招”一举扬名 345

第十一节 朱棣“储备力量,伺机而发” 347

第十二节 刘墉巧斗和大人 348

第二十章 “中庸”的处世智慧 351

第一节 孔子不做无谓之争 352

第二节 鲍叔牙宽怀大度“知友荐才” 353

第三节 晋周“重德慎言”做国君 355

第四节 萧何“为人谨慎”保性命 356

第五节 “悬鱼太守”羊续 358

第六节 鲁肃“慷慨”借粮 360

第七节 狄仁杰“桃李”满京城 361

第八节 曹彬不得罪“小人” 362

第九节 司马光的“做人之道” 364

第十节 徐达“谨慎”伴君王 365

第二十一章 “方圆”的处世智慧 367

第一节 郑庄公巧避内乱 367

第二节 司马昭巧用人 369

第三节 嵇康择友而交 371

第四节 王猛“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373

第五节 李泌辅佐三代皇帝的智慧 375

第六节 范仲淹“为天下”巧劝谏 378

第七节 朱元璋“卖乖”拢人心 380

第八节 海瑞为人处世的“灵性” 382

第九节 郑板桥妙笔战盐商与“难得糊涂” 384

第十节 袁枚方圆从政送“高帽” 386

参考书目 389

后记 3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